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6 17:0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纲要上 第四单元 第14课
仿佛我游览中国幸福的海滨,
攀登她无比自豪的杰作万里长城。
眺望她波涛汹涌的江河,
她的都市与平原,她的高山岩石和森林。
……
不列颠冒险家从未到过的地方。
马戛尔尼
目录
01
02
03
神秘的东方
——盛世之巅
偶像的崩塌
——烈日余晖
盛衰的反思
——以史为鉴
课标要求
1. 知道南海诸岛、台湾以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清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一、神秘的东方
——盛世之巅
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
——伏尔泰《哲学辞典》
何为盛世?
第一,大清帝国几乎消灭了对最高权力的所有威胁,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稳定;
第二,经济总量巨大,国家财力雄厚,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
第三,军事力量强大,对版图内的土地做到了有力的控制和管理;
第四,人口达到空前的数目,以10亿亩上下的耕地养活了30%左右的世界人口。
——摘编自张宏杰《饥饿的盛世》
为什么称康雍乾时期是“康乾盛世”?为何出现这样的盛世?
(一)权力的巅峰
康 熙
(1654-1722)
雍 正
(1678-1735)
乾 隆
(1711-1799)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卷323乾隆十三年八月辛亥
每览老臣致仕之奏,未尝不流涕,尔等有退休之时,朕(康熙)何地可休息耶?
——萧一山《清代通史》
为什么康熙说 他不能休息?为什么大权不能交给别人?这几位皇帝是怎么做到乾纲独断、独揽大权?
1、奏折制度
◎康熙时期奏折
◎红漆皮奏折匣
奏折(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朝,进一步扩大于雍正朝。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直达御前。这种方式既快速又保密。
官僚
皇帝




通政司
内阁
收交
转递
贴黄
票拟
专递
提高了行政效率
强化了对官僚机构地控制
◎台北故宫博物馆推出的纸胶带,
印有康熙皇帝的朱笔御批“朕知道了”
在密折制度的全面延伸下,雍正掌握着大量官员的行踪。曾有着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
状元出身的王云锦与亲朋一起晚上玩叶子戏(打麻将),最后在收拾牌的时候,发现一张牌怎么也找不到了。
第二天,雍正问他说“夜间何以为欢?”这位大臣感到非常害怕,只能如实回奏“臣实在无颜见陛下,在打麻将”。雍正问“没有什么不寻常的事发生吗?”大臣只得回答说:“丢了一张麻将,无论怎样找也没有找到。”于是雍正显出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从袖中拿出了一张麻将牌丢给了他。
——摘编自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
结合教材和所示材料,说一说密折制度有什么作用?
2、军机处
设立时间:
雍正
设立地点:
皇帝寝宫旁边
构成人员:
指派的朝臣
职责:
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
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件。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军机处
实质:军机处是皇帝秘书机构
没有决策权
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提高行政办事效率,标志着清朝的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达到顶峰。
(1)读右图,说出军机处位置特点,试分析原因。
(2)阅读材料,分析军机处设立的意义。
军机处位置靠近皇帝寝宫,便于皇帝宣召。
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
——齐周华《名山藏副本》附录《唐孙镐讨诸葛际盛檄》
3、思想控制
文字狱
世宗(雍正帝)微服游于市,就一书肆翻阅书籍,时微风拂拂,吹书页上下不已。一书生见状,即高吟曰:“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世宗以为讥讽也,旋下诏杀之。
——《清稗类抄·狱讼类八》
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的刑狱。
思想文化专制。
禁锢思想,摧残文化,维护专制。
含义:
实质:
影响:
清朝疆域图(1820年)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3年,清军击败郑氏后裔,并于次年在台湾设府,隶属于福建省。
台湾以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
中国的领土。
(二)疆域的稳固
◎郑成功
康熙时期击败沙俄入侵势力,1689年,两国签到《尼布楚条约》。
这一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签订《尼布楚条约》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治理蒙古
治理新疆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设置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
共治西藏
册封达赖和班禅,1727年起派遣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治,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确立对西藏的管辖。
金瓶掣签
金瓶掣签是藏传佛教中最为重要的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是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式设立。
清朝在中央设置理藩院作为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 清统治者通过理藩院实施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加强与他们的联系。
改土归流,就是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
清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与政局稳定。
◎《哈萨克贡马图》
阅读地图,指出清代疆域范围: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西北达巴尔喀什池;
南至南沙群岛;
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
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西跨葱岭;
东临太平洋。
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
盛世之巅
专制政治的操作秘诀就是控制与压迫。皇帝控制官僚体系,官僚体系压迫着整个社会。
“康乾盛世”实现了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口空前,社会一派安定繁荣,进入了“全盛”。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夸赞说:“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
而另一位启蒙思想家卢梭从另一个角度提出疑问:“如果中国文化果然这么辉煌,何以一再被异族统治呢?”
对中国的评价如此两极分化,让马戛尔尼及其使团成员迷惑不已。中国到底是天堂还是地狱?等真正登上中国的土地,一切都将真相大白。
马戛尔尼
二、偶像的崩塌
——烈日余晖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任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虽然船不会立刻沉没,他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岸上撞得粉碎……它将永远不能修复。
—— 马戛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
如此盛世?
第一幕:
他们(拉纤的民夫)明显地缺衣少食,瘦弱不堪。监工们手中的长鞭会毫不犹豫地抽向他们的身子,仿佛他们就是一队马匹似的。
英国人眼中的中国:
(摘编自约翰·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第二幕:
英国人把死猪死鸡从船上扔下,岸上看热闹的中国人争先恐后跳下海,去捞这些英国人的弃物。
第三幕:
在京城一地每年就有近9000弃婴……我曾经看见过一个死婴的尸体,漂流在珠江的船只当中。
盛世天堂 or 人间炼狱
(一)人口激增
人口大量激增
人均资源减少,人地矛盾严重
年度 人口数 人均田数
顺治十二年(1655) 14,033,900 27.63
康熙五十年(1711) 24,621,324 28.15
雍正十二年(1734)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1753)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1766) 208,095,796 3.56
——据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绘制 分析图表,并结合教材,说说清朝出现了怎样的问题?
到了(乾隆)中后期,腐败案接连爆发,涉案金额成倍、成十倍增长,官员贪污动辄数万、十万、数十万……大家对腐败已经不以为耻,反以为常。
——张宏杰《饥饿的盛世 》
(二)矛盾激化
政治腐败
人地矛盾
阶级矛盾激化
农民起义频发
◎天理教攻入紫禁城
留下的箭镞
乾隆末年、嘉庆初年,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爆发白莲教起义,清政府耗费军费2亿两白银,才把它平定下去……清朝元气丧尽,从此由盛转衰。
(三)闭关锁国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乾隆敕谕英国国王,《清高宗实录》
广州十三行
教友(中国教民)惟认识尔等,一旦边境有事,百姓惟尔等之命是从;虽现在不必顾虑及此,然苟千万战艘,来我海岸,则祸患大矣。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既严厉禁止民间出海贸易,又严格限制外商在华活动。
分析材料,思考清朝闭关锁国的原因?
严格限制≠完全禁止
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对付西方的扩张;
思想:天朝上国观念。
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时,英国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强国,是除中国外的世界第一大外贸出口国,也是第一大外贸进口国。
马戛尔尼访华不仅是为了来见识一下这个他梦中繁荣强大的国度,更重要的是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促使中国政府改革外贸体制,允许英国商人自由贸易。
马戛尔尼
三、盛衰的反思
——以史为鉴
乾隆不知道,他错过了世界留给中国的最后一个机会。
——张宏杰《饥饿的盛世》。
英国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得到飞跃,进入机器生产时代;而中国依然处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之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制度;而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英国用工业技术武装军队,军队建设走向近代化;而中国装备废弛,战力落后。
英国加快全球扩张,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而中国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乾隆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对付一个如此骄傲的朝廷,它对西方国家的力量与重要性无知,就必须给予皇帝及其大臣以庄严华丽的印象。
马戛尔尼使团送来的礼物:
◎马戛尔尼
影响: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错失向西方学习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机会,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乾隆接见马戛尔尼使团
英国对中国的造访,彻底打破了之前由传教士建立起来的中国神话,他们留下的厚厚的文字记录……使得西方世界第一次全方位地了解这个神秘的国度。西方人关于中国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中国从天上掉到地下,从文明变成野蛮,从光明变为阴暗……马戛尔尼一回国,以武力教训中国的声音开始在欧洲响起。
——张宏杰《饥饿的盛世》
英方:
开放宁波、舟山、天津为贸易口岸;得到舟山附近一个岛屿,以便储存货物;改革广州贸易体制并公开关税。
中方:
以上所谕各条,原因尔使臣之妄说,尔国王或未能深悉天朝体制……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乾隆谕旨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拒绝扩大对外交往,一定程度上出于防范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对维护国家安全有一定的作用;但统治者固步自封,逆世界潮流而行,使中国的经济社会难以获得转型发展的活力,拉开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
通过清朝的故事,能得出什么启示?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
——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
现在的中国,该如何以史为鉴,走向新征程?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