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抗日战争的胜利名族抗战日军的滔天罪行伟大的抗日战争侵华原因局部抗战全民抗战抗战胜利侵华罪行材料二: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三十年代日本秘密文件
材料一:“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
——1927年东方会议后田中义一密奏 “大陆政策” 的延续 经济危机冲击 日本法西斯专政,侵略野心膨胀材料三:1929年欧洲各国忙于应付国内危机,无暇东顾,“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英美达成秘密谅解,英国支持日本的行动,美国表示“不闻满洲事变”。
英、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材料四:1933年5月8日,蒋介石在崇仁总指挥部对各级剿共军官发表长篇讲话,中心意思是:(1)只要剿匪成功,攘外就有把握。(2)日本的侵略,就是共匪所招致的。……。(6)愈是非常时期,越要小心谨慎,注重智谋。
国共对峙,提供可乘之机 1.日本蓄谋已久侵略中国 根本原因
2.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直接原因
3.国共内战 国内因素
4.英、美因经济危机的影响,无暇顾及东亚事务,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国际因素日军的滔天罪行
日本侵华的原因日本的滔天的罪行
日军侵华的罪行
1.军事侵略与占领
2.进行屠杀,蹂躏中国妇女
(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民众30多万人)
3.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4.对沦陷区实行殖民统治
A.扶植傀儡政权
B.推行奴化教育
侵华进程八一三事变(1937年)
攻陷上海、南京、徐州、广州、武汉···华北事变(1935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九·一八事变(1931年)——局部侵华的开始一·二八事变(1932年)卢沟桥事变(1937年)——全面侵华的开始 长城沿线蚕食(1933年)九一八事变沈阳柳条湖北大营
卢沟桥事变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不断扩大的侵华战争日军不断扩大侵华战争,战火遍及近半个中国。给中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日军占领南京后,日军少尉向井、野田在南京紫金山下进行杀人竞赛。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进行报道,称向井已杀了106 人,野田杀了105人,但不知谁先杀到100人,所以胜负难分,他们还要以杀满150个中国人为目标比赛下去。
细菌战与毒气战 解剖台
日本右翼教科书部分言论:“九一八”事变
“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
伪满洲国
“满洲国在五族共和,建立王道乐土的口号下,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进入,实现了迅猛的经济增长。大量的中国人流入,满洲国建国逐渐成为既成事实。”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
“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南京大屠杀
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本教科书只字未提,只是在一张名为“因巷战而遭到破坏的上海市区”的照片上面用小字注解:“那时,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了很多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将大屠杀以“事件”一词轻轻带过,文后又以稍小字体介绍:“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
日本在历史上犯下了滔天罪行,而现实中,日本右翼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侵华史实,我们要时刻防范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维护世界和平。
民族抗战1.局部抗战
2.全民族的抗战(1)实现因素
(2)实现过程
(3)主要军事斗争
决定因素:
推动因素:
主导作用:
重要因素:
转折点:
实现标志: 上升为主要矛盾 不断高涨的推动 的和平解决国民党公布的国共合作宣言 倡议、主导和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日民族矛盾抗日救亡运动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全民族的抗战 全民族抗战的实现因素民 族 抗 战 的 实 现 过 程日本侵华(9.18事变;华北事变)八一三事变 主要军事斗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百团大战武汉会战两个战场协同作战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进入相持阶段1940年下半年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 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的相互关系:
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互相依存的,其同仇敌忾、驱逐日寇的总目标是一致的,两个战场互相配合,共同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抗战的胜利
1、最后取得胜利的有利条件
(一)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1942)
(二)中共“七大”
2、经过
(1)《波茨坦公告》
(2)广岛、长崎原子弹;
(3)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4)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3、时间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了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
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从中国反侵略斗争史看从世界范围看第一次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华民族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近代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两次鸦片战争英俄侵略新疆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大举侵华中国军民的斗争基本上以失败告终,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逐步加深伟大的抗日战争爱国将士、三元里人民抗英各族人民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爱国将士、义和团运动爱国将士、台湾人民的反割台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转折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