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四章 种 群第二节 种群的增长方式问题探讨已知: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分钟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1)从一个细菌开始,繁殖n代后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菌数量是多少?将数学公式(Nn=2n)变为曲线图实例一:1859年,一个英格兰的农民带着24只野兔,登陆澳大利亚并定居下来,但谁也没想到迁入一个新环境后,这些野兔发现自己来到了天堂。因为这里有茂盛的牧草,却没有鹰等天敌。一个世纪之后,这个澳洲“客人”的数量呈指数增长,达到6亿只,引起了一次农业灾害。它们吃庄稼,毁坏新播下的种子,啃嫩树皮,并且打地洞损坏田地和河堤。实例二:在20世纪30年代时,人们将环颈雉引入到美国的一个岛屿,在1937-1942年期间,这个环颈雉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大致符合“J”型曲线。发生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理想条件下。实例三:生物入侵—凤眼莲原产于南美,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中国。由于繁殖迅速,又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我国目前有184万吨。它对其生活的水面采取了野蛮的封锁策略,挡住阳光,导致水下植物得不到足够光照而死亡 。结论: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常常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型增长。指数增长特点:起始增长速率很慢,后来越来越快,且单位时间内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条件:理想条件: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J型增长曲线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与原有数量的比例。假设:某种群现有数量为a,一年后,该种群数量为b,出生的个体数为m,死亡的个体数为n,则有b=a+m-n。增长率=(b-a)/a=(a+m-n-a)/a=m/a-n/a计算公式:增长率=(本次总数-上次总数)/上次总数 =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增长速率:又增长量,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计算公式:增长速率=(本次总数-上次总数)/单位时间 =切线的斜率。高斯对大草履虫种群研究的实验高斯把5个大草履虫置于0.5 mL的培养液中,每隔24 小时统计一次草履虫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结果如下:环境容纳量:又叫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注意: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逻辑斯谛增长-S型增长曲线思考: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都能在K值维持恒定吗?K值只代表种群数量的一个平均值,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条件下,实际的种群数量在这个平均值的上下波动。环境阻力:食物有限、空间有限、种内斗争、种间竞争、天敌捕食、气候不适、传染病等。原因:自然界中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会不断加剧,捕食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环境阻力特点:起始呈加速增长,K/2时增长最快,此后便减速增长,达到K值时便停止增长或在K值上下波动。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逻辑斯谛增长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K时种群数量最大,但增长速率为0。K/2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的区别J型曲线的增长率是不变的,而增长速率一直增加。
S型曲线的增长率逐渐下降,而增长速率是先上升,后下降。 阴影部分代表什么?(1)有害生物的防治:思考: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怎样做才是最有效的灭鼠措施?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①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②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③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2)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思考: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什么水平?为什么?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原因: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海洋鱼类的最大捕获量思考:怎样做才是保护大熊猫等濒危动物的根本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大熊猫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3)野生动物的保护:血球计数板计数厚度每小格的面积每个计数室含有25×16=400个小方格。计数室的两种规格16×25型25×16型每个计数室(大方格)的体积是0.1 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