纲要上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5 20:5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纲要上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理解14年抗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掌握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战役以及意义,辩证的看待两个战场在不同时期起到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掌握同一时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理解为什么中国战场是东方主战场。
了解国共两党、各阶层、各民族投身抗战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通过阅读、分析史料,归纳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理解为什么十四年抗战完成了中华民族从“沉沦”到“上升”的过程。
【时空定位】
【名词解释】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期间,以中国第九战区为主的部队在湖南省长沙地区对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次防御战役,属于正面战场的会战。该战役是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对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对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军的士气,支援英美军队在中国南方的作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囚笼政策:1939年以来,日军在华北地区实施的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政策。
治安强化运动: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为巩固和加强在华北的统治,强迫推行的屠杀与怀柔相结合的政策。将华北分为“治安区”(即敌占区)、“准治安区”(即敌我争夺的游击区)、“非治安区”(即解放区),采取不同的政策对“治安区”以“清乡”为主,严密施行身份证办法与户口调查,扩大自卫队、警备队,加强特务活动,同时进行欺骗性宣传;对“准治安区”以“蚕食”为主,恐怖政策与怀柔政策兼施,制造无人区,广修封锁沟等,封锁抗日根据地;对“非治安区”以“扫荡”为主,施行“三光”政策。此政策在八路军与华北人民顽强斗争下以失败告终。
《联合国家宣言》:二战时期反法西斯国家签署的重要文件。1942年1月1日,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宣言》,宣言签字国保证要用其全部资源与法西斯国家作战到底,相互合作,绝不单方与敌人缔结停战协定与和约。《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后建立。
《开罗宣言》:1943年11月22日开罗会议召开,发表了开罗宣言。开罗会议决定坚持作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作出了关于处理战后日本问题的一系列决议。1943年12月1日正式发表的“开罗宣言”郑重宣布将把“日本所窃取的一切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和澎湖群岛”归还中国;开罗宣言还决定战后让朝鲜独立。开罗宣言的发表,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也是盟军战胜日本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
【知识框架】
【本课知识点】
一、全民族抗战
(一)国民党方面
时间 事件 影响
战略防御阶段 1937.8-1937.11 淞沪会战 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1937.9-1937.11 太原会战 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1938.1-5 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1938.6-10 武汉会战 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战略相持阶段 1941.12-1942.1 第三次长沙会战 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1941 皖南事变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蓄意制造的破坏抗战的重大反共事件
(二)共产党方面
时间 事件 影响
战略防御阶段 上海、太原失守之后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疲于奔命;积极开展抗日宣传,领导工人进行斗争。 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战略相持阶段 1941.12 百团大战 打破日军“囚笼”;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振奋了全民族的抗战信心;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日的主战场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进行根据地建设 ①对国民党: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②对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与团结抗战,实行民主选举制度(如三三制),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与扩大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有利于抗战的最终胜利
(三)其他
1.工业内迁: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
2.高校西迁:华北、华东各名校师生长途跋涉,迁到大后方
1937.11,北大、清华、南开成立长沙临时大学。长沙被轰炸后,学校西迁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保存科研力量,培养卓越人才。
3.海外华侨、少数民族的抗战支持等。
二、东方主战场
(一)背景:1941年,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之密切联系。
(二)同盟作战、相互支援配合的表现
1.1942.1.1《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以中、美、英、苏为首的26个同盟国,在华盛顿签署。
2.1942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3.1943.11《开罗宣言》: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4.飞虎队支援中国作战。
(三)原因
1.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远超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的总和;
2.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
3.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1945.4-6中共七大
1.内容
(1)政治路线: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共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
(2)思想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组织路线: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2.意义
使全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团结;为中共领导人民争取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基。
(二)日本投降
1.背景
(1)1945.5,德国无条件投降。
(2)1945.8.6与1945.8.9,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在东北消灭关东军。
(3)解放区的全面反攻。
2.过程
(1)1945.8.15,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2)1945.9.2,在东京湾举行投降签字仪式。
3.台湾光复:10.25,陈仪在台北代表中国政府宣布台湾光复。
(三)意义
1.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赢得了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尊重。
3.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