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一、单选题
1.程颐指出:“天生蒸民,立之君,使司牧之,必制其恒产,使之厚生,则经界不可不正,井地不可不均,此为治之大本也。唐尚能有口分授田之制,今荡然无法。”据此分析,作者意在( )
A.恢复井田制 B.抨击当朝政治 C.实行均田制 D.关注民生问题
2.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上述思想( )
A.是对自然界朴素的认识 B.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感
C.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D.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
3.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此项发明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4.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以下现象不属于宋朝的是( )
A.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B.郭守敬编定《授时历》
C.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 D.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5.李清照的名作《夏日绝句》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明人毛晋称赞她:“易安居士文妙,非止雄于一代才媛,直洗南渡后诸儒腐气,上返魏晋矣。”据此可知,李清照( )
A.得到后世文人的一致称赞 B.始终以婉约风格见长
C.倡导妇女解放与个性自由 D.怀有雄壮的英雄气概
6.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如果设《诗经》代表1,明清小说代表7,那么6代表的是( )
A.楚辞 B.汉赋 C.宋词 D.元曲
7.“宋朝陶瓷整体色调沉静和谐、含蓄典雅,实质上是利用色彩心理学在伦理道德上进行规范限制,促进人格与境界的提升”。该观点认为宋朝陶瓷制作( )
A.洋溢着社会生活情趣 B.受到了理学思想影响
C.体现了经世致用倾向 D.推动了艺术的世俗化
8.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个人作为社会、国家、民族的一分子,应该心系他人、心怀社稷。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历代传诵不衰。 这表明中国传统文化( )
A.追求和谐共生 B.倡导经世务实 C.强调道义责任 D.崇尚守正创新
9.以下文化现象,属于元朝时期的( )
①指南针广泛应用航海②出现全国范围的天文观测
③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突出,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④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进入成熟阶段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如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微子受封”、“司南” ②政事堂、越窑、夜市、“士大夫画”
③木活字、北曲、“赵体” ④象郡、“直道”、灵渠、小篆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11.长期以来,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只是《梦溪笔谈》中的文字描述。1996年,经过国家文物部门的权威鉴定,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木活字印本,将中国木活字印刷的使用时间从元代提前到西夏,捍卫了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权。这说明( )
A.活字印刷术已经广泛使用 B.史由证来是历史研究的原则
C.宋夏之间文化交流很频繁 D.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宗旨
12.1260年,忽必烈命吐蕃高僧八思巴创制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并要求新字母能拼写汉语和其他民族语言。1269年新字颁行使用,除皇帝的诏旨和一切国家颁发的文告法令、钞币等一律使用新字外,还用来翻译汉文的经、史等文献。据此可知,忽必烈推行新字的主旨是( )
A.适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 B.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C.开启蒙古族推进封建化进程 D.提高蒙古语的地位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太学在政府初创时规模很小,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博士弟子50人。汉成帝末年“增弟子员三千人”。太学的教师称博士,其主要职责是“掌教弟子”,以教学为主,但政府遇到疑难问题时,博士也要提供咨询意见,要参加朝廷的政治、学术讨论,承担巡视地方政教的工作,还要对儒家经典进行校勘、注释和传播。兼教学机构与国家考试机构于一身的太学,不仅要引导校内学生专心攻读,而且要鼓励青年自学,校外人员参加太学考试也可以获得一定的资格和荣誉。这促进了汉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崇教乐学、尊师重道之风。
——摘编自王凌皓《汉代太学如何培养治国安邦之才》
材料二 唐末五代智璇等僧人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建起了“以居士类”的学舍。北宋“因袭增拓”而成岳麓书院。南宋初理学家张栻主教岳麓,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了一大批当世的经世之才。朱熹自福建专程来访,并与张栻论学——史称“朱张会讲”。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称“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这加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也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
——摘编自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书院简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太学主要职能。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与西汉太学相比,宋代张栻主教岳麓书院的教育教学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的译经、抄经已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显然已不能解决问题。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社会迫切需要和已具备的物质条件的历史背景之下,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
——摘自《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 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柳诒微在《中国文化史》中曾深刻指出:“雕版印刷之术之勃兴,尤于文化有大关系,故自唐室中晚以降,为吾国中世纪变化最大之时期。前此犹多古风,后则别成一种社会。”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文人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张舜徽曾分析道:“自印刷之术日新,致用之途益广,便民垂远,为效甚宏。然其影响后世,有利有弊。由于得书甚便,学者多置之不观,苏东坡为《李氏山房藏书记》,即尝慨乎言之。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者之所不任咎也。”
——摘自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雕版印刷技术在唐代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雕版印刷技术的使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15.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文化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存则天理灭。”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熹《朱子文集》
材料三:宋明理学建树理想人格,对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张载、文天祥、顾炎武传递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责任感。闪烁着理想人格和灿烂光辉,强调了宋明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脊梁。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核心思想及其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程朱理学的基本主张。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脊梁”。
16.目录是一本书的缩影,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阅读《中华文化史》的第七章部分目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第七章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
节次(节选) 标题 子目(节选)
第二节 从儒学复兴到理学构建 一、岑寂后的复兴二、两宋理学
第四节 文人天地 一、以婉约含蓄为主格调的宋词二、品味高雅的宋画
第六节 科技之光 一、社会温床二、绚烂之花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1)根据目录中的“标题”,宋朝在哪些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南宋“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谁?在“文人天地”的“宋词”或“宋画”中任选一个方面写出两个具有不同风格的派别。
(3)“科技之光”的具体成就有哪些?对后世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
【详解】材料“天生蒸民,立之君,使司牧之,必制其恒产,使之厚生,则经界不可不正,井地不可不均,此为治之大本也”可知,程颐认为君主的责任是让百姓有资产,过上富裕的生活,达到目的的方法是给百姓足够的土地;材料“唐尚能有口分授田之制,今荡然无法”指的是唐朝尚能通过均田制分地给百姓,而本朝即宋朝却没有相关的措施,指的是宋朝实行“不抑兼并”的措施,使得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使得许多百姓没有土地,综上可知,程颐批评了宋朝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无地的状况,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D项正确;程颐只是强调宋朝没有相关分地的法令,并不是真的要实行井田制、均田制,排除AC项;程颐并没有抨击宋朝的政治,强调的是土地问题,排除B项。故选D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并结合所学可知,朱熹认为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渡的私欲,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故有利于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D项正确;朱熹的思想并非是对自然界朴素的认识,排除A项;“存天理,灭人欲”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无关,排除B项;朱熹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其思想是客观唯心主义,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根据题干“胶泥刻字”“每字为一印”和“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可知该发明是活字印刷术,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本题考查宋朝的科技发展。郭守敬为元朝科学家,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ACD项都是出现在宋代,排除AC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根据“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非止雄于一代才媛”,说明李清照虽作为婉约派的词人,但却怀有雄壮的英雄气概,D项正确;材料中仅有一人赞赏李清照,排除A项;材料中的诗作不是婉约风格的,排除B项;该诗无法体现李清照倡导妇女解放与个性自由,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诗经》之后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分别是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所以6代表的是元曲,D项正确;楚辞是2,排除A项;汉赋是3,排除B项;宋词是5,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根据材料“宋朝陶瓷整体色调沉静和谐、含蓄典雅,实质上是利用色彩心理学在伦理道德上进行规范限制,促进人格与境界的提升”可知,宋代瓷器的制造深受儒家伦理道德的规范要求,这反映了理学构建伦理道德秩序的要求,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宋代瓷器洋溢着社会生活情趣的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的思想主张,侧重对理学的批判,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宋代瓷器对艺术世俗化的推动作用,材料反映的是理学对艺术伦理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据材料“传统文化认为,人作为社会、国家、民族的一分子,应该心系他人、心怀社稷”及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表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为个人应该与国家联系在一起,担负起社会责任,C项正确;和谐共生是指人与自然的相处,排除A项;倡导经世务实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的主张,与材料倡导的社会责任感不符,排除B项;守正创新是指继承传统与创新创造统一,与材料强调的社会责任感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元朝(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元朝是大一统的王朝,元朝时期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天文观测,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进入成熟阶段,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在宋代就已经出现,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宋代时期的绘画就已经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和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本题是组合类选择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微子受封”反映的是周代的分封制;“政事堂、越窑”等出现于唐朝,“木活字”出现于元朝,“象郡、小篆”等出现于秦朝,所以正确的时间排列应该是①④②③,B项正确;ACD项排列有误,排除。故选B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元(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的出土,将中国木活字印刷的使用时间从元代提前到西夏,捍卫了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权,也弥补了此前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只是《梦溪笔谈》中的文字描述这一不足。由此可知,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使用时间上,文献与实物史料相互印证,共同推进历史研究,“史由证来”中“证”,即“史料”问题,强调历史结论的得出要尊重证据的运用,B项正确。材料说明活字印刷术得到使用,无法得出“广泛使用”的结论,排除A项;据材料和所学,宋夏之间存在交流,但材料无法体现程度达到了“交流频繁”,排除C项;据所学,论从史出指的是任何历史结论必须经过对历史史实的认真研究才能得出,材料主旨在于对不同史料进行辨析、研究,非“论从史出”所强调的结论的得出要尊重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60年至1269年蒙古帝国时期(中国)。据材料中“要求新字母能拼写汉语和其他民族语言”“皇帝的诏旨和一切国家颁发的文告法令、钞币等一律使用新字”“用来翻译汉文的经、史等文献”等信息,可知忽必烈命人创立新字母有利于各民族的语言文化的交流,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蒙古文字,没有体现君主专制的强化的信息,排除B项; C项中的“开启”与蒙古族封建化史实不符,排除C项;“提高蒙古语的地位”不是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3.(1)职能;汉代最高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行使教育管理、人才选拔的职能;国家最高学府,行使育入职能;作为学术研究机构,履行对儒家经典的校勘、注释和传播职能。
(2)特点:地方性学校;非官学;反对追逐科举利禄,重视传道济民;传授理学等相关知识;把学校教育与学术争鸣相结合。(任答其中三项即可)
影响:加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的地位;推动了宋代理学和古代哲学的发展;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进步。(任答其中两项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一“增弟子员三千人”得出汉代最高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行使教育管理、人才选拔的职能;根据“兼教学机构与国家考试机构于一身的太学”得出“要参加朝廷的政治、学术讨论,承担巡视地方政教的工作,还要对儒家经典进行校勘、注释和传播”;作为学术研究机构,履行对儒家经典的校勘、注释和传播职能。
(2)特点:根据“以居士类”得出是地方性学校;非官学;根据“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了一大批当世的经世之才。”得出反对追逐科举利禄,重视传道济民;根据“这加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也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得出传授理学等相关知识;根据“朱张会讲”得出把学校教育与学术争鸣相结合。影响:根据“这加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也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得出加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的地位;推动了宋代理学和古代哲学的发展;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进步等。
14.(1)原因:宗教文化发展的推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需要;图书复本需求量增加的促进;旧的手抄图书复制技术的落后;纸、墨等物质和技术条件的进步。
(2)影响:改变了文化的传播模式;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对知识的记诵能力。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宗教的发达,必然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可得出,宗教文化发展的推动;根据材料一“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可得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需要;根据材料一“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可得出,图书复本需求量增加的促进;根据材料一“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可得出,旧的手抄图书复制技术的落后;根据材料一“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可得出,纸、墨等物质和技术条件的进步。
(2)影响:根据材料二“曾经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可得出,改变了文化的传播模式;根据材料二“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改变了文人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可得出,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根据材料二“致用之途益广,便民垂远”“得书甚便”可得出,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根据材料二“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可得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对知识的记诵能力。
15.(1)仁;礼(克己复礼)。
(2)主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天理就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
说明:理学有利于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民族精神的形成。(意思相近也可得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详解】(1)核心思想:由材料“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可以概括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政治主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孔子的政治主张克己复礼。
(2)基本主张:由材料“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可以得出他们主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天理就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由“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存则天理灭。”可以得出他们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由“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可以看出理学家主张格物致知。说明:由材料三“宋明理学建树理想人格,对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得出程朱理学有利于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民族精神的形成,所以程朱理学被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脊梁”。
16.(1)领域:思想(儒学)文学、绘画、科技(各答一点)。
(2)代表人物:朱熹。宋词:豪放派、婉约派;宋画: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宋词、宋画任选一个写出两个派别)。
(3)具体成就:雕版印刷相当普及且出现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就。
共同作用: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宋朝(中国)。关于宋朝在哪些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由材料“从儒学复兴到理学构建”可知,思想(儒学);由材料“文人天地”可知,文学、绘画;由材料“科技之光”可知,科技。
(2)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宋朝(中国)。第一小问,关于南宋“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谁,据所学可知,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是朱熹。
第二小问,如果是宋词的话,宋词分为豪放派、婉约派;如果是宋画的话,宋画可分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
(3)本题是列举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宋朝(中国)。第一小问,关于“科技之光”的具体成就,据所学可知,宋朝的科技成就有很多,具体成就:雕版印刷相当普及且出现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第二小问,关于共同作用,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的科技基本上服务于农业,宋朝也不例外,宋朝的科技成就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