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同步练习(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图版):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同步练习(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2-08 07:15:06

文档简介

课堂巩固
高效课堂 活学活用
一、单项选择题
1.城市中最基本的功能区是(  )
A.工业区 B.住宅区 C.商业区 D.行政区
答案 B
2.城市中的商业区常选址在(  )
A.市中心 B.郊区
C.工业区附近 D.文化区附近
答案 A
3.关于中心商务区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口昼夜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B.建筑物高大密集
C.交通和通信发达
D.中心商务区的地租往往是全市最高的
答案 A
读“旧金山市(37°48′0″N,122°25′0″W)位置示意图”,回答4~5题。
4.从自然因素考虑,旧金山市的高级住宅区位于该市的(  )
A.西部 B.东部 C.西北部 D.东北部
5.在旧金山形成了“唐人街”、“黑人区”等特殊的住宅区,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历史因素
C.社会因素 D.行政因素
4~5.解析 旧金山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西部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大气环境质量较好,适合布局高级住宅区。“唐人街”、“黑人区”的形成主要是受种族因素影响,属于社会因素。
答案 4.A 5.C
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回答6~9题。
6.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不包括(  )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交通通达度 ③种族、民族与宗教团体 ④生活方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关于城市地租高低的正确叙述是(  )
A.城市居住用地的地租最高
B.距市中心越远的地方地租一定越低
C.道路交会处地租最高
D.在道路交会处形成地租次高峰
8.对市中心土地利用付租能力最高与最低的城市功能活动分别是(  )
A.工业和商业 B.商业和工业
C.住宅和工业 D.工业和住宅
9.图中A、B、C依次表示(  )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6~9.解析 影响城市中地租高低的直接因素包括两方面,即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因此在道路交会处会形成地租次高峰。在城市中商业用地地租最高,因此在市中心土地付租能力最高的是商业,最低的是工业。由市中心向外各功能区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答案 6.B 7.D 8.B 9.C
二、综合题
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两城市的名称: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2)图中城市级别最高的是________,数目有________个;级别较高的城市是________,数目有________个;级别最低的城市有________个。
(3)图中反映的城市级别与数目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海 杭州
(2)上海 1 南京、杭州 2 8
(3)城市级别越高,数目越少(或城市级别越低,数目越多)
课堂巩固
高效课堂 活学活用
一、单项选择题
1.城市化最重要的指标是(  )
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D.城市景观发生变化
答案 C
结合城市化进程的相关知识,回答2~3题。
2.关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是世界城市化的主流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都滞后于工业化
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不合理
D.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已超过发达国家
3.由图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①
2~3.解析 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增长快等原因,城市化速度快,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但并非全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增长快,城乡差距大,农村人口过剩,其特点表现为城市化进程过快,水平低;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水平高,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进程缓慢。从图中读出,①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低,即城市化水平低,且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缓慢;②阶段城市人口比重迅速提高,即城市化进程加快;③阶段城市人口比重高,增长缓慢,即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进程缓慢。综合以上三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处在②阶段,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处在③阶段。
答案 2.B 3.C
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4~5题。
4.2000年该国的城市化水平约为(  )
A.15% B.36%
C.55% D.67.5%
5.目前该国城市化的总趋势为(  )
A.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B.进入郊区化阶段
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进入停滞阶段
4~5.解析 第4题,城市化水平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由图可知:2000年该国的城镇人口约为45 000万人,乡村人口为80 000万人,总人口为45 000万人+80 000万人=125 000万人。城市化水平约为36%。第5题,由图中可以看出目前该国城镇人口越来越多,乡村人口有减少的趋势,故应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答案 4.B 5.C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6~7题。
6.图中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图示期间,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为(  )
A.城市化速度慢 B.城市化水平低
C.城市人口增长率低 D.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
6~7.解析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图中甲最符合。我国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化速度快,水平低,城市人口增长率高,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答案 6.A 7.B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首先从英国,随后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各国,相继出现了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以及人口“钟摆式”的移动,如伦敦老城区白天人数达一百多万,夜间只有十几万。据此回答8~9题。
8.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B.城市经济发展不稳定,失业人口增多
C.城市犯罪率高,居住不安全
D.乡村有大量闲置土地,需要人经营管理
9.逆城市化的表现有几个方面,下列表述中不属于逆城市化表现的是(  )
A.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
B.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C.中小城镇发展速度增快
D.卫星城不断出现,城市群逐渐形成
8~9.解析 由题干分析逆城市化现象是由于大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大量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
答案 8.A 9.D
二、综合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网2009年6月15日报道 至2008年底,中国城镇人口突破6亿,城镇化率达到45.7%,2007年,我国东、中、西城市化水平分别为54.6%、40.4%、35.7%。城市化水平最高的上海为88.7%,其次为北京和天津,分别为84.3%、75.7%,城市化水平最低的为贵州和西藏,分别为27.5%和28.2%。
材料二 2008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突破1 600万,在此基础上,采用生态及水资源承载力法、就业岗位需求预测法、综合增长率法等三种方法测算出2020年北京市人口规模应控制在1 800万人左右。
(1)从材料一中可看出,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呈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2)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发展阶段中________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有什么特点?
(3)下列四幅图能正确表示2020年北京市人口分布趋势的是(  )
A.a   B.b C.c   D.d
(4)导致北京市人口分布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5)北京市可采取哪些措施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解析 根据材料可看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化呈现速度快、水平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特点。到2020年北京市由于城市化问题的出现及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结合城市化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措施来解决问题。
答案 (1)正相关(或相互促进)
(2)加速 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
(3)B
(4)市区地价上涨,环境质量状况较差,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等。
(5)开发新区,建卫星城;通过拓宽主要干道等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言之有理即可)
课堂巩固
高效课堂 活学活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事物不属于文化的是(  )
A.四合院 B.京九铁路
C.温泉 D.梯田
答案 C
2.关于地域文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范围可大可小
B.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形成
C.全部是物质方面的
D.可是单要素的,也可是多要素的
答案 C
3.下列各项城市事物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  )
A.城市道路 B.城市建筑
C.城市交通工具 D.餐具
答案 B
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南方、北方。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我国南北方农业文化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B.主要粮食作物:北方玉米,南方小麦
C.主要糖料作物:北方甘蔗,南方甜菜
D.农业生产规模:北方小,南方大
5.下列南北方文化的差异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的是(  )
A.城市中功能区的形成 B.民居的屋顶坡度
C.室内装饰 D.夏季的服装
4~5.解析 第4题,我国南北方农业文化差异较大,耕地类型上,北方为旱地,南方为水田;主要粮食作物:北方为小麦,南方为水稻;主要的糖料作物:北方为甜菜,南方为甘蔗;生产规模上,由于北方地形平坦,河流较少,地块较大,生产规模大,南方相反。第5题,民居屋顶的坡度大小与降水量的多少关系密切,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
答案 4.A 5.B
6.下列传统民居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  )
A.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
B.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
C.平顶屋——塔里木盆地
D.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
解析 架空支撑的房屋一般修建在山地或河谷地区和高温潮湿地区,主要是由于山地和河谷地区地表起伏较大、地表水流多,架空支撑可使房屋楼面平坦、干燥。而青藏高原表面地势平坦,无需修建架空支撑的房屋。故B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 B
读“我国不同地区文化景观图”,回答7~9题。

 

 
7.图中反映我国江南水乡特色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图中景观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的是(  )
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甲丁
9.丙文化景观位于我国(  )
A.内蒙古 B.山西
C.陕西 D.新疆
7~9.解析 图中四幅文化景观分别是:甲—江南水乡,乙—故宫,丙—秦始皇陵兵马俑,丁—蒙古包。
答案 7.A 8.D 9.C
二、综合题
10.读宗教建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分别是哪种宗教的代表性建筑物?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宗教景观除宗教建筑外,还有其他形式的宗教文化景观。例如,中国的三大________、少林寺的________、西亚________的哭墙等。
(3)A建筑物所代表的宗教产生于________(源地)。
(4)C建筑物在我国的________自治区较为常见。
(5)宗教问题往往是地区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巴以问题从宗教上看主要是________教和________教的矛盾。
解析 宗教景观主要指宗教建筑,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宗教建筑,佛教的建筑有佛塔等,基督教的建筑有教堂等,伊斯兰教的建筑有清真寺等。其他形式的宗教文化景观如我国三大石窟、少林寺的塔林、耶路撒冷的哭墙等。回答第(3)题时要注意佛教产生于古印度(现尼泊尔境内),因此书写时“古”字不能漏写。
答案 (1)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2)佛教石窟 塔林 耶路撒冷
(3)古印度 (4)宁夏回族 (5)伊斯兰 犹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