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见面考试数学试卷(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大理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见面考试数学试卷(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8-26 23:34:45

文档简介

下关一中 2023-2024 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见面考试
数学试卷参考答案
1.C
【详解】命题“ x0 R, x
2
0 2x0 1 0 ”的否定是“ x R , x2 2x 1 0 ”.
故选:C
2.D
【详解】 tan π tan π tan 2 2sin cos 2 tan 1,则 1.
sin cos tan 1
故选:D
3.D

iπ 1 2 iπ πi
【详解】因为 z e 2 e2 e 4 e4 ,

πi
e4 cos π因为 isin π 2 2 2 i,所以 z的虚部为 .
4 4 2 2 2
故选:D.
4.D

【详解】对于 A, AB, AC大小不相等,分向不相同,故不是相等向量,故 A错误;

对于 B, BD,CD大小不相等,分向相反,是相反向量,故 B错误;

对于 C,利用三角形法则知 AB AC 2AD,故 C错误;
uuur uuur uuur
对于 D,利用三角形法则知 AB BD AD,故 D正确;
故选:D
5.
6.A
b2 c2 a2 1 2π
【详解】因为b2 c2 bc a2,所以 cos A ,所以 A ,2bc 2 3
S S S 1 2π 1由 ABC ABD ACD,所以 bc sin b AD sin
π 1 π
c AD sin ,化简得到
2 3 2 3 2 3
bc 2b 2c,
{#{QQABaYYEggioABBAARgCEQUiCgCQkBAACCgOREAMMAABSBFABAA=}#}
所以bc 2(b c) 4 bc ,则bc 16,当且仅当b c 4时,等号成立,

BA AC BA AC cos π 1

所以 bc 8,则 BA AC的最小值为8 .3 2
故选:A.
7.D
π
【详解】A:因为 f x tan 2x ,
3
所以函数 f x π的最小正周期T ,故 A正确.
2
B:由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可知函数 f x 的值域为R,故 B正确.
2x π kπ x kπ πC:由 , k Z ,得 , k Z ,当 k 5π 1时, x ,
3 2 4 6 12

所以点 , 0

是函数 f x 的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故 C正确.
12

D:因为 f tan
2 2π π 7π tan 0,
5 5 3 15
f 3π tan 2 3π π 13π 2π 3π tan 0 f

,所以
5
f ,故 D不正确.
5 3 15 5 5
故选:D.
8.B
【详解】对于 A,由题意可知 f x 0时, x b或 x 0或 x b,
故方程 f g x 0时,则 g(x) b或 g(x) 0或 g(x) b,
a b 0, b [ a,a], b [ a,a],
又 y g x 在 a,a 上单调递减,故 g(x) b,g(x) 0,g(x) b都有唯一解,
即方程 f g x 0有且仅有三个解,A正确;
对于 B, g x 0时, x b,故 g f x 0时, f x b,而 a b c 0,
故由 y f x 图象可知 f x b有一个解,即方程 g f x 0有且仅有一个解,B不正确;
对于 C, f x 0时, x b或 x 0或 x b,故由 f f x 0可得 f (x) b或 f (x) 0 或
f (x) b,而a b c 0, c b a,故 f (x) b和 f (x) b各有唯一一个解,f (x) 0
有 3个解,故方程 f f x 0有且仅有五个解,C正确;
对于 D, g x 0时, x b,故由 g g x 0可得 g x b,而a b 0, y g x 在
{#{QQABaYYEggioABBAARgCEQUiCgCQkBAACCgOREAMMAABSBFABAA=}#}
a,a 上单调递减,故 g x b有唯一解,故方程 g g x 0有且仅有一个解,D正确,
故选:B
9.AC
【详解】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序为1, 2, 2, 2,3,3,3, 4,5,5,
3 3
故中位数为 3,故 A正确;
2
1 2 2 2 3 3 3 4 5 5
平均数为 3,
10
1 3 2 2 3 2 3 3 3 2 3 4 3 2 5 3 2 2
则方差为 16 8 ,故 B错误;
10 10 5
众数为 2和3,故 C正确;
这组数据的第85百分位数为10 85% 8.5,8.5不是整数,故取第 9个数字,第 9个数字为
5,故 D错误.
故选:AC.
10.BD
【详解】对于 A:由事件A, B互斥得不到事件A, B对立,故充分性不成立,
由事件A, B对立一定可以得到事件A, B互斥,故必要性成立,
所以“事件A, B互斥"是“事件A, B对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 A错误;
对于 B:掷两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设 A “第一次出现奇数点”,B “第二次出现偶数点”,
因为是掷两枚质地均匀的骰子,事件A, B可以同时出现,因此二者不互斥,不对立,
事件A的发生与否不影响事件 B的发生,故这两事件相互独立,故 B正确;
对于 C:因为 P A 0.7, P B 0.8且A与 B相互独立,
所以 P A B P A P B P AB 0.7 0.8 0.7 0.8 0.94,故 C错误;
对于 D:因为 P A 0, P B 0,
若事件A、 B相互独立,则 P AB P A P B 0,所以事件A、 B不互斥,
若事件A、 B互斥,则 P AB 0,又 P A P B 0,
所以 P AB P A P B ,则事件A、 B不相互独立,
即 P A 0, P B 0,则事件A, B相互独立与事件A, B互斥不能同时成立,故 D正
{#{QQABaYYEggioABBAARgCEQUiCgCQkBAACCgOREAMMAABSBFABAA=}#}
确.
故选:BD
11.ACD
【详解】根据题意,甲一共加工的时间为 (12 0) (128 20) 120 分钟,
600
一共加工了 600个零件,则甲每分钟加工的数量是 5,所以选项 A正确,
120
设D的坐标为 (t , 0 ) ,
在区间 (128, t)和 (12,20 )上,都是乙在加工,则直线 AB和CD的斜率相等,
则有 ABO CDB,
在区间 (20,128) 和 (0,12)上,甲乙同时加工,同理可得 AOB CBD,
则 AOB∽ CBD,
12 128 20
则有 t 20020 t 20 ,解可得 ;
即点D的坐标是 (200,0),所以选项 C正确;
600
由题得乙每分钟加工的零件数为 =3个,
200
所以甲每分钟比乙多加工 5-3=2 个,
在 60分钟时,甲比乙多加工了(60-20) 2=80个零件,所以选项 B错误;
当 x 128时, y (128 20) 2 216,所以 y的最大值是 216.所以选项 D正确.
故选:ACD
12.ABD
【详解】对于 A,如图所示,在菱形 ABCD中, AB 2, ABC 60 ,所以△ABC为等边
三角形,
又 M是 BC的中点,所以 AM CM ,由翻折性质知,又因为B1M,CM 平面 B1MC,
B1M CM M ,
所以 AM 平面 B1MC,因为 AM 平面 AMCD,所以平面 B1MC 平面 AMCD,故 A正确;
1
对于 B,如图所示,取 AD中点 E,则 EN // AB1, EN AB1 1,在菱形 ABCD中,2
因为 AE //CM , AE CM,所以四边形 AECM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CE / /AM ,CE AM AB 2 BM 2 2AB BM cos60 3 ,
因为∠NEC和 B1AM 的两边方向相同,
{#{QQABaYYEggioABBAARgCEQUiCgCQkBAACCgOREAMMAABSBFABAA=}#}
则由等角定理得 NEC

B1AM ,在△NEC中,6
由余弦定理可得CN 2 EN 2 CE 2 2EN CE cos NEC 1 3 2 1 3 3 1 ,
2
所以CN 1,即 CN长为定值,故 B正确;
对于 C,由题意可知当平面 AB1M 平面 AMD时,三棱锥 B1 AMD的体积最
大,
由 A项已证知此时 B1M 平面 AMD,易知 DAM 90 ,所以 AM AD,
故可将三棱锥 B1 AMD的顶点放置在长宽高分别为 2, 3,1的长方体的顶点处,
此时三棱锥的外接球即为长方体的外接球,
1 2
则长方体的外接球半径 r 22 3 12 2,表面积为 4πr 2 8π,故 C错误;2
对于 D,因为CE / /AM ,则直线 AM和 CN所成的角为 ECN或其补角,
因为 EN CN, ECN NEC
π
,故 D正确.
6
故选:ABD.
12.
【点睛】难点点睛:解答本题的难点在于要明确复合函数的含义,要把内层函数当作一个变
量,先由外层函数的图象确定其解的个数,再结合内层函数的图象即可确定复合函数的解的
个数.
13
13. /6.5
2
3 3 13
【详解】原式 log3 32 lg(125 8) 2 3 2 ,2 2
13
故答案为:
2
2
14.
5
3 3 4 4
【详解】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 cos , sin ,
3 2 42 5 3 2 42 5
因此, sin 2cos
4
2 3 2
5

5
.
5
15. 3
{#{QQABaYYEggioABBAARgCEQUiCgCQkBAACCgOREAMMAABSBFABAA=}#}
【详解】在 ABC π中, a 2, A ,
3
a2 b2 c2 2bccos A b2 c2 bc,即bc 4 b2 c2 ,
因为bc 4 b2 c2 2bc,所以bc 4,当且仅当b c 2时等号成立,
S 1 bcsin A 1则 4 3 3,当且仅当b c 2时等号成立,
2 2 2
即 ABC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3 .
故答案为: 3.
16.1
【详解】解:在三棱锥 P ABC中,PA、PB、PC两两垂直,且 PA 3,PB 2,PC 1,
可得 PA 平面 PBC,
1
则V
1
P ABC PA S
1 1
PBC PA PB PC
1
3 2 1 1,由题意可得 x y 1,即 x y 13 3 2 6 2 ,2
1 a
8 8 (1 a 1 a 1 a恒成立,等价为 )min,由 2(x y)( ) 2(1 a
y ax
)
x y x y x y x y x y
2(1 a 2 y ax ) 2(1 a) 2
x y ,当且仅当 y ax时,上式取得等号.
所以8 2(1 a )2 ,解得a 1,即 a的最小值为 1,
故答案为:1.

17.(1)表格见解析, 2sin 2x ; (2) k , k ,k Z . 6 3 6
【详解】(1)把表格补充完整如下所示:
x 3 0 π 2 2π2
x 5 11 2
12 6 12 3 12
y Asin x 0 2 0 ﹣2 0
1 2 2
根据表格可得 2 ,∴ω=2.又函数的最大值为 2, A 0,故 A 2; 3 6


再根据五点法作图可得 2 ,∴φ ,∴函数的解析式为: f x 2sin 2x .6 2 6 6

(2)令 2kπ 2x 2kπ

,求得 kπ x≤kπ , k Z,
2 6 2 3 6
故可得函数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kπ, kπ], k Z.
3 6
18.(1) 0.4 (2)20 (3)3: 2
{#{QQABaYYEggioABBAARgCEQUiCgCQkBAACCgOREAMMAABSBFABAA=}#}
【详解】(1)解: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可知,样本中分数不小于70的频率为
0.02 0.04 10 0.6
所以样本中分数小于70的频率为1 0.6 0.4 .
(2)解:根据题意,样本中分数不小于 50的频率为 0.01 0.02 0.04 0.02 10 0.9,
分数在区间 40,50 内的人数为100 100 0.9 5 5 .
5
所以总体中分数在区间 40,50 内的人数估计为 400 20 .
100
(3)解:由题意可知,样本中分数不小于 70的学生人数为 0.02 0.04 10 100 60,
1
所以样本中分数不小于 70的男生人数为60 30 .
2
所以样本中的男生人数为30 2 60,女生人数为100 60 40,
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例为60 : 40 3: 2 .
所以根据分层抽样原理,总体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例估计为3: 2 .

19.(1) B ;(2) ( 3 , 3 ) .
3 8 2
【详解】(1)
[方法一]【最优解: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 结合正弦定理求角度】
A C B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 ,
2 2 2
B
此时 a sin
A C
b sin A就变为 a sin
b sin A .2 2 2
B
由诱导公式得 sin cos
B
,所以 acos
B
bsin A.
2 2 2 2
在 ABC中,由正弦定理知 a 2Rsin A,b 2Rsin B,
此时就有 sin Acos
B
sin Asin B,即 cos
B
sin B,
2 2
B B B
再由二倍角的正弦公式得 cos 2sin cos ,解得 B .
2 2 2 3
[方法二]【利用正弦定理解方程求得 cosB的值可得 B的值】
由解法 1得 sin
A C
sin B,
2
两边平方得 sin2
A C sin2 B 1 cos(A C) 2,即 sin B.
2 2
又 A B C 180 ,即 cos(A C) cos B,所以1 cos B 2sin2 B,
进一步整理得 2cos2 B cos B 1 0 ,
{#{QQABaYYEggioABBAARgCEQUiCgCQkBAACCgOREAMMAABSBFABAA=}#}
解得 cosB
1
,因此 B .
2 3
[方法三]【利用正弦定理结合三角形内角和为 求得 A,B,C的比例关系】
A C
根据题意 a sin b sin A
A C
,由正弦定理得 sin Asin sin B sin A,
2 2
因为0 A ,故 sin A 0,
sin A C消去 sin A得 sin B.
2
0 A C A C0 B , ,因为故 B
A C
或者 B ,
2 2 2
A B C A C A C而根据题意 ,故 B 不成立,所以 B,
2 2

又因为 A B C ,代入得3B ,所以B .
3
(2)
[方法一]【最优解:利用锐角三角形求得 C 的范围,然后由面积函数求面积的取值范围】

因为 ABC是锐角三角形,又 B ,所以 A , C ,
3 6 2 6 2

1 sin 2 C S V ABC = ac sinB = 12 c2
a sinB 3 sin A 3 3
2 c 4 sinC 4 sinC
sin 2 3 cosC cos
2 sinC
3 3 3 3 .
4 sinC 8 tanC 8
C ,
3
因为 ,所以 tanC ,
1

6 2 3
,则 (0, 3),
tanC
3 3 3 3
从而 S ABC , ,
8 2
,故 ABC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8 2


[方法二]【由题意求得边 a的取值范围,然后结合面积公式求面积的取值范围】
3
由题设及(1)知 ABC的面积 S ABC a.△ 4
因为 ABC 为锐角三角形,且 c 1,B ,
3
2 2
cos A
b 1 a
0,
2b b2 1 a2 0,
所以 2 2 即 2 2
b a 1 0.
cosC
b a 1
0,
2ab
{#{QQABaYYEggioABBAARgCEQUiCgCQkBAACCgOREAMMAABSBFABAA=}#}
2 a 0, 1
又由余弦定理得b2 a2 1 a,所以 a 2
2a
2 a 0,即 ,2
3 3 3 3
所以 S ABC ,故 ABC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8 2 8 2


[方法三]【数形结合,利用极限的思想求解三角形面积的取值范围】
如图 1,在 ABC中,过点 A作 AC1 BC,垂足为C1,作 AC2 AB与 BC交于点C2.
3
由题设及(1)知 ABC的面积 S ABC a,因为 ABC

为锐角三角形,且 c 1,B ,
△ 4 3
C C c cos B a c所以点 C位于在线段 1 2 上且不含端点,从而 ,cos B
cos a 1 1
即 3 cos ,即 a 2
3
,所以 S 3 ABC ,
3 2 8 2
3 3
故 ABC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8 2 .
3 1
20.(1) (2)
10 4
【详解】(1)记 3名男生分别为 A1, A2, A3,2名女生分别为 B1,B2,则随机抽取 2名同
学的样本空间
A1, A2 , A1, A3 , A1,B1 , A1,B2 , A2 ,B1 , A2 , A3 , A2 ,B2 , A3 ,B1 , A3 ,B2 , B1,B2 ,
共 10种;
记事件 A “恰好抽到 2名男生”,
n A 3则事件 A A1, A2 , A1, A3 , A2 , A3 共 3种;∴ P A n . 10
(2)设事件C1 “甲答对 2道题”,事件C2 “乙只答对 1道题”,
{#{QQABaYYEggioABBAARgCEQUiCgCQkBAACCgOREAMMAABSBFABAA=}#}
根据独立性假定,得
P C 3 3 9 P C 1 2 2 1 41 , ,4 4 16 2 3 3 3 3 9
∴ P C1C2 P C1 P C
9 4 1
2 ,16 9 4
1
所以,甲答对 2道且乙只答对 1道题的概率是 .
4
21.(1)证明见解析
PM 1
(2)在棱 PD上存在点M ,使得 AM BD, .
PD 2
【详解】(1)设 BD, AC交与点 F,连接 EF ,
因为底面 ABCD为矩形,所以 F为 BD的中点,
又 E为 PB中点,故 EF∥PD,
而 PD 平面 ACE, EF 平面 ACE,故 PD∥平面 ACE;
(2)在棱 PD上存在点M ,使得 AM BD;
取CD的中点为 O,连接PO,FO ,因为底面 ABCD为矩形,故 BC CD,
PC PD 2,故 O为BC的中点,则 PO CD,而 F为 BD的中点,
故OF∥BC, OF DC;
又平面 PCD 平面 ABCD,PO 平面 PCD,平面 PCD 平面 ABCD CD,
故PO 平面 ABCD,
故以O为坐标原点,OF ,OC,OP分别为 x, y, 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A(1, 1,0),D(0, 1,0),B(1,1,0),P(0,0,1),
PM
设 0,1 ,M x,y,z ,则
PD PM PD

x 0
即 (x,y,z 1) (0, 1, 1)

,则 y ,可得M (0, ,1 ),

z 1

故 AM 1,1 ,1 ,BD ( 1, 2,0 ),因为 AM BD,故 AM BD 0,即1 2(1 ) 0,
1 PM 1解得 ,即在棱 PD上存在点M ,使得 AM BD,此时 .
2 PD 2
22.(1) f 0 0 (2)证明见解析(3)答案见解析
【详解】(1)令 x y 0,则 f (0 0) f (0) f (0) , 可得 f (0) 0;
{#{QQABaYYEggioABBAARgCEQUiCgCQkBAACCgOREAMMAABSBFABAA=}#}
(2) f (x)在R 上单调递减,证明如下:
由已知,对于 x, y R有 f (x y) f (x) f (y)成立, f (0) 0,
令 y x,则 f (x x) f (x) f ( x) 0,
所以,对 x R,有 f ( x) f (x) ,故 f (x)是奇函数,
任取 x1, x2 R且 x1 x2,则 x1 x2 0,由已知有 f x1 x2 0,
又 f x1 x2 f x1 f x2 f x1 f x2 0,得 f x1 f x2
所以 f (x)在 ( , )上是减函数;
1 1
(3 2 2)因为 f ax f x f a x f a ,2 2
f ax2 f a2所以 x 2 f ( x) f ( a) ,
f ax2 a2即 x 2 f x a f 2 x 2a ,
因为 f (x)在 ( , )上是减函数,
所以 ax2 a2x 2(x a), 即 (x a)(ax 2) 0,又 a 0,
2
所以 x a x 0,
a
2
当0 a
2
时,即0 a 2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a
x | a x
a


2
当 a 时,即 a 2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a
2 2
当0 a时,即 a 2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x | x a .a a

综上所述:当0 a 2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x | a
2
x
a


当 a 2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2
当 a 2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x | x a .
a
{#{QQABaYYEggioABBAARgCEQUiCgCQkBAACCgOREAMMAABSBFABAA=}#}下关一中 2023-2024 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见面考试
数学试卷
(试卷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
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8小题,每小题 5分,共 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命题“ x0 R, x
2
0 2x0 1 0 ”的否定是( )
A 2. x0 R, x0 2x0 1 0 B. x
2
0 R, x0 2x0 1 0
C. x R, x2 2x 1 0 D. x R, x2 2x 1 0
tan π 2 2sin cos 2.若 ,则 ( )
sin cos
A.5 B. 0 C. 4 D.1
3.欧拉公式 ei cos isin 由瑞士数学家欧拉发现,其将自然对数的底数 e,虚数单位 i与三角函数cos ,

sin 联系在一起,被誉为“数学的天桥”,若复数 z e 2 ,则 z的虚部为( )
A. i B.1 C 2. i D 2.
2 2
4.如图,在 ABC中,D为 BC的中点,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AB AC B.BD CD C. AB AC AD D. AB BD AD
1
5. 若 a 23,b logπ 3,c log
1
2 ,则( )3
A. c b a B. c
6.设 ABC的内角 A,B,C的对边分别为 a,b,c,且b2 c2 bc a2,若角A的内角平分线 AD 2,则 BA AC
的最小值为( )
A.8 B.4 C.16 D.12
7.已知函数 f x tan 2x π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3
A.函数 f (x)
π
的最小正周期为 B.函数 f (x)的值域为R
2
5π 2π 3π
C.点 , 0 是函数 f (x)的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 D. f f12 5 5
试卷第 1页,共 4页
{#{QQABaYYEggioABBAARgCEQUiCgCQkBAACCgOREAMMAABSBFABAA=}#}
8.已知 a b c 0,定义域和值域均为 a,a 的函数 y f x 和 y g x 的图象如图所示,给出下列四个结论,
正确结论的是( )
A.方程 f g x 0有且仅有三个解 B.方程 g f x 0有且仅有两个解
C.方程 f f x 0有且仅有五个解 D.方程 g g x 0有且仅有一个解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4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得 0分,漏选、少选得 3分)
9.给定组数 5,4,3,5,3,2,2,3,1,2,则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
A.中位数为 3 B.方差为
5
C.众数为 2和 3 D.第 85%分位数为 4.5
10.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事件A, B互斥"是“事件A, B对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B.掷两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设 A “第一次出现奇数点”, B “第二次出现偶数点”,则A与 B相互独立
C.假设 P A 0.7, P B 0.8,且A与 B相互独立,则 P A B 0.56
D.若 P A 0,P B 0,则事件A, B相互独立与事件A, B互斥不能同时成立
11.甲乙两人同时各接受了 600个零件的加工任务,甲比乙每分钟加工的数量多,两人同时开始加工,加工
过程中甲因故障停止一会后又继续按原速加工,直到他们完成任务.如图表示甲比乙多加工的零件数量 y(个)
与加工时间 x(分)之间的函数关系,A点横坐标为 12,B点坐标为 (20,0),C点横坐标
为 128.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每分钟加工的零件数量是 5个
B.在 60分钟时,甲比乙多加工了 120个零件
C.D点的横坐标是 200
D. y的最大值是 216
12.如图,在菱形 ABCD中, AB 2, ABC 60 ,M为 BC的中点,将 ABM 沿直线 AM翻折成 AB1M,
连接 B1C和 B1D,N为B1D的中点,则( )
试卷第 2页,共 4页
{#{QQABaYYEggioABBAARgCEQUiCgCQkBAACCgOREAMMAABSBFABAA=}#}
A.平面 B1MC 平面 AMCD
B.线段 CN的长为定值
C.当三棱锥 B1 AMD的体积最大时,三棱锥 B1 AMD的外接球表面积为12
π
D.直线 AM和 CN所成的角始终为
6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9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4个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分.)
13.计算 log3 27 lg125 lg8 7
log7 2的值为 .
14.已知角 的终边经过点 P 3,4 ,则 sin 2cos 的值等于______.
π
15.在 ABC中,角 A,B,C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a 2,A ,则 ABC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
3
16.如图所示,在三棱锥 P ABC中, PA, PB, PC两两垂直,且 PA 3, PB 2,
PC 1 .设M 是底面 ABC内一点,定义 f (M ) (m,n, p),其中m、n、 p分别是三棱
1 1 a
锥M PAB、三棱锥M PBC 、三棱锥M PCA的体积.若 f (M ) , x, y ,且 8
2 x y
恒成立,则正实数 a的最小值为 .
四、解答题(共 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验算步骤.)
17.(10分)
某同学用“五点法”画函数 f x Asin x A 0

> , >0, <
2
在某一个周期内的图象时,列表并填入了

部分数据,如表:
x 3 0 π 2 2π2
x 2
6 3
y Asin x 0 2 0 0
(1)请将数据补充完整;函数 f x 的解析式为 f x =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2)求函数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18.(12分)
400名大学生参加某次测评,根据男女学生人数比例,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随机抽取了 100名学生,记录
他们的分数,将数据分成 7组: 20,30 , 30,40], , 80,90],并整理得到如下频率分布直方图: [ ] [ [
(1)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求分数小于 70的频率;
(2)已知样本中分数小于 40的学生有 5人,试估计总体中分数在区间 40,50 内人数;
试卷第 3页,共 4页
{#{QQABaYYEggioABBAARgCEQUiCgCQkBAACCgOREAMMAABSBFABAA=}#}
(3)已知样本中有一半男生的分数不小于 70,且样本中分数不小于 70的男女生人数相等.试估计总体中男生和
女生人数的比例.
19.(12分)
ABC A,B,C a,b,c a sin A C 的内角 的对边分别为 ,已知 b sin A .
2
(1)求 B;
(2)若 ABC为锐角三角形,且 c 1,求 ABC面积的取值范围.
20.(12分)
某班级从 3名男生和 2名女生中随机抽取 2名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史知识竞赛.
(1)求恰好抽到 2名男生的概率;
3
(2)若抽到的 2名同学恰好是男生甲和女生乙,已知男生甲答对每道题的概率均为 ,女生乙答对每道题的概
4
2
率均为 3 ,甲和乙各自回答两道题,且甲、乙答对与否互不影响,各题的结果也互不影响,求甲答 3对 2道
题且乙只答对 1道题的概率.
21.(12分)
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中,底面 ABCD为矩形,平面 PCD 平面 ABCD,AB 2,BC 1,PC PD 2,
E为 PB中点.
(1)求证: PD∥平面 ACE;
PM
(2)在棱 PD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 AM BD 若存在,求 的值;若不存在,
PD
说明理由.
22.(12分)
定义在 R上的函数 f x 满足:对于 x, y R, f x y f x f y 成立;当 x 0时, f x 0恒成立.
(1)求 f 0 的值;
(2)判断并证明 f x 的单调性;
1 1
(3) 2 2当a 0时,解关于 x的不等式 f ax f x f a x f a 2 2
试卷第 4页,共 4页
{#{QQABaYYEggioABBAARgCEQUiCgCQkBAACCgOREAMMAABSB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