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河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
印前签字: 班级: 姓名:
课 题: 《虽有佳肴》
年 级: 七年级 科 目: 语文 设 计 者: 汝会会
内 容 学习注解
一、知识链接:1. 背景资料:本文节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自《学记》(《礼记集解》)。《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比如节选的这篇课文所提出的“教学相长”,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上看仍然具有很大价值,值得重视。2.题目解析: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只是看着,不亲自去尝尝,永远不知道滋味如何;同样,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永远也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取题为“虽有嘉肴”。二、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2.准确理解课文,认识“教学相长”的意义,理顺课文中逻辑论证的过程。3.注意课文中的对偶句,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三、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文基本实词和虚词。 2.体会文言文体裁——“记”的特点。3.体会本课文简洁、类比恰当、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 4.认识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教学相长”的道理。四、学习过程:1.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作品,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礼记》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其中很多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短小生动,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它对我国几千年的思想、教育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研读其中的一篇《虽有嘉肴》。 2.基础达标(1)朗读课文,并注意停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给下列横线的字注音嘉肴( ) 弗食( ) 旨( ) 自强( ) 教学相长( ) 兑命( ) 学学半( )3.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嘉肴: 旨: 至道:
内 容 学习注解
是故: 困: 自反: 自强: 教学相长: 兑命: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4.词类活用。通假字:兑.命: 古今异义词: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义: 教然后知困。 古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今义: 5.把握文本三读文章,自主学习:语文学习中最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要的方法就是“读”,只有经过反复的读,才能慢慢的疏通文意,从而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真正的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1)初读,整体感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细读,疏通文意,感悟理解。〈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7〉《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品读,重点突破。1.这篇文章讲了怎样的道理? 2.“教学相长”给我们怎么样的启示? 五、能力提升。尝试把此篇文章默写出来吧~~ 七、当堂检测。(一)翻译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字词。 1、虽有佳肴: 2、不知其旨也 : 3、虽有至道 :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5、教然后知困: 6、然后能自反也: 7、然后能自强也 : 8、教学相长也: 9、学学半: (二)解释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二、课内理解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不知其旨也: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学:学半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 3、本文的中心句是 4、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5、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反思:
审批意见: 审批签字: 年 月 日寨河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
印前签字: 班级: 姓名:
课 题: 《短文两篇》
年 级: 七年级 科 目: 语文 设 计 者: 汝会会
内 容 学习注解
【学习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3、在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再进行解析课文。4、通过对这两课的学习明白: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重点难点】重点: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2、借鉴文章的“先抑后扬”和“直接切入”的方法。难点:1、透过文章故事,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授课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 蝉【知识链接】作者简介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广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香禺,1939年在香港出生。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得硕士学位。【导入新课】“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藉秋风。”这是虞世南的诗《蝉》,它的意思是,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蝉有关的课文。【自主学习】自读课文,标出段序,勾画出生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收敛( ) 聒 ( ) 宽恕( )【合作探究】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文眼,找出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内 容 学习注解
读课文结尾,体会本文结尾的好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组研讨,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精读精练】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贝壳。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呢!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 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1.为什么古人用一枚小小的贝壳来做钱币 (限15字之内回答) 因为贝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三段的思考是由什么引发的 (20字以内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借贝壳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不超过25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 A.坚硬、精致和小巧,注定了贝壳是艺术品,是不忍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
B.短暂而细小的生命,却有精致、仔细的寓所,贝壳的世界里也充满着辩证法。
C.“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 苟”,这是贝壳里的生命给作者的启示。
D.“请让我也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表达作者要在有牛之年尽自己所能为世人留下更好的作品的愿望。
反思:
审批意见: 审批签字: 年 月 日寨河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
印前签字: 班级: 姓名:
课 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
年 级: 七年级 科 目: 语文 设 计 者: 汝会会
内 容 学习注解
【学习目标】1、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2、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思想、人生哲理并能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3、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写作意图。4、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地学习方式。5、领会文章中作者所阐述的对人生哲理的感悟。6、学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面对大的困难时,要化整为零各个突破。【学习重点】1、朗读时,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2、领会文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的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学习难点】1、朗读技巧的训练。 2、领会文章中阐述的人生哲理。【教学课时】 二课时第二课时【自主学习】(一)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1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训诫(jiè) 耸立(sǒng) 迂回(xū)啜泣(zhuì) 纳罕(hǎn) 嶙峋(lín)屹立(yì) 屡次(lěi) 目眩(xuàn)萧瑟(sè) 头颅(lú) 小心翼翼(yì)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嶙峋 头晕目炫 颤抖B、啜泣 心惊肉跳 屡次C、山涯 小心翼翼 晕倒D、峭壁 恢心丧气 恐惧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那高高的摩天大楼像是钻天的白杨树,直刺苍穹。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虽然我也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1有感情地朗读“脱险”部分,由组长主持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出这部分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想想有什么作用?
内 容 学习注解
(2)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光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时你有什么启示? (3)“你能办得到的。”“这似乎能办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得到的。”“我能办得到的。”朗读这三句话时应把重音放在哪个字上?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 (4)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为什么还说“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2、多角度地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讨论:(1)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2)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那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精读精练】一、课文阅读(阅读课文第14-23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能概括这一部分内容的一个句是: 。2、文中最生动、最细腻,几乎贯穿整个故事的,是对“我”的心理描写。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我”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爬上悬崖 爬下悬崖3、从故事中,你可以感受到“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你用一个句子进行表述。 4、在下边两种情况下,你将分别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一下。(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拓展提升】 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
反思:
审批意见: 审批签字: 年 月 日寨河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
印前签字: 班级: 姓名:
课 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
年 级: 七年级 科 目: 语文 设 计 者: 汝会会
内 容 学习注解
【学习目标】1、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2、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思想、人生哲理并能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3、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写作意图。4、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地学习方式。5、领会文章中作者所阐述的对人生哲理的感悟。6、学会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面对大的困难时,要化整为零各个突破。【学习重点】1、朗读时,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2、领会文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的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学习难点】朗读技巧的训练。 2、领会文章中阐述的人生哲理。【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知识链接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65岁时回忆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己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他从小就体弱多病,在与五个小伙伴一起爬悬崖时,好不容易爬上一处岩石架,在向崖顶攀爬的过程中,作者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终于脱险。作者将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自己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然美、诗情美、哲理美相融合,迅速、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
内 容 学习注解
【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标出段序,勾画出字词。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耸( )立 峭( )壁 凸( ) 嶙峋( )迂( )回 纳罕( ) 小心翼( )翼 屡( )次3、解释下列词语耸立: 迂回: 屡次:应付: 凝视: 纳罕:小心翼翼:4、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②.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③.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④.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合作探究】5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6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把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走”是什么意思? 7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8读了这篇文章,你感悟到了什么?
反思:
审批意见: 审批签字: 年 月 日寨河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
印前签字: 班级: 姓名:
课 题: 《在山的那一边》
年 级: 七年级 科 目: 语文 设 计 者: 汝会会
内 容 学习注解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朗读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歌的能力,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读出合适的语气。2.理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蕴含的意义,领会本诗中包含的人生哲理。3、学习时通过分析诗歌优美的语言来体味诗歌的含义。4、反复朗读感悟,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5、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地学习诗歌。【重点难点】重点:1、朗读训练,注意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2、诗歌意象所蕴含象征意义的把握。3、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难点:1、朗读技巧的训练。2、诗歌意象所蕴含象征意义的把握,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 王家新,1957年生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在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在《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2、相关背景 《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197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9年写下的一首诗,那时诗人还是一个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在山的那边》起源于作者的童年经历,与自童年起就一直伴随他的挫折经历以及在这种挫折中他的日渐深沉的感悟和信念有关。诗中对“海”的向往,实际上是历经“文革”的青年一代对人生信念的向往与追求,是接受了理想主义教育而理想在现实世界中又幻灭了的一代人对人生的最高境界的追求。二、自主学习朗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并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痴( )想 凝( )成 喧( )腾 一瞬( )间解释下列词语痴想: 喧腾: 信念: 诱惑: 用普通话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恰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的把握。三、合作探究4这首诗第二节中的“山”和“海”分别指什么?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内 容 学习注解
6“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 7怎样理解“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在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于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几句话? 四、小结。这首诗歌以一个向往外面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山区孩子寻找大海为全诗的抒情线索,以“山”比喻困难,以“海”比喻理想,说明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要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我们总会有实现自己理想的那一天。五、精读精练。阅读这首诗的第一节,完成下列问题。在山的那边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给我说过:海哦,山那边是海吗?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妈妈,那个海呢?8、为什么我爬上了山顶,却哭着回来了? 9、“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个诗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诗中可以读出“山”与“海”的具体含义吗?请简析。 六、主题阅读。 山民(韩东)小时候,他问父亲“山那边是什么”父亲说“是山”“那山的那边呢”“山,也是山”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但只能活几十年所以没有等他走到那里就已死在半路上了死在山中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到他死的时候儿子也会有老婆儿子也会有儿子儿子的儿子也会有儿子儿子也使他会疲倦他只是遗憾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11、你怎么看待诗中的“父亲”?把他和《在山的那边》中的“母亲”作比较,你更喜欢谁?
反思:
审批意见: 审批签字: 年 月 日寨河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
印前签字: 班级: 姓名:
课 题: 《紫藤萝瀑布》
年 级: 七年级 科 目: 语文 设 计 者: 汝会会
内 容 学习注解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学习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学习难点】 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人生的理解。【授课时数】二课时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我们主要对文章的内容与写作手法进行了探究。今天,我们在从写作手法上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主要学习本文在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学法指导】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写景状物:是托物言志的基础。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景物,细腻地描绘景物。【合作探究】1、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按照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瀑布进行描写的? 2、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面对着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悟到了什么? 5、课文的最后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
内 容 学习注解
【精读精练】 ⑴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⑵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⑶“我在开花!”它们在笑。⑷“我在开花!”它们嚷嚷。⑸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6、上文写盛开的藤萝,作者从 的角度,由 及 ,由 到 ,写出了花的“盛”。7、“只见一片辉煌的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写出了紫藤萝花的什么? 8、“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这一句,写得非常细致,颜色为什么会“上浅下深”?“花苞”指什么?(3分) 9、画线句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 。10、“我凑上去,想摘一朵”表现了“我”对如此美丽的紫藤萝的 之情。(2分)
反思:
审批意见: 审批签字: 年 月 日寨河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
印前签字: 班级: 姓名:
课 题: 《短文两篇》
年 级: 七年级 科 目: 语文 设 计 者: 汝会会
内 容 学习注解
【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2、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3、在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再进行解析课文。4、通过对这两课的学习明白: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重点难点】重点: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2、借鉴文章的“先抑后扬”和“直接切入”的方法。难点:1、透过文章故事,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授课时数】:两课时第二课时 贝壳【知识链接】作者简介席慕容,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勃(蒙语即大江河之意)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出生于四川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 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著作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自主学习】自读课文,标出段序,勾画出生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卑( )微 一丝不苟(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受到了什么启发?
内 容 学习注解
【合作探究】怎样理解文中“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这句话中,“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对比阅读两篇课文,说说它们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拓展提升】1、生活中很多事物,都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倾听下面的“物语”,你一定会受到启发,你也试着写几句“物语”吧!示例:流星——在生命最后时刻,我也要闪闪发光。气球——我的信念是不断追求新的高度。我的仿写: 2、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们就会从身边很多细小的事物中悟出深刻的道理。《蝉》和《贝壳》都是由具体而细微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你能仿照文章这种写法,也写一个细小的事物,并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吗?试试看!
反思:
审批意见: 审批签字: 年 月 日寨河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
印前签字: 班级: 姓名:
课 题: 《紫藤萝瀑布》
年 级: 七年级 科 目: 语文 设 计 者: 汝会会
内 容 学习注解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3.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学习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学习难点】 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加深对人生的理解。【授课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宗璞,1928年生,女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精华,学养深厚,气韵独特。1994年出版的《宗璞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散文集。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其小说,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2相关背景:宗璞家人在“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异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的由衰及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于是在其弟逝世前写成此文。【精心导入】 同学们都接触过许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多花草树木。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许多启示。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所见所想又是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 【自主学习】1.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伫立( ) 依傍( ) 伶仃( ) 酿酒( )忍俊不禁( ) 仙露琼浆( )
内 容 学习注解
2.本文从形、色、味、神等多方面对紫藤萝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分别找出一些句子加以体会。(1)整体形状——体会:(2)局部形状——体会:(3)整体颜色——体会:(4)局部颜色——体会:(5)香气——体会:(6)神情——体会:3.本文还特别写到十年动乱中藤萝的情形,这有何用意? 【合作探究】4、如何理解文中的“生死谜、手足情”? 5、如何理解“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这句话? 6、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要独立成段? 7、第二自然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
反思:
审批意见: 审批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