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一节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一节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5 23:4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说明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说明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三、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为北方地区的概述。北方地区是四大地理区域中最先讲述的一个区域,教材比较全面地讲述和分析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本节教材内容共设计了两个标题。第一个标题是“黑土地黄土地”。在此标题下,教材从地表景观特征入手,介绍了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形成的作用。第二个标题是“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在此标题下,教材重点介绍了北方地区适宜发展旱作农业的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还简介了旱作农业的主要农作物,以及春旱对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的不利影响。
本节内容为1个课时。教学策略上,以北方地区视频作为导入,接下来从系列分布图中分析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等),之后从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农产品或农业制成品为例,来分析北方地区的农业类型及优势条件、限制因素。
四、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课程引入 【视频展示】播放“北方地区”视频资源,该视频展示北方地区的风土人情,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视频中的自然环境和人类饮食。 观看视频,比较和思考。 引用视频资源,使学生了解我国区域特色各异,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程
环节二 黑土地 黄土地 1.位置和范围
【地图展示】北方地区。 1.找出北方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界线,说出本区的范围与地理位置特点。 以问题为依据,结合课件演示,逐步解答。 (提示: 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东临渤海、黄海。 2. 说出位于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及其行政中心。 以问题为依据,结合课件演示,指出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及其行政中心。 读图、总结 贴合教材活动内容,引导学生读图,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范围和位置,掌握分析区域位置和范围的方法
2.地形
【地图展示】中国的北方地区 1.紧贴教材要求学生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区,本区主要位于中国地势的哪几级阶梯?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提示:北方地区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位于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北部呈马蹄形结构,南部西高东低。) 2.要求学生找出北方地区的山脉。 (提示: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吕梁山脉、六盘山、秦岭) 读图、识记、归纳 了解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3.气候
【地图展示】读地图“中国温度带分布”和“中国1月等温线分布图”“中国7月等温线分布图”,了解北方地区基本的气温特征。 验证:用视频中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来验证四季分明的特点。 【知识解析】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了解北方地区的降水特征 【知识解析】读“中国的气候类型”和“石家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了解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读图、分析、归纳 了解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活动】读图认识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 ①读图说出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②比较齐齐哈尔与石家庄气候差异,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③比较延安与石家庄的气候差异,并说出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读图、对比、分析归纳 了解区域环境的共性和差异
4.土壤
【知识解析】结合地图“北方地区”,在图中标注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所在的位置和三者的土壤类型。向学生解释东北黑土地和华北黄土地形成的机制。了解北方地区的土壤是比较肥沃的。 了解、识记 了解北方地区的土壤特点以及气候、河流对土壤的影响
5.河流
【知识解析】读图“北方地区的河流”,结合气候特点,强调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读图 了解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概括总结】对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小结。并提出疑问,这样的自然环境对农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环节三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过渡: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农业产品,让学生说一说产品的产地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知识解析】紧贴教材,指出北方地区重要的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所在的位置,配合教学图片指出这三大平原是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区。 概括:有利条件: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读图、 分析、 识记 了解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分析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1.土地利用类型和粮食作物
【知识解析】阅读地图“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结合“金沙河”小麦粉宣传海报。分析得出北方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旱地)和粮食作物(小麦)。 【知识解析】阅读地图“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结合“北大荒”东北米宣传海报。分析得出北方地区湿润区土地利用类型(水田)和粮食作物(水稻)。 读图、 分析、 归纳 结合地图和生活中常见的农业品牌,一一了解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主要的粮食作物,教学设计贴近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分析
2.经济作物
【知识解析】阅读“北方地区农产品的分布”找出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结合作物图片和相关农业产品讲授。 读图、 识记 了解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以及常见的经济产品
3.水果
【知识解析】阅读“北方地区农产品的分布”找出北方地区的水果,结合作物图片讲授。 了解 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温带水果
4.农作物熟制
【知识解析】阅读“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指出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分布范围和界线(长城),讲授长城南北两侧作物的熟制和常见的农作物。 (提示:此处应讲清楚两点,一是冬小麦与春小麦的差别,二是长城一线的地理意义。) 读图、 理解 了解长城一线的地理意义,区分冬小麦和春小麦
5.春旱
【资料展示】阅读资料,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干旱。 【读图分析】读图,说一说我国华北春旱的原因。 【图片示意】展示我国华北春旱的危害以及应对措施。 读图、分析、理解 了解发展农业的限制因素,学会分析方法
知识点总结
【概括总结】列表总结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水果。指出北方作物的种类主要受气候的影响。 归纳 总结北方地区的物产
结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了解了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知道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还有主要的矿产资源和工业生产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
五、当堂练习
1.下列对北方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世界屋脊”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2.东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是( )
A.冬小麦、大豆、棉花 B.春小麦、花生、甘蔗
C.春小麦、大豆、甜菜 D.冬小麦、谷子、甜菜
3.下列省区全部位于北方地区的一组是( )
A.黑、吉、辽、冀 B.鲁、苏、皖
C.甘、宁、川 D.鄂、豫、赣
答案:D;C;A
六、课程小结
七、板书设计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1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和范围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3.气候:
气温(1月0℃以下)
降水(大部分地区400~800mm)
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存在内部差异
4.河流:有结冰期
5.土壤:黑土地和黄土地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优势条件、土地利用类型和作物类型、限制因素
八、课后作业
任选北方地区的一种特产,查阅资料,了解其在北方地区生长的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