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5 14:5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园中收藏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
“即使把我国所有博物馆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雨果
所有举国仰为神圣庄严之物,和其中历代收藏的精美华丽,足资纪念的物品,都付之一炬,化为劫灰了。当你目睹此种情况,自不胜悲从中来。这些建筑,都足以表彰往日的技术和风格,独一无二,世上没有东西可以和它们比拟。你曾经看过一次,就永远不能重睹,它们消灭无形,人类不能重新建造。
——《我们怎样来到北京,1860——中国战役记述》
(英国随军的麦基牧师的回忆录)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法国大作家雨果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目前在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座博物馆中,记录在案的中国文物有167万件,而流散在海外民间的中国文物估计是这个数字的10倍。中国政府坚持对流失海外的文物进行追索,途径有三:回赠、回购和追讨 。
在西方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最好的数法国的枫丹白露宫,宫中的中国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藏于大英博物馆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永乐大典》散存于大英博物馆、英国国家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图书馆等地
圆明园《四十景图》
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名称:虎卣
年代:商代晚期
藏于法国池努
奇博物馆
青铜器象尊
年代:殷商晚期
收藏地:法国吉美
亚洲艺术博物馆
景泰蓝麒麟
藏于法国枫丹白露宫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是圆明园海晏堂前喷水池的一部分,由意大利籍清朝宫廷画家郎世宁设计,清宫廷匠师制作。
1860年10月18日,十二生肖兽首被英法联军掠夺后流落四方。其中鼠首与兔首被法国人收藏,2013年4月法国皮诺家族宣布归还;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由爱国人士出资抢救回国,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龙首在台湾、蛇首、羊首、鸡首、狗首则下落不明。
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的行为,是对全人类的犯罪。圆明园被烧毁使中国的文化遗产遭到严重损失,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同时,它也让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也激励我们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圆明园要保留,地不要拔出去,
帝国主义把它烧毁,将来有条件时
可以恢复。圆明园这地方,总有一
天会整理出来供国人参观的,国耻
勿忘。
——周恩来
·1976 圆明园管理处正式成立
·1979 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3 经国务院批准将之规划为遗址公园
·1988 被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
——林则徐
共侵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万平方千米领土!
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
近代史中侵占中国领土最早和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英国最早
俄国最多
英、俄争夺西藏
1870年至1909年,沙俄先后派出13批“考察队”入藏刺探情报,与当地民众冲突不断。
英国于1888年和1903年先后两次发动侵略西藏的战争,获取了一些非法利益。
葡萄牙占据澳门
1849年,停止向清政府缴纳地租。
1846年,设立澳门总督,强行向中国居民征税。
1887年,中葡《中葡和好通商条约》,确认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的权力。
外国机制棉纺品,特别是棉纱的大量输入,逐渐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的出口贸易几户全被外国洋行所控制,原料生产者已经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直接榨取的对象。
—李侃《中国近代史》
通过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侵略者不仅从中国获取了更多的权益,而且借助公使驻京可以直接从政治和外交上影响清政府。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政治方面:中国丧失更多主权,侵略者势力范围扩大,并通过外交影响国内政治。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经济方面: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相同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战争性质相同 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战争影响一脉相承 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进一步加深
战争过程 侵略国家 英国 英法两国,美俄帮凶
侵略时间 两年 四年
侵略范围 沿海地区 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危害和影响 主权遭到破坏 开五口、割香港岛 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俄割150多万平方公里
领土、司法、关税 公使进驻北京、内河航运等
社会性质变化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主凶
英法
帮凶
美俄
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马神甫事件
亚罗号事件
俄国趁
火打劫
第一阶段:签订《天津条约》
第二阶段:
割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
共150多万平方千米
《瑷珲条约》割占领土最多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国人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条款虽很多,主要的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密切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
……我们本可以转祸为福,只要我们大胆的接受西洋近代文化,以我们的人力物力,倘若接受了科学机械和民族精神,我们可以与别国并驾齐驱,在国际生活之中,取得极光荣的地位?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两次鸦片战争的警钟能不能敲醒沉睡的中国人?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意思是在形式上保留有封建社会国家机关及主权,同时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与压迫的社会。近代中国逐步丧失了七大主权: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外交主权铁路主权、领海主权和矿产主权。这一情况主要说明近代中国( )
A.最终完全沦为殖民地 B.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
C.清王朝成为傀儡 D.中国各项主权都丧失殆尽
2.屈辱的近代史记录了中国一幕幕的灾难,其中首都的沦陷更是反映了国家的贫弱。近代史上,中国的首都第一次沦陷是在什么时候(  )
A.靖康之变 B.雅克萨之战 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堂巩固
3.有学者认为:“《南京条约》签订10年后,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英、法两国要求修改条约
B.清政府废除了《南京条约》
C.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的发生
4.某校学生在表演近代中国历史剧时,有这样的旁白:“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该历史剧揭露的罪行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5.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6.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主要体现在( )
A.外国商品大量涌入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领土与主权进一步丧失 D.资源进一步被掠夺
7.有人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花费一文一钱,不必动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指( )
A.得到巨额赔款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C.强迫清政府开放数处通商口岸 D.从中国抢走无数珍宝
7.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即不行跪拜之礼;公使应由对等的“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接待,文书由对等级别的部门回复,并不得使用“夷”人字眼;依照国际惯例,允许公使进驻京师。《北京条约》重新确认了上述约定。这表明( )
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B.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
C.中国近代外交的不平等性 D.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
8.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俄《尼布楚条约》
课件所用主要字体为
方正宋刻本秀楷简体
方正清刻本悦宋简体
二字元煜臣拙宋简
方正刻本仿宋简体
千图雪花体
如需另外编辑可至该链接免费下载字体哦!
https://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