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光合作用是原料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水和氧气 C.二氧化碳和淀粉 D.淀粉和无机盐
2.呼吸作用进行的时间是( )
A.只在白天进行 B.只在黑夜进行
C.白天和黑夜都能进行 D.白天和黑夜都不能进行
3.下列哪一项能正确表示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
A.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B.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C.水+氧气→有机物+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4.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______细胞围城的空腔( )
A.保卫细胞 B.表皮细胞 C.叶肉细胞 D.保护细胞
5.下列关于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在晴朗夏季的中午为减少水分散失不进行蒸腾作用
B.蒸腾作用能拉动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C.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的叶肉细胞进行
D.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6.近年来,南通正在努力打造“江风海韵长寿乡、宜居宜业森林城”。植绿、护绿、爱绿已成为南通市民的自觉行为。下列4棵苗木中,移栽后成活率最高的是( )
A. B. C. D.
7.以下关于杨树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分在杨树体内沿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B.无机盐溶解在水中被运输到各个部分
C.气孔打开,二氧化碳和氧气会同时排出 D.吸收的水绝大多数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8.森林生态系统往往降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
A.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加 B.光合作用旺盛,利用水分多
C.呼吸作用较弱,产生水分少 D.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减少
9.将带叶的三角梅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在茎的纵剖面上看到的一些红色线状结构是( )
A.形成层 B.导管 C.筛管 D.分生组织
10.下列提高大棚作物产量的措施中属于应用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
A.提高光照强度 B.延长光照时间 C.降低夜间温度 D.加强虫害治理
11.植物进行无土栽培时需将水和无机盐配制成植物培养液,其中无机盐的需求量最大的是( )
A.氮、磷、钾 B.钙、铁、锌 C.硼、镁、氮 D.碘、铁、硒
12.养金鱼时,人们常在鱼缸内放一些新鲜的水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增加美感 B.增加水中的二氧化碳
C.提供鱼饵 D.增加水中的氧气
13.某地素有“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此地西瓜特别甜的原因是( )
A.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呼吸作用强 B.夜晚光合作用强,白天呼吸作用弱
C.夜晚光合作用强,白天呼吸作用强 D.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呼吸作用弱
14.为了保证移栽树木的成活,采取了如下措施,措施和目的搭配不合理的是( )
A.根部带土坨一一为了保护根尖和根毛 B.剪去部分枝叶一一为了降低蒸腾作用
C.罩遮阳网一一为了减弱光合作用 D.为植物打针输液一一可以补充水和无机盐
15.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其中的“肥”主要指的是( )
A.二氧化碳气肥 B.无机盐 C.维生素 D.有机物
16.一块农田中的玉米茎秆细弱,易倒伏,叶色发黄,老叶焦枯并卷缩,这块农田中应及时施加的肥料是(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硼肥
17.某晴朗的一天,叶片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黑暗环境下,M可表示二氧化碳
B.充足光照下,M可表示太阳能
C.黑暗环境下,N可表示能量
D.充足光照下,N可表示水蒸气
18.某兴趣小组选取有白斑叶的植物进行探究实验:先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选取一片较大带白斑的叶片(白斑部分没有叶绿体),下图所示。B区用铝箔上下盖起来,主叶脉处用小刀切断,移至阳光下数小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阳光下,该植株可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B.将该叶片取下,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只有D处变蓝
C.该实验可形成四组对照实验
D.若设置C区和D区进行对照,目的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水
19.为提高某桃树的产量,科研人员对该桃树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20%遮阴度,有利于桃树的生长 B.光照越充分,桃树的叶面积越大
C.适当的遮阴,有利于提高桃树的产量 D.适当的遮阴,可以促进光合作用强度
20.图1中的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绿色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一昼夜间某些生理活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图2表示气孔的两种状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甲曲线代表呼吸作用,乙曲线代表光合作用
B.在a点,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乙曲线的bc段过程中,叶片部分气孔呈现图2中②状态
D.图2中①的细胞处于失水状态
21.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b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增强
C.ab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cd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再进行
22.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下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叶面积指数越大,光合作用越旺盛
B.叶面积指数越大,呼吸作用越强
C.叶面积指数大约为2时,光照不足,影响产量
D.叶面积指数为9时,产量最高
23.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有机物运走耗尽
B.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24.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编号为甲、乙。各在顶端挖一个相同的洞。甲洞内装入浓盐水,乙洞内装入等量清水。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萝卜洞内水量的变化,并感受箩卜的硬度变化。预测将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坚挺,洞内液体变多 B.甲变软,洞内液体变多
C.乙变软,洞内液体变多 D.乙坚挺,洞内液体变多
25.在生物乃至整个自然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和无机盐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是光合作用不可能少的条件
B.叶绿体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所以每个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并且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6.如图是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其中①、②表示原料,③、④表示产物,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请据图回答:
(1)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场所是 。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图中表示氧气的是序号 。
(3)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将 转变成贮存在[③]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4)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 (填“筛管”或“导管”)运送到根、茎和果实等器官。
27.图一中a、b、c分别表示菜豆叶片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二为其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c过程的场所是叶肉细胞中的 ,此过程的实质是 。
(2)图二中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填代码),它与图一中的生理活动 (填字母)相对应。
(3)图二中,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的时间段是 。
28.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茎的输导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两个带有几片叶的桑树枝条甲和乙,将甲剥掉树皮,乙不作任何处理,分别把下端插人盛有稀释红墨水的锥形瓶中.放到温暖的阳光下,当看到叶脉有点发红时,他将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观察,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枝条带有叶片的作用是 。
(2)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被染红的部位是[ ] 。(填“木质部”或“韧皮部“)
(3)甲枝条和乙枝条的实验现象 (填“相同”或“不同”)。
(4)用显微镜观察发现,无论是枝条的横切面还是纵切面,被染成红色的部分看上去像一根根长长的管子,这就是 。这个实验说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它向 运输的。
29.图中A、B、C分别表示植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该植物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丙为该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植物生长需要的水主要是由根尖的 区吸收,参与水分运输的结构是图乙[ ]中的导管。
(2)某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图甲中C所代表的生理活动的强度可用图丙中的曲线 表示,进行此生理活动的场所是 。
(3)图甲中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吸收的气体主要是 。
三、实验探究(共1个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30.某科技小组的同学们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设计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无叶绿体)、黑纸片、打孔器、白纸板、吸管、适宜浓度的酒精、碘液、回形针。
实验步骤:
①将天竺葵放置黑暗环境中24小时。
②把黑纸片用回形针夹在天竺葵植株某一叶片上半部,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
③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A(黑纸片遮光的绿色部位)、B(未遮光的绿色部位)和C(未遮光的白色部位)各取一个叶圆片(如图所示)。④把取下的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溶液的试管中,水浴加热,脱色后在清水中漂洗。
⑤将3个叶圆片放在白纸板上,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滴在3个叶圆片上,观察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天竺葵放置黑暗环境中24小时的目的是: 。
(2)实验步骤④中将叶圆片放入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脱去 便于观察。
(3)同学们是根据 来判断3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的。
(4)A和B进行对照的目的是,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 。
(5)若实验结果叶圆片B变蓝,C不变蓝。则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光合作用需要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光合作用是原料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水和氧气 C.二氧化碳和淀粉 D.淀粉和无机盐
【答案】A
【解析】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呼吸作用进行的时间是( )
A.只在白天进行 B.只在黑夜进行
C.白天和黑夜都能进行 D.白天和黑夜都不能进行
【答案】C
【解析】呼吸作用是指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可见只要是活细胞就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不需要光,因此呼吸作用为生物的基本特征,白天黑夜每时每刻能进行,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下列哪一项能正确表示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
A.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B.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C.水+氧气→有机物+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答案】D
【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可见,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故光合作用的公式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可见,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______细胞围城的空腔( )
A.保卫细胞 B.表皮细胞 C.叶肉细胞 D.保护细胞
【答案】A
【解析】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张开;反之,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就关闭。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和释放的氧气都是由气孔进出。表皮细胞是构成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叶肉细胞构成叶肉,叶肉细胞内含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5.下列关于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在晴朗夏季的中午为减少水分散失不进行蒸腾作用
B.蒸腾作用能拉动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C.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的叶肉细胞进行
D.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答案】D
【解析】A.炎热的夏季中午,植物叶片中的气孔闭合,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不是不进行蒸腾作用,A错误。
B.蒸腾作用能拉动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而无机盐的吸收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有关系,蒸腾作用只是促进其运输,不能促进其吸收,B错误。
C.叶肉细胞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行,C错误。
D.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因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水循环,D正确。
故选D。
6.近年来,南通正在努力打造“江风海韵长寿乡、宜居宜业森林城”。植绿、护绿、爱绿已成为南通市民的自觉行为。下列4棵苗木中,移栽后成活率最高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移栽植物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移栽时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观图可知D项中的植株保留了土坨、去掉了部分的枝叶,D符合题意。
故选D。
7.以下关于杨树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分在杨树体内沿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B.无机盐溶解在水中被运输到各个部分
C.气孔打开,二氧化碳和氧气会同时排出 D.吸收的水绝大多数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答案】C
【解析】A.根尖的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吸收的水分会沿着导管从下往上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A正确。
B.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B正确。
C.叶片的表皮上分布着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一般情况下,如果气孔周围气温高,光照强,湿度小,气孔开放程度就大,当光照强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被光合作用利用,此时气孔排出氧气,二氧化碳从气孔进入叶片,C错误。
D.科学研究发现,植物吸收的水只有 1%~5% 保留在植物体内参与各项生命活动,其余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D正确。
故选C。
8.森林生态系统往往降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
A.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加 B.光合作用旺盛,利用水分多
C.呼吸作用较弱,产生水分少 D.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减少
【答案】A
【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
故选A。
9.将带叶的三角梅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在茎的纵剖面上看到的一些红色线状结构是( )
A.形成层 B.导管 C.筛管 D.分生组织
【答案】B
【解析】A.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A错误。
B.植物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是由木质部中的导管由下往上运输的。因此枝条纵切面上被染红的部分是木质部(或导管),红墨水(无机盐、水)在该部位的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B正确。
C.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C错误。
D.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其他组织,D错误。
故选B。
10.下列提高大棚作物产量的措施中属于应用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
A.提高光照强度B.延长光照时间C.降低夜间温度D.加强虫害治理
【答案】C
【解析】A.根据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采用塑料大棚栽培作物,要提高其产量,必须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A不符合题意。
B.光照时间越长,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产,属于光合作用原理的利用,B不符合题意。
C.加大昼夜温差,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增加有机物的积累,提高蔬菜的产量,C符合题意。
D.虫会吃掉庄稼的叶子、果实等部位,会影响庄稼的生长,使其产量下降;同一块田地的养料是一定的,草的生长会与庄稼争夺养料,因而草生长旺盛了,庄稼生长就会很差,故田间除草、除虫会提高产量,不属于应用呼吸作用原理,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植物进行无土栽培时需将水和无机盐配制成植物培养液,其中无机盐的需求量最大的是( )
A.氮、磷、钾B.钙、铁、锌C.硼、镁、氮D.碘、铁、硒
【答案】A
【解析】由分析可知: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所以A正确。
故选A。
12.养金鱼时,人们常在鱼缸内放一些新鲜的水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增加美感B.增加水中的二氧化碳
C.提供鱼饵D.增加水中的氧气
【答案】D
【解析】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可知鱼缸内的水草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正好给金鱼的呼吸利用,因此在鱼缸内方水草的目的是增加水中的氧气。
故选D。
13.某地素有“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此地西瓜特别甜的原因是( )
A.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呼吸作用强B.夜晚光合作用强,白天呼吸作用弱
C.夜晚光合作用强,白天呼吸作用强D.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呼吸作用弱
【答案】D
【解析】在一定范围内,白天温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夜晚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少。所以温差越大,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积累越多,西瓜越甜。
故选D。
14.为了保证移栽树木的成活,采取了如下措施,措施和目的搭配不合理的是( )
A.根部带土坨一一为了保护根尖和根毛B.剪去部分枝叶一一为了降低蒸腾作用
C.罩遮阳网一一为了减弱光合作用D.为植物打针输液一一可以补充水和无机盐
【答案】C
【解析】A.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成活率,A正确。
B.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提高成活率,B正确。
C.用遮阳网遮阴避免阳光直射,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不是减弱光合作用,C错误。
D.为植物打针输液是为了补充水和无机盐,提高成活率,D正确。
故选C。
15.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其中的“肥”主要指的是( )
A.二氧化碳气肥B.无机盐C.维生素D.有机物
【答案】B
【解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施肥的目的就在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一块农田中的玉米茎秆细弱,易倒伏,叶色发黄,老叶焦枯并卷缩,这块农田中应及时施加的肥料是( )
A.氮肥B.磷肥C.钾肥D.硼肥
【答案】C
【解析】A.氮肥作用能促使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促使植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土壤缺氮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老叶黄色枯焦,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缺磷时,幼芽和根系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暗绿,无光泽,背面紫色,开花受到影响,B不符合题意。
C.缺钾时,植物易倒伏,叶片脉间缺绿,且沿叶缘逐渐出现坏死组织,渐呈焦枯状,因此玉米茎秆细弱,易倒伏,叶色发黄,老叶焦枯并卷缩,这块农田中应及时施加的肥料是钾肥,C符合题意。
D.植物缺硼肥时,能够开花而不结果实,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某晴朗的一天,叶片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黑暗环境下,M可表示二氧化碳
B.充足光照下,M可表示太阳能
C.黑暗环境下,N可表示能量
D.充足光照下,N可表示水蒸气
【答案】A
【解析】AC.黑暗环境下,叶片能够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结合分析,M可以表示氧气,N可以表示水蒸气、二氧化碳和能量,A错误,C正确。
BD.充足光照下,叶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结合分析,M可表示二氧化碳、太阳的光能,N可表示氧气、水蒸气,BD正确。
故选A。
18.某兴趣小组选取有白斑叶的植物进行探究实验:先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选取一片较大带白斑的叶片(白斑部分没有叶绿体),下图所示。B区用铝箔上下盖起来,主叶脉处用小刀切断,移至阳光下数小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阳光下,该植株可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B.将该叶片取下,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只有D处变蓝
C.该实验可形成四组对照实验
D.若设置C区和D区进行对照,目的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水
【答案】C
【解析】A.在阳光下,该植株可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吸收作用等生理活动,A正确。
B.A区白班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B区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C区没有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D区具备了光合作用的条件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B正确。
C.D、B区的变量是光,C、D区的变量是水,A、D区的变量是叶绿体,因此只能形成三组对照,C错误。
D.C区没有水,D区有水,其它条件相同,因此D区和C区形成对照的变量是水,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水,D正确。
故选C。
19.为提高某桃树的产量,科研人员对该桃树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20%遮阴度,有利于桃树的生长 B.光照越充分,桃树的叶面积越大
C.适当的遮阴,有利于提高桃树的产量 D.适当的遮阴,可以促进光合作用强度
【答案】B
【解析】A.据图可以看出,20%遮阴度下,桃树的产量最高,有利于桃树的生长,A正确。
B.由曲线图可以看出,在适当遮阴(遮阴20%)的情况下,桃树的叶面积最大,光照大于20%时,桃树的叶面积有所降低,B错误。
CD.由曲线图可以看出,与不遮阴相比,遮阴度20%时,能促进光合作用的强度,有利于提高桃树的产量,CD正确。
故选B。
20.图1中的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绿色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一昼夜间某些生理活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图2表示气孔的两种状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甲曲线代表呼吸作用,乙曲线代表光合作用
B.在a点,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乙曲线的bc段过程中,叶片部分气孔呈现图2中②状态
D.图2中①的细胞处于失水状态
【答案】D
【解析】A.甲曲线活动强度一直在进行,变化不大,代表的是呼吸作用,乙曲线的活动强度变化强烈,只在有光的白天进行,代表的是光合作用,A正确。
B.在a点,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正确。
CD.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12时光线太强,植物为了减少蒸腾作用,保护体内水分不流失所以关闭气孔,呈现图2中②状态;图2中①的细胞,气孔张开,处于吸水状态,C正确,D错误。
故选D。
21.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b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增强
C.ab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cd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再进行
【答案】B
【解析】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b点的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A错误。
B.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多,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从图示可以看出,在bc段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说明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B正确。
C.ab段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低于零,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小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C错误。
D.当光照达到一定强度时,植物体为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关闭了部分气孔,使进入叶片内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从而使光合作用减弱,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并不是不进行光合作用了,因此cd段表示光合作用趋于稳定,D错误。
故选B。
22.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下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叶面积指数越大,光合作用越旺盛
B.叶面积指数越大,呼吸作用越强
C.叶面积指数大约为2时,光照不足,影响产量
D.叶面积指数为9时,产量最高
【答案】B
【解析】A.结合题图可知,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先增加,后不变(不是一直增加),A错误。
B.结合题图可知:叶面积指数越小,呼吸作用越弱;叶面积指数越大,呼吸作用越强,B正确。
C.图中农作物积累量是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叶面积指数大约为2时,积累的有机物增多,对农作物增产有利,C错误。
D.叶面积指数大约为5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最大,即农作物积累量最大,产量最高,D错误。
故选B。
23.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装置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有机物运走耗尽
B.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丁装置实验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答案】A
【解析】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实验前,甲装置都要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阻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利用呼吸作用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A错误。
B.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使塑料袋内的氧气增多,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迅速将一根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袋内,木条复燃了,B正确。
C.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
D.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所以燃烧的蜡烛熄灭,D正确。
故选A。
24.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编号为甲、乙。各在顶端挖一个相同的洞。甲洞内装入浓盐水,乙洞内装入等量清水。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萝卜洞内水量的变化,并感受箩卜的硬度变化。预测将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坚挺,洞内液体变多 B.甲变软,洞内液体变多
C.乙变软,洞内液体变多 D.乙坚挺,洞内液体变多
【答案】B
【解析】甲洞内装的是浓盐水,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萝卜细胞因失水而变软,洞内液体增多;乙洞内装的是清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萝卜细胞因吸水变得坚挺,洞内液体减少。由此可见,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5.在生物乃至整个自然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和无机盐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是光合作用不可能少的条件
B.叶绿体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所以每个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并且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答案】D
【解析】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因此,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A错误。
B.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只有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植物根内的细胞、表皮细胞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C错误。
D.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D正确。
故选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6.如图是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其中①、②表示原料,③、④表示产物,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请据图回答:
(1)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场所是 。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图中表示氧气的是序号 。
(3)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将 转变成贮存在[③]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4)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 (填“筛管”或“导管”)运送到根、茎和果实等器官。
【答案】(1) 叶 叶绿体
(2)④
(3)光能
(4)筛管
【解析】(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在含有叶绿体的部位进行,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幼嫩茎的绿色部位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空气中氧的主要来源,图中表示氧气的是标号④。
(3)叶片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将光能转变成贮存在③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4)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输送到根、茎、果实等器官。
27.图一中a、b、c分别表示菜豆叶片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二为其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c过程的场所是叶肉细胞中的 ,此过程的实质是 。
(2)图二中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填代码),它与图一中的生理活动 (填字母)相对应。
(3)图二中,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的时间段是 。
【答案】(1)叶绿体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2) Ⅱ a
(3)6点-18点
【解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c过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代表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此过程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2)分析图二可知,曲线Ⅱ:0-24时都能进行,因此,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Ⅱ;图一中的a表示呼吸作用,白天黑夜都能进行,所以图二中的Ⅱ与图一中a表示的生理活动相对应。
(3)分析图二可知,6点-18点,Ⅰ光合作用强度大于Ⅱ呼吸作用强度,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大于0。
28.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茎的输导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两个带有几片叶的桑树枝条甲和乙,将甲剥掉树皮,乙不作任何处理,分别把下端插人盛有稀释红墨水的锥形瓶中.放到温暖的阳光下,当看到叶脉有点发红时,他将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观察,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枝条带有叶片的作用是 。
(2)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被染红的部位是[ ] 。(填“木质部”或“韧皮部“)
(3)甲枝条和乙枝条的实验现象 (填“相同”或“不同”)。
(4)用显微镜观察发现,无论是枝条的横切面还是纵切面,被染成红色的部分看上去像一根根长长的管子,这就是 。这个实验说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它向 运输的。
【答案】(1)促进水分的运输
(2)3木质部
(3)相同
(4) 导管 上
【解析】(1)实验时为加快导管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使现象更明显,常采取促进枝条的蒸腾作用的措施,如,保留枝叶、采取光照等。
(2)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的导管。
(3)将甲剥掉树皮,乙不作任何处理,分别把下端插人盛有稀释红墨水的锥形瓶中,但同时都保留了木质部,导管依旧存在,所以甲枝条和乙枝条都可以看到木质部被染成红色,实验现象相同。
(4)通过实验发现,无论是枝条的横切口还是枝条的纵切面都是只有木质部被染成红色,在茎的木质部中,导管是上下相通的,这个实验说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
29.图中A、B、C分别表示植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该植物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丙为该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植物生长需要的水主要是由根尖的 区吸收,参与水分运输的结构是图乙[ ]中的导管。
(2)某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图甲中C所代表的生理活动的强度可用图丙中的曲线 表示,进行此生理活动的场所是 。
(3)图甲中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吸收的气体主要是 。
【答案】(1)成熟 ③
(2) Ⅰ 叶绿体
(3)氧气
【解析】(1)水和无机盐主要是由根尖的成熟区从土壤中吸收,再通过叶脉中的③导管向上运输,达到叶片内部用于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图甲中C表示光合作用,图丙中Ⅰ表示光合作用。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3)据分析可见:图甲中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在黑暗的环境中,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吸收的气体是氧气。
三、实验探究(共1个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30.某科技小组的同学们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设计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无叶绿体)、黑纸片、打孔器、白纸板、吸管、适宜浓度的酒精、碘液、回形针。
实验步骤:
①将天竺葵放置黑暗环境中24小时。
②把黑纸片用回形针夹在天竺葵植株某一叶片上半部,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
③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A(黑纸片遮光的绿色部位)、B(未遮光的绿色部位)和C(未遮光的白色部位)各取一个叶圆片(如图所示)。④把取下的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溶液的试管中,水浴加热,脱色后在清水中漂洗。
⑤将3个叶圆片放在白纸板上,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滴在3个叶圆片上,观察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天竺葵放置黑暗环境中24小时的目的是: 。
(2)实验步骤④中将叶圆片放入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脱去 便于观察。
(3)同学们是根据 来判断3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的。
(4)A和B进行对照的目的是,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 。
(5)若实验结果叶圆片B变蓝,C不变蓝。则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光合作用需要 。
【答案】(1)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2)叶绿素
(3)3个叶圆片是否变蓝
(4)光
(5)叶绿素
【解析】(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将天竺葵放置黑暗环境中24小时的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或耗尽,以免干扰实验结果。
(2)实验步骤④中将叶圆片放入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叶圆片颜色的变化,该过程需要隔水加热。
(3)淀粉遇碘变蓝,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可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进而检验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所以同学们是根据 3个叶圆片是否变蓝作为观察指标来判断3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
(4)该实验中A和B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A叶圆片遮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B叶圆片见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
(5)该实验中B和C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有无叶绿体,B处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C处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脱色后滴加碘液不变蓝。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