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别了,不列颠尼亚
新闻
香
港
回
归
文体知识
第一篇章
1842年英割占
1898年租借新界,7月1日生效租期99年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
1860年英割占
1898年英租借
香港问题由来
1982年9月23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应邀访华。24日,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
中英两国政府开始就香港问题举行谈判。经过两年的谈判,两国在1984年12月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起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用事实说话
新闻最主要的特征是:
香 港 回 归 纪 念 碑
新闻
狭义——消息
通讯
广义
特写
报告文学
新闻知识
新闻一般分为哪几个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哪几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中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有时省略。
新闻的结构
When: 何时
Where: 何地
Who : 何人
What: 何事
Why: 何因
How: 何果
新闻六要素
5W+1H
整体把握
第二篇章
本文结构
标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语:(1) 英国撤离香港
主体:(2-10)具体叙述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
结语:(11)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1.对照新闻的结构,说说《别了,“不列颠尼亚”》这则消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时间 地点 主要事件
30日4时30分
港督府
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30日4时40分
港督府
彭定康乘车离开港督府
亲王军营旁
30日7时45分
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30日最后一分钟
交接仪式现场
米字旗最后一次降下
1日第一分钟
交接仪式现场
五星红旗升起
1日0时40分
中国南海
“不列颠尼亚” 离开香港
30日6时15分
添马舰东面广场
举行告别仪式
2.快速浏览《别了,不列颠尼亚》,将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用表格形式展现出来。
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别了,“不列颠尼亚”》选取了哪几个场景来报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什么象征意义?
合作探究
第一场景:6月30日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2—4段)
彭定康和女儿离开总督府
合作探究一
政权回归
第二场景:下午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7时45分,第二次降旗仪式。(5——7段)
彭定康接过降下的旗帜
军权回归
第三场景:七月一日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8——9段)
米旗落幕 五星升起
主权回归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第10自然段)
别了,不列颠尼亚
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号”标题的含义?
字面上看,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写实
“不列颠尼亚”号离去,象征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被洗刷
象征
(1)主谓倒装:突出了“别了”这一内容,能更好地表达情感,突出文章主题。
(2)运用借代:“不列颠尼亚”指代英国,妥帖生动。
(3)巧用双关:字面意思是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深层含意是象征着英国管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被洗刷。
赏析重要句子的表达效果
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呼应题目,暗含嘲讽。怎么来的就怎么回去。一切侵犯主权的行为都将是如此结局。
含蓄地表达了对殖民主义的无情鞭挞,
也抒发了包括香港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的自信与自豪。
学习活动三
文章是如何体现新闻真实性的?
运用真实数据
如推进新闻进程的具体时间。
1
细节描写
“面色凝重”的彭定康、第二次降旗仪式时“广场上灯光渐暗”。
3
以时间为线索
揭示了英国撤离的过程,突出新闻真实性。
2
语言简练
客观描述英国撤离香港:在1997年6月30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4
《别了,“不列颠尼亚”》独出机杼,写法新颖
①现实场景和背景资料(第3、4、7、11段)有机融合。
写作特色
②切入点小,以独特的视角揭露事件的重要内涵。
③语言含蓄,细节描写生动。
④环境描写与情感表达相融合
⑤对比双关,用词精准
高考衔接:
如何拟写新闻的主标题
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
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无论在导语中,还是在主体中,我们筛选的都是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信息。我们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归纳、概括,组成表意完整的句子,就是大致的主标题了。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0个字)
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许多外国人为留学、就业、投资、贸易等,苦学“方块字”,苦练“中国话”。英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0万英镑普及中文学习;美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韩国不少企业都开设中文学习班。
全球掀起汉语学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