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3 .2.4《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任务单+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3 .2.4《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任务单+练习(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8-25 19:4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 学期 秋季
课题 解决实际问题(第4课时)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8月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掌握用假设、验证等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利用抽象的“1”解决分数除法实际问题。 2. 经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观察、对比、分析中发现“变中有不变”的规律,在类比、归纳中发展模型意识,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3. 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用假设等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利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模型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我们国家的交通发展日新月异,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让出行变得越来越便捷。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就和道路有关。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一)阅读与理解 某地计划修一条道路。自己读读题,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生1:知道了两队单独修完这条路需要的时间。 生2:如果两队一起修,多少天能修完? “一起修”又叫“合修”。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种合作完成的情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什么叫两队“合修”? 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大胆猜一猜,说说理由。 (二)分析与解答 1.确定思路,尝试解决。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1:只要知道这条路的总长度,就能转化成学过的问题。 生2:能不能假设知道这条路有多长呢? 同学们,你打算怎样假设?将你的想法写一写、画一画。 2.汇报展示,交流讨论。 (1)假设总长度是具体数量。 生1: 生2: 生3: (2)交流讨论。 ①观察几位同学的解题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1:都是先用总长度除以时间,分别求出甲队和乙队每天修的长度,然后用总长度除以两队每天合修长度,就是两队合修时间。 生2:假设的总长度不同,但合修时间是相同的。 ②为什么总长度变化,合修的天数却是不变的? 生1: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所以两队合修的时间不变。 生2:因为甲队、乙队单独修完这条路的时间不变,所以两队每天修的长度和总长度之间的关系是不变的。 是不是这样呢?验证一下。 甲队单独修12天完成,甲队每天修的长度是总长度的。 乙队单独修18天完成,乙队每天修的长度是总长度的。 (3)假设总长度是单位“1”。 生:1÷()=(天) 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总长度假设成单位“1”。表示甲队每天修总长度的,表示乙队每天修总长度的,()表示两队每天合修了总长度的几分之几。求合修时间,就是求1里面有几个(),用1÷()得到天。 无论把总长度假设成具体数量,还是假设成单位“1”,结果都是一样的。 通过探究和讨论,我们发现不管假设总长度是多少,只要单独修完这条路的时间不变,每天修的长度占总长度的几分之一就不变。 (三)回顾与反思 1.检验。 生1:如果用假设具体数量的方法解答,就用单位“1”检验;如果用假设单位“1”的方法解答,就用具体数量检验。如果两种方法计算后的结果一样,就说明正确。 生2:如果假设总长度是单位“1”,那么,解答是正确的。 2.回顾梳理。 生1:可以假设总长度是一个具体数量,也可以把总长度假设成单位“1”。 生2:运用了总长度、每天修的长度和完成时间这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课堂练习 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吗?(出示数学书第41页做一做) 生1:假设这批货物有30 t,30÷(30÷6+30÷3)=2(次); 生2:假设这批货物有60箱,60÷(60÷6+60÷3)=2(次); 生3:假设这批货物的总量是单位“1”,1÷=2(次)。 对比同学们的解答,发现不管把总量假设成30 t、60箱,还是抽象的单位“1”,结果都是一样的。无论货物总量如何变化,每次运的货物占总量的几分之一是不变的。 四、课堂总结 解决了两个生活问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生1:都是在合作完成一项工作。 生2:都可以用假设单位“1”的方法解决。单位“1”既可以是“一条道路的总长度”,也可以是“一批货物的总量”。 生3:如果假设工作总量是单位“1”,就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每天单独修的、每次单独运的,这个“几分之一”是不变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同学们在大胆猜想、合理验证的基础上总结出解决这类生活问题的方法。不仅能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还能在对比、分析中发现“变中有不变”的规律,在类比中对方法进行概括和提升。 五、课后练习 数学书第42页第7题、第43页第8题和第9题。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 学期 秋季
课题 解决实际问题(第4课时)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8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掌握用假设、验证等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利用抽象的“1”解决分数除法实际问题。 2. 经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观察、对比、分析中发现“变中有不变”的规律,在类比、归纳中发展模型意识,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3. 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课前学习任务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一条道路,如果甲队单独修,12天能修完;如果乙队单独修,18天能修完。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请你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将你的想法写一写、画一画。 【学习任务二】 一批货物,只用甲车运,6次能运完;只用乙车运,3次能运完。如果两辆车一起运,多少次能运完这批货物?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请你列式并计算。
推荐的学习资源
课后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 学期 秋季
课题 解决实际问题(第4课时)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8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题目
1.数学书第42页第7题。 2.数学书第43页第8题。 3.数学书第43页第9题。
课后练习答案
参考答案: 1.数学书第42页第7题。 解题思路:假设总路程为单位“1”。根据题意,甲、乙两车每小时分别行驶总路程的和。求两车同时分别从A城市和B城市出发,相向而行,几小时后相遇,就是求1里面有几个。 1÷(+)=(时) 答:两车同时分别从A城市和B城市出发,相向而行,小时后相遇。 2.数学书第43页第8题。 解题思路:假设水库泄洪的总量为单位“1”。根据题意,水库A口、B口每小时分别可以排出总量的和。求两个泄洪口同时打开,几小时可以完成任务,就是求1里面有几个。 1÷(+)=(时) 答:如果两个泄洪口同时打开,小时可以完成任务。 3.数学书第43页第9题。 解题思路1:假设植树总量为单位“1”。根据题意,一队、二队每天分别可以完成植树总量的和。先求两队合种需要的天数,即1里面有几个。再将合种天数和5天进行比较。 1÷(+)=(天) 天<5天 答:现在两队合种,5天能种完。 解题思路2:已知植树总量是300棵,两队单独种需要的天数分别是8天和10天,可以分别求出两队每天各种多少棵。先求两队合种需要的天数,用植树总量除以两队每天合种的棵数。再将合种天数和5天进行比较。 300÷(300÷8+300÷10)=(天) 天<5天 答:现在两队合种,5天能种完。 解题思路3:假设植树总量为单位“1”。根据题意,一队、二队每天分别可以完成植树总量的和。先求5天可以合种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与单位“1”进行比较。 (+)×5= >1 答:现在两队合种,5天能种完。 解题思路4:已知植树总量是300棵,两队单独种需要的天数分别是8天和10天,可以分别求出两队每天各种多少棵。先求两队合种5天的棵数,再与300棵进行比较。 (300÷8+300÷10)×5=337.5(棵) 337.5棵>300棵 答:现在两队合种,5天能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