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我国政府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速率和吸收速率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中和即意味着停止工厂排放二氧化碳
B.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绿色植物消耗二氧化碳,不产生二氧化碳
D.碳排放速率和鱼类、鸟类等其他生物无关
2.绿化校园,从我做起!某校生物小组同学进行了“校园绿化方案设计活动”,他们的设计方案中不恰当的是( )
A.尽量选用名贵的花草树木,提升学校的档次和品位
B.注重植物的空间搭配,做到疏密相间、协调自然
C.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使得一年四季各有风景
D.应充分考虑学校实际,尽量不对学校环境布局做大的改动
3.“低碳”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地球人”共识,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少用一度电,少用一张纸 B.使用环保购物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C.为了节省时间,每天让父母开车接送 D.植树造林,保护森林,退耕还林
4.下列植被中,植物种类最丰富的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5.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
A.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B.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 C.吸收灰尘,降低噪音 D.以上都是
6.下列对绿色植物在生物中的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B.绿色植物被称为自动的“空气净化器”,是因为绿色植物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C.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水循环
D.绿色植物具有防风固沙、减少噪音、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等功能
7.关于我国植被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草原沙漠化严重 B.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
C.人均森林面积少 D.中国植被中,草原占据了主体
8.下列做法不利于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的是( )
A.颁布有关法律,保护现有森林 B.大力植树造林,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C.开展国际合作,限制二氧化碳排放 D.兴建高耗煤企业,促进经济发展
9.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 )
①食物来源 ②水的来源 ③氧气来源 ④能量来源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植物体在进行下列活动时,受到气孔开闭影响的是( )
①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②无机盐的运输 ③光合作用 ④呼吸作用 ⑤蒸腾作用。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内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A.分解淀粉 B.溶解淀粉
C.将淀粉煮沸 D.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12.关于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保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B.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C.人类生命活动的能量的主要来源 D.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只能满足自身的生长需要
13.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B.将同一叶片一部分遮盖起来目的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C.用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为了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D.实验结果:叶片见光部分加碘液不变蓝,遮光部分加碘液变蓝
14.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选取一片叶片,用黑色纸片将其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移到光下照射,目的是与未遮盖的叶片形成对照,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 )
A.水 B.空气 C.光 D.温度
15.大面积植树造林的意义是( )
A.保持水土,防止流失
B.降低本地区空气温度
C.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
D.以上都正确
16.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是( )
A.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B.使生态系统具有调节能力而不被破坏
C.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吸水、蓄水和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17.种子和植物能够较长时间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反映了光合作用对于自然界具有重大意义,其中,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到关键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
A.吸收水分、释放氧气 B.吸收水分、合成有机物
C.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D.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18.下列能证明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的是( )
A.植物能为人类提供氧气
B.植物能为人类提供有机物
C.植物在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
D.以上观点都可以论证
19.关于森林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①森林是地球的“肺”
②森林能防止水土流失
③森林是动物的栖息地
④为人类提供木材
⑤美化了人类生存的环境
⑥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①②③
20.天竺葵放入暗处一昼夜,叶内淀粉被运走耗尽,完成生理作用的结构及过程是( )
A.导管、吸收作用 B.筛管、蒸腾作用 C.导管、光合作用 D.筛管、呼吸作用
21.下列能正确描述水分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界之间循环的途径是( )
A.大气→植物根系→植物叶片→大气
B.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C.植物叶片→植物根系→大气
D.自然降水→植物茎叶→植物根系→大气
22.生物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对实验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
A.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C.叶片B变蓝,说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叶片A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
23.某同学在“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实验时,先将植物放在暗室中24小时,再用一长条铝箔纸包住叶片的一部分,放置在阳光下4小时后,取下此叶片用酒精隔水加热,去除叶绿素,清水漂洗后在叶片上滴加数滴碘液,叶片颜色变化正确的选项是( )
A. B. C. D.
24.为了防风治沙,我国开展了广泛而持久的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将我国的“植树节”定为每年哪日( )
A.5月1日 B.4月5日 C.7月1日 D.3月12日
25.我国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起主要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温度 C.阳光 D.大气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26.2023年4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我国人工造林规模世界第一,而且还在继续造林。森林既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森林是“水库”,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散失水分,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2)森林也是“钱库”,森林每年为我国提供的木材达到5亿立方米,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是因为茎中有 。
(3)森林更是“碳库”,绿色植物进行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该过程在细胞的 中进行。
(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种树开始,种出属于大家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作为中学生,该怎样从我做起,保护植被? (列举一条即可)。
27.回答下列问题
(1)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 [________]
A.草原
B.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2).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________]
A.草原
B.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3).气候较为干旱,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________]
A.草原
B.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4).分布在气候比较炎热、湿润的地区,植物以常绿阔叶树为主。[________]
A.草原
B.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28.如图是生物圈中水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所起的作用:通过 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分又通过 作用散失到了大气中了,促进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2)从图中可看出,海洋、湖泊中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中,形成云,继而形成雨雪或冰雹,再回到海洋或陆地。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 (写出一条合理即可)。
(3)有了辽阔的森林,植物的 承接着雨水,能够大大 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树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够 大量的雨水,使得雨水更多的渗入地下,补充 。
29.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物成分,它对生物圈中的存在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大气中的 的平衡;
(2)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3)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有多种的植被类型,其中云南的西双版纳的植被类型是 ;
(4)参加 ,保护每一片绿叶,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三、实验探究(共1个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30.生物小组的同学选择了常见的植物牵牛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请熟悉探究实验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
(1)将两盆牵牛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 。然后设计一组对照实验装置(图),实验的变量是 。
(2)将这组装置放在光下几个小时后,取A、B叶片进行处理(如下图)。先把两片叶在水中煮沸,然后取出放入乙,乙装置中酒精的作用是 ,经乙装置处理后,将叶片放入丙装置水中的目的是 。推测丁装置的实验现象是 。
(3)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我国政府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速率和吸收速率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中和即意味着停止工厂排放二氧化碳
B.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绿色植物消耗二氧化碳,不产生二氧化碳
D.碳排放速率和鱼类、鸟类等其他生物无关
【答案】B
【解析】A.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而不是要求停止工厂排放二氧化碳,A错误。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正确。
C.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同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也会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D.鱼类、鸟类等其他生物的呼吸作用也会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和碳排放速率有很大关系,D错误。
故选B。
2.绿化校园,从我做起!某校生物小组同学进行了“校园绿化方案设计活动”,他们的设计方案中不恰当的是( )
A.尽量选用名贵的花草树木,提升学校的档次和品位
B.注重植物的空间搭配,做到疏密相间、协调自然
C.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使得一年四季各有风景
D.应充分考虑学校实际,尽量不对学校环境布局做大的改动
【答案】A
【解析】A.校园绿化要有实用性,所种植物必须着眼于长远规划,在节省经费、净化环境方面,都要有其突出的优点,争取以最少的投入,获最大的效益。因此最好不要选用名贵的花草树木,A符合题意。
B.校园绿化要注重植物的空间搭配,做到疏密相间、协调自然,既美观又有利于植物的生长,B不符合题意。
C.栽培植物时需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使校园春夏秋冬花不断,四季绿满园,C不符合题意。
D.应充分考虑学校实际,尽量不对学校环境布局做大的改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低碳”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地球人”共识,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少用一度电,少用一张纸B.使用环保购物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C.为了节省时间,每天让父母开车接送D.植树造林,保护森林,退耕还林
【答案】C
【解析】A.节约每一滴水,少用一度电,少用一张纸,都节约了在之自来水、发电、制纸所消耗的能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少用一张纸,少伐一棵树,有利于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故符合“低碳”生活。
B.使用环保购物袋(多次使用的购物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少用纸巾,不但节约制造中的能量消耗。同时从原料上,少伐树木,有利于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故符合“低碳”生活。
C.车接送虽然节省时间,但消耗大量化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故不符合“低碳”生活。
D.植树造林,保护森林,退耕还林,有利于吸收更多二氧化碳,故符合“低碳”生活。
故选C。
4.下列植被中,植物种类最丰富的是( )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答案】A
【解析】A.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降雨量高,气候稳定,由于阳光充足,因此整年基本上都很热,同时助长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因此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A符合题意。
B.常绿阔叶林树木都是常绿双子叶植物的阔叶树种,种类较丰富,B不符合题意。
C.落叶阔叶林的乔木成分全部是冬季落叶的阔叶树种,落叶阔叶林的结构简单,C不符合题意。
D.针叶林主要以针叶树种为主,针叶林的结构较简单,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
A.保持水土,调节气候B.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C.吸收灰尘,降低噪音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A.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调节气候,故A正确。
B.森林吸附粉尘的能力比裸露的大地大75倍。一公顷的山毛榉树林,一年之内吸附的粉尘就有68吨之多。树叶是声波发生漫反射,能减少噪声的传播,树干还能使声波向地面传播,减弱噪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森林还能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故B正确。
C.森林吸附粉尘的能力比裸露的大地大75倍。树叶使声波发生漫反射,能减少噪声的传播,树干还能使声波向地面传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以上三项都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6.下列对绿色植物在生物中的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B.绿色植物被称为自动的“空气净化器”,是因为绿色植物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C.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水循环
D.绿色植物具有防风固沙、减少噪音、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等功能
【答案】B
【解析】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正确。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B错误。
C.绿色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又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提高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雨,茎和叶承接着雨水,能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树林中枯枝落叶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一方面补充了地下水,另一方面能减缓水从山林和草原流出时的速度,大大减少了水土流失,C正确。
D.绿色植物具有能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减少噪音、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的等功能,D正确。
故选B。
7.关于我国植被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草原沙漠化严重B.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
C.人均森林面积少D.中国植被中,草原占据了主体
【答案】D
【解析】A.我国草原面积广阔,但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有些水草丰美、生机勃勃的大草原,由于失去了植被的保护,在狂风的侵蚀下很快变成了荒凉的沙漠,草原沙漠化严重,A正确。
B.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伐优留劣,甚至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即使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地区也出现了许多荒山,B正确。
C.我国的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少林国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5,C正确。
D.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全国林业用地面积为26329.5万公顷,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仍居世界前列,D错误。
故选D。
8.下列做法不利于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的是( )
A.颁布有关法律,保护现有森林B.大力植树造林,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C.开展国际合作,限制二氧化碳排放D.兴建高耗煤企业,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A.颁布有关法律,保护现有森林,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A正确。
B.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 B正确。
C.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一个国际问题,只有开展国际合作,限制二氧化碳排放,才能更好地维持碳-氧平衡,C正确。
D.兴建高耗煤企业,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D错误。
故选D。
9.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地球上其他生物提供( )
①食物来源 ②水的来源 ③氧气来源 ④能量来源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
由上可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有三个:①完成物质转变。它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制造了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同时释放出氧气,除了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外,还供给了动物呼吸利用。②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它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自然界的能量源泉。③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由这三大意义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物的食物、氧气和能量的源泉。
故选A。
10.植物体在进行下列活动时,受到气孔开闭影响的是( )
①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②无机盐的运输 ③光合作用 ④呼吸作用 ⑤蒸腾作用。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气孔在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保卫细胞因内壁较薄而外壁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当气孔张开时,光合、呼吸、蒸腾作用都得以顺利进行,蒸腾作用顺利进行又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当气孔闭合时空气无法进出,光合作用得不到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也无法获得氧气都无法顺利进行;同样水蒸气无法通过气孔散失,蒸腾作用进行不畅也致使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以及无机盐的运输受阻。
故选:D。
1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内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A.分解淀粉 B.溶解淀粉
C.将淀粉煮沸 D.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答案】D
【解析】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溶解叶绿素,避免酒精燃烧起来”。
12.关于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保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B.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C.人类生命活动的能量的主要来源D.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只能满足自身的生长需要
【答案】D
【解析】A、光合作用消化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保证了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故A正确;
B、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有机物,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的来源,故B正确;C、人类所需要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故C正确;
D、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有机物,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的来源,故D错误。
13.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B.将同一叶片一部分遮盖起来目的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C.用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为了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D.实验结果:叶片见光部分加碘液不变蓝,遮光部分加碘液变蓝
【答案】D
【解析】A、实验前应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故不符合题意。B、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上下遮盖后移到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故不符合题意。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而不能直接加热。原因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故不符合题意。D.实验结果:叶片见光部分加碘液变蓝,遮光部分加碘液不变蓝,故符合题意。故选:D。
14.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选取一片叶片,用黑色纸片将其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移到光下照射,目的是与未遮盖的叶片形成对照,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 )
A.水B.空气C.光D.温度
【答案】C
【解析】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选取一片叶片,用黑色纸片将其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移到光下照射,目的是与未遮盖的叶片形成对照,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15.大面积植树造林的意义是( )
A.保持水土,防止流失
B.降低本地区空气温度
C.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
D.以上都正确
【答案】D
【解析】森林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森林能够改良气候,降低空气温度,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森林能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所以大面积植树造林的意义是保持水土,防止流失、降低本地区空气温度、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
16.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是( )
A.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B.使生态系统具有调节能力而不被破坏
C.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D.吸水、蓄水和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答案】D
【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绿色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根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庞大的根系不但可以从土壤深处吸收大量的水分,还可以固定土壤,利用根系的这种特点可以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因此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是:吸水、蓄水和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17.种子和植物能够较长时间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反映了光合作用对于自然界具有重大意义,其中,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到关键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
A.吸收水分、释放氧气B.吸收水分、合成有机物
C.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D.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答案】C
【解析】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
18.下列能证明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的是( )
A.植物能为人类提供氧气
B.植物能为人类提供有机物
C.植物在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
D.以上观点都可以论证
【答案】D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出氧气进行自养生活,成为自然界的生产者,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氧气,植物在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因此,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D正确。
19.关于森林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①森林是地球的“肺”
②森林能防止水土流失
③森林是动物的栖息地
④为人类提供木材
⑤美化了人类生存的环境
⑥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⑥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覆盖在大地上的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拥有的一笔巨大而又最可珍贵的“绿色财富”;森林不愧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森林能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④为人类提供木材、⑤美化了人类生存的环境、⑥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等不是森林对自然界的作用,而是森林对人类的益处。
20.天竺葵放入暗处一昼夜,叶内淀粉被运走耗尽,完成生理作用的结构及过程是( )
A.导管、吸收作用B.筛管、蒸腾作用C.导管、光合作用D.筛管、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的茎中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由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由叶制造的有机物,因此暗处理过程中叶片内储存的有机物是由筛管运走的;在这同时,构成叶片的细胞还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叶片内的有机物,即有机物(储存能量)+氧(通过线粒体)→二氧化碳+水+能量。
故选D。
21.下列能正确描述水分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界之间循环的途径是( )
A.大气→植物根系→植物叶片→大气
B.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C.植物叶片→植物根系→大气
D.自然降水→植物茎叶→植物根系→大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发水分,增加了降雨量.在降雨的过程中,绿色植物可以减缓雨水对陆地的冲刷,使更多的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同时,绿色植物的根系和枯枝落叶对地面土壤有很好的固定和保护作用。据统计,风茂的森林可截留降水量的20%~30%,草地可截留降水量的5%~13%,植物再通过蒸腾作用把水分从根部运送到茎、叶等器官,再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散失到空气中,因此,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草地和大规模植树造林,对维持水分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22.生物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对实验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
A.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C.叶片B变蓝,说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叶片A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
【答案】A
【解析】叶片A中间与边缘,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绿体,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正确;
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透明塑料袋内没有二氧化碳,因此叶片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而不是“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B错误;
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透明塑料袋内没有二氧化碳,因此叶片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而不是“叶片B变蓝,说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错误;
叶片A只有中间变蓝而不是叶片A变蓝;叶片A中间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而不是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D错误。
23.某同学在“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实验时,先将植物放在暗室中24小时,再用一长条铝箔纸包住叶片的一部分,放置在阳光下4小时后,取下此叶片用酒精隔水加热,去除叶绿素,清水漂洗后在叶片上滴加数滴碘液,叶片颜色变化正确的选项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实验时先将植物放在暗室中24小时,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目的是把叶片的淀粉运走耗尽,叶片脱去叶绿素后呈现黄色,遮光部分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淀粉,所以呈现黄色.未遮光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有淀粉产生,滴加碘液变成了深蓝色.
故选D。
24.为了防风治沙,我国开展了广泛而持久的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将我国的“植树节”定为每年哪日( )
A.5月1日B.4月5日C.7月1日D.3月12日
【答案】D
【解析】为了保护植物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全民义务植树、绿化祖国,并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5.我国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起主要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B.温度C.阳光D.大气
【答案】A
【解析】水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原因是①水是构成植物体的主要成分;②水是植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物质,如化学反应的溶剂、物质的运输、光合作用的原料等。我国从东到西降水量逐渐减少,东部水分多西部水分少,形成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的植被特点,则起主要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水分,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26.2023年4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我国人工造林规模世界第一,而且还在继续造林。森林既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森林是“水库”,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散失水分,从而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2)森林也是“钱库”,森林每年为我国提供的木材达到5亿立方米,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是因为茎中有 。
(3)森林更是“碳库”,绿色植物进行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该过程在细胞的 中进行。
(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种树开始,种出属于大家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作为中学生,该怎样从我做起,保护植被? (列举一条即可)。
【答案】(1)蒸腾
(2)形成层
(3) 光合 叶绿体
(4)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或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植被、不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纸张等)(合理即可)。
【解析】(1)森林中的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因此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2)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是因为茎中有形成层,形成层中有分生组织,能够快速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
(3)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故在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4)作为中学生,保护植被做法有: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植被,不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纸张,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
27.回答下列问题
(1)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 [________]
A.草原
B.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2).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________]
A.草原
B.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3).气候较为干旱,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________]
A.草原
B.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4).分布在气候比较炎热、湿润的地区,植物以常绿阔叶树为主。[________]
A.草原
B.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答案】(1).B (2).D (3).A (4).C
【解析】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暖、冬季严寒的地区,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气候比较炎热、湿润的地区,植物以常绿阔叶树为主。草原气候较为干旱,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
(1)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故选B。
(2)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故选D。
(3)气候较为干旱,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故选A。
(4)分布在气候比较炎热、湿润的地区,植物以常绿阔叶树为主。 故选C。
28.如图是生物圈中水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所起的作用:通过 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分又通过 作用散失到了大气中了,促进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2)从图中可看出,海洋、湖泊中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中,形成云,继而形成雨雪或冰雹,再回到海洋或陆地。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 (写出一条合理即可)。
(3)有了辽阔的森林,植物的 承接着雨水,能够大大 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树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够 大量的雨水,使得雨水更多的渗入地下,补充 。
【答案】(1) 根 蒸腾
(2)陆地的降雨量会减少、造成农田干旱、加快土壤沙化等
(3) 茎、叶 减缓 吸纳 地下水
【解析】(1)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植物主要通过根吸收水分,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绿色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根从土壤中吸收的绝大多数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2)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如果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水循环仍然可以进行,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如陆地降雨量减少、造成农田干旱、加快土壤沙化等。
(3)热带雨林降水频繁,其中有不少雨水是由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冷凝而成的。辽阔的森林中,植物的茎叶承接着雨水,能够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树林中的枯枝落叶就像一层层厚厚的海绵,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也使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根据植被的特点,选出对应的植被类型:
29.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物成分,它对生物圈中的存在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大气中的 的平衡;
(2)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3)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有多种的植被类型,其中云南的西双版纳的植被类型是 ;
(4)参加 ,保护每一片绿叶,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答案】(1)二氧化碳和氧气(或碳-氧)
(2)蒸腾
(3)热带雨林
(4)植树造林
【解析】(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根的吸收作用,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3)热带雨林地区长年气候炎热,雨水充足,终年高温多雨,正常年雨量大约为1750毫米至2000毫米,全年每月平均气温超过18℃,季节差异极不明显,植物四季长青都能生长全年都有植物开花,是地球上过半数动物、植物物种的栖息居所,动、植物种类丰富。西双版地区的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该植被类型的主要特点是植物种类多。
(4)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绿化祖国,参加植树造林,保护每一片绿叶,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三、实验探究(共1个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30.生物小组的同学选择了常见的植物牵牛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请熟悉探究实验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
(1)将两盆牵牛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 。然后设计一组对照实验装置(图),实验的变量是 。
(2)将这组装置放在光下几个小时后,取A、B叶片进行处理(如下图)。先把两片叶在水中煮沸,然后取出放入乙,乙装置中酒精的作用是 ,经乙装置处理后,将叶片放入丙装置水中的目的是 。推测丁装置的实验现象是 。
(3)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 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二氧化碳/CO2
(2) 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漂洗去叶片上的酒精 A叶片变蓝,B叶片不变蓝
(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不破坏植被、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纸张等(从保护植被方面回答都可得分)
【解析】(1)选作实验的牵牛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将实验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在题图实验装置中,清水不能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装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两个装置的唯一不同条件(变量)是二氧化碳。
(2)图乙是酒精脱色步骤:把叶片A和B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这样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图丙步骤中,将叶片放入丙装置水中的目的是漂洗去叶片上的酒精,避免影响滴加碘液后的颜色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周围环境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在装有氢氧化钠的玻璃瓶中,B叶片由于缺乏二氧化碳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等有机物,故经过暗处理、隔水加热、酒精脱色等操作后,滴加碘液不能变蓝色。而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装有清水的玻璃瓶中有二氧化碳,该装置里的A叶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淀粉等有机物,故经过暗处理、隔水加热、酒精脱色等操作后,滴加碘液能变蓝色。
(3)根据实验结果“A叶片变蓝,B叶片不变蓝”可知,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