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战中的插曲》教案(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大战中的插曲》教案(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6 06:5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总编号: 第 课时 年 月 日 星期 主备人
课题 大战中的插曲
学习 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战中的“插曲”的具体过程。 2、研读聂荣臻在文中的信件,了解他写信的目的。 3、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战争的思考,深入理解革命军队的性质和人道主义精神。
学习 重点 1、研读课文,思考“小小插曲”的选材意义。 2、把握人物风貌,体会语言风格。。
学习难点 把握人物风貌,体会语言风格。 学习文中叙议结合,突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学习 方法 自读法、讨论探究法、问题引导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知 识 链 接 (1)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1940-1941)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2)井陉煤矿战斗 此次战斗发生于1940年8月。1937年10月11日,日寇占领了位于晋冀两省咽喉的井陉县城,并以正太铁路(今石太铁路)为界分设路南、路北两县。将位于路北的井陉矿区据为己有,疯狂开采。由于井陉煤矿的煤质特价、储量丰富,日寇开采后除供应华北各地取暖烧炭外,还利用铁路将其运往石家庄油厂,提炼煤油;同时,将质地最优的焦煤,送往北平石景山东麓的龙烟铁矿公司(今首钢前身),用来提炼钢铁,在日寇“以战养战”政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日寇强令来自邢台和石家庄的贫苦劳动力下去劳动,煤矿发生事故后,他们也不管不问,反倒杀害逃生的矿工。当时的工人吃穿条件都很差,有的人因为贫病,最终死在了这里。今天的井陉煤矿万人坑遗址,就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煤炭资源掠夺和侵略战争的血泪控诉。当时日军在新矿和旧矿周围构筑了近4米高的围墙,围墙上敷设电网,围墙外还加设了铁丝网,挖了壕沟。围墙内,日军在新矿、老矿、北山等不同角落设置了22个堡垒,以便监视全矿区。战前,中央纵队按照聂荣臻司令员的指示,派遣小分队潜入矿区,同煤矿工人接上了关系。在工人们的掩护下,第3团的指战员切断了矿区电源,在暗夜中发起冲击。此次破袭战大获全胜,造成了敌人3 600多万元的损失,这对于华北的敌人来说是很大的一次打击。 (3)反战同盟 说到在华日人反战同盟,不能不提它的前身——日本士兵觉醒联盟和它的发起人——第一个参加八路军的日本人前田光繁。前田光繁1938年初应招进入为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服务的特殊机关“满铁公司”,7月底的一天,在一次战斗中被八路军俘虏。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八路军不但不杀他,还马上给他治伤,他受到了出乎他意料的优待。前田光繁觉得,八路军是以真正的人道主义对待他。联想起以前在战场上亲身经历的日本军人对无辜的中国人民的残酷杀戮,前田光繁逐渐认清了自己参加的是一场非正义、不人道的侵略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灾难。他决心勇敢地站出来,和中国人民一起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使中日两国人民早日恢复和平。 1939年1月2日,在山西省武乡县王家峪村八路军前线司令部召开的庆祝元旦集会上,前田光繁和另外两名日军俘虏一起走上舞台,当场宣布要参加八路军。这一天成为前田光繁人生的新开端。 从这天开始,前田光繁他们积极参加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中,发挥自身优势组织了卓有成效的针对日本士兵的反战宣传。到1945年8月,“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盟员达到1 200多人。如此众多的日本士兵加入反战行列,有的甚至因此献出了生命,被称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了解文章作者和写作背景。 概括文章事件。 掌握重点字词。 一、激趣导入 枪林弹雨,朝不虑夕,这就是战争,战场是惨不忍睹的。因此,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但战争时代的生活,并不都是炮火轰鸣、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其中,我们也常常遇到一些曲折有趣的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战中的插曲》。 明确学习要点。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知识,识记理解文中词语。 2.概括文章事件,掌握文本写作手法并识别运用。 3.通过阅读革命回忆录(节选)中长征胜利的故事,学习长征精神。 三、作者介绍 聂荣臻(1899一1992),四川江津(今属重庆)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聂荣臻于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与指挥平型关战斗,取得全国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胜利,即“平型关大捷”。 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聂荣臻同志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四、了解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年版)。1940年8月,我军打响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晋察冀军区是作战的主力之一。1940年8月20日晚,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一声令下,中央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陉xíng车站,8月21日黎明,矿区的日军全部被消灭。在这次战斗中,井陉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夫妇去世,留下了一对女儿,被八路军从硝烟中救了出来。 五、 题目解读 “大战”指的是抗战时期的“百团大战”, 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插曲”指的是中国人民救起了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体现出对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坚守。 六、背景介绍 百团大战 井陉之战 内容见知识链接部分 七、文本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标画重点信息,找到逻辑线索: 引导思考:文章围绕“救”字,重点写出来以下几个内容: 谁救的? 怎样救的? 为什么救? 救的意义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谁救的:聂荣臻 怎样救的: 要求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挥所来 抱起受伤的婴儿 嘱咐医生和警卫员 洗梨子给孩子吃 用勺子给孩子喂稀饭 询问孩子姓名 安排挑子送她们 担心她们在路上哭,堆了许多梨子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日本孩子的关爱,细心周到,无微不至。这种爱不仅有始有终,而且是善始善终。体现了八路军指战员的胸怀与智慧,体现了人民军队强烈的人道主义关爱之情。 为什么救? 聂帅认为“孩子是无辜的,应当很好地安置他们”,“这两个小孩子,根本不同于解除武装的俘虏,小孩子是战争的受害者,八路军决不搞日本侵略军的那一套,日本法西斯推行‘杀光、烧光、强光’的政策,不知杀害来多少无辜的群众,孩子、婴儿也不能幸免,惨无人道到了极点”。 救的意义? “没有想到,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曲’,四十年后,竟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日本小姑娘的遭遇是日本侵华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同时也使得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2)正是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而这种灾难都是日本侵略中国造成的,这是对日本人侵华罪行的控诉,而中国人民理智地救起日本战争遗孤表现出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2、段落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第1段):(1)点明事件,写百团大战中救起了二个日本小姑娘。 第二部分(2—10):回忆救起日本小姑娘的过程。 第三部分(11—13):聂帅惦念并寻找救起的日本小姑娘,以及战后美穗子回访聂帅。 第四部分14—15):点明事件的意义:这段大战中的插曲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八、基础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黔驴技穷(qín) 窑洞(yáo) 追剿(jiǎo) 闽南(mǐn) B.千钧雷霆(tíng) 堵截(jié) 寒噤(jīn) 寒喧(xuān) C.熙熙嚷嚷(rǎng) 削弱(xuē) 娄山(lóu) 嶂碍( zhàng) D.疲惫不堪(bèi) 豪绅(shēn) 跋涉(bá) 歼灭(jiān)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汉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项,“黔驴技穷”的“黔”应读“qián”。 B项,“寒噤”的“噤”应读“jìn”;“寒喧”改为“寒暄”。 C项,“熙煕嚷嚷”改为“熙熙攘攘”;“嶂碍”改为“障碍”。 故选D。 2.下面的句子选自《大战中的插曲》,请分析加点词语的含义。 前线部队不能带着两个孩子参加战斗,他们请示我如何处理,我答复他们: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挥所来。 2.“立刻”“送”表明聂荣臻对这件事情的关心和重视。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品语言的能力。联系上文可知,在战斗中,战士们救起了两个父母双亡的日本小女孩,前线部队不能带着孩子参加战斗,因此向首长聂荣臻请示,“立刻”是聂首长对此事的态度,表现了聂首长极度重视此事,处理问题迅速;“送”表现了聂首长对孩子的关心,尽管是敌方孩子,但依然真诚对待,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大爱之心。 九、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十、作业 1、熟读课文,感悟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2、初步品味赏析文中的精彩语句。
板书 设计 大战中的插曲 1、谁救的? 2、怎样救的? 3、 为什么救? 4、救的意义是什么?
教后记
课时总编号: 第 课时 年 月 日 星期 主备人
课题 大战中的插曲
学习 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战中的“插曲”的具体过程。 2、研读聂荣臻在文中的信件,了解他写信的目的。 3、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战争的思考,深入理解革命军队的性质和人道主义神。
学习 重点 1、研读课文,思考“小小插曲”的选材意义。 2、把握人物风貌,体会语言风格。
学习难点 把握人物风貌,体会语言风格。 学习文中叙议结合,突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学习 方法 自读法、讨论探究法、问题引导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探究理解文中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 2、探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总结本文在写法上的特色。。 一、激趣导入 指名复述课文内容,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要点。 二、文本探究。 出示下列讨论题,阅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深入解读,选点解析,理 解文中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 1“大战中的插曲”背景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在叙述事件前交代背景? 2作者写给日本官兵的信饱含几层含意?其目的是什么? 3文章为什么不厌其烦地引用了“这封信的原文”?(内容、目的、行文) 4聂帅在回忆录里插叙了一个叫中西的日本兵的事情,目的是什么? 5“百团大战中的这个小小的‘插曲’”为何“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讨论后明确: 1、“大战中的插曲”背景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在叙述事件前交代背景? 背景:(在原文的前两个自然段) “1940年10月20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向侵华日军发动了规模庞大的 百团大战,晋察冀军区3团1营奉命进攻井陉煤矿。” “激烈的战事不知何时结束,边区的环境不仅艰苦,而且敌人“扫荡”频繁, 部队经常转移,照顾两个小孩子,将有不少困难。” “两个日本小女孩,大的五六岁,小的还在襁褓之中。她们的父亲一井陉 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受了重伤,经抢救无效殒命,她们的母亲也在炮火中死亡。” “部队从战火里救起她们的时候,那个不满周岁的女孩伤势很重,经过我们的 医务人员及时抢救和治疗,她脱离了危险。“ 作用: 以一种抒情的笔调,引出百团大战中中国军队拯救日本小姑娘的故事的回忆; 强调“这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照应标题,总领全文; ③ 将炮火轰鸣、刀光剑影的战斗场面与饱含爱心、温馨感人的救人故事进行对比,突出中国军队崇高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2作者写给日本官兵的信饱含几层含意?其目的是什么? 含意: ①揭露并强烈谴责了日本侵略中华的暴行,痛斥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②指明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倡导的人道主义精神; ③提出希望,希望日军与中国士兵齐心合力,谋求解放,谋求和平。 目的:在打仗的过程中,还要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以宣扬和平和人道主义精神。 3文章为什么不厌其烦地引用了“这封信的原文”?(内容、目的、行文) ①揭露和痛斥日本军阀发动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明我国八路军反抗日阀侵略的坚定决心,以及对日本士兵和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 ②唤醒日本士兵和人民,使他们反对与消灭罪恶的战争,打到日本军阀财阀, 以争取中日两国真正的解放、自由与幸福; ③与作者回忆相互印证,有助于增强事件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同时,提升了回 忆录的历史意义和政治高度。 4聂帅在回忆录里插叙了一个叫中西的日本兵的事情,目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插叙,以一个名叫中西的日本兵被俘虏之后留在根据地并为根据地教中国士兵使用掷弹筒的事迹,来证明日本的侵华战争是极其野蛮和残酷的,是不得人心的,是侵略战争,而我们这是正义的战争,从敌军的角度来放映出日本是不义的战争,正是对主题的最好诠释。 5“百团大战中的这个小小的‘插曲’”为何“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①从中国人民的角度来说,对待战争遗孤的救助,体现出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证明了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的实质就是不正义的战争,也促进了中日人民之间的交往和友好往来。 ②从日本人民的角度来说,中国人民的义举证明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抗日战 争实质上是维护和平和主权的战争,我们的战争只是针对那些入侵者而言的,而不是对日本人民的,是我们最终取得胜利的保证,而以美穗子为代表的日本民众的态度,更加体现了我们中日友好的主题。 ③个人而言,美穗子回访更加证明了中日人民的友情,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同 是战争受害者的中日人民保持了高度的一致,美穗子就是一个事实的例子,美穗子的回访以及日本人民的表现更是体现了中日友情。 三、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人物言行表现,探究人物的形象和精神。 在本文的过程中,塑造了聂荣臻元帅怎样的形象? ①重情义、有情怀。 对战争中发生的一些小事,他能够记忆犹新,如数家珍,并且用善意和理智来看待战争中的人和事; ②心思细腻、缜密。 考虑到两个孩子究竟怎么办的时候,他把是由自己抚养还是送回去的每一种情况的利弊都加权衡,体现了办事的细心和周全。 ③有高度的责任感。 当前线部队请示如何处理两个小姑娘的时候,聂荣臻说道:“立刻把孩子送到指辉所来。”这体现了聂荣臻对部队、对孩子、对工作、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④平易近人,慈爱亲切。 例如,“那个稍大些的孩子,很讨人喜欢,我率看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 ⑤运筹帷幄、精明干练,有真知灼见。 例如:“我是这祥考虑的:我们进行抗日战争,这中间不只是打仗的问题,还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这说明他能够看到长远的发展。 ⑥胸怀宽广,有人道主义精神。 在中日对战的特殊时期,他能够不计嫌隙,救助日本小姑娘。 四、写作特色分析总结 这篇回忆录,对中国人民军队指战员救助日本女孩的描写,没有浓墨重彩,而是轻描淡写,似乎略显平淡,不过细细品来,就会体悟到这些文字平实而不平淡,平中见奇,小中见大,耐人寻味。 文章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有层峦叠嶂,耸立着中国人民军队人道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的高峰; 回忆录在种种艰难困苦与中国人民军队对待日本女孩态度的比照中,彰显出中国人民军队精神品格的峥嵘气象。 课堂练习 理解文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自从送走了两个孩子之后,这些年来,每逢想起这件事,还常常为她们担心。烽烟四起,兵荒马乱,不知两个小姑娘当时是否安全回国了。1980年,报纸上发表了姚远方同志的文章,《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报道,在中国,在日本,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日本的《读卖新闻》社记者经过认真仔细的查找,在九州找到了那个大一点的小姑娘。现在,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与丈夫经营着一家小杂货铺。她那受伤的小妹妹,在我们送回以后,死在石家庄的医院里。 当年那个大一点的小姑娘被找到,这是中日两国新闻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中日两国人民热心中日友谊的结果。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段内容的理解能力。 两个日本孩子被送走后,每当想起这件事,还在为她们担心。1980年,报纸上发表了姚远方的文章,在中国和日本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日本的《读卖新闻》社记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查找,并且找到了那个大一点的孩子,中日两国人民对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担心以及找到了那个大一点的孩子,这是中日两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解放军把两名日本女孩送回国,并一直惦记着她们,从而看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课堂总结 齐读名句,呼唤和平,倡导人道主义永存。 我从不主张战争,除非为了和平。——格兰特 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没什么比中了弹却安然无恙更让人兴奋的事情了。——丘吉尔 永远不要在敌人犯错误的时候打断他们。——拿破仑·波拿巴 任意对待被征服者是战争给予征服者的权利。——裘·恺撒 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最初的奋力一击,是战争成功的分水岭。——高尔史密斯 兵者外以除暴,内以禁邪。——管仲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杉鬓发焦。——杜荀鹤 唯有自传才是真正地历史。——托·卡莱尔 时代呼唤战争而不是和平。——希特勒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作业 1.完成课后同步配套习题。 2.结合对本文的思考,写一篇以“人道主义长存”为主题的文章。
板书 设计 大战中的插曲 人道主义 重情义、有情怀。 心思细腻、缜密。 有高度的责任感。。 平易近人,慈爱亲切。 运筹帷幄、精明干练,有真知灼见 ⑥胸怀宽广,有人道主义精神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