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2课时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5 23:4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和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和开发过程中出
现的问题。
教学策略
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节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设了“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三个标题。每个标题下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
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为了落实“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和“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这三条课程标准,教材重点讲述东北三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为了落实“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课程标准,教材设计了“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的“活动”。
东北三省的农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东北三省的工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课时分配上分为3个课时。此为第2课时,在教学策略上,延续“坐着高铁看中国”视频内容,展示四平县百万玉米丰收场景,以此展开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作物、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和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引入正文内容。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课程引入 【播放视频】坐着哈大高铁看黑土地的丰收 展示四平县百万玉米丰收场景 观看视频 创造情境,引入正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引导:东北地区发展商品粮建设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环节二 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1.“北大仓”的农作物
【读图】东北地区的粮食作物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读图、分析、总结 了解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
接下来分别讲述这几种重要的粮食作物
【图片示意】 (1)小麦: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区 引导学生思考:图中小麦属于春小麦,还是冬小麦?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提示:春小麦——春种秋收;冬小麦——秋种夏收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小麦无法越冬,只能春季种植) (2)水稻:东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温度较高,降水多,雨热同期,很适合水稻的生长。 (3)玉米: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是世界三大玉米带之一。 阅读 了解东北地区几种粮食作物的分布
过渡:除了粮食作物外,东北地区还大规模种植几种经济作物。
【读图】东北地区的经济作物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甜菜、花生和亚麻。 其中,黑龙江是中国的甜菜主产区之一,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读图、分析、总结 了解东北地区主要经济作物
2.东北商品粮基地在我国的地位
【活动】读表分析东北地区对全国粮食供给所作出的贡献 (提示:东北地区粮食产量高,人口数量少,因此供过于求,得以实现粮食的商品化,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读表、计算、分析、总结 了解东北地区对全国粮食供给所作出的贡献
东北商品粮基地的条件分析 【展示】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为后面的分析提供一个思路
气候: 【读图分析】 (1)分析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气候条件。 提示: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2)分析东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与气候的关系。 提示:东北平原主要位于半湿润区,以旱田为主。 (3)分析东北地区作物熟制与气候的关系。 提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4)分析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不利气候因素是什么? 提示:纬度较高,接近冬季风源地,易受寒潮侵袭。 读图、分析、总结 了解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气候条件(优、劣)
地形: 【读图分析】分析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地形条件。 提示:平原广阔、集中连片、人口较少,适合开展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读图、分析、总结 了解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形条件
河流: 【读图分析】分析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水源条件。 提示:河湖众多,水源丰富。 读图、分析、总结 了解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河流条件
土壤: 提示:黑土广布,沃野千里 读图 了解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土壤条件
政策: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图片示意北大荒的范围: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江平原、嫩江流域 图片示意开发前后的变化:“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问题和措施: 问题:经过多年的大面积开荒,虽然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但是湿地面积锐减。 措施: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湿地的功能(保护的意义) 涵养水源,蓄洪防旱,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 读图 了解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政策条件,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当堂练习
1.下列对北方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世界屋脊”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2.东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是( )
A.冬小麦、大豆、棉花 B.春小麦、花生、甘蔗
C.春小麦、大豆、甜菜 D.冬小麦、谷子、甜菜
3.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是( )
A. 东北平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珠江三角洲 D. 成都平原
答案:1—3:D;C;A
六、课程小结
七、板书设计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甜菜、花生、亚麻等
地位:最大商品粮基地
条件分析
八、课后作业
调查超市常见的农产品品牌,哪些来自东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