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新课导入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你在橱窗前,凝视碑文的字眼,我却在旁静静欣赏你那张我深爱的脸
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喜欢在人潮中你只属于我的那画面
经过苏美女神身边,我以女神之名许愿,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蔓延
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预言,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一切又重演
《 爱在西元前》——周杰伦
课前音乐欣赏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1.结合地图知道两河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疆域,运用时间轴了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历程,培养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2.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及材料,认识《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地位,对其客观评价,培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
3.通过了解两河流域文明,认识两河流域文明是人类灿烂文明遗产之一。
学习目标
本课重点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文明的起源——地理位置
两河
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古代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
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两河带来的泥沙在下游不断淤积,形成了辽阔的平原,把干旱贫瘠的地区变成了西亚唯一的沃土肥田,《圣经》中的“伊甸园”即在此。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文明的起源——地理位置
希罗多德说,在美索不达米亚,小麦的收成是播下种子的200倍。普林尼说,一年可收获两次小麦,此后还可以长出优质的饲料,棕榈树繁茂,水果种类众多;至于建筑材料,美索不达米亚有一种可以制成砖的粘土。
——H·G·韦尔斯《世界史纲》
思考:两河流域地区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如何,这样的地理位置会带来哪些影响?
分布在大河流域;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水源丰富,有利于农耕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位于三洲交界处,地理环境开放,易受外部入侵,民族更替与王朝更迭频繁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初步统一
古巴比伦
王国
汉谟拉比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24世纪
公元前18世纪
兴起
强盛
统一
两河流域无天然屏障,许多古代民族相继在此登台亮相,演出一部弱肉强食的战争史。
灭亡
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
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
消灭
约公元前1595年
公元前539年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3、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成就
苏美尔人通常用削成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
书写材料
笔:削成尖头的芦杆或木棒
纸:未干的软泥版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3、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成就
阴历
两河流域居民以月的圆缺,周而复始为一个月。一年分12个月,其中有6个月各为30天,另6个月各为29天,全年共354天。编制了阴历,一年354天,并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天数差距。他们规定七天为一星期,发明星期制度。
在计时方法上,他们把一天分为12小时,每小时分为60分,每分钟分为60秒。
苏美尔星象盘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3、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成就
在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时代,数字以楔形文字表达,分“个位”和“十位”。60进位制至今仍在不少领域内应用。此外,古巴比伦人还掌握了四则运算,平方,立方和求平方根、立方根的法则。还会解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
勾股定理
60进位制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3、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成就
空中花园
传说是在公元前6世纪由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修建的,现已不存。巴比伦空中花园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伦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园的遗址相信亦远离幼发拉底河,所以研究人员认为空中花园应有不少的输水设备,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紧着齿轮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最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
空中花园想象图
二、古巴比伦王国
1.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死后,国内何种矛盾激化,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
(约前1894年-约前1595年)
三、《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1901年12月,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一支考古队,在伊朗西南部苏撒古城旧址上,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石,几天以后又发现了两块,拼合起来恰好是一个椭圆柱形的石柱。石柱下部刻有用楔形文字记录的法律条文,经多方考证,最终确定,这就是《汉谟拉比法典》。
发现
《汉谟拉比法典》是兴盛于中东地区(今伊拉克所在地)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象征。这座由巴比伦国王在公元前十八世纪建造的高大的玄武岩石碑,既是一件艺术品,也是一件历史和文学作品,还是在圣经法典之前的古代最全面的司法典籍。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讲解词
收藏
三、《汉谟拉比法典》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法典全部内容刻在一根黑色石柱上。法典的石柱1901年12月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考古队在苏撒古城发掘。现存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石柱高2.25米。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汉谟拉比
太阳神沙马什
权杖象征权力
体现君权神授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现存卢浮宫)
古巴比伦城
1、地位:
三、《汉谟拉比法典》
第201条:若自由民击落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牙齿,则应赔偿三分之一明那。
第196条: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损毁任何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205条: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
第226条: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之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第117条:倘自由民因负有债务,将其妻、其子或其女出卖,或交出以为债奴,则他们在其买者或债权者之家服役应为3年,至第4年应恢复自由。
第99条:倘自由民以银与自由民合伙,则彼等应在神前均分其利益。
第102条:倘塔木卡(大商人)以银贷与沙马鲁(小商人)而不计息,而沙马鲁于所至之处遭受损失,则彼应以全部本金归还塔木卡。
第274条:倘自由民雇用手工业者,则每日应给报酬。 ——《汉谟拉比法典》
第一等级
第二等级
第三等级
②“同态复仇”原则,虽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但这种公正主要体现在身份地位相同的人之间。
①严格的等级制度,保护统治阶级利益。
③带有阶级歧视的原则,地位高的阶级对地位低的阶级享有特权。
④家庭奴隶制,男性家长在家中有绝对地位和权威。
⑤实行严格保护商业财产的原则,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2、特点:
三、《汉谟拉比法典》
①社会等级: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②奴隶制度: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奴隶主要来自战俘,可以买卖,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③经济领域:有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法典》序言:“安努与恩里尔(古巴比伦的神)为人类造福,命令我,荣耀而敬神的国王,汉谟拉比,发扬正义,消灭邪恶不法的人,恃强而不凌弱,使我如同沙马什一样,统治百姓,光耀大地。”
3、内容:
三、《汉谟拉比法典》
1.奴隶主可以任意买卖、赠送、抵押奴隶,打死奴隶按奴隶的平均价格赔偿,拐走和窝藏奴隶要判死刑。打瞎奴隶的眼睛同打瞎耕牛的眼睛一样处理。
2.窃贼被抓获,要处于重刑,甚至死刑,侵犯他人住宅,必须就地处死。
3.“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案例一:
一个有钱人绑着一个穷人来到法庭:“我要求处罚这个人,因为他十分可恶,竟到我家偷了我一个面包。”
穷人苦苦哀求:“我实在太饿了,就拿了一个面包,请大人从轻发落。”
穷人偷窃面包被判死刑
4、案例分析:
三、《汉谟拉比法典》
4、案例分析:
1.奴隶主可以任意买卖、赠送、抵押奴隶,打死奴隶按奴隶的平均价格赔偿,拐走和窝藏奴隶要判死刑。打瞎奴隶的眼睛同打瞎耕牛的眼睛一样处理。
2.窃贼被抓获,要处于重刑,甚至死刑,侵犯他人住宅,必须就地处死。
3.“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案例二:
两个人争吵着走进法庭
A说:“法官大人,他把我家的奴隶打瞎了一只眼睛,我要他赔。”
B说:“我愿意赔他半个奴隶的钱,他不肯,想敲诈我。”
A说:“大人,打瞎牛的眼睛也要赔一半价钱,何况打瞎的是一个人,他应该赔我全部的钱,否则我太吃亏了。”
打瞎奴隶眼睛与打瞎牛眼睛同样处理
三、《汉谟拉比法典》
4、案例分析:
1.奴隶主可以任意买卖、赠送、抵押奴隶,打死奴隶按奴隶的平均价格赔偿,拐走和窝藏奴隶要判死刑。打瞎奴隶的眼睛同打瞎耕牛的眼睛一样处理。
2.窃贼被抓获,要处于重刑,甚至死刑,侵犯他人住宅,必须就地处死。
3.“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案例三:
两个人争吵着走进法庭
A说:“法官大人,他把我的牙齿打掉了一个,我要他赔。”
B说:“我愿意赔他钱,他不肯,非要也把我的牙齿也敲掉。”
A说:“大人,他打掉我的牙齿,我再打掉他的,这是很公平的,否则我太吃亏了。”
自由人打掉别的自由人的牙齿自己也要受到同样处罚
三、《汉谟拉比法典》
5、评价:
《汉谟拉比法典》涉及面最为广泛。它包罗万象,无所不至,可以称得上是了解古巴比伦社会的百科全书。
《汉谟拉比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西亚各国法律产生了重要影响。据现今所知,亚述、希伯来、波斯甚至东方希腊化国家的法律,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该法典的影响 ,或直接使用该法典。而在巴比伦本地,这部法典直到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后2000年还在继续使用,足见其生命力之顽强。 ——林之满、萧枫《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
(1)进步性:法典以强制性规范确立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2) 局限性:它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从法典的内容看,他处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奴隶毫无地位可言。刑法的残忍与严苛,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
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工具。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发源地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美索不达米亚”
发展历程
兴起
统一
强盛
灭亡
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时期
文明代表
苏美尔文明
(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
古巴比伦文明
汉谟拉比的统治
《汉谟拉比法典》
(君主专制)
目的:
内容:
地位:
意义:
维护奴隶主立利益
等级、奴隶、经济
第一部……
人类文化遗产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 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此国王是( )
A. 胡夫 B. 图特摩斯三世 C. 汉谟拉比 D. 秦始皇
2.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是谁的统治时期 ( )
A.图特摩斯 B.汉谟拉比 C.苏姆阿布姆 D.穆尔西里斯
C
B
随堂训练
3. 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这说明( )
A.古巴比伦法律完备 B.古巴比伦商品经济活跃
C.古巴比伦社会相当的发达 D.古巴比伦社会体制完备
4. 《巴比伦的兴衰》一书有这样一个案例:奴隶阿卜对主人尼布说“你不是我的主人”,结果阿卜被判割掉耳朵。阿卜被判的法律依据出自:( )
A《权利法案》 B.《拿破仑法典》 C.《人权宣言》 D.《汉谟拉比法典》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