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一、单选题
1.1839年林则徐给道光皇帝的奏折写道:“又查另有一二夷船惯搭穷民出洋谋生,不要船饭钱文,亦带到各夷港,有人雇用,则一年雇资俱得该船主取去,满一年后乃按月给予本人工资。”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扩展 B.不平等条约有巨大危害
C.华工对开发美洲有巨大贡献 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解体
2.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有80万人,而英国当时全国军队也只不过20万人,侵华远征军最多时仅2万人,中英兵力如此悬殊,但中国还是以失败告终。造成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的避战轻敌 B.国家综合实力的差距
C.中国实行闭关锁国 D.民族抵抗意识的丧失
3.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上述是中国近代一场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这场战争( )
A.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 B.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D.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4.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政府与世界诸国的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三类国家关系:一是传统朝贡关系,如朝鲜、越南等国属于这一类型;二是传统互市关系,如日本等国就属于这一类型;三是近代条约关系,西方侵略者都属于这一类型。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
A.传统外交格局受到冲击 B.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
C.近代外交理念完全确立 D.仍然在亚洲地区具有支配地位
5.1854年,英法美三国照会清政府,要求全面修改条约。提出的要求包括:允许外国人进入整个中国内地,至少进入长江流域和沿海各城市;实行鸦片贸易的合法化;改订税则。其实质是( )
A.协调平衡各国矛盾 B.扭转正当贸易逆差
C.满足列强资本输出需求 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6.1820年刊刻的《海录》,是中国人编写的涉及世界地理知识的书籍。林则徐曾参考其中的“英吉利”条目,以了解英国国情。据此可知,鸦片战争前后国人的“开眼看世界”( )
A.延续了清朝传统的对外认识 B.革新了士人群体的思想观念
C.借助了已有知识体系的积累 D.奠定了清朝对外政策的基础
7.魏源指出,当时儒学“‘上不足制国用,外不足靖疆圉,下不足苏民困’,没有用处”;“‘毕生治经,无一言益己,无一事可验诸治者,’也无作用”。他旨在强调( )
A.学用结合以解决现实问题 B.朝政改革和观念更新
C.亟待传承和完善当时儒学 D.发展科技和师夷长技
8.客邮是西方列强在中国领土上设立的邮政机构。1834年,英国人率先在广州私设邮局,法、美、德、俄、日等国纷纷效仿。客邮最多时有五六百处,其中日本开办的数量最多。据此推知( )
A.中国国家主权逐步丧失 B.近代中国邮政平稳发展
C.日本损害中国主权巨甚 D.中国交通体系不断完善
9.下表为1842—1844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借助这些条约,列强( )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 中英《虎门条约》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A.打开了中国市场 B.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C.掀起了瓜分狂潮 D.获得在华建厂权
10.魏源曾在《海国图志》中谈及英国的新闻报纸时说:“刊印逐日新闻纸以论国政,如各官宪政事有失,许百姓议之,故人恐受责于清议也。”据此可知,魏源( )
①揭示了新闻报纸的政治功能②以中国语境解读西方政治现象
③抛弃了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④广泛关注国际政治舆情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南京条约》的签订图2《马关条约》的签订
图3《辛丑条约》的签订图4日本签订投降书
(1)图1至图3条约签订的背景各是什么?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2)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在《马关条约》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什么?
(3)据图4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不能希望贸易会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二 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到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都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这些点是:
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
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
七、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
——1845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是指什么条约?他们又想通过“修约”达到什么目的?
(2)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是否得到了?具体有哪些内容?
(3)依据材料一合材料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夷变以来,帷幄所擘画,疆场所经营,非战即款,非款即战,未有专主守者,未有善守者。不能守,何以战?不能守,何以款?以守为战,而后外夷服我调度,是谓以夷攻夷;以守为款,而后外夷范我驱驰,是谓以夷款夷。自守之策二:一曰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二曰调客兵不如练土兵,调水师不如练水勇。攻夷之策二:曰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款夷之策二:曰听互市各国以款夷,持鸦片初约以通市。
(1)根据材料,指出材料的出处及作者,并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上述一个观点,运用唯物史观进行解读。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正当清朝嘉庆、道光两朝国势开始下降的时候,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变成走遍世界寻求殖民地的头等侵略国了。随着工业的发展,英国涌现了许多新兴工业大城市,这些工业城市具有大规模的工厂,制造着各种工业品。英国工业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商品对殖民地和其他国家输出的要求;又由于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英国得以广辟新市场和新殖民地。在印度,英国侵略势力继续向广大腹地推进,获得剥削殖民地的无限利益。这个贪婪强暴而又在印度积有经验的英国海盗,对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中国,抱着极大野心,一刻也不肯放松侵略的机会,是势所必然的。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陈恭禄1934年完成60万字的巨著《中国近代史》,当时被列为大学丛书之一。他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中英冲突的结果,这种冲突源自于中英两国误会:中外政教之悬殊,夷夏之别太严。英国要求通商与平等往来,但北京政府不知国际关系之变迁,本于轻视外人之心理,囿于旧档成案,视英国为藩属之国,视为蛮夷,拒绝平等往来,因此战祸之促成,自中国方面言之,殆由于官吏知识之幼稚。战争失败,证明了清代政治上、军备上积弊,非留心外事,彻底改革实无国强之道。对鸦片战争的后果,他认为虽然丧失了部分主权,但五口开放之后,贸易机会之大增,外商教士来华者日多,交通益变,而中国之闭关政策根本上不能生存矣!从总体上看,他对鸦片战争的评价是正面的,从对整个事件的评价来说,他更多地强调中国自身的责任和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摘编自张海鹏、龚云《反映学者立场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范文澜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史学家陈恭禄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
(3)据上述材料,指出史学家范文澜、陈恭禄两位先生分析鸦片战争的角度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39年(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林则徐的奏折提及一些中国人搭载外国船只出国,受雇于外国人,获取工资,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扩展,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大量雇佣工人,这就是当时华工出洋务工的时代背景,A项正确;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华工是前往美洲,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时,英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而清王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综合实力落后于英国,因此清朝军队人数虽然远高于英国,但最终仍然失败,B项正确;A项与设问中的“根本原因”不符,排除A项;C项是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但不是鸦片战争战败的原因,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84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的条约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条约是《南京条约》,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中国由此进入近代史,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表明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排除A项;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始,排除B项;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三是近代条约关系,西方侵略者都属于这一类型”可知,西方侵略者通过近代条约与清王朝建立了不同于传统朝贡和互市关系的新的外交关系类型,说明中国传统的外交格局受到冲击,A项正确;材料主要讲外交格局而非国内形势,排除B项;近代外交理念确立是渐进的过程,“完全确立”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无从体现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地位,且历史上中国主要是在东亚地区而非整个亚洲占据优势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签订后,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后,1856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D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英、法等列强在侵略中国的问题上主要是相互勾结,排除A项;扭转贸易逆差只是列强要求修约的具体目的之一,实质是进一步侵略中国,排除B项;《马关条约》签订前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前中国。据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中国人编写的世界地理知识书籍为林则徐了解英国提供认知来源。因而鸦片战争前后的开眼看世界受到之前知识体系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认识盲目自大闭目塞听,开眼看世界主张了解西方学习西方,A项错误;材料强调开眼看世界的背景,没涉及开眼看世界的影响,不合逻辑,排除B项;清朝传统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其根源是小农经济,开眼看世界主张与外国交流,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根据材料“‘上不足制国用,外不足靖疆圉,下不足苏民困’,没有用处;‘毕生治经,无一言益己,无一事可验诸治者’也无作用”可知,魏源认为,清朝时期的儒学已经“没有用处”,而且“也无作用”,其旨在说明要学用结合,用以解决现实问题,符合经世致用思想,A项正确;魏源主张学用结合,没有强调改革朝政,学用结合与古代经世致用有相似之处,也不属于观念更新,排除B项;魏源的思想是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不是亟待传承和完善当时儒学,排除C项;魏源主张学用结合,不是特指发展科技,且材料也没有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客邮是西方列强在中国领土上设立的邮政机构。1834年,英国人率先在广州私设邮局,法、美、德、俄、日等国纷纷效仿。客邮最多时有五六百处,其中日本开办的数量最多。”可知,西方列强在中国领土上设立的邮政机构,侵犯了中国的邮政通信权,据此可知,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国家主权逐步丧失,A项正确;西方列强侵犯了中国的国家主权,面对入侵,中国邮政无法实现平稳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日本开办客邮的数量最多,并不能据此扩大为损害中国主权巨甚,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交通体系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世纪40年代的中国。根据所学知识,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开放中国沿海地区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地,获取办定关税的权利等;通过《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浦条约》等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等权。说明借助这些条约,列强逐渐打开中国市场,A项正确;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是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B项;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C项;通过1895年的《马关条约》列强从中国获得在华建厂权,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世纪(中国)。根据材料“刊印逐日新闻纸以论国政,如各官宪政事有失,许百姓议之,故人恐受责于清议也。”可知,新闻报纸论国政的政治功能,①符合题意;“各官宪政事有失,许百姓议之,故人恐受责于清议也”是从中国语境解读西方政治现象,②符合题意;抛弃了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抛弃了”说法过于绝对,③不符合题意;广泛关注国际政治舆情的变化,“广泛”一词说法过于夸大,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A项正确;③④错误,排除B项、C项和D项。故选A项。
11.(1)背景: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影响:《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南京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团结抗战。历史意义:①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取得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凝聚形成的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了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图2反映了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图3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辛丑条约》。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打击: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可知,根据“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条款可知,这将会挤压中国的民族企业发展。
(3)根本原因:根据图4中日本签署投降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历史意义:围绕抗日战争胜利,对国内、国际两方面的影响来阐述即可。如①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取得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凝聚形成的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12.(1)《南京条约》。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2)得到了。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等;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详解】(1)根据“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可得出是《南京条约》。结合所学可得出是要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2)根据所学可得出英国得到了。根据“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可得出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根据“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可得出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根据“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可得出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等;根据“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得出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3)根据所学可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3.(1)出处:《海国图志》。作者:魏源。主要观点:主张战略防御,以守为攻,在守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战略战术;以夷攻夷,师夷长技以制夷;在禁止鸦片贸易的前提下,开放门户与各国进行平等通商。(任答两点即可)
(2)示例:
观点:主张战略防御,以守为攻,在守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战略战术。
解读: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鸦片战争以来,清朝与英国的实力差距明显,政府同英国交战失利,割地赔款,在防守方面做的不充分。所以魏源主张战略防御,以守为攻,在守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战略战术以战胜敌人。这体现了地主阶级抵抗派立足于清朝现状所进行的爱国努力。
【详解】(1)出处:根据材料“而后外夷服我调度,是谓以夷攻夷;”可知作者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结合所学知识材料的出处是《海国图志》。作者:魏源。主要观点:根据材料“以守为战,而后外夷服我调度,是谓以夷攻夷;”可分析出主张战略防御,以守为攻,在守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战略战术;以夷攻夷,师夷长技以制夷;根据材料“曰听互市各国以款夷,持鸦片初约以通市。”可分析出在禁止鸦片贸易的前提下,开放门户与各国进行平等通商。
(2)本题要求学生任选一个观点,运用唯物史观进行解读。例:观点:主张战略防御,以守为攻,在守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战略战术。解读: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鸦片战争以来,清朝与英国的实力差距明显,政府同英国交战失利,割地赔款,在防守方面做的不充分。所以魏源主张战略防御,以守为攻,在守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战略战术以战胜敌人。这体现了地主阶级抵抗派立足于清朝现状所进行的爱国努力。
14.(1)起因: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
后果: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起因:中英两国的误会。
后果: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更多机会,是走向世界的良机,是实现向近代转变的契机。
(3)不同角度:范文澜着重从英国方面的侵略动机来分析;陈恭禄主要从中国自身的责任来分析。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
关于范文澜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的认识,根据材料一“随着工业的发展,英国涌现了许多新兴工业大城市,这些工业城市具有大规模的工厂,制造着各种工业品。英国工业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商品对殖民地和其他国家输出的要求;又由于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英国得以广辟新市场和新殖民地”可知,其起因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
关于范文澜先生对鸦片战争后果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的后果为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统治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屈辱和灾难,总结起来可表述为: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
关于陈恭禄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的认识,根据材料二“他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中英冲突的结果,这种冲突源自于中英两国误会”可知,陈恭禄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起因是中英两国的误会。
关于陈恭禄先生对鸦片战争后果的认识,根据材料二“从总体上看,他对鸦片战争的评价是正面的,从对整个事件的评价来说,他更多地强调中国自身的责任和对中国的积极影响”可知,其认为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更多机会,是走向世界的良机,是实现向近代转变的契机。
(3)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
关于史学家范文澜、陈恭禄两位先生分析鸦片战争的角度有何不同,据材料一“这个贪婪强暴而又在印度积有经验的英国海盗,对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中国,抱着极大野心,一刻也不肯放松侵略的机会,是势所必然的。”可以看出范文澜着重从英国方面的侵略动机来分析;据材料二“这个贪婪强暴而又在印度积有经验的英国海盗,对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中国,抱着极大野心,一刻也不肯放松侵略的机会,是势所必然的。”可知,陈恭禄主要从中国自身的责任来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