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辛亥革命(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9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5 23:1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为第三单元,内容应该是上承第一、二单元中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对救亡图存及近代化的探索,下启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及共产党的探索。是中国近代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及近代化的探索重要阶段和内容。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它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中国的进步开启了大门。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的有关内容,大多数的学生对此基本史实都有所了解,这有利于本课教学的展开。但是认识却比较浅显,还不够扎实。通过影视媒体的宣传,学生已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但并不一定科学。对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孙中山较为熟悉,但对其他革命者了解不是很多,这有待通过系统有效的学习加深对辛亥革命的理解。所以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了解武昌起义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能通过通过材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能通过阅读史料培养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素养目标:历史解释)4.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教学难点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解、点拨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文字材料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概念;梳理中国人民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的探索过程导入新课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要点
一、辛亥革命的概念 1.给出狭义和广义上辛亥革命的含义;2.播放辛亥革命剪切视频3.课件展示本课: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设置情境,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顺利引入对辛亥革命爆发时代背景的思考。
二、辛亥革命 之印象 (一)你了解的辛亥革命结合第8课内容,梳理革命党人的主要革命活动,梳理其奋斗历程。2.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一百年前的中国到底面临着怎样的困境?辛亥革命的爆发又是否具备充足的条件? 记忆,练习带问题阅读教材和归纳出答案。带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出答案。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教师积极创设历史情境:辛亥革命大事年表,在这个过程中将一些大事强化推出,给学生明确时空观念,引发学生思考辛亥革命的风云变幻,掌握辛亥革命的基本进程。
三、辛亥革命 之进程 再现辛亥革命 偶然与必然看背景((1)展示几段材料来说一说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通过图文材料反映出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现状,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已经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处理,学生们认识到经过革命党人长期的宣传准备,革命爆发的经济、阶级、思想、组织、军事基础都已经具备(2).总结归纳政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壮大思想:革命思想传播;三民主义组织:从兴中会到同盟会合作探究:当时的中国是否具备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条件?.本环节给同学们提供了几个知识卡片材料,来追寻革命的足迹。分析当时的中国是否具备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军事条件。惊天动地写春秋——武昌首义篇(1)播放《武昌起义》视频,了解武昌起义的经过(展示武昌起义后形势图)。(1)视角一:从数据看革命(2)视角二:从图文看革命3.成功与失败看评价【课堂探究】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开始。周锡瑞所说:“辛亥革命有两张面孔:一张是进步的、民主共和主义的面孔;在某种程度上,掩盖着另一张封建主义的面孔。你的看法如何? 把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每组主要学习一段材料,一方面培养大家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展示材料,追寻革命精神:学习革命党人追求真理、百折不挠、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宝贵品质通过形势图直观的了解了亥革命的过程,并认识到临时政府成立时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 本环节给同学们提供了几段材料,分析当时的中国是否具备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虽然这几次武装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准备了军事基础,武昌起义是革命力量积蓄的总爆发社会条件本环节由老师带领同学一起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通过对辛亥革命爆发时各种政治势力力量对比的分析,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在执政了短短三个月后又把民主政权拱手让给了袁世凯,进而理解辛亥革命的失败在当时的中国是必然的。
四、辛亥革命 之丰碑 民族复兴的丰碑 (展示材料:)中国梦的出现是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紧密相连的。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经历了洋务派的“自强求富梦”、农民阶级的“天国梦”、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梦”,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探索近代化的道路任重道远。[活动探究]:展示图文材料,来谈谈辛亥革命后的变化和感受。(投影展示) 政治民主化: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经济工业化: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迎来了“短暂春天”。思想理性化:推动了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革除封建陋习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们感受到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各领域、各阶层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也感受到辛亥革命还有很多未完成的历史任务。 [学生阐释]: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方式手段:暴力革命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实现民族独立解放与民主共和 近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课堂小结
辛亥·印象短时段(十年):必然与偶然辛亥·进程 中时段(百年):成果与代价辛亥·丰碑 长时段(千年):顺应时代潮流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中国终于主动与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接轨,迈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繁荣富强的坚实一步。回首中华民族百年奋斗历史,我们无比自豪。展望中华民族复兴光明前景,我们信心百倍。全体中华民族儿女携起手来,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教学反思:本课内容在本专题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结束了一个旧的封建君主专制时代,而且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本课教学设计分成三个篇章教学,背景篇、过程篇、影响篇,为了推动民主革命的爆发,无数革命党人孜孜不倦的宣传,死而后已;为了建立民主政权,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为了保卫民主政权,他们凭借过人的智慧与胆量和各种反对势力周旋不已,试图力挽狂澜。虽然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但是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开启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历程,鼓舞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
【资料推荐:】1、文献资料:【1】《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5年。 【2】《辛亥革命史》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 【3】荆门文史资料 《地方文史》(第7辑)。2、影像资料:【1】2011年央视六集文献纪录片《辛亥革命》。【2】中央电视台大型史诗电视剧《辛亥革命》。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