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章 生命的世界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
A.蜡像 B.根雕 C.生石花 D.机器狗
2.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内涵的是( )
A.生物系统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生态基因的多样性
D.生物分布的多样性
3.在以“荷文化”为主题的兴化市千垛镇万亩荷塘生态旅游区内,种植有藕莲、子莲、花莲和王莲四大类20个品种36个品系,加之盆栽荷花,共有近百个品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物类型多样性
4.生活在海拔4500米的滇金丝猴,四肢短小、皮毛厚实,是为了在刺骨的寒风中减少热量的散失。这说明了(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生物不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人工选择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5.2022年1月,中科院首次发现生长于青藏高原的“西域龙胆,其花冠被触碰后,最短闭合时间仅7秒,研究发现熊蜂会将头伸向花冠简外侧的基部,盗取花蜜,致使花冠产生收缩行为。这种花冠被触碰后闭合和熊蜂盗花蜜的现象分别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长发育、应激性 B.应激性、新陈代谢
C.繁殖后代、新陈代谢 D.应激性、生长发育
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遗传 B.繁殖 C.生长 D.变异
7.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属于生物的判断依据是( )
A.能进行呼吸 B.有细胞结构 C.能繁殖后代 D.能使人患病
8.捞渔河湿地公园里,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红水杉构成一道绿色生态屏障。水经过红水杉林的净化后变得清澈了,这体现了(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改变生物
9.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骆驼刺根系很发达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秋天大雁南飞 D.寒冷海域中的海豹
1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森林生态系统
11.我国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起主要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温度 C.阳光 D.大气
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土壤
13.下列主要反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 B.大量捕捉青蛙使农作物减产
C.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 D.旱灾使农作物大量减产
14.下列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养鸡场中的人与鸡 B.麦田中的小麦与杂草
C.草原上的狼与鹿 D.花园中的蝴蝶与花粉
15.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C.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6.如果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的四个实验装置中,选择以下哪组最为恰当( )
A. B.
C. D.
17.古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映了生物基本特征中的( )
A.营养 B.呼吸 C.遗传 D.生长
18.某兴趣小组同学欲探究土壤的干湿程度对于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不科学的是( )
A.甲容器中装湿润土壤,乙容器中装等量干燥土壤
B.在甲、乙两容器中各放1条蚯蚓
C.在甲、乙两容器中放入10条大小相同的蚯蚓
D.甲、乙两容器都能放在相同光照和温度的环境中
19.下列不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D.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0.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地球的岩石圈
B.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称
C.是指地球上生物的生存环境
D.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21.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它的范围包括(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
C.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上层、整个岩石圈
D.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土壤岩石圈的表面
22.下列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气候、蓄洪抗旱、降解污染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淡水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23.生物圈中,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70%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 B.湿地 C.农田 D.森林
24.在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25.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鲤鱼、水草、虾归为一类,而将月季、苍蝇、柳树、归为一类,他们是按照什么方法归类的( )
A.按照生物的形态 B.按照生物的数量
C.按照生物的用途 D.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共3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6.学习过生物的特征后,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在校园里观察生物,发现它们身上能体现出的生物特征以及校园生态系统的景象:
(1)秋天到了,梧桐树绿叶变成黄褐色,纷纷飘落。体现生物能 。
(2)夹竹桃是一种观赏性植物,开的花的颜色有深有浅。体现生物具有 。
(3)蚂蚱被碰到后,迅速跳开。体现生物能 。
(4)喜鹊在草坪上啄食草籽,也啄食吃草的小蚂蚱。体现了生物需要 。
(5)一场雨后草丛里的小蘑菇迅速长大,一只母猫生下了3只小猫,体现生物能 和 。
(6)除 以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
27.请运用你所学过的生物学名词或生物学原理填空:
(1)骆驼在炎热的荒漠中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这样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流失,说明生物能 环境。
(2)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不仅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而且还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提高土壤养分转化效率。说明生物能够 和 环境。
(3)“水葫芦”的物种引进云南滇池后,很快繁殖甚至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说明生物既能 环境,又能 环境。
28.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 。
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 。
③自然保护区是 ,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 ,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还是 ,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④每 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 。
三、实验探究(共1个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29.某生物兴趣小组学习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后,决定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帮其完成探究报告:
(1)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光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2)实验:
方法步骤:设置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在A、B两侧放上相同且等量的细湿土,各放入5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2分钟,分别统计A、B两处的鼠妇数量并记录。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1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9只
①该实验的变量是 。
②实验时,不用一只鼠妇做实验,而用多只鼠妇的原因是 。
(3)得出结论: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如果要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 组实验装置最合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章 生命的世界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
A.蜡像 B.根雕 C.生石花 D.机器狗
【答案】C
【解析】生石花能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的基本特征,所以属于生物。蜡像、根雕和机器狗没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内涵的是( )
A.生物系统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生态基因的多样性
D.生物分布的多样性
【答案】D
【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等。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在以“荷文化”为主题的兴化市千垛镇万亩荷塘生态旅游区内,种植有藕莲、子莲、花莲和王莲四大类20个品种36个品系,加之盆栽荷花,共有近百个品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物类型多样性
【答案】B
【解析】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物种和物种间差异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按莲的应用价值,分为藕莲、子莲、花莲三大类群,王莲是睡莲科王莲属植物统称,王莲也有许多品种,主要体现了遗传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
B.基因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按莲的应用价值,分为藕莲、子莲、花莲三大类群,王莲是睡莲科王莲属植物统称,王莲也有许多品种,所以本题主要体现了生物遗传多样性,B符合题意。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本题并未体现,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包括生物类型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生活在海拔4500米的滇金丝猴,四肢短小、皮毛厚实,是为了在刺骨的寒风中减少热量的散失。这说明了(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生物不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人工选择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答案】A
【解析】生活在海拔4500米的滇金丝猴,四肢短小、皮毛厚实,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减少热量的散失,体现厚实的皮毛这一特征对寒风环境的一种适应,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2年1月,中科院首次发现生长于青藏高原的“西域龙胆,其花冠被触碰后,最短闭合时间仅7秒,研究发现熊蜂会将头伸向花冠简外侧的基部,盗取花蜜,致使花冠产生收缩行为。这种花冠被触碰后闭合和熊蜂盗花蜜的现象分别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长发育、应激性 B.应激性、新陈代谢
C.繁殖后代、新陈代谢 D.应激性、生长发育
【答案】B
【解析】由题干信息“西域龙胆,其花冠被触碰后,最短闭合时间仅7秒”表明生物能对外界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应激性。“熊蜂会将头伸向花冠简外侧的基部,盗取花蜜”表明生物都必须不断地吃进东西,不断地积累能量;还必须不断地排泄废物,不断地消耗能量。这种生物体内同外界不断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就是新陈代谢。通过资料不能得出生物生长发育、繁殖后代,B符合题意。
故选B。
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遗传 B.繁殖 C.生长 D.变异
【答案】C
【解析】A.遗传是指亲子代间的相似性,A不符合题意。
B.繁殖是指生物都能够产生下一代,B不符合题意。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说明枝条都是由芽发育而来,体现了生物的生长现象,C符合题意。
D.变异是指亲子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属于生物的判断依据是( )
A.能进行呼吸 B.有细胞结构 C.能繁殖后代 D.能使人患病
【答案】C
【解析】新型冠状肺炎病毒个体微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能在人体细胞内繁殖,属于生物。
故选C。
8.捞渔河湿地公园里,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红水杉构成一道绿色生态屏障。水经过红水杉林的净化后变得清澈了,这体现了(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改变生物
【答案】A
【解析】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捞渔河湿地公园里,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红水杉构成一道绿色生态屏障。水经过红水杉林的净化后变得清澈了,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9.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骆驼刺根系很发达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秋天大雁南飞 D.寒冷海域中的海豹
【答案】B
【解析】A.骆驼刺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
C.秋天大雁南飞是节律行为,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C不符合题意。
D.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是海豹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C。
11.我国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起主要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温度 C.阳光 D.大气
【答案】A
【解析】水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原因是①水是构成植物体的主要成分;②水是植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物质,如化学反应的溶剂、物质的运输、光合作用的原料等。我国从东到西降水量逐渐减少,东部水分多西部水分少,形成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的植被特点,则起主要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水分,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土壤
【答案】C
【解析】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所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C正确。
故选C。
13.下列主要反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 B.大量捕捉青蛙使农作物减产
C.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 D.旱灾使农作物大量减产
【答案】D
【解析】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田鼠、青蛙、杂草属于影响农作物的生物因素;旱灾使水减少,属于影响农作物的非生物因素。
故选D。
14.下列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养鸡场中的人与鸡 B.麦田中的小麦与杂草
C.草原上的狼与鹿 D.花园中的蝴蝶与花粉
【答案】B
【解析】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竞争关系是生物之间为了争夺食物、配偶、巢区、场地、营养物质(水、无机盐)、阳光、生存空间等。 人吃鸡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养鸡场中的人与鸡”属于捕食关系; 狼吃鹿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草原上的狼与鹿”属于捕食关系;蝴蝶采花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蝴蝶同时也传播花粉,蝴蝶和植物之间还属于种间合作关系。麦田中小麦与杂草都是植物彼此要争夺水、无机盐、阳光、生存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故选B。
15.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C.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B
【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不同种类的生物与环境又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故选B。
16.如果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的四个实验装置中,选择以下哪组最为恰当(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对照试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变量是水分,其它条件都相同。
实验装置内一侧是湿土,另一侧是干土,实验变量是水分,但是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影响、干扰的实验结果,A不符合题意。
实验装置内一侧是湿土,另一侧是干土,实验变量是水分,说明水分会影响鼠妇的生活,B符合题意。
实验装置内一侧是湿土并在该侧上盖上纸板,另一侧是干土,这样实验变量是水分和光照,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C不符合题意。
实验装置内一侧是湿土,另一侧是干土并在该侧上盖上纸板,这样实验变量是水分和光照,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D不符合题意。
17.古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映了生物基本特征中的( )
A.营养 B.呼吸 C.遗传 D.生长
【答案】C
【解析】生物学上把亲代与后代相似的现象叫遗传。“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体现了亲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将控制性状的基因传给下一代而实现的,因此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18.某兴趣小组同学欲探究土壤的干湿程度对于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不科学的是( )
A.甲容器中装湿润土壤,乙容器中装等量干燥土壤
B.在甲、乙两容器中各放1条蚯蚓
C.在甲、乙两容器中放入10条大小相同的蚯蚓
D.甲、乙两容器都能放在相同光照和温度的环境中
【答案】B
【解析】ACD、探究土壤的干湿程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应该除了土壤的干湿度不同,其它条件(蚯蚓的大小、数量及生活状况、实验环境等)要都一样,要注意控制变量的唯一。ACD不符合题意。
B、1条蚯蚓,数量太少,容易出现偶然性,误差太大,结果没有说服力,B符合题意。
19.下列不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D.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答案】C
【解析】由分析可知,ABD 都符合生物的特征;C项中,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错误。
故选C。
20.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地球的岩石圈
B.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称
C.是指地球上生物的生存环境
D.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答案】B
【解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1.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它的范围包括(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
C.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上层、整个岩石圈
D.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土壤岩石圈的表面
【答案】D
【解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层。
故选D。
22.下列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气候、蓄洪抗旱、降解污染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淡水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A
【解析】A.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A正确。
B.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B错误。
C.淡水生态系统是指由淡水生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分为静水的和流动水的两种类型。前者指淡水湖泊、池塘和水库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具有易被破坏、难以恢复的特征,C错误。
D.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A。
23.生物圈中,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70%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 B.湿地 C.农田 D.森林
【答案】A
【解析】A.海洋生态系统是生物圈里最大的生态系统,主要植物是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A正确。
B.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等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B错误。
C.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C错误。
D.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D错误。
故选A。
24.在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答案】A
【解析】A.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所以有“绿色水库”之称,A正确。
B.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B错误。
C.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C错误。
D.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食物链简单,因此自我调节能力较小,不稳定,D错误。
故选A。
25.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鲤鱼、水草、虾归为一类,而将月季、苍蝇、柳树、归为一类,他们是按照什么方法归类的( )
A.按照生物的形态 B.按照生物的数量
C.按照生物的用途 D.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答案】D
【解析】由题中的叙述可知,鲤鱼、水草、虾都生活在水中,而月季、苍蝇、柳树等生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可见它们的分类依据是生物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共3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6.学习过生物的特征后,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在校园里观察生物,发现它们身上能体现出的生物特征以及校园生态系统的景象:
(1)秋天到了,梧桐树绿叶变成黄褐色,纷纷飘落。体现生物能 。
(2)夹竹桃是一种观赏性植物,开的花的颜色有深有浅。体现生物具有 。
(3)蚂蚱被碰到后,迅速跳开。体现生物能 。
(4)喜鹊在草坪上啄食草籽,也啄食吃草的小蚂蚱。体现了生物需要 。
(5)一场雨后草丛里的小蘑菇迅速长大,一只母猫生下了3只小猫,体现生物能 和 。
(6)除 以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
【答案】(1)排出体内的废物
(2)变异
(3)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营养
(5) 生长 繁殖
(6) 病毒 细胞
【解析】(1)落叶能带走部分废物,故梧桐树绿叶变成黄褐色,纷纷飘落。体现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夹竹桃开的花的颜色有深有浅。体现生物具有变异的特征。
(3)蚂蚱被碰到后,迅速跳开。体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提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4)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喜鹊在草坪上啄食草籽,也啄食吃草的小蚂蚱。体现了生物需要营养。
(5)一场雨后草丛里的小蘑菇迅速长大,体现生物能生长;一只母猫生下了3只小猫,体现生物能繁殖。
(6)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7.请运用你所学过的生物学名词或生物学原理填空:
(1)骆驼在炎热的荒漠中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这样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流失,说明生物能 环境。
(2)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不仅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而且还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提高土壤养分转化效率。说明生物能够 和 环境。
(3)“水葫芦”的物种引进云南滇池后,很快繁殖甚至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说明生物既能 环境,又能 环境。
【答案】(1)适应
(2)影响 改变
(3)适应 影响
【解析】(1)结合分析,骆驼的这种习性能够很好的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结合分析,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使土壤疏松,并改善土壤结构说明蚯蚓影响了土壤的透气性,体现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蚯蚓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提高土壤养分转化效率,这是蚯蚓改变了土壤的性质,体现了生物能够改变环境。
(3)“水葫芦”被引进滇池,能够快速繁殖体现了水葫芦适应了滇池这个新环境;同时又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这体现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28.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 。
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 。
③自然保护区是 ,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 ,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还是 ,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④每 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 。
【答案】 根本措施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动物的栖息环境 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天然基因库” “天然实验室” “活的自然博物馆” 种 基因库
【解析】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动物的栖息环境。
②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天然实验室”,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还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④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每种生物包括同种的很多生物个体。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三、实验探究(共1个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29.某生物兴趣小组学习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后,决定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帮其完成探究报告:
(1)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光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2)实验:
方法步骤:设置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在A、B两侧放上相同且等量的细湿土,各放入5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2分钟,分别统计A、B两处的鼠妇数量并记录。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1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9只
①该实验的变量是 。
②实验时,不用一只鼠妇做实验,而用多只鼠妇的原因是 。
(3)得出结论: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如果要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 组实验装置最合理。
【答案】(1)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合理即可)
(2) 光/光照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准确性)
(3)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或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4)乙
【解析】(1)本实验的探究目的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因此,提出问题可以说: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合理即可)
(2)①本实验“一侧盖上不透光的黑色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形成明暗两种环境。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或光)。设计黑暗和明亮两种不同的环境是为了形成对照。
②本实验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一些,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排除偶然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实验时,不用一只鼠妇做实验,而用多只鼠妇的原因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准确性)。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下,明亮环境中平均鼠妇为(0+1+2+0+1)÷5=1只,黑暗环境平均为(10+9+8+10+9)÷5=9只,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或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4)如果我们要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唯一的变量只能是土壤的潮湿程度(水分的多少),就要设置除了水分以外,其他条件如温度、光照都相同的对照实验。可见,题图中甲组的光照会干扰鼠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丙组具有2个变量,丁组没有变量,因此乙组实验装置最合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