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初中物理八上第一章《机械运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初中物理八上第一章《机械运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25 18:2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理八年级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章《机械运动》
1、 本章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机械运动》在2022新课标中是在“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二个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的内容部分。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测量是各种实验的基础。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的必要准备。本单元介绍的物体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初中物理从学习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此外,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也是后续学习其他科学课程的重要基础。
第一章《机械运动》里包含着很多学习方法、实验方法和思维方法。长度的单位和单位换算是学习物理概念的基础。对常见长度、时间、速度的感知是初中学生必备的估测技能。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学习各种测量仪器的基础。“比值法”定义速度是初中阶段定义物理量经常采用的方法。对于速度图像的识别和理解是今后理解各种图像的基础。生活中会经常应用参照物、速度的知识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等等。
2、本章课标要求
2.2.1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例1 会利用自身的尺度(如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
例2 了解我国古代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体会古人解决问题的智慧。
2.2.2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本章核心素养
物理概念:九个概念——单位、国际单位制、误差、机械运动、参照物、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平均速度;一个公式——v=s/t
物理思维:三种方法——比值定义法、图像法、控制变量法。
科学探究:两个实验——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测量平均速度。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平均速度的测量,经历探究过程,客观记录测量结果,感知误差的存在,体会减小误差方法的应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单元教学目标
(一)内容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估算,了解误差与错误的差别。
2、知道参照物的选取如何科学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
3、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会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4、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能通过读图辨认出两者的区别。
5、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二)学业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
2、学会利用间接测量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关注我们身边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与行动力的教育。
五、教学重点:
1、长度和时间的正确测量和读数。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六、教学难点:
机械运动的描述和探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七、学情分析,教学建议:
在思维方面,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之前,他们已经接触到大量生活当中的物理现象,但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转化的阶段,很容易养成片面看待问题,既看现象而看不到本质的习惯。在兴趣方面,根据学生既喜欢物理又害怕难等等现象,怕的是计算题,特别是大部分数学基础不扎实的孩子们。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加强自信显得特别地重要。同时根据中学生喜欢看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现象,可又没有产生探索这些实验现象原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和实际实验操作的功能,同时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本章活动主题:
刻舟求剑
战国时期,有一位楚国人非常喜爱创术,总是随身佩带一把宝剑。有一天,他搭乘一条溲船过江,船行至江中时,他随身携带的宝剑突然滑落到江里去了。
只见他紧盯着宝剑掉下去的地方发呆,船家劝他赶紧跳下江去打捞,结果这位楚国人却笑着摇摇头,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
只见他掌出一把小刀在船眩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记号。船夫以为他不要宝剑了,就继续向前划船。
待船夫停船时,这位楚国人站起身,面对船夫惊讶的目光,从容不迫地脱了衣服,从船弦边所刻记号处跳入水中去捞掉落的宝剑。他捞来捞去,怎么也没有捞着他那把宝剑。这位楚国人为什么没有找到自己的宝剑?你能描述清楚船和宝剑之间的运动关系是怎样的吗?学完本单元知识你就知道了。
九、教学过程性评价细目设计
学习任务 长度、时间的测量 速度的测量 减小误差
优秀 熟悉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能熟练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熟悉时间的测量工具;会熟练使用停表测量时间和读数。 精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理解速度、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单位;熟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会熟练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熟悉误差的概念;能区分误差和错误;熟练误差的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良好 知道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时间的测量工具;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和读数。 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知道速度、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单位;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误差的概念;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道误差的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合格 了解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能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了解时间的测量工具;能用停表测量时间和读数。 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了解速度、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单位;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误差的概念;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了解误差的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十、教学流程图(思维导图展现整个整体单元教学的思路及课时安排)
机械运动
活动一:观看并讨论课本P21的“想想议议”,学习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通过解答例题加强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活动二:评价考核课本第22页第4题
问题2: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活动一:分组进行探究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并填写表格。

活动三:评价考核课本第25页第2题。
活动二:小组进行“拓展性实验”,并观看“科学世界”。
任务四:测量平均速度
(1课时)
问题1: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照物?
活动一:讨论课本P19的“想想议议”,尝试总结速度的概念,并对照课本。
根据速度的概念,学习速度的公式。
活动二:评价考核课本第22页第3题
任务三:运动的快慢
(2课时)
问题1:怎么计算速度?
任务二:运动的描述
(1课时)
活动一:自学课本P13时间的单位,分组进行探究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
问题2:如何测量时间呢,有误差怎么办?
活动二:观看“误差”的知识,讨论如何减少误差的产生。
问题1: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照物?
活动二:讨论课本P17的“想想议议”,尝试总结出参照物的概念,并对照课本。了什么规律。
活动三:分组观看课本P17的“想想议议”,小组代表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活动一:讨论课本P16的“想想议议”,尝试总结出机械运动的概念,并对照课本。
任务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课时)
活动三:分组进行探究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讨论回答“想想议议”的问题
活动二:考核评价“估算填写实际生活中物体的长度单位”、“比一比谁换算的快”
问题1:长度的单位有哪些,如何换算和测量呢?
活动一:自学课本,回忆部分长度的单位并学习新的单位,学习单位换算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