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5 15:2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圆明园全貌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圆明园的毁灭》
他们为什么而来?
课堂导入
材料: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问题探究1:鸦片战争后,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达到了吗
理想
现实
材料: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亿或四亿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我们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我们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我们要修约。
必须教训中国人,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

问题探究2:英国认为无法打开中国市场的原因是什么?
通商口岸过少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亚罗号事件
“亚罗号”是中国走私船,被广州水师查获,英国谎称是英国船只并称毁坏英国国旗,要求释放船员并道歉,清政府为避免事态扩大,释放船员,没有道歉。
“马神甫”事件
“马神甫”是法国天主教,原名叫马赖,非法潜入广州为非作歹,被当地官员处死。
借口
问题探究4:面对难以打开的中国市场,列强是轻易放弃还是扩大侵略步伐?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借口:中英亚罗号事件和中法马神甫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4.导火线(借口):
3.发动国家: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5.时间:
1856—1860年
英法联军主凶,美俄帮凶
修约
英法美等
大清王朝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担心危机统治
拒绝
修约失败
借口发动战争!
(英)亚罗号事件
(法)马神甫事件
2.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占领天津
进逼北京
攻入北京
结果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阅读课本第9页,结合形势图简单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1860年7月,占领天津
第二阶段:(1860年8月—10月)
1860年9月,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外逃,奕?留守京师
1860年10月6日占领圆明园(火烧圆明园),随后攻陷安定门,控制北京
签订《北京条约》
恭亲王奕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罪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海淀,当天闯进圆明园,大肆劫掠。10月9日,英法强盗把圆明园内能搬动的珍贵文物全部劫走,不能运走的加以彻底破坏。10月13日,侵略军在城内疯狂抢掠,18日~19日,英使额尔金下令出动3500名步军、骑兵,纵火将圆明园焚为废墟。
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英)《泰晤士报》(《THE TIMES》)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所有举国仰为神圣庄严之物,和其中历代收藏的精美华丽,足资纪念的物品,都付之一炬,化为劫灰了。当你目睹此种情况,自不胜悲从中来。这些建筑,都足以表彰往日的技术和风格,独一无二,世上没有东西可以和它们比拟。你曾经看过一次,就永远不能重睹,它们消灭无形,人类不能重新建造。
——《我们怎样来到北京,1860——中国战役记述》
(英国随军的麦基牧师的回忆录)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法国大作家雨果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藏于大英博物馆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永乐大典》散存于大英博物馆、英国国家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图书馆等地
圆明园《四十景图》
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名称:虎卣
年代:商代晚期
藏于法国池努
奇博物馆
青铜器象尊
年代:殷商晚期
收藏地:法国吉美
亚洲艺术博物馆
景泰蓝麒麟
藏于法国枫丹白露宫
圆明园要保留,地不要拔出去,
帝国主义把它烧毁,将来有条件时
可以恢复。圆明园这地方,总有一
天会整理出来供国人参观的,国耻
勿忘。
——周恩来
·1976 圆明园管理处正式成立
·1979 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3 经国务院批准将之规划为遗址公园
·1988 被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1858年《瑷珲条约》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地区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地区40万平方千米
1860年《北京条约》和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44万多平方千米
1881年《改订条约》割占西北地区7万多平方千米
共150多万
平方千米
结合课本11页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找一找被沙俄侵占的领土有哪些?
《瑷珲条约》签订后,恩格斯曾指出:俄国“从中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马克思:“沙俄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三: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
——林则徐
共侵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万平方千米领土!
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
近代史中侵占中国领土最早和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英国最早
俄国最多
三: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外国机制棉纺品,特别是棉纱的大量输入,逐渐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的出口贸易几户全被外国洋行所控制,原料生产者已经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直接榨取的对象。
—李侃《中国近代史》
通过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侵略者不仅从中国获取了更多的权益,而且借助公使驻京可以直接从政治和外交上影响清政府。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政治方面:中国丧失更多主权,侵略者势力范围扩大,并通过外交影响国内政治。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经济方面: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对比结论
割地
赔款
通商
其他
影响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增开天津为商埠。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香港岛
2100万银元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关税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丧失更多领土主权
赔款大幅增加
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
便利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相同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战争性质相同 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战争影响一脉相承 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进一步加深 战争过程 侵略国家 英国 英法两国,美俄帮凶
侵略时间 两年 四年
侵略范围 沿海地区 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危害和影响 主权遭到破坏 开五口、割香港岛 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俄割150多万平方公里
领土、司法、关税 公使进驻北京、内河航运等
社会性质变化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主凶
英法
帮凶
美俄
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马神甫事件
亚罗号事件
俄国趁
火打劫
第一阶段:签订《天津条约》
第二阶段:
割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
共150多万平方千米
《瑷珲条约》割占领土最多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课堂小结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意思是在形式上保留有封建社会国家机关及主权,同时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与压迫的社会。近代中国逐步丧失了七大主权: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外交主权铁路主权、领海主权和矿产主权。这一情况主要说明近代中国( )
A.最终完全沦为殖民地 B.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
C.清王朝成为傀儡 D.中国各项主权都丧失殆尽
2.屈辱的近代史记录了中国一幕幕的灾难,其中首都的沦陷更是反映了国家的贫弱。近代史上,中国的首都第一次沦陷是在什么时候(  )
A.靖康之变 B.雅克萨之战 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堂巩固
3.有学者认为:“《南京条约》签订10年后,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英、法两国要求修改条约
B.清政府废除了《南京条约》
C.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的发生
4.某校学生在表演近代中国历史剧时,有这样的旁白:“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该历史剧揭露的罪行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