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5 18:0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课内阅读。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仿照——( ) 重复——( )
2.文中加点的词“反复” “终于”说明了什么?

3.“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21cnjy.com
这是一个 句,请仿写这样一个句子:
4.人们根据蝙蝠发明了雷达,你能从生活中找出相关的例子吗?
①人们根据 发明了 。
②人们根据 发明了 。
课内阅读。
(清 睛)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biǎn biān)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娥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jí jì)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瑞 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5.请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汉字或读音,画上圈。
(清 睛)朗 蝙(biǎn biān)蝠 即(jí jì)使 敏(瑞 锐)【来源:21cnj*y.co*m】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以上选段讲了飞机能够在 (什么时间) (干什么),是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因为蝙蝠在夜里飞行,不仅能够 ,而且从来不会 。
7.以下哪个选项和文中画“______”的句子属于同一类问句?( )
A.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
B.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C.只要您把胡子一刮,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D.为什么不会豁虎跳就不能扮老虎呢?
8.读了以上选段,你有什么问题想提问吗?

课外阅读。
在澳大利亚布尔纳格城的广场上,有一座奇怪的纪念碑。纪念碑上塑有一条大毛虫。
人们为什么要为毛虫建立纪念碑呢?这里面有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
澳大利亚孤悬于太平洋西南部,因而大陆上的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品种非常原始、稀缺。于是,人们不断从其他大陆引进一些新的生物,如小麦、牛、羊等,使得澳大利亚境内的物种不断繁多起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9世纪初,有人从阿根廷带来了仙人掌。由于它开的花很美丽,又浑身都是刺,人们就把它栽在住宅、牧场和田园的周围,既可欣赏,又可做围墙。但是,人们万万没有料到,仙人掌对那里的气候、土壤特别适应,又无天然敌害,于是迅速发展,不断侵占草场和农田,人们用拖拉机将它连根翻起 但它还是不断生长蔓延真可谓是铲不尽挖不绝美丽的“围墙”一下子变成了人们的祸害。
就在一片恐慌之际,人们将目光投向了阿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廷,为什么阿根廷的仙人掌没有泛滥成灾?生物学家苦苦寻找,终于发现,原来那里有专门吃仙人掌的加布克拉斯毛虫。于是人们从南美洲引入了这种毛虫。毛虫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帮助人们把仙人掌控制住了。人们为了感谢毛虫,就特地建立了这座毛虫纪念碑。
9.在文中的“”内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0.用“ ”画出澳大利亚人把仙人掌栽种在住宅、牧场和田园周围的原因。
11.澳大利亚人从阿根廷带回了仙人掌,结果怎样?

12.仙人掌泛滥成灾,澳大利亚人采用什么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13.给短文起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课外阅读。
苍蝇与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嗅气味呢?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感受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仪;分析仪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1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风马牛不相及: 。
1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仿生学家根据 ,仿制成一种 。这种仪器被安装在 ,用来 。
16.苍蝇是怎样区别不同气味的物质的? ( )
A.气味进入鼻孔——神经把气味转化成神经电脉冲——分辨物质
B.气味进入嗅觉感受器——神经把气味转化成神经电脉冲——传给分析器——分辨物质
C.气味进入嗅觉感受器——神经把气味转化成神经电脉冲——传给大脑——分辨物质
D.气味进入鼻孔——神经把气味转化成神经电脉冲——传给大脑——分辨物质
17.“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 D.作比较
18.明明同学在读本文的时候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仿生学家仿制的这种仪器还能干什么?
(1)这个问题是从 的角度提出来的。
(2)我来解答这个问题。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天气收藏家
张可可一家人喜欢收藏,收藏的不是邮票也不是古玩,而是天气。
这天天气晴朗,太阳高高地挂在空中,普照着大地。爸爸在阳台上伸个懒腰说:“多好的天气啊,收藏!”
一家人下楼,妈妈拿出祖传一百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的“王二麻子”剪刀,在空气中咔嚓、咔嚓地剪起来。很快,空气中飘落下来一个长方形的东西,爸爸手脚麻利地一卷,长方形就被卷成了挂历一样的纸卷。21·世纪*教育网
第二天下大雨,妈妈说:“雨天也不错啊,收藏!”爸爸立刻用“王二麻子”剪天气,不一会儿又一个“纸卷”诞生了。
只要出现有趣的天气,他们就收藏。家里的储藏间堆满了卷轴,那不是挂历,也不是魔法书,而是各种各样的天气!www.21-cn-jy.com
收藏天气有什么用呢?比如说爸爸冬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洗澡,哆嗦着高喊:“冻冻冻死我了,快快快拿夏天来!”张可可就从储藏间抽一支“夏天”,展开了贴在浴室的墙上。这样,浴室里就处于炎热的夏天,爸爸在浴缸里泡得舒服极了,说什么也不肯出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妈妈在厨房炒菜,油烟浓重。“这油烟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点也不管用!”她大声地说,“可可,把‘大风’拿来!”张可可抽一支“大风”天气卷轴,贴在厨房墙壁上。呼呼呼,大风将油烟全吹到窗外去了。
收藏的天气,用过就消失了。所以一家人总是不停地收集天气,以备不时之需。
有一天整理储藏间,妈妈出来说:“奇怪,少了一支‘晴天’。爸爸赶紧表白:“我没拿,我一星期洗几次澡你最清楚了!”
“那么是可可?”妈妈皱着眉头,“让别人知道了可不好,快去找他!”
正是下雪天,汽车停开,他们好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易赶到学校。只听琅琅的读书声是这样的:“春春春天来了,小小小草发芽了……”原来同学们都被冻得牙齿打架。只有张可可所在的班级阳光明媚,同学们热得只穿一件毛衣。妈妈趴在窗外定睛一看:天啊,墙上挂的不正是家里失踪的“晴天”吗?张可可还拍着胸脯说呢:“尽管用吧,这东西我家里多的是!”
威严的妈妈出现在门口,张可可一缩脖子,补充道:“就是要征得老妈的同意……”
妈妈一字一顿地说:“我同意,可可你这样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对的。他爸,回家把所有‘晴天’都拿来,发放给全校!”“是!”说完爸爸脸上出现“阴天”,“唉,为什么跑腿的事情都是我做呢?”
19.联系上下文,“不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需”在文中指 ;“爸爸的脸上出现‘阴天’”,这里的“阴天”是指 。
20.短文围绕“天气收藏家”主要写了三方面的内容,按顺序填写在横线中。
(1) 。
(2)收藏天气有很多用处,但是用过就消失了,需要不停收集。
(3) 。
21.阅读短文,提出自己的问题,选出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写下来并尝试解答。
我的问题: 。
我的回答: 。
22.联系短文内容,下列说法合适的是( )(多选题)
A.题目中的“天气收藏家”指的是张可可的爸爸和妈妈。
B.故事描写爸爸一开始洗澡时用“冻冻冻死我了”“快快快拿夏天来!”这样特殊的语言,形象地写出了爸爸的寒冷。
C.“抽一支‘夏天’”“少了一支‘晴天’”,这里的“夏天”“晴天”就是指我们生活中的天气。
D.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写了一家人收藏的天气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需要。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分餐制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多地开始推广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公筷公勺,倡导分餐。同时,疫情的暴发,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分餐”的重要性。一时间,“分餐”再次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事实上,倡导分餐制早已有之。早在2003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抗击“非典”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就呼吁大家分餐,后来也被很多餐厅采用,但随着疫情好转又销声匿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钟南山再次强调使用公筷及家庭卫生消毒的重要性。因为,很多感染者就是由于参加聚餐这类有密切接触的活动而感染的。
“合餐”是很多疾病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比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说,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群体庞大,“分餐”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有改动)
23.以下哪项不属于“分餐”?(  )
A.使用公筷 B.使用竹筷 C.使用专用碗筷 D.使用公勺
24.“……随着疫情好转又销声匿迹”中什么“销声匿迹”了? (  )
A.分餐 B.聚餐 C.合餐 D.快餐
25.“比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说,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群体庞大,‘分餐’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A.列数字 B.举例子 C.打比方 D.作比较
26.自从疫情期间提倡“分餐”以来,张华也建议家里“分餐”,但爷爷不同意,如果你是张华,你会如何劝说爷爷呢?【版权所有:21教育】

27.你认为在家用餐时,应如何做到“分餐”?(至少写出两点)

说明文阅读。
人是微生物群居体(节选)
①你相信吗?你体内的大多数细胞并不是你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的,甚至也根本不是人类的细胞,它们是细菌。我们的脚趾(zhǐ)上有肉眼看不见的线状真菌在生根发芽,我们腹部有重达1千克的细菌,我们的身体是由人类细胞、真菌、细菌和病毒组成的混合体,可以被看作是超个体或微生物群居体的一个最好例子。2-1-c-n-j-y
②最近,伦(lún)敦(dūn)大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科学家提出了上述观点,并阐(chǎn)述了人体内这些微生物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他们说,在我们的身体内,存在500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这些细菌组成了100万亿个细胞,外来的细胞大大超过了我们体内自身的细胞,我们自身的细胞只有几万亿个,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我们体内的基因大部分来自细菌。
③幸运的是,虽然这些细菌在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享我们的食物,但它们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实际上,细菌通常对我们的身体是有益的,它们通过与我们的免疫(yì)系统紧密合作,帮助我们抵(dǐ)御(yù)疾病的侵扰。这项研究的负责人说:“我们已经知道某些时候很多疾病是由包括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引发的,生物群居体这个概念能帮助我们理解疾病的过程。”他相信这个方法运用于心脏病、某些癌(ái)症,甚至于一些神经疾病的研究。
28.【词语比较】第③段中“分享”一词能否换成“吞噬”“抢夺”等词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1·c·n·j·y
A.可以换,因为细菌对人体是有伤害的,我们不能任由细菌侵害我们的身体。
B.不能换,因为本文主要说明了细菌对人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身体的益处,用“分享”一词能够准确体现这一观点,而“吞噬”“抢夺”等词语带有伤害人体的意思,所以不能换。
29.【提取问题】本文主要说明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
A.人的身体是由人类细胞、真菌、细菌和病毒组成的混合体。
B.人体内的基因大部分来自细菌。
C.人体内的基因大部分来自细菌,细菌对人们的身体有益。
30.【问题分类】读了这篇文章,状状提出了几个问题,请你给问题分类。
①这篇说明文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②为什么说我们体内的基因大部分来自细菌?
③人体内这些微生物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④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
(1)针对文章内容提出的问题是:
(2)针对文章写法提出的问题是:
(3)针对启示提出的问题是:
31.【知识拓展】细菌通常对我们的身体是有益的,你能举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吗?

32.【思考质疑】文中提到的“细胞”是什么?如果你无法解释,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
1. 模仿 反复 ( http: / / www.21cnjy.com ) 2.说明科学家揭开蝙蝠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实验的结果。也体现了科学家研究工作的艰辛和时间的漫长,研究成果来之不易。 3. 比喻 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4. 蜂鸟 直升机 蜻蜓 双翼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仿照:意思是按照已有的方法或式样去做。近义词有:师法、依旧、效颦、仿效、照样、仿制、效尤、效法、模仿、仿造21教育网
重复:意思是同样的东西再次出现;按原来的样子再次做;再一次或反复说或做。近义词有:反复
2.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考查说明文的语言。回答这种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先要从词义上去理解,“反复”就是不断尝试,“终于”是最后,说明了结论不是轻易得出来的,而是经过反复试验,反复研究得出来的。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仿写句子。
把握住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会写比喻句即可。所写的句子要合情合理,语言完整流畅。符合干的要求即可。
4.本题考查的是开放性题目。
注意平时对相关课外知识的搜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积累,本题中例如有:1、按照鸟的飞行特性,发明了一种能用翅膀在空中滑行的飞机。 2、约翰·沃克无意中在木质地板上用干物质擦了一下,无意中制造出了一根火柴。 3、人们发明了一种以听觉为基础的水母听觉感知器。
5.清 biān j ( http: / / www.21cnjy.com )í 锐 6. 漆黑的夜里 安全飞行 捕捉飞蛾和蚊子 跟什么东西相撞 7.B 8.蝙蝠的声波传播时长是多少?www-2-1-cnjy-com
【分析】5.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21*cnjy*com
6.此题考查学生文本信息筛选分析能力。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时,可从文中关键句子找到答案。如“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娥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7.此题考查学生对设问修辞手法的掌握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选项B与划线句子都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21*cnjy*com
8.此题为思路拓展题,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译文即可即可。如:蝙蝠的声波传播时长是多少?
9., …… 、 。 10.由于它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花很美丽,又浑身都是刺,人们就把它栽在住宅、牧场和田园的周围,既可欣赏,又可做围墙。 11.仙人掌迅速发展,不断侵占草场和农田,铲不尽、挖不绝,变成了祸害。 12.从南美洲引入了专门吃仙人掌的加布克拉斯毛虫。 13.挽救澳大利亚的毛虫
【分析】9.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应用,要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人们用拖拉机将它连根翻起”与“但它还是不断生长蔓延”一句话还没说完,表示一句话间的停顿,所以应用逗号;结合上下文意,“但它还是不断生长蔓延”这句话表明了仙人掌的过度生长,意在言外,余意未尽,所以应用省略号;“铲不尽”与“挖不绝”是并列的词组,所以应用顿号分隔开;“挖不绝”后一句话说完,所以应用句号。
10.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解答时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题干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澳大利亚人把仙人掌栽种在住宅、牧场和田园周围”,在原文中寻找可知“由于它开的花很美丽,又浑身都是刺,人们就把它栽在住宅、牧场和田园的周围,既可欣赏,又可做围墙。”便是原因,然后在文章中画上横线即可。
11.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联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下文,或结合语境理解句子, 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可得出正确答案:“仙人掌迅速发展,不断侵占草场和农田,铲不尽、挖不绝,变成了祸害。”
12.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上下文, 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由原文“原来那里有专门吃仙人掌的加布克拉斯毛虫。于是人们从南美洲引入了这种毛虫。”可概括出正确答案“从南美洲引入了专门吃仙人掌的加布克拉斯毛虫。”
13.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目是文章内容的眼睛,常见的题目作用是:线索、文眼、新颖、吸引读者、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中心等。所以给短文起一个题目,即对整个文章的概括,“挽救澳大利亚的毛虫”便是文章的主旨。可做题目。
14.比喻两者全不相干。 ( http: / / www.21cnjy.com ) 15. 苍蝇嗅觉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 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 宇宙飞船的座舱里 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16.C 17.C 18. 联系实际生活 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用来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出处:21教育名师】
【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需要学生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分析。
根据句中“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可知,“风马牛不相及”就是说苍蝇与航天事业两者毫不相干。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掌握。学生需要仔细阅读短文内容,从文中寻找答案。
学生可根据文中“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苍蝇嗅觉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可知本题的答案。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文章第二自然段为我们揭秘了苍蝇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嗅气味的器官。根据“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可知,气味先是进入苍蝇的嗅觉感受器,其中的神经再把气味转化成神经电脉冲传给大脑,大脑再区别不同的气味。所以本题选择C。
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仪。”一句中有比喻的手法,用在说明文中即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苍蝇的触角”比作“灵敏的气体分析仪”,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苍蝇触角的灵敏的特点。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明明同学提出的“仿生学家仿制的这种仪器还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干什么?”这个问题是基于仪器的功能来说的,需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作答,对其要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这个问题是从联系实际生活的角度提出来的。
小型气体分析仪的功能还有很多,如可用来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学生可以课后进行了解,多加积累。本题答案不唯一。
19. 突然出现需要天气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况 愁眉苦脸 20. 张可可一家人看到有趣的天气,就收藏起来。 张可可一家人把“晴天”送给学校。 21. 在“晴天”丢失的时候吗,妈妈说让别人知道了不好,后来为什么有夸张可可做得对? 因为张可可在帮助别人,给大家带来了温暖,体现出他的爱心。 22.BD
【分析】19.本题考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根据文段内容“比如说爸爸冬天洗澡,哆嗦着高喊:“冻冻冻死我了,快快快拿夏天来!”张可可就从储藏间抽一支“夏天”,展开了贴在浴室的墙上。这样,浴室里就处于炎热的夏天,爸爸在浴缸里泡得舒服极了,说什么也不肯出来。妈妈在厨房炒菜,油烟浓重。“这油烟机一点也不管用!”她大声地说,“可可,把‘大风’拿来!”张可可抽一支“大风”天气卷轴,贴在厨房墙壁上。呼呼呼,大风将油烟全吹到窗外去了。”可以得出不时之需是指突然出现需要天气的情况。根据文段内容“妈妈一字一顿地说:“我同意,可可你这样做是对的。他爸,回家把所有‘晴天’都拿来,发放给全校!”“是!”说完爸爸脸上出现“阴天”,“唉,为什么跑腿的事情都是我做呢?”可以得出“爸爸的脸上出现‘阴天’”,这里的“阴天”是指愁眉苦脸。
2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和概括,结合文段内容进行分析“张可可一家人喜欢收藏,收藏的不是邮票也不是古玩,而是天气。”“收藏天气有很多用处,但是用过就消失了,需要不停收集。”“正是下雪天,汽车停开,他们好不容易赶到学校。只听琅琅的读书声是这样的:“春春春天来了,小小小草发芽了……”原来同学们都被冻得牙齿打架。只有张可可所在的班级阳光明媚,同学们热得只穿一件毛衣。妈妈趴在窗外定睛一看:天啊,墙上挂的不正是家里失踪的“晴天”吗?张可可还拍着胸脯说呢:“尽管用吧,这东西我家里多的是!”威严的妈妈出现在门口,张可可一缩脖子,补充道:“就是要征得老妈的同意……”妈妈一字一顿地说:“我同意,可可你这样做是对的。他爸,回家把所有‘晴天’都拿来,发放给全校!”“是!”说完爸爸脸上出现“阴天”,“唉,为什么跑腿的事情都是我做呢?”可以得出全文的写作的顺序。
21.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文段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写出自己认为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文段的主旨和中心思想进行分析。例如在本题中,最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可以是在“晴天”丢失的时候吗,妈妈说让别人知道了不好,后来为什么有夸张可可做得对?根据文段内容进行回答可以是因为张可可在帮助别人,给大家带来了温暖,体现出他的爱心。
2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文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说法合适的是BD两项。A项中“天气收藏家”指的是张可可的爸爸和妈妈。并不对,根据文段内容可以得知,还有张可可也是。C项中“抽一支‘夏天’”“少了一支‘晴天’”,这里的“夏天”“晴天”就是指我们生活中的天气。说法错误,这个并不是平时生活中的天气。
23.B 24.A ( http: / / www.21cnjy.com )25.B 26.爷爷,“分餐”真的很重要,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分餐”能有效降低感染各种疾病的风险,连钟南山院士都呼吁大家分餐。为了我们全家的健康,我们就“分餐”吧! 27.①家庭成员要用各自的餐具,如碗筷、勺子等。②使用公筷和公勺。
【分析】23.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的理解能力。首先,在文中第一自然段找到“分餐”一词,然后联系前文,根据“全国多地开始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倡导分餐”可知,选项ACD都属于“分餐”,而B项“使用竹筷”不属于“分餐”。
2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能力。首先,在文中第二自然段找到“随着疫情好转又销声匿迹”,然后联系前文“早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就呼吁大家分餐,后来也被很多餐厅采用”可知,这里指的是“分餐”销声匿迹了。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25.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别。解答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题型,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常见的标志词有“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等。文中这句话中的“比如”即是举例子说明手法的标志。据此可判断,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26.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语言表达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答题时,可以从“分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合餐”的危害等方面入手,对爷爷进行劝说。注意劝说时可以引用专家的观点增强说服力,劝说的语气不要太强硬,语言要通顺,不写错别字。本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7.本题考查综合实践能力。根据“分餐”的定义,联系在家用餐的实际情况,把属于“分餐”的做法写出来。注意抓住“使用公勺公筷”这一关键点。
28.B 29.C ( http: / / www.21cnjy.com ) 30. ②③ ① ④ 31.大肠杆菌产生的细菌门冬酰胺酶,能用于治疗白血病。 32.联系上下文理解,我觉得“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如果无法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我会去查找资料或请教这方面的专家来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28.本题考查说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准确、科学、严谨的特点。作答本题时,要先要回答能否换词,再结合文段内容及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分析原因即可。“吞噬”“抢夺”含有贬义,但结合文中“幸运的是,虽然这些细菌在分享我们的食物,但它们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这句话可知,这里没有表示贬义的意思,主要说明了细菌对人类身体的益处,用“分享”一词能够准确体现这一观点,而“吞噬”“抢夺”等词语带有伤害人体的意思,所以不能换。21·cn·jy·com
2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握。根据第一自然段中“你体内的大多数细胞并不是你自己的,甚至也根本不是人类的细胞,它们是细菌。”第二自然段中“我们体内的基因大部分来自细菌。”及第三自然段中“幸运的是,虽然这些细菌在分享我们的食物,但它们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可知,本文主要说明了人体内的基因大部分来自细菌,细菌对人们的身体有益这两方面的内容。
30.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题的辨别。阅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文章可知,我们体内的基因大部分来自细菌及人体内这些微生物是相互作用的都是文中所讲述的内容。而说明仿写是文章写作时运用的方法,由此即可判断出②③是针对文章内容提出的问题,①是针对文章写法提出的问题,④是针对启示提出的问题。
31.本题考查学生对与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相关知识的了解。根据文中“实际上,细菌通常对我们的身体是有益的,它们通过与我们的免疫系统紧密合作,帮助我们抵御疾病的侵扰。”可知,细菌对人体有好处,具体事例如:大肠杆菌产生的细菌门冬酰胺酶,能用于治疗白血病。
32.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解决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题的能力。根据文章第一自然段中“我们的身体是由人类细胞、真菌、细菌和病毒组成的混合体”及第二自然段中“在我们的身体内,存在500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这些细菌组成了100万亿个细胞,外来的细胞大大超过了我们体内自身的细胞,我们自身的细胞只有几万亿个,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我们体内的基因大部分来自细菌。”分析可知,“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如果实在无法解释什么是细胞,我们可以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请教这方面的专家来解决这个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