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5 15:3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智 慧 课 堂 邀 您 云 看 展
聆听国宝声音 感悟战国历史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新课导入:智慧课堂邀您云看展(1分钟)

智 慧 课 堂 邀 您 云 看 展
战国铜壶
四川博物馆
商鞅铜方量
上海博物馆
李冰石像
四川博物馆
二、新课教授:(一)战国铜壶
战国铜壶
学生活动:
1.聆听战国铜壶的声音。 2.结合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①战国时期战争特点。
②观察《战国形式图》“铜壶”提到的实力较强大的是哪些诸侯国?这一时期有哪些著名战役?
二、新课教授:(一)聆听战国铜壶(7分钟)
战国铜壶






战国七雄

记忆口诀: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学生活动:
③绘制《战国形势图》。
3.已完成作业的同学请查看课件中战国铜壶的相关资料。
二、新课教授:(二)商鞅方升
商鞅方升
学生活动
1.观看《国家宝藏之商鞅方升》回答以下问题:
①方升制造于什么时期?
②它见证了哪一事件?
2.阅读课本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
农民
奴隶主旧贵族
国君
士兵
学生活动
3.身份互换:各小组组长抽签,从农民、士兵、奴隶主贵族、国君中随机选择一种身份,结合提供的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并派代表整理小组的发言,在课堂上展示。
二、新课教授:(二)商鞅方升
农民
◆“商鞅佐秦,以为地利不尽”,扩大每亩的面积,以此增加农夫耕种数量”“非农与战不得入官。”
——《新唐书》
回答问题:农民通过什么方式可以提高地位?
士兵
◆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
——《商君书》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史记》
回答问题:分析商鞅变法“民之见战,如饿狼见肉”的原因?
二、新课教授:(二)商鞅方升
国君
◆商君治秦,……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回答问题:根据材料,商鞅变法对秦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是否意味着变法失败了?
教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奴隶主贵族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
回答问题:为什么宗室贵戚怨恨商鞅呢?
二、新课教授:(二)商鞅方升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军队战斗力增强
稳定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稳定发展。
学生活动——连连看
政治
经济
军事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加强中央集权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提高了农民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军队战斗力增强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掌权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摘自《谏逐客书》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战国七雄实力比较图》,归纳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秦国国富兵强,为以后统一六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新课教授:(三)都江堰
李冰石像
学生活动
1.聆听李冰石像的声音。
2.观看《都江堰迎2020最大洪峰!且看千年水利工程守护“天府之国”》视频。
“蜀守冰,凿离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有余利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史记·河渠书》
鱼嘴
飞沙堰
宝瓶口
灌溉
分洪
学生活动
3.以及阅读《史记·河渠书》的材料完成都江堰示意图。
二、新课教授:(三)都江堰
三、板书设计,课堂升华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战国七雄——强者争胜——和平与安全
2.商鞅变法——破旧立新——潮流与创新
3.都江堰——造福千秋——科技与未来
四、课后作业
写一篇小短文:请同学们在本课认识的三件国宝中,选择一件你最喜欢的国宝进行介绍。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