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春》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出重音,把握情感基调,感知课文描绘的春天图景,初步体会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给语段配乐,分析不同语段细微的情感差别,把握朗读文章的节奏变化,进一步欣赏春天的多幅美丽图景。
【课前学习任务】
1.读课文,查字典,扫清字词障碍。
2.大声朗读朱自清的《春》,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再现文中描绘的春景,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3.你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文?这些诗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回忆一下,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4.查找朱自清的资料,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和《春》的写作背景。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作者在文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春天的美丽图画。请张开想象的翅膀,带着感情大声地朗读课文,然后说说你读出了哪几幅美丽图画,这些图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朗读时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来表达这种感受。
学习任务二:
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并简要说明你在朗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是如何读出重音和停连的。
学习任务三:
春天是一组美妙而动情的乐章,随着画面的变幻,曲子或抒情,或激昂,或沉静……高低回环,抑扬动听。请依据 《春》的画面给各语段配乐,分析不同语段细微的情感差别,把握朗读文章的节奏变化,动情朗读,感受春天组曲的魅力。
(一)根据你对语段内容的把握,确定各部分朗读的感情。
(二)把握语段间细微的情感差别,感知音乐,然后选择匹配的音乐,并谈谈配乐的理由。
(三)把握好全文的感情基调,依据配乐,朗读全文,体会全文朗读的节奏变化,进一步欣赏春天组曲的魅力。
【作业设计】
1. 仿照课上示例,完成以下各题。
①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并简要说明你在朗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是如何读出重音和停连的。 (“春草图”“春雨图”除外)
②把握语段间细微的情感差别,感知音乐,然后选择匹配的音乐,并谈谈配乐的理由。(“盼春”除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3.品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多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文章的优美情境,学习运用朗读的重音和停连,读出言美、景美、情美。
【课前学习任务】
1.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春》,把握好朗读的重音和停连,试着读出文中充沛的感情。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四:
朱自清的《春》读起来富有童趣,清新,活泼,优美。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试找出一些段落,或品味词语,或品析修辞手法,或赏析表现手法……体会文章表达童趣的妙处。然后动情朗读,读出童趣。
【学习资源】
1.朗诵基调的把握
在朗诵时,不同体裁和内容的文章采取什么样的朗诵基调是非常重要的。基调,不是简单地指音高、音低、音强、音弱。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情调,即作品总的态度情感,总的色彩和分量,以及朗诵者的具体态度。
感彩有喜、怒、哀、乐之分;态度有肯定、否定、批评之别,其中有分寸和火候的差异。
朗诵者要从作品的针对性和朗诵的目的上去把握态度,更要以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或者是情感和风格特点等因素去揣摩作品色彩的总特色。朗诵者可以通过声音来传达极为丰富的感情,产生巨大的有时是震撼人心的感染力,这样使听众跟着去兴奋,跟着去激动,甚至跟着去落泪。使朗诵者与受众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这样才是一个高手,一个朗诵名家。因此,我们要准确地把握各种作品的基调,才能达到良好的朗诵效果。
以下是 20 种基调。1.清新舒展的 2.高亢明亮的 3.热情赞美的 4.义正言辞的 5.低沉悲痛的 6.轻松活泼的 7.低沉压抑的 8.骄傲自豪的 9.深沉宁静的 10.精神振奋的 11.深切缅怀的 12.热情风趣的 13.启发诱导的 14.坚定昂扬的 15.亲切自然的 16.庄重严肃的17.批评教育的 18.悲愤激扬的 19.热情歌颂的 20.热情欢呼的
【作业设计】
1.模仿“春花图”示例,自己完成其他语段(“春风图”除外)的品析,体会语段中的童趣。然后结合你的品析写出朗读脚本,动情朗读,读出童趣。
2.任意选择一篇课内或者课外的写景抒情散文,把握感情基调,标注重音和停连,有感情地朗读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