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佛本生经》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年青的婆罗门外出学习,他整整一天粮水未进,又累又饿。后来遇到了一个首陀罗,后者看到他饥饿的样子,便好心的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了饥饿的婆罗门年轻人。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已饿得几乎连思考的力气都没有了,狼吞虎咽地把东西吃进了肚子里。吃完后,这个婆罗门才想起该问清楚施舍者的身份,那位首陀罗如实相告。一时婆罗门青年只觉如睛天霹雳,他翻肠倒胃地把刚吃进去东西吐光,仍觉自己肮脏不堪,最后直到把鲜血也吐了出来。他悲不自禁,独自走进密林深处,不再见任何人,不吃不喝,直至悲伤地死去。
(注:婆罗门和首陀罗都是古印度社会的种姓。)
WHY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古代印度是一个历史上的地理概念,指的是整个南亚次大陆,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等国。
古代印度
≠
今天的印度
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印度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向南绵延约2900千米后流入印度洋。目前印度河流域的主体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境内,下游冲积形成的信德平原土地肥沃,自古就是主要的农业耕作区,大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次大陆上最早的文明就在这里诞生。在那里发现的哈拉巴和摩亨佐 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这些文明一度繁荣,后来因不明原因衰亡,长期不为人所知。
——哈拉帕文明
哈拉帕遗址
摩亨佐·达罗遗址
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雅利安人入侵
雅利安人是古代印度主要居民。雅利安一词源于古波斯语 Aryan,意为“有信仰的人”。在印度古文献《梨俱吠陀》中,意为出身高贵的人。雅利安人是指使用雅利安语(属印欧语言)的人,不带有任何种族的含义。历史上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的逐步占有印度河、恒河流域,征服了该地区原有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取代了印度原有文明。
雅利安人
鼎盛时期——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公元前324一前187)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孔雀王朝 (Maurya Dynasty)(约公元前324年到公元约前185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 ,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阿育王统治时期是孔雀王朝极盛时代
阿育王
失落的文明,
魅力犹存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种姓“即等级,梵语作“瓦尔那(即“肤色),所以种姓制度又称为瓦尔纳制度。由于雅利安人是白种人,达罗毗荼人则皮肤黝黑,因此种姓制度实际上起源于入侵者把自己与被征服的当地居民在种族上隔离开来的企图。随着雅利安人内部的逐渐分化,各种社会地位被世世代代地固定下来,种姓制度就超出了种族压迫的范畴,演变为种社会分层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是史称“种姓制度”。
据《梨俱吠陀·原人歌》记载,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
种姓制度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被排除在种姓以外: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旃陀罗),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①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
②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③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④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材料一:在《佛本生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车离族的一个少女,他父亲劝他说:“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于低级的首陀罗种姓,而车离族的少女属于高级的刹帝利种姓,因而她是不能和你成亲的。我将给你娶一个同种姓的女子。”但他接受不了父亲的劝说,结果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材料二:《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侮辱了首陀罗,只罚款几个钱;相反,如果首陀罗辱骂再生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都属于再生人)时,就要割掉他的舌头;如果他侮辱性的叫喊再生人的名字和种姓时,须将烧热的铁钉插入他的口中;如果他敢教训婆罗门须以滚开的油灌入他的耳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种姓制度的特点?
①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
②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的人不得通婚。
今日印度
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中文名:
别名:
国籍: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主要成就:
时期:
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
迦毗罗卫国
公元前563年
公元前483年
创建佛教,讲经说法45年
古印度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佛教的教义
佛教小常识:
经典:《大藏经》
四谛:苦、集、灭、道
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主要节日:佛诞节(浴佛节)、成道节(腊八节)、涅槃节等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佛教的传播
1.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逐渐建立起一些小国的是( )
A、日耳曼人 B、雅利安人 C、印第安人 D、苏美尔人
3.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A、 B、 C、 D、
2.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属于( )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婆罗门
A
牛刀小试
B
D
加油!
4.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的是( )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佛教 D、《天方夜谭》
5、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所以( )
A、宣传种姓制度 B、宣传“众生平等”
C、倡导刻苦修行 D、号召削弱王权
6、有一首歌这样唱道:“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道……”其中的“经”产生于( )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前3世纪 D、公元3世纪
D
B
A
谢
谢
聆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