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生物期末测试卷03(北师大版)(原卷版+解析版)(1)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生物期末测试卷03(北师大版)(原卷版+解析版)(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8-25 11:28:3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生物期末测试卷03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果园 B.一棵桃树 C.一条小溪 D.一块稻田
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C.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到影响时,会影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
3.我国科学家通过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这项活动主要采取的是(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分类法
4.下列生物现象主要受温度影响而发生的是( )
A.鸟类的迁徙 B.仙人掌的叶退化
C.昆虫的趋光性 D.海洋表层水域植物的数量多
5.某生物小组为了研究阳光对豌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在两个花盆里分别栽种了10棵豌豆幼苗,并设计了实验,如下表。( )
花盆 阳光 温度 水
A 向阳 20℃ 适量
B 黑暗 30℃ 适量
在这个实验中,你认为应该改正的正确的是
A.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向阳的地方 B.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暗室
C.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同一温度环境中 D.两个花盆浇的水应该不一样
6.“藕断丝连”是常见的现象,这里的“丝”来自植物的什么组织?(  )
A.保护组织 B.营养组织 C.分生组织 D.输导组织
7.关于杜鹃花和杜鹃鸟的细胞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有遗传物质 B.都有细胞核
C.都有细胞膜 D.都有细胞壁
8.小姚同学制作了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他发现染色不充分,只能浅浅看到细胞的轮廓,并不能看清楚细胞内部结构。此时,她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
A.改用凹面镜,放大光圈 B.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C.改用凹面镜,缩小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9.一枚小小的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池塘中的小鱼可以长成大鱼,这都与细胞分裂密不可分。如图是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图表示动物细胞分裂过程
B.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
C.动物细胞的分裂都是细胞质先分裂,细胞核后分裂
D.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与其亲代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
10.如图是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概念图,甲乙表示结构,①②表示功能,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表示液泡 B.①表示支持和保护
C.乙表示细胞核 D.②表示能控制物质进出
11.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的视野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从①到②,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乙:从②到③,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变暗
丙:从③到④,需调节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
丁: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看到的视野依次是①②③④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乙丁
12.图中是生物的生命活动,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

A.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细胞分化 D.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细胞生长
13.将正确操作制作后的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为了避免操作不当产生气泡,正确的操作应该是下列选项中的(  )
A. B.
C. D.
1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意看目镜内的物像
B.视野较暗时,应选用最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镜
C.制作装片时,都需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D.制作装片时,要缓缓盖上盖玻片,防止压碎细胞
15.有些不法分子盗剥药用植物的树皮做药材时环剥树皮,导致树木死亡,其主要原因是破坏了树皮中的(  )
A.导管 B.筛管 C.保护组织 D.形成层
16.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养料来自于种子中的(  )
A.种皮 B.子叶或者胚乳 C.子叶和胚芽 D.胚乳和胚根
17.下列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
A.进行实验时,先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将摘下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直接加热
C.滴加碘液并漂洗后,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D.该实验说明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18.温室大棚栽培蔬菜时,夜间常常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降低温度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B.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减少
C.温度降低,蒸腾作用减弱,减少水分的散失
D.温度降低,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积累量多
19.图 a、b、c、d 为绿色植物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进行过程 a 的主要器官是叶
B.过程 b 促进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C.进行过程 c 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D.过程 d 表示导管向上运输水分和有机物
20.如图是桃花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朵花的主要结构是3和4 B.6是子房,将来发育成为种子
C.受精完成后,3、4、5和花瓣会纷纷凋落 D.1中的花粉落到4上的现象,叫做异花传粉
21.种子的胚是由下列哪项组成的(  )
A.胚根 胚轴 胚芽 B.胚根 胚轴 胚芽 子叶
C.胚根 胚轴 胚芽 胚乳 D.胚根 胚轴 胚乳 子叶
2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原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B.光合作用的唯一原料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都用于制造淀粉 D.二氧化碳和水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3.关于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碳一氧平衡有重要意义
B.煤、石油的过量燃烧对碳一氧平衡具有严重破坏作用
C.对碳一氧平衡被破坏是 导致酸雨多发的 重要原因
D.植树造林、低碳生活可以有效缓解碳一氧平衡的破坏
24.对我国植被资源破坏性最大的是( )
A.自然灾害频繁 B.人为的过度开发利用森林
C.捕杀野生动物 D.使用农药和化肥
25.农业生产中,为了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增加二氧化硫浓度
②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③合理密植
④延长光照时间。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共3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6.如图为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请分析回答问题:
(1)根尖的细胞终生保持分裂能力,这样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叫做[] .
(2)我们吃橘子时,剖开橘皮时看见的筋络,能够输导 和 ,属于[_ ] .
(3)叶肉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能储藏营养物质,属于[ ] .
27.下图是植物的各器官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图一在适宜的条件下,由图甲中的[ ] 发育成图乙的 A,其为菜豆种子是属于 植物。(填“单子叶”或“双子叶”)。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 ,若图二 a 代表氧气,b 代表二氧化碳,则此图可表示植物体进行 的过程。
(3)图三图中所示花为 (填:单性花/两性)花,花中的 将来发育成果实,它内部的[5] 将来发育成种子。
(4)能产生花粉的是花药,其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 。
28.图甲A、B、C分别表示某植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该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速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标,黑暗环境中,植物总体来看,吸收的气体主要是 ,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填字母)。
(2)图乙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曲线是 ,它与图甲中的 (填字母)生理活动相对应;一天时间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间大约是 点。
(3)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月的是降低图甲中的[ ] 生理活动。
(4)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为使我们生活的环境空气永远清新,请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1条即可)
三、实验探究(共1个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30.某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如图所示),用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必需原料”(友情提示: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请回答问题:
(1)此方案设计不严谨,还应增设对照组,对照组的玻璃钟罩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应换成等量 ,其他保持不变。
(2)“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 运走耗尽。
(3)实验过程中,步骤③的装置中,小烧杯内盛有的溶液为 。
(4)实验过程中,步骤④中叶片的颜色不变蓝,说明 。
(5)小组成员实验结束后有所感悟,认为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大气中的 平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生物期末测试卷03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果园B.一棵桃树C.一条小溪D.一块稻田
【答案】B
【解析】A、一片果园,既包括了果园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B、一棵桃树,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符合题意;
C、一条小溪,既包括了小溪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D、一块稻田,既包括了稻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C.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到影响时,会影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
【答案】A
【解析】A、由分析可知,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故A错误.
B、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由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的,所以其实质就是基因多样性.故B正确.
C、基因的多样性导致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因此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故C正确.
D、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因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到影响时,会影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故D正确.
故选A.
3.我国科学家通过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这项活动主要采取的是( )
A.调查法B.观察法C.实验法D.分类法
【答案】A
【解析】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若要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调查法,A正确。
4.下列生物现象主要受温度影响而发生的是( )
A.鸟类的迁徙B.仙人掌的叶退化
C.昆虫的趋光性D.海洋表层水域植物的数量多
【答案】A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鸟类的迁徙是受温度影响形成的,冬季南方温度高,食物充足,因此鸟类迁徙到南方.
5.某生物小组为了研究阳光对豌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在两个花盆里分别栽种了10棵豌豆幼苗,并设计了实验,如下表。( )
花盆 阳光 温度 水
A 向阳 20℃ 适量
B 黑暗 30℃ 适量
在这个实验中,你认为应该改正的正确的是
A.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向阳的地方B.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暗室
C.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同一温度环境中 D.两个花盆浇的水应该不一样
【答案】C
【解析】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研究“光对豌豆发芽的影响”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阳光,除阳光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如温度、水等,所以应该改正的错误是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同一温度的环境中。故选C。
6.“藕断丝连”是常见的现象,这里的“丝”来自植物的什么组织?(  )
A.保护组织B.营养组织C.分生组织D.输导组织
【答案】D
【解析】A.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
B.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营养组织有制造和储存营养的功能。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B不符合题意
C.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 如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属于分生组织,C不符合题意。
D.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藕断丝连”中的丝就是输导组织,D符合题意。
故选D。
7.关于杜鹃花和杜鹃鸟的细胞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有遗传物质B.都有细胞核
C.都有细胞膜D.都有细胞壁
【答案】D
【解析】杜鹃花属于植物,杜鹃鸟属于动物,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因此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8.小姚同学制作了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他发现染色不充分,只能浅浅看到细胞的轮廓,并不能看清楚细胞内部结构。此时,她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
A.改用凹面镜,放大光圈B.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C.改用凹面镜,缩小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答案】D
【解析】由于口腔上皮细胞的透明度较大,所以应该把显微镜的视野调的稍暗些。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因此小姚同学制作的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只能浅浅看到细胞的轮廓,并不能看清楚细胞内部结构,此时她可以进行的操作是: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9.一枚小小的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池塘中的小鱼可以长成大鱼,这都与细胞分裂密不可分。如图是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图表示动物细胞分裂过程
B.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
C.动物细胞的分裂都是细胞质先分裂,细胞核后分裂
D.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与其亲代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
【答案】C
【解析】A.据图可知,该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此图表示动物细胞分裂过程,A正确。
B.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B正确。
C.动、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细胞核先分裂、细胞质后分裂,C错误。
D.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再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D正确。
故选C。
10.如图是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概念图,甲乙表示结构,①②表示功能,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表示液泡B.①表示支持和保护
C.乙表示细胞核D.②表示能控制物质进出
【答案】A
【解析】A.甲是细胞质,内有能量转换器,A错误。
B.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所以①表示保护和支持的作用,B正确。
C.乙表示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C正确。
D.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②表示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D正确。
故选A。
11.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的视野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从①到②,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乙:从②到③,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变暗
丙:从③到④,需调节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
丁: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看到的视野依次是①②③④
A.甲乙B.乙丙C.丙丁D.乙丁
【答案】D
【解析】甲: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从①到②,应该将装片往右下方移动,错误。
乙:从②到③是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的过程,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物像变暗,正确。
丙:从③到④物像逐渐变得清晰,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错误。
丁:图中①是最先观察到的物像,但是物像在视野右下方,应该向右下方移动装片,让其到视野的中央,如②所示;然后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如图③所示;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调出清晰物像,如图④所示,正确。
故选D。
12.图中是生物的生命活动,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

A.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细胞分裂B.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细胞分化D.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细胞生长
【答案】B
【解析】①是细胞从外界不断获取营养物质,细胞体积逐渐增大的过程叫做细胞的生长。细胞生长的结果是细胞体积增大;
②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该过程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③是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该过程代表细胞分化,通过细胞分化,能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
由上述可知,①②③分别表示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将正确操作制作后的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为了避免操作不当产生气泡,正确的操作应该是下列选项中的(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故选A。
1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意看目镜内的物像
B.视野较暗时,应选用最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镜
C.制作装片时,都需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D.制作装片时,要缓缓盖上盖玻片,防止压碎细胞
【答案】B
【解析】A.在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的过程中,双眼应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镜头,A错误。
B.在使用显微镜时,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当外界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当外界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大光圈,B正确。
C.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因此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需要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因吸水而膨胀,应向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C错误。
D.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D错误。
故选B。
15.有些不法分子盗剥药用植物的树皮做药材时环剥树皮,导致树木死亡,其主要原因是破坏了树皮中的(  )
A.导管B.筛管C.保护组织D.形成层
【答案】B
【解析】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它可以从上往下把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运输到植物的根部。当不法分子盗剥药用植物的树皮做药材时环剥树皮,伤到了树木韧皮部内的筛管,树木顶端的有机物不能往下运输,从而致使树木死亡。
16.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养料来自于种子中的(  )
A.种皮B.子叶或者胚乳C.子叶和胚芽D.胚乳和胚根
【答案】B
【解析】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单子叶植物的种子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养料来自种子中的子叶或胚乳。B正确。
17.下列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
A.进行实验时,先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将摘下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直接加热
C.滴加碘液并漂洗后,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D.该实验说明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答案】B
【解析】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运走和消耗 。A正确;
B、酒精能溶解叶绿素 。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加热的目的是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避免叶绿素影响显色效果 。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 。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因此脱色时要隔水加热,B错误;
C、滴加碘液并漂洗后,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C正确;
D、实验说明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D正确;
故选B
18.温室大棚栽培蔬菜时,夜间常常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降低温度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B.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减少
C.温度降低,蒸腾作用减弱,减少水分的散失
D.温度降低,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积累量多
【答案】B
【解析】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夜间,蔬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菜农常会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提高蔬菜的产量。
19.图 a、b、c、d 为绿色植物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进行过程 a 的主要器官是叶
B.过程 b 促进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C.进行过程 c 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D.过程 d 表示导管向上运输水分和有机物
【答案】B
【详解】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a 表示呼吸作用,进行过程 a 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A错误;b表示蒸腾作用,促进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B正确;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c表示光合作用,进行过程 c 的主要场所是叶绿体,C错误;过程 d 表示导管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D错误。
20.如图是桃花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朵花的主要结构是3和4B.6是子房,将来发育成为种子
C.受精完成后,3、4、5和花瓣会纷纷凋落D.1中的花粉落到4上的现象,叫做异花传粉
【答案】C
【解析】图中1花药、2花丝、3雄蕊、4柱头、⑤花柱、⑥子房、7雌蕊。
3雄蕊和7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这朵花的主要结构,A错误;6是子房,将来发育成为果实,B错误;受精完成后,3、4、5和花瓣会纷纷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C正确;1中的花粉落到4上的现象,叫做自花传粉,D错误。
21.种子的胚是由下列哪项组成的(  )
A.胚根 胚轴 胚芽 B.胚根 胚轴 胚芽 子叶
C.胚根 胚轴 胚芽 胚乳D.胚根 胚轴 胚乳 子叶
【答案】B
【解析】凡是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叫做单子叶植物,例如小麦、玉米等植物;凡是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做双子叶植物,例如大豆、花生等植物;这两类植物产生的种子都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并且种子的胚都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故选B。
2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原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B.光合作用的唯一原料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都用于制造淀粉D.二氧化碳和水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A不符合题意;光合作用的原料除了二氧化碳,还有水,二氧化碳不是光合作用的唯一原料,B符合题意;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用于制造有机物,C不符合题意;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关于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碳一氧平衡有重要意义
B.煤、石油的过量燃烧对碳一氧平衡具有严重破坏作用
C.对碳一氧平衡被破坏是 导致酸雨多发的 重要原因
D.植树造林、低碳生活可以有效缓解碳一氧平衡的破坏
【答案】C
【解析】A、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A正确。
B、煤、石油的过量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对碳一氧平衡具有严重破坏作用,B正确。
C、工厂化石燃料燃烧的废气和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C错误。
D、大力植树造林,同时开展国际合作,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D正确。
故选C。
24.对我国植被资源破坏性最大的是( )
A.自然灾害频繁B.人为的过度开发利用森林
C.捕杀野生动物D.使用农药和化肥
【答案】B
【解析】对我国植被资源破坏性最大的是人为的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利用、采集薪材、过度放牧、环境污染、伐优留劣等。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涵养水源的功能消失,会使气候变得更加恶劣,会导致洪涝、干旱或沙尘暴的发生。
25.农业生产中,为了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增加二氧化硫浓度
②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③合理密植
④延长光照时间。
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①二氧化硫与光合作用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增加二氧化硫浓度,不能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也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②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的原料,因此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能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增多,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③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制造的有机物增多,因此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④光合作用需要光,因此延长光照时间,农作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增多,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因此,为了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②增加二氧化碳浓度、③合理密植、④延长光照时间。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共3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6.如图为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请分析回答问题:
(1)根尖的细胞终生保持分裂能力,这样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叫做[] .
(2)我们吃橘子时,剖开橘皮时看见的筋络,能够输导 和 ,属于[_ ] .
(3)叶肉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能储藏营养物质,属于[ ] .
【答案】(1) C分生组织 (2)有机物 无机物 D输导组织 (3)B营养组织
【解析】(1)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如根尖的细胞终生保持分裂能力,这样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就属于分生组织,如图C,
(2)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如吃橘子时,剖开橘皮时看见的筋络,其中就有导管和筛管,分别运输水、无机盐等无机物和有机物,如图D是导管的结构图,
(3)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如图B
(4)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如图A。因此,A保护组织具有保护柔嫩部分的功能,所以一般都分布在植物体的表面
27.下图是植物的各器官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

(1)图一在适宜的条件下,由图甲中的[ ] 发育成图乙的 A,其为菜豆种子是属于 植物。(填“单子叶”或“双子叶”)。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 ,若图二 a 代表氧气,b 代表二氧化碳,则此图可表示植物体进行 的过程。
(3)图三图中所示花为 (填:单性花/两性)花,花中的 将来发育成果实,它内部的[5] 将来发育成种子。
(4)能产生花粉的是花药,其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 。
【答案】(1) ④胚芽 双子叶
(2) 叶 二氧化碳 呼吸作用
(3) 两性花 子房 胚珠
(4)传粉
【解析】(1)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因此图甲中的④胚芽发育成图乙的A叶。菜豆是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⑤子叶中。
(2)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因此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若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则此图可表示植物体的呼吸作用过程。
(3)图中的花既有雌蕊也有雄蕊,因此属于两性花。当植物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子房将来发育成果实,它内部的胚珠将发育成种子。
(4)植物在开花以后,成熟的花药自动裂开,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做传粉。
28.图甲A、B、C分别表示某植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该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速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标,黑暗环境中,植物总体来看,吸收的气体主要是 ,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填字母)。
(2)图乙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曲线是 ,它与图甲中的 (填字母)生理活动相对应;一天时间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间大约是 点。
(3)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月的是降低图甲中的[ ] 生理活动。
(4)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为使我们生活的环境空气永远清新,请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1条即可)
【答案】(1) 氧气 AB
(2) I C 18
(3)B蒸腾作用
(4)植树造林、低碳生活出行等(合理即可)
【解析】(1)光合作用只能白天进行,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所以图甲中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吸收的气体主要是氧气。由分析可知,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所以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AB。
(2)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乙中Ⅰ曲线甲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因此Ⅰ曲线表示光合作用,与与图甲中的C生理活动相对应;分析图乙可知6时到18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二氧化碳吸收率高于产生率,18时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所以一天时间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间大约是18时。
(3)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同时一般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因为此时光照不强,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因此移栽植物时,在阴天和傍晚进行,主要是为了降低图甲中的B蒸腾作用。
(4)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为使我们生活的环境空气永远清新,我们日常生活多使用节能产品;还可以减生活作息中所耗的能量(如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行、骑自行车等);参加植树造林等活动。
三、实验探究(共1个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30.某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如图所示),用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必需原料”(友情提示: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请回答问题:
(1)此方案设计不严谨,还应增设对照组,对照组的玻璃钟罩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应换成等量 ,其他保持不变。
(2)“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 运走耗尽。
(3)实验过程中,步骤③的装置中,小烧杯内盛有的溶液为 。
(4)实验过程中,步骤④中叶片的颜色不变蓝,说明 。
(5)小组成员实验结束后有所感悟,认为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大气中的 平衡。
【答案】(1)清水
(2)淀粉
(3)酒精
(4)绿色植物无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5)碳-氧
(1)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该实验方案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应是两组一样的实验装置,增设对照组不放氢氧化钠溶液,放等量的清水。
(2)实验前要将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使实验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
(3)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
(4)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而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缺少二氧化碳绿色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能制造淀粉等有机物,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