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五中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基础知识默写
2014年中考历史基础知识默写
班级 姓名
中国古代史
1.皇帝制度的建立者是 。
2.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掌管 、太尉掌管 、御史大夫掌管 。
3.秦朝在地方设立的制度是 ,官吏由 直接任免。
4.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
5.为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颁布 。
6.贞观之治的建立者是 。唐朝中央掌决策的是 ,掌审议的是 ,掌执行的是 ,并统领 ,被称为 制。
7.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是 。
8.科举制的基本特征是 。
9.唐朝科举分为 和 两大类。
10.常科中最重要的是 ,其次是 。
11.唐朝科举的程序是先在 进行 ,合格后进京参加 组织的 ,录取者经 考查后量才任用。
12.科举制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已从 为主转变为以 为主。 这一制度在我国前后沿用了约 年。
13. 废除丞相制的是 ,设立内阁的是 。
14.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 ,出发地点 ,路线是
,共远航 次,最远到的地点是 。
15. 清朝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设立的机构是 ,设立者是 。
16.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时间是 。
17.清朝设置台湾府的时间是 ,隶属 省。
18.清朝时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是 ,是 设立的。
19.造成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20.我国历史有可靠的文字记载是从 开始的,用于记载的文字是 。
21.商周时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 。
22.秦朝的通用字体是 。
23.创立儒家学派的是 ,提出的学说是 。
24. 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 。
25.战国时期各学派之间互相批评,激烈辩论,形成了 的局面,其中最重要的学派
有 、 、 、 。
26. 我国的造纸术发明于 ,改进于 ,改进者是 。
27.我国的雕版印刷术发明于 ,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 年的 。
28.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时间是 ,发明者是 。
29. 我国把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 ,12世纪时由 传入欧洲,并促进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
30.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签订时间是 ,影响是 。
31.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化的条约是 ,签订时间是 。
32.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签订时间是 。
33.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建立时间是 ,地点是 ,机关刊物是 。
34.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具体内容是 、 、 。
35. 使清王朝土崩瓦解的起义是 ,爆发时间是 。
36. 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 ,临时大总统是 ,以 纪元。(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
37.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
38.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旗帜是 。
3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导火线是 ,爆发的时间是 。
40.中共一大成立的时间 ,地点 、 。
41.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 ,中央局书记是 。
4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时间是 ,领导是 。
43.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召开时间是 。
44.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于 ,时间是 。
45.全民族伟大抗战的开始于 ,爆发时间是 。
46. 日军制造的屠杀三十万人以上的惨案是 ,时间是 年。
47.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是 ,指挥者是 。时间是 年 。
48.提高共产党和八路军威望的战役是 ,指挥者是 。时间是 年。
49.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 ,时间是 年。
50.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是 ,作者是 ,目的是 。
51.译述《天演论》的是 ,介绍了 思想。提出了“ ”的生物进化观点和“ ”的社会进步理论
中国现代史
52.三大改造的内容是 ,完成的意义是 。完成的时间是 。
53.大跃进运动在农业上的表现是 ,工业上的表现是 ,开始的时间是 。
54.与大跃进运动同时开始的运动是 。
55.揭开我国改革开放序幕的会议是 ,时间是 ,会议提出的工作重点是 ,作出的伟大决策是 。
56.我国在农村实行的改革制度是 ,基本内容是 、 ,率先实行的省份是 、 。
57.1980年设置的经济特区是 、 、 、 ,主要集中的省份是 、 ,
其中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设立时间是 。
58.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
59.我国为解决台湾问题贯彻的基本方针是: 。
60.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成熟的原则是 ,提出者是 ,时间是 。
63.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是 , 第 届联大。
64. 中美邦交开始正常化是在 访华之后,时间是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时间是 。
65.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是在 访华之后,时间是 。
66.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的时间 ,我国成为第 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67.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的时间 。
68.我国自行设计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的时间 ,我国在本土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的时间 ,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试验圆满成功的时间 。
69.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 ,成功发射时间 。
70. 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的名称 ,成功升空的时间 ,航天员是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世界古代史、近代史
71.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是由 王国的 制订。
72.
楔形文字
发明
时间
介质
73.印度严格等级制度的名称 ,每一等级的名称是 、
、 、 。
74.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 ,方式是 。
75.促进法兰克王国封建化的制度是 。
76.罗马教皇国形成的时间 ,标志 。
77.发现新大陆——美洲的航海家是 ,实现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
78.英国以限制王权为目的的文件是 ,颁布的时间是 ,通过的机构是 ,
英国建立的资产阶级政权形式是 。
79. 宣告北美脱离英国管辖的文件是 ,发表时间是 ,通过的机构是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 制国家。
80.美国的国父是 。
8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 ,发表时间是 ,通过的机构是 。
82.拿破仑为执掌大权发动的政变是 ,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的时是 ,使拿破仑帝国彻底崩溃的战役是 。
83. 改良蒸汽机的是 ,时间是 ,使人类进入了 。
84. 轮船的发明者是 ,时间是 ,使人类进入了 ,火车的发明者是 ,时间是 ,使人类进入了 。
8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其理论来源是 ,提出者是 ,使人类进入了 。
86、电话的发明者是 ,时间是 ,无线电报的发明者是 ,时间是 。
87、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是 ,时间是 ,迈出人类航空技术第一步的发明是 。
88、发明大王指的是 ,其最重要的发明是 ,意义是 ,被人们称为 。
89、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 。
90.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美国统一的总统是 。
91.南北战争中废除黑奴制的法律文件是 ,解决土地问题的文件是 。
92.南北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是 。
世界现代史
93.苏联的全称 ,建立的时间 。
94、列宁对苏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有益的探索是 。
95、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被称为 。
96、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危机首先爆发于 ,特点是 。
97、为解决经济危机,美国实行了 ,其中最重要的反危机措施是
。
98、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 ,标志性的事件是 。
99、苏德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
100、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是 。
101、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间是 ,意义是 。
10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时间是 。
103.确立战后两极格局的会议是 ,时间是 ,主持者是 ,
104.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经济的表现是 ,将冷战推向高潮的事件是 。
105.欧共体建立的时间是 ,目的是 。
106.20世纪80年代世界第二大经济国是 。
107. 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意义是 。
108. 世界格局的两大趋势是:政治 ,经济 。
109.列举全球性的经济组织是 ,区域性的经济组织是 、 、 。
110.一超指的是 ,多强是 、 、 、 。
综合性知识默写
1、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涵、目的、影响。
3、 推恩令的内容和影响。
4、 贞观之治的治国政策。
5、 科举制度的影响。
6、 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和历史影响。
7、 孔子的主要思想。
8、 《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
9、 《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9、《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
10、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2、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3、中共一大的历史意义。
14、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15、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16、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7、三大改造的内容、意义。
20、大跃进运动的背景、表现、影响。
21、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内容、评价。
2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2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内容、特点和意义、启示。
24、对外开放的作用。
2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26、种姓制度的主要内容、特点、影响。
27、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内容。
28、西欧城市兴起的作用。
29、新航路开辟的作用。
30、《权利法案》的内容影响。
31、《独立宣言》的内容和意义
32、华盛顿的主要活动。
33、《人权宣言》的内容和意义。
34、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3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6、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
37、南北战争的影响。
38、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实质和影响。
39、苏联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
40、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内容和作用。
41、《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内容和意义
42、雅尔塔会议的决议和影响。
43、杜鲁门主义的实质和影响。
44、马歇尔计划的实质、目的和作用。
45、欧共体建立的原因。
46、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影响。
47、战后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原因。
48、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49、政治多极化趋势的特点和影响。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