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探索生命测试卷(北师大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探索生命测试卷(北师大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8-25 11:36:0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章 探索生命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是( )
A.观察与实验 B.解剖与分析 C.取样与试验 D.探究与实践
【答案】A
【解析】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在秦岭自然保护区,野生亚洲黑熊是红外相机镜头下的“常客”,安装红外相机记录动物行为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调查法
【答案】A
【解析】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很多重大发现或发明都源于细致的观察。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其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文献法
【答案】C
【解析】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A不符合题意。
B.实验法是需要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B不符合题意。
C.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在进行人口普查时,应采用调查的研究方法,C符合题意。
D.文献法是指通过阅读、分析、整理有关文献材料,全面、正确地研究某一问题的方法, 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为探究苹果汁与橘子汁中,哪种果汁维生素C的含量更多,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淀粉—碘溶液(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胶头滴管分别滴入2种果汁,如图所示。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中必须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①榨取的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相等
②2只小烧杯中蓝色淀粉—碘溶液的质量相等
③2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一滴果汁的体积相等
④两只小烧杯置于相同温度的环境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了要探究的变量果汁种类不一样外,其余的②③④是干扰因素,必须控制要相等,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有关假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B.假设要以事实或生活经验为依据
C.假设是一种无端的大胆猜测 D.假设与结果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答案】C
【解析】本题是针对假设作出的分析。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围绕一个问题可以作出多个假设,所以假设可能与事实相同,也可能与事实不同,但是假设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想,假设要以事实或生活经验为依据。假设的正确与否要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判断下表甲、乙、丙、丁四组,可以成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
甲 乙 丙 丁
光照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湿度 干燥 潮湿 干燥 潮湿
温度 25 30 30 30
A.甲和乙 B.丙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丁
【答案】B
【解析】分析题中表格信息,甲组和乙组有湿度和温度两个变量;丙组和丁组只有湿度一个变量;乙组和丙组有光照和湿度两个变量;甲组和丁组三个条件都不相同。结合分析,只有丙组和丁组可以形成以湿度为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B符合题意。
故选B。
7.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  )
A.上网搜索资料 B.用直尺测量肾蕨的高度
C.进行人口普查 D.用放大镜观察蝗虫的结构
【答案】D
【解析】A.上网搜索资料属于查阅资料法,A错误。
B.用直尺测量肾蕨的高度属于测量法,B错误。
C.进行人口普查属于调查法,C错误。
D.用放大镜看蚂蚁的结构属于观察法,D正确。
故选D。
8.下列人类活动与生物学发展无关的是(  )
A.农科院培养改良植物 B.海关动植物检疫
C.进行纠缠光子实验 D.研发新冠疫苗
【答案】C
【解析】A.农科院培养改良的植物属于生物,与生物学发展有关,A正确。
B.海关检疫的动植物属于生物,与生物学发展有关,B正确。
C.纠缠光子实验属于物理实验,与生物学发展无关,C错误。
D.研发的新冠疫苗与病毒有密切的联系,与生物学发展有关,D正确。
故选C。
9.培育出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罗伯特·胡克 B.袁隆平 C.施莱登 D.范·海尔蒙特
【答案】B
【解析】A.罗伯特 胡克的贡献之一是发明了显微镜,发现了细菌,A错误。
B.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B正确。
C.植物学家施莱登通过对花粉、胚珠和柱头组织的观察,发现这些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而且细胞中都有细胞核。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植物细胞学说。施旺认为:动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一切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都是从受精卵这个单细胞开始的,C错误。
D.范 海尔蒙特在化学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卓越贡献,从而成为炼金术向近代化学转变时期的代表人物。他所做的柳树实验也是生物研究上划时代的工作,D错误。
故选B。
10.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  )
①实施计划 ②表达和交流 ③制订计划 ④提出问题 ⑤得出结论 ⑥作出假设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⑥④⑤
C.④⑥⑤③②① D.④⑥③①⑤②
【答案】D
【解析】A.①②③④⑤⑥的顺序是完全乱套的,A错误。
B.①②③⑥④⑤的顺序是完全乱套的,B错误。
C.③排在第三位,①排在第四位,②排在最后,C错误。
D.④⑥③①⑤②是科学探究过程的正确步骤,D正确。
故选D。
11.在探究“植物对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是否有吸附作用”的实验时,小阳猜测:植物对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有吸附作用。小阳的猜测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中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得出结论 D.表达和交流
【答案】B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作出假设是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在探究“植物对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是否有吸附作用”的实验时,小阳猜测:植物对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有吸附作用,这种猜测属于作出假设,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下列不属于生物学研究内容的是(  )
A.“神舟十三号”的发射 B.转基因技术
C.新冠肺炎病毒的特点 D.试管婴儿
【答案】A
【解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还有我们人类自己的身体,都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例如:试管婴儿、转基因技术、新冠肺炎病毒的特点等,而“神舟十三号”的发射不属于生物学的研究范围。
故选A。
13.为探究水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其中,需要修改的项目是( )
组别 种子数 水质 温度 空气
甲 50粒 纯净水 15℃ 充足
乙 50粒 工业废水 30℃ 充足
A.种子数 B.水质 C.温度 D.空气
【答案】C
【解析】A.种子数不是变量,同为50粒,不需要修改,A错误。
B.水质是本实验的变量,甲为纯净水,乙为工业废水,不需要修改,B错误。
C.温度不是变量,甲和乙应该相同且适宜,因此,甲改为30℃,C正确。
D.空气不是变量,甲乙都有充足的空气,不需要改变,D错误。
故选C。
14.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时,正确的做法是( )
A.更改实验结果 B.重新假设 C.否定实验过程 D.放弃实验
【答案】B
【解析】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假设不一定正确,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时,要重新假设,必须通过实验来检验假设的正确与否。有时所得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不一样,或者与课本知识不一致,这时要对实验的设置和实验过程进行检查,在确保无误的情况下,多做几次实验 ,若实验结果仍然与预期的或者与课本知识不一致,此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
故选B。
15.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为了比较不同蔬菜维生素C的含量,某同学利用“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一个实验,准备了数个装有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的小烧杯,和几种蔬菜水果现榨的汁液,并进行了记录:( )
种类 茄子汁 青椒汁 芹菜汁 白菜汁
使等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汁液滴数 19滴 8滴 15滴 11滴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所含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是(    )
A.茄子 B.青椒 C.芹菜 D.白菜
【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青椒汁滴的滴数最少,说明里面维生素C含量最高,因此所含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是青椒。
故选B。
16.烈士公园是人们散步休闲的好去处,为了更好的对公园进行规划,工作人员想了解周边居民每周逛公园的情况,他应该采用(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推测法
【答案】B
【解析】A .观察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A不符合题意。
B .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为了更好的对公园进行规划,工作人员想了解周边居民每周逛公园的情况,通常应该采用的方法是调查法,B符合题意。
C .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C不符合题意。
D.推测是根据已知的事物,通过思维活动,对未知事物的真相提出一定的看法,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
B.做生物标本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物
C.测量误差是人为造成的,完全可以避免
D.生物学实验时,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则
【答案】C
【解析】A.观察法和实验法是人们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A正确。
B.将动物或植物的整体或局部整理后,经过加工,保持其原形或特征,并保存在科研单位或学校的实验室中,供生物学等学科教学、科学研究或陈列观摩用的实物,称为生物标本。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物,B正确。
C.测量误差是一定存在的,不能避免,C错误。
D.遵守实验室规则,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D正确。
故选C。
18.研究动物行为是饶有兴趣也是很有实用价值的事情,下列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 )
A.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的动物,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B.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
C.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在繁殖基地的生产过程
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的反应
【答案】D
【解析】ABC.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观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地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摄影机拍摄猎豹的奔跑,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都属于观察法,ABC不合题意。
D.生物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的反应,属于实验法,D符合题意。
故选D。
19.生物学是一门研究( )
A.动物和植物的科学 B.人类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C.生物生长发育的科学 D.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答案】D
【解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还有我们人类自己的身体,都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即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0.如表为小林同学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设计方案,其中存在不合理之处,下列改进建议正确的是(  )
位置 鼠妇数量 光照 土壤湿度
纸盒左半侧 10只 明亮 干燥
纸盒右半侧 10只 黑暗 潮湿
A.纸盒左右两侧各放1只鼠妇 B.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黑暗的条件
C.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干燥的土壤 D.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潮湿的土壤
【答案】B
【解析】A.一只鼠妇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纸盒左右两侧不能各放1只鼠妇,A错误。
B.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湿度,除湿度不同外,其它条件如鼠妇的数量、光照强度等都相同,因此改进意见正确的是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黑暗的条件,B正确。
CD.实验中除了土壤潮湿度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因此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干燥和潮湿的环境条件,CD错误。
故选B。
21.科学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
A.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B.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C.制订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D.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探究
【答案】C
【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其中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关键。所以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中,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故选C。
22.探究的一般过程开始于( )
A.作出假设 B.提出问题 C.制定和实施计划 D.表达和交流
【答案】B
【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B正确。
故选B。
23.在调查生物种类时,首先要( )
A.明确调查目的 B.确定调查范围 C.分组 D.设计调查路线
【答案】A
【解析】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故选A。
24.解决下列问题与生物学无直接关系的一项是( )
A.研究人类的全部基因组成 B.科学家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制
C.利用生物的天敌防治病虫害 D.纳米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D
【解析】ABC.研究人类的全部基因组成、科学家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制、利用生物的天敌防治病虫害都是生物学在医药和农业中的直接应用,ABC不符合题意。
D.纳米技术是指纳米尺度内的科学技术,与生物学无直接关系,D符合题意。
故选D。
25.下列关于生物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B.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C.一切生物知识都来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实验
D.生物科学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再发展
【答案】D
【解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A、B正确。
一切生物知识都来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实验。它是在生活、生产和实验中一点一点总结出来的,C正确。
生物科学不是客观存在的,生物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D错误。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21.某兴趣小组同学调查并统计了东平湖周边环境中的都分生物(如图所示),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调查是科学探究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 ,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知实记录,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同学们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归类:按照 特点将以上生物划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图中属于植物的生物有: (填图中字母代号),属于动物的有: (填图中字母代号),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陆生生物和 等。
【答案】(1)调查对象
(2) 形态结构 AH BCDFGI 水生生物
【解析】(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2)为了研究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要对生物进行分类,生物的分类依据很多,要对生物灵活分类。根据形态结构的特点,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细菌、真菌等)。图中属于植物的生物有:AH,属于动物的有:BCDFGI,E属于真菌。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
22.下面是某生物调查小组的同学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活动中所拍摄的部分照片,请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填序号),应该在调查表中除去。
(2)如果按形态结构特点划分,生物可以分为 、植物以及其他生物,上图中属于植物的是 (填序号);
(3)如果按照生活环境划分,可以分为 生物和 生物等。
(4)同学们在调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多选)。
A.看不清池塘中有什么生物,可以下水仔细观察
B.特别注意树皮、草丛等隐蔽处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
C.仔细记录不认识的生物的特征及其生活环境
D.遇到不喜欢的生物可以不记录
【答案】(1)⑤
(2) 动物 ③④/④③
(3) 水生/陆生 陆生/水生
(4)BC
【解析】(1)题干中的①蝌蚪、②金鱼、③松树、④玉米、⑥蜘蛛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⑤枯叶、枯枝、落叶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
(2)自然界中的生物有很多,如果按形态结构特点划分,生物可以分为动物、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其中③松树、④玉米属于植物。
(3)自然界中的生物,我们要灵活的对其进行分类,按照生活环境,生物可以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
(4)调查时不要损伤植物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要如实记录观察到的生物,遇到不喜欢的生物也要记录。BC的做法是正确的,D的做法不正确。
故选BC。
23.请利用如下材料,设计一个探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模拟实验,并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4m2的红、绿、白3种颜色的纸板各一块,数量相等、活力相近的绿蝗虫3组(每组50只),家鸡3组(每组3只).
(1)提出问题:什么环境中的蝗虫不易被鸡发现?
(2)作出假设: .
(3)设计实验方案:
①将3组家鸡和3组绿蝗虫分别放到红、绿、白3种颜色的纸板上.
②每隔2min统计蝗虫剩余的 ,共统计10min,并设计表格,将统计结果填到设计好的表格中.
(4)预期实验结果: .
(5)结果分析:蝗虫的身体呈绿色,这是一种保护色,是 的结果.
(6)结论: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答案】(2)绿色纸板上的蝗虫不易被鸡发现
(3)数量;
(4)绿色纸板上的蝗虫不易被鸡发现,剩余数量最多
(5)自然选择。
【解析】(2)本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环境中的蝗虫不易被鸡发现?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蝗虫是绿色的,与绿纸板颜色相似,不易被鸡发现;
所以做出的假设应该是:绿色纸板上的蝗虫不易被鸡发现;
(3)为了使实验结果准确、可信,因而我们要每隔一段时间统计一次,得出数据,便于分析;
(4)预期结果:相同时间内,红、白两块纸板上的蝗虫被鸡吃掉得多,绿色纸板上的蝗虫被鸡吃掉得少;
(5)结果分析:①蝗虫的绿色体色是一种保护色.②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保护色是蝗虫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蝗虫的草绿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4.胶囊能保护里面的药物,从而避免药物到达胃就被溶解,因此送服胶囊类药物的水温需要讲究。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对胶囊溶解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取五个装有等量清水的烧杯,标上A、B、C、D、E,分别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锅中;②将五粒胶囊分别放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③观察胶囊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溶解所需的时间;④重复以上实验。请分析并回答:(请在[]填序号)
(1)该实验的变量是 。
(2)可减少实验误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 。
(3)该实验的第[ ]步存在不足,应该改为 。
(4)改正不足之后,获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烧杯 A B C D E
水温/℃ 15 25 37 50 60
溶解所需的平均时间/min 15 7 3.5 2 1
由此可知,你在送服胶囊类药物时不应选用 (选填“热开水”或温开水”或“冷开水”)。
【答案】 温度 ④重复以上实验 ② 五粒同种胶囊 热开水
【解析】(1)取五个装有等量清水的烧杯,标上A、B、C、D、E,分别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锅中;除温度外,其余相同,因此变量是温度。
(2)④重复以上实验,减少实验误差,排除偶然因素影响。
(3)②将五粒胶囊分别放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步骤没有明确是否是同种胶囊,应该改为五粒同种胶囊。
(4)由获得实验数据可知水温越高,溶解所需的平均时间越短,因此在送服胶囊类药物时不应选用热开水。
三、实验探究(共1个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25.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利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铁盒内放置的鼠妇数量应足够多,以避免 ,减少误差,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2)丙同学的实验 (填“遵循”或“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3)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则甲同学的实验现象是鼠妇大多集中在 (填“湿”或“干”)土一侧。
(4)丁同学实验中的变量是 。
(5)若要把乙同学的实验装置设置成甲同学的重复实验,则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应怎样改进________?
A.全部湿土换成干士 B.移除全部湿土
C.大部分的湿土换成干土 D.左侧的湿土换成干土
(6)进一步分析:除实验探究因素外,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还可能有 (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1)偶然性
(2)不遵循
(3)湿
(4)光
(5)D
(6)温度(合理即可)
【解析】(1)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铁盒内放置的鼠妇数量应足够多,以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变量唯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变量唯一才能正确地找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别,从而证明实验变量的作用,因此除了实验变量外,无关变量都相同,则为了控制无关变量。故丙同学的实验具有光和湿土两个变量,因此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3)由题图可知,甲同学实验的变量是水分,而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所以,甲同学的实验现象是鼠妇大多集中在湿土一侧。
(4)由题图可知:丁同学实验中的变量是光。
(5)若把乙改为甲的重复实验,就应该与甲保持一致,即部分湿土换成干土。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所以,除实验探究因素外,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还可能有温度、空气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章 探索生命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是( )
A.观察与实验 B.解剖与分析 C.取样与试验 D.探究与实践
2.在秦岭自然保护区,野生亚洲黑熊是红外相机镜头下的“常客”,安装红外相机记录动物行为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调查法
3.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其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文献法
4.为探究苹果汁与橘子汁中,哪种果汁维生素C的含量更多,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淀粉—碘溶液(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胶头滴管分别滴入2种果汁,如图所示。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中必须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①榨取的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相等
②2只小烧杯中蓝色淀粉—碘溶液的质量相等
③2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一滴果汁的体积相等
④两只小烧杯置于相同温度的环境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下列有关假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B.假设要以事实或生活经验为依据
C.假设是一种无端的大胆猜测 D.假设与结果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6.判断下表甲、乙、丙、丁四组,可以成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
甲 乙 丙 丁
光照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湿度 干燥 潮湿 干燥 潮湿
温度 25 30 30 30
A.甲和乙 B.丙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丁
7.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  )
A.上网搜索资料 B.用直尺测量肾蕨的高度
C.进行人口普查 D.用放大镜观察蝗虫的结构
8.下列人类活动与生物学发展无关的是(  )
A.农科院培养改良植物 B.海关动植物检疫
C.进行纠缠光子实验 D.研发新冠疫苗
9.培育出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罗伯特·胡克 B.袁隆平 C.施莱登 D.范·海尔蒙特
10.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  )
①实施计划 ②表达和交流 ③制订计划 ④提出问题 ⑤得出结论 ⑥作出假设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⑥④⑤
C.④⑥⑤③②① D.④⑥③①⑤②
11.在探究“植物对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是否有吸附作用”的实验时,小阳猜测:植物对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有吸附作用。小阳的猜测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中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得出结论 D.表达和交流
12.下列不属于生物学研究内容的是(  )
A.“神舟十三号”的发射 B.转基因技术
C.新冠肺炎病毒的特点 D.试管婴儿
13.为探究水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其中,需要修改的项目是( )
组别 种子数 水质 温度 空气
甲 50粒 纯净水 15℃ 充足
乙 50粒 工业废水 30℃ 充足
A.种子数 B.水质 C.温度 D.空气
14.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时,正确的做法是( )
A.更改实验结果 B.重新假设 C.否定实验过程 D.放弃实验
15.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为了比较不同蔬菜维生素C的含量,某同学利用“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一个实验,准备了数个装有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的小烧杯,和几种蔬菜水果现榨的汁液,并进行了记录:( )
种类 茄子汁 青椒汁 芹菜汁 白菜汁
使等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汁液滴数 19滴 8滴 15滴 11滴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所含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是(    )
A.茄子 B.青椒 C.芹菜 D.白菜
16.烈士公园是人们散步休闲的好去处,为了更好的对公园进行规划,工作人员想了解周边居民每周逛公园的情况,他应该采用(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推测法
17.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
B.做生物标本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物
C.测量误差是人为造成的,完全可以避免
D.生物学实验时,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则
18.研究动物行为是饶有兴趣也是很有实用价值的事情,下列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 )
A.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的动物,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B.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
C.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在繁殖基地的生产过程
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的反应
19.生物学是一门研究( )
A.动物和植物的科学 B.人类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C.生物生长发育的科学 D.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0.如表为小林同学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设计方案,其中存在不合理之处,下列改进建议正确的是(  )
位置 鼠妇数量 光照 土壤湿度
纸盒左半侧 10只 明亮 干燥
纸盒右半侧 10只 黑暗 潮湿
A.纸盒左右两侧各放1只鼠妇 B.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黑暗的条件
C.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干燥的土壤 D.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潮湿的土壤
21.科学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
A.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B.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C.制订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D.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探究
22.探究的一般过程开始于( )
A.作出假设 B.提出问题 C.制定和实施计划 D.表达和交流
23.在调查生物种类时,首先要( )
A.明确调查目的 B.确定调查范围 C.分组 D.设计调查路线
24.解决下列问题与生物学无直接关系的一项是( )
A.研究人类的全部基因组成 B.科学家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制
C.利用生物的天敌防治病虫害 D.纳米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25.下列关于生物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B.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C.一切生物知识都来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实验
D.生物科学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再发展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21.某兴趣小组同学调查并统计了东平湖周边环境中的都分生物(如图所示),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调查是科学探究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 ,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知实记录,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同学们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归类:按照 特点将以上生物划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图中属于植物的生物有: (填图中字母代号),属于动物的有: (填图中字母代号),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陆生生物和 等。
22.下面是某生物调查小组的同学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活动中所拍摄的部分照片,请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填序号),应该在调查表中除去。
(2)如果按形态结构特点划分,生物可以分为 、植物以及其他生物,上图中属于植物的是 (填序号);
(3)如果按照生活环境划分,可以分为 生物和 生物等。
(4)同学们在调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多选)。
A.看不清池塘中有什么生物,可以下水仔细观察
B.特别注意树皮、草丛等隐蔽处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
C.仔细记录不认识的生物的特征及其生活环境
D.遇到不喜欢的生物可以不记录
23.请利用如下材料,设计一个探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模拟实验,并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4m2的红、绿、白3种颜色的纸板各一块,数量相等、活力相近的绿蝗虫3组(每组50只),家鸡3组(每组3只).
(1)提出问题:什么环境中的蝗虫不易被鸡发现?
(2)作出假设: .
(3)设计实验方案:
①将3组家鸡和3组绿蝗虫分别放到红、绿、白3种颜色的纸板上.
②每隔2min统计蝗虫剩余的 ,共统计10min,并设计表格,将统计结果填到设计好的表格中.
(4)预期实验结果: .
(5)结果分析:蝗虫的身体呈绿色,这是一种保护色,是 的结果.
(6)结论: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24.胶囊能保护里面的药物,从而避免药物到达胃就被溶解,因此送服胶囊类药物的水温需要讲究。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对胶囊溶解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取五个装有等量清水的烧杯,标上A、B、C、D、E,分别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锅中;②将五粒胶囊分别放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③观察胶囊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溶解所需的时间;④重复以上实验。请分析并回答:(请在[]填序号)
(1)该实验的变量是 。
(2)可减少实验误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 。
(3)该实验的第[ ]步存在不足,应该改为 。
(4)改正不足之后,获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烧杯 A B C D E
水温/℃ 15 25 37 50 60
溶解所需的平均时间/min 15 7 3.5 2 1
由此可知,你在送服胶囊类药物时不应选用 (选填“热开水”或温开水”或“冷开水”)。
三、实验探究(共1个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25.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利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铁盒内放置的鼠妇数量应足够多,以避免 ,减少误差,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2)丙同学的实验 (填“遵循”或“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3)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则甲同学的实验现象是鼠妇大多集中在 (填“湿”或“干”)土一侧。
(4)丁同学实验中的变量是 。
(5)若要把乙同学的实验装置设置成甲同学的重复实验,则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应怎样改进________?
A.全部湿土换成干士 B.移除全部湿土
C.大部分的湿土换成干土 D.左侧的湿土换成干土
(6)进一步分析:除实验探究因素外,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还可能有 (写出一种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