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 教学理念
紧扣统编历史教科书,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辅栏资料、历史地图册,聚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传达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内容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统编版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2 课。本课第一目主要讲述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第二目主要讲述 1860 年,英、法两国再次出兵,控制北京城,并火烧圆明园, 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第三目主要讲述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二)地位分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暴露了西方列强贪婪的野心,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
三、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接触历史学科已有一年,有一定的历史学习基础,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同时他们善于思考,热爱探索,在探寻历史事件真相方面热情高涨。
四、教学目标
(
1
/
7
)
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目的、过程和结果;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史实。
识记《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让学生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使学生意识到民族的强弱跟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鼓舞学生要为民族复兴和祖国强大而奋斗。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六、教学设计思路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本课重点,尤其是需要讲清战争爆发的原因,我在导入部分使用“亚罗号” 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引导学生思考英法发动战争的原因仅仅如此吗?进而通过回顾鸦片战争后的英国对华贸易的情况,得出打开市场才是英法再次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从而突破重点。此外,利用课本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展开对战争过程的讲解,使学生对战争的两个阶段有基本的了解。列强的侵华罪行同样是本课重点,展示圆明园烧毁前的复原图,感受其华丽,再对比烧毁后的残垣断壁,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文化瑰宝被毁坏的愤怒与无奈;结合教材《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让学生展开思考:列强的侵华行径带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为民族复兴与祖国强大,我们能做什么?进而升华主题,突破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这是本课的难点,可将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目的、签订的条约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两个案件:“亚罗号” 事件、“马神甫”事件。英法两国以此为由再一次发动战争】
问:英法两国再次发动战争的原因仅仅如此吗?还是另有所求?
(二)探寻根源
【展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六)节选材料】
根据材料思考: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对战后的对华贸易情况是否满意?他们下一步打算采取什么行动?
得出结论:“亚罗号” 事件、“马神甫”事件只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借口,根本原因是英法为了从中国夺取更多的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三)梳理经过
【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第一阶段:
1856 年 10 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 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 攻陷广州。——1858 年,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展示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绘画)】
设问:《天津条约》中包含哪些条款?它们分别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方便列强干预中国内政。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符合列强进一步扩大市场的需要。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使中国的内河航运权受到侵
犯。
【展示《鸦片战争形势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引导学生对比两次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情况,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口岸有何特点?
小结:体现了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4.【继续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第二阶段:
1860 年,英、法再次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1860
年 10 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控制北京城,清政府恭亲王奕 被迫与英、法、美、俄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设问:由于不满足于《天津条约》的既得利益,英法第二阶段强迫清政府签订的
《北京条约》中又有何收获?
(四)列强暴行
【展示维克多·雨果《致巴特里尔上尉》中关于圆明园节选内容】
过渡:侵略中国的过程中,英、法等各国犯下滔天罪行,还有一些国家趁火打劫。你们知道他们犯下了哪些罪行吗?
【展示文字、图片、圆明园现代复原视频,介绍圆明园】
设问 1: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行径有什么感受?(英法联军的这一罪恶行径是对人类珍贵文化瑰宝的极大破坏,是可耻至极的。)
设问 2:那些流失的珍贵文化现在下落如何呢? 3.【图片展示圆明园海晏堂及十二生肖兽首】
教师补充当前十二兽首的保存情况,指出得益于一大批伟大的爱国企业与个人,
部分珍贵文物得以重回祖国怀抱。4.【展示马首回归新闻系列报道】
设计意图:让学生走出历史,走进现实,感受历史真实的存在,更让学生为珍贵文物的回归感到激动,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祖国有能力收回这些流失文物?(综合国力的日趋强大)
5.过渡:在中国忙于与英法联军周旋的时候,俄国在做什么?(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1 页《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完成以下表格:
共计 150 多万平方公里
教师补充指出:沙俄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 150 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 19 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其中割占最多的是《瑷珲条约》。
(五)战争影响
自主学习:结合《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归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六)若有所思
【展示圆明园烧毁后的残垣断壁图片】
教师小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却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外寇于国门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发展自己。
(七)学习答疑: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以表格的形式,从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目的、签订的条约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
(
打开中国市场
侵略战争
英国 → 英法出兵,美俄帮凶
两年 → 四年
长江以南沿海 → 深入内地
开放的口岸增多(5
个 →
11
个),领土、主权更
多地遭到破坏,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八、教学评价
本次课堂的三维目标设置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满足他们独立思考的学习需要。教学安排方面也是循序渐进、系统且完整的。板书设计科学合理、简明扼要。
九、板书设计
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侵略者: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第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二
列强侵华罪行
次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鸦
片 签订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影响:使中国丧失更多更多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十、教学反思
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也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从教学手段来看,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的使用,大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的饱满度,使学生能够最大可能地走进历史,理解历史。整节课思路比较清晰,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没有得到更好地升华,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考虑通过设置小组讨论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另外,因为本课涉及的地图也比较多,所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也是接下来需要努力加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