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 学期 秋季
课题 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第2课时)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8月
教学目标
1. 巩固简算算理与商的变化规律;理解简算之后余数的含义,灵活处理余数问题。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数感、分析能力、运算能力。 3.经历探索算理和算法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习惯。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巩固简算算理,理解简算后余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商的变化规律简算后余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简算方法,引出余数问题 (一)回顾简算方法,并引出余数问题 算一算:9100÷700 840÷50 9100÷700 方法:被除数和除数都划去2个末尾0,进行简算。 小结: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利用商的变化规律将除数变成一位数,使计算更简便。 方法一:用竖式计算,观察发现840和50末尾都有1个0,利用商的变化规律,都划去1个末尾0,商不变。所以转化成84除以5来简算,结果是商16余4。 方法二:同样利用竖式简算,过程与方法一相同。但是结果是商16余40。 追问:余数到底是4还是40呢? 生验算:明确余数是40。 840-16×50 =840-800 =40 二、余数的含义 (一)解释余数的含义 问:通过验算,可以确定840除以50的结果是16余40,余数是40。为什么余数是40而不是4呢?计算过程背后的道理是什么呢? 竖式说理 用竖式来解释,将原算式840除以50的被除数和除数,分别划去1个末尾0,转化成84除以5。其实就是将840看成84个十,把50看成5个十。那么840除以50,就是求84个十里面有几个5个十。 通过计算,发现84个十里面有16个5个十。但是还出现了剩余,剩余的个数是4个,但是计数单位跟原来的被除数和除数一样,还是十。也就是表示4个十,所以余数应该是40。 2.小棒说理 (1)解释840÷50的算理 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解释,用小棒表示840除以50的过程,840是84个十,也就是84捆小棒,每捆10根。50就是5个十,也就是5捆小棒。840除以50,就是求84个十里面就几个5个十,也就是算一算84捆里面有几个5捆,所以我以5捆为一份,圈一圈。发现有这样的16份,也就是84个十里面有16个5个十。 但是最后还剩下4捆。这4捆就是余数,表示4个十。所以840除以50的结果应该是16余4个十,也就是16余40。 (2)解释84÷5的算理 用小棒表示84除以5的过程。84是84个1,用84根小棒来表示,除以5就是除以5个一。所以84除以5就是看看84个一里面有几个5个一。所以以5根为一份圈一圈。发现有这样的16份,也还剩下4个,但是剩下的是4个一。结果是16余4。与原算式840除以50剩余的不一样。 小结:简算出来的余数是4,但是计数单位是十,所以840除以50等于16余40。这个0不用补充在竖式中,只需在横式汇报得数的时候,将余数写准确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 (一)算一算 980÷50= 8300÷300= 生质疑:这两道题同样是划0简算,为什么余数有的时候就添一个0,表示几个十,有的时候就添2个0,表示几个百呢?余数到底该怎么添0呢? 余数的计数单位要与被除数保持一致,第一题中980和50分别划去1个末尾0,转化成98个十除以5个十去计算,计数单位是十,所以余数就表示几个十。 第二题中,8300和300分别划去2个末尾0,转化成83个百除以3个百去计算,计数单位就是百,所以余数就表示几个百。 结:同学们,在利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算后,出现余数时,一定要特别关注余数的计数单位,才能找到准确的余数。 (二)利用算式之间的关系确定结果 根据670÷30=22……10,直接确定以下算式的结果。 67÷3 6700÷300 6700÷3000 发现规律: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10,余数就是几个十。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100,余数就是几个百。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1000,余数就是几个千。以此类推,可以确定余数。 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了10,余数就乘10;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了100,余数就乘100;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了1000,余数就乘1000;以此类推,也可以确定余数。 看被除数和余数末尾划了几个0,划几个0就在算出来的余数后面补几个0。 四、总结 利用商的变化规律简算的时候,商不变,但是余数会变。所以要找准余数的计算单位,才能确定余数。 五、课后练习 数学书第90页第8题。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2020QJ04SXRJ046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 学期 秋
课题 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第2课时)
教科书 书名: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8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 巩固简算算理与商的变化规律;理解简算之后余数的含义,灵活处理余数问题。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数感、分析能力、运算能力。 3.经历探索算理和算法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习惯。
课前学习准备
数学书、笔袋、练习本或纸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算一算: 9100÷700 840÷50 【学习任务二】 840÷50的余数为什么是40? 【学习任务三】 1.算一算: 980÷50 8300÷300 2. 算一算: 670÷30 3.利用670÷30的结果,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结果: 67÷3= 6700÷300= 6700÷3000=
推荐的学习资源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2020QJ04SXRJ046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 学期 秋
课题 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第2课时)
教科书 书名: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 8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数学书第90页第8题。 8.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 2 0 8 0 9 6 0 8 1 6 1 6 0 3 1 0 2 1 0 6 5 1 0 0 6 3 2 1 2 1 0 课后练习答案:数学书第90页第8题。 1.过程错误,改正: 1 2 8 0 9 6 0 8 1 6 1 6 0 2.过程正确: 3 1 0 2 1 0 6 5 1 0 0 6 3 2 1 2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