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周总理,你在哪里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
2.体会诗中拟人、反复的修辞方法对表达诗人感情所起的作用。
3.了解周总理为革命为人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领会广大人民对周总理深切的怀念与崇敬、爱戴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中拟人、反复的修辞方法对表达诗人感情所起的作用。
2.了解周总理为革命为人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领会广大人民对周总理深切的怀念与崇敬、爱戴之情。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的1976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1976年7月6日,朱德总司令溘然逝去;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永远的离我们而去。三位伟人的去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使全国人民沉浸在悲痛的阴影之中。山河含泪,草木肃然,日月同悲……
周总理生前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世界和平事业所做的丰功伟绩。
A南开上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B长征中的一些故事
C国共两党谈判
D万隆会议
E莫斯科会议等
作者简介(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
柯岩(1929.7.14—2011.12.11),女,满族,当代著名作家,女诗人。1949年开始专业创作,已出书50多部。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妻子。是中共十二大代表,全国人大第八、九届代表,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
三、写作背景
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 周总理与世长辞了。他的 逝世引起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悲痛。—— 十里长街送总理——1977年1月,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尽情倾诉对总理无限的哀思与深情的怀念。《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感人肺腑的优秀抒情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出来的。由于它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抒发了人民的心声,因而很快就传诵开来。
四、检查字词(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沉甸甸( diàn ) 谷穗( suì )
篝火( gōu ) 伐木( fá )
辽阔( kuò ) 足迹 ( jì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轰鸣: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大声音。
沉甸甸:形容沉重。
松涛:指风吹松林,松枝互相碰击发出的如波涛般的声音。
宿营: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
五、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节):直抒胸臆,从高度评价周总理光辉的革命一生入笔,通过反复呼唤,倾吐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热爱、怀念、歌颂之情。
第二部分(第2-6节):诗人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的回音,逐步展现了周总理与亿万人民血肉相连,息息相关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第7-9节):进一步深化形象和感情,形象地创造出周总理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里的意境。
六、全文分析(教师提问,学生思考作答)
1.赏析标题“周总理,你在哪里”的妙处。
明确:作者用疑问句形式作为标题,突出对总理的深切怀念。从题目与诗的内容来看,标题又是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深思。
2.理清文章的结构线索、感情线索。
明确:结构线索:询问—呼唤—寻找—回答
感情线索:“你在哪里”——“他刚离去”——“找遍整个世界”——“就在这里”——“在人民的心里”
3.课文抓住了哪几个自然景象来写总理的?
明确:高山、大地、森林、大海
4.为何要把总理放到这样的背景之上来写总理?
明确:为展示总理的形象的高大、胸怀的宽阔、业绩的卓著。
七、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小组推选一位学生作答。)
1.四种形象的具体内涵。
明确:(1)高山:展现了恢弘阔大的境界,使总理的形象显得崇高,又使画面有了葱郁的色彩。
(2)大地:形象博大,胸怀坦荡,又给画面增添色彩。
(3)森林:给画面增添了浓郁的色彩,音域宽广,气势磅礴。
(4)大海:使总理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大海的蔚蓝更丰富了画面的色彩。
2.找出文中的四处细节描写并分析展示了周总理怎样的形象?
明确:(1)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歌颂周总理忠于革命,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2)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表现总理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光辉形象。
(3)宿营地上篝火红啊,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表现总理平易近人,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4)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表现总理关心战士,爱民如子的高贵品质。
3.本诗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1)排比:增强了文章气势;
(2)反复:强调、深化了感情;
(3)拟人:①以雄壮的事物衬托总理伟大的形象,他与天地共存,日月同在。
②它们是周总理革命一生的见证人。
③寄托了亿万人民对总理的怀念。
八、本文主旨
这首诗通过对周总理的深情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的回音,展现了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动人画面,歌颂了周总理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人民对周总理由衷热爱和无限缅怀的深情。
九、文本特色
1.构思巧妙,虚实结合
本诗以“呼唤”为线索,展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用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来抒发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与崇敬,创造了一种“询问—呼唤—寻找—回答”的新颖形式,把怀念周总理和追述周总理一生不朽的业绩巧妙结合起来。
2.多种修辞,感染力强
诗中的山谷、大地、松涛、海浪是天地万物的代表,诗人赋予它们的情感,因为它们是总理为人民辛劳一生的见证人。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全诗具有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便于表达周总理虽死犹生的立意,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排比、反复等的运用,渲染了气氛、强化了感情,加强了艺术效果。
课后作业
红歌体现出我们的革命传统、中国精神。下面是几首经典歌曲的歌词,请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中国精神。(至少说出三种)
①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游击队歌》)
②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③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和我的祖国》)
④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啊,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春天的故事》)
⑤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你是否还要永久地期待?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血染的风采》)
⑥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我在家乡耕耘着农田,你在边疆站岗值班。(《十五的月亮》)
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热爱和平、热爱祖国、保家卫国、牺牲奉献、革命乐观主义、改革开拓的精神。(任写三种即可)
解析:①句反映处境艰苦,坚信敌人给送吃穿、送枪炮,这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句中的“卫祖国”、③句中的“一刻也不能分割”直接唱出对祖国的热爱;④句“气壮山河的新步伐”是改革开拓的精神;⑤句中的“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⑥句中的“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体现的是为国牺牲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