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6 10:02:35

文档简介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禅让制”向“王位世袭制”的演变,知道早期国家的产生。
2.用列表格的方式,概述夏商周三个朝代更替的概况(包括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灭亡时间、亡国之君)。
3.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其作用。
4.了解夏桀、商纣、周厉王等腐朽残暴的表现,认识国家兴亡与统治者的关系,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更替的概况。
教学难点:西周分封制。
三、学习过程
2022课标: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基础梳理】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 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的儿子 在他死后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 制代替 制。
统治:夏朝建立了 ,制定 ,设置 ,制定了历法,称为“ ”。
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 遗址,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等级界限和文明进程。
(二)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
商汤灭夏:夏朝经历400多年,到夏王 在位期间,国力衰弱,最终被商部落的首领汤联合周围部落灭亡。
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都城建在 。
迁都: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 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灭亡: 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 决战,商军倒戈,商朝灭亡。
(三)西周的分封制
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 建立周朝,定都 ,史称西周。
统治: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 远近和 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 ,服从周王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起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 ”。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衰落: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 ”,厉王逃亡。
到 时,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激化。
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 族所灭。后来, 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合作探究】
材料一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礼记·礼运》
材料二 昏乱失道,骄奢自恣,为(造)酒池可以运舟……醉而溺死者,妺喜笑之,以为乐。
——刘向《列女传》
材料三 1976年3月,陕西临潼出土了一件震动学术界的青铜利簋。该器最有价值的是腹内底部铸的铭文,“王武征商,惟甲子朝……”(如下图)。
铸有武王伐纣铭文的青铜利簋(陕西临潼出土)
(1)材料一它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的社会状况?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从何人开始的?“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是对夏朝最后一位国君昏庸的描述,这位昏君是谁?灭亡他的是哪位人物?
(3)说出材料三中武王伐纣的时间,该战役名称叫什么?
(4)一千多年的夏商西周的历史长卷,浓缩在几页教科书中。掩卷沉思,你想对三位亡国之君提一条什么建议?(言之有理即可)
【课后测评】
1.香港某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提到:“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材料中的“诸侯”产生于(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奴隶制
2.公元前841 年,因为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最终被人们赶走的暴君是( )
A.周厉王 B.周幽王 C.周平王 D.周成王
3.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春秋争霸
4.“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实行世袭制 B.实行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 D.实行行省制
5.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
A.周朝实行分封制
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7.归类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经常要用到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纷乱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某校七年级(1)班的王超同学在学习夏、商、西周的历史时,把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你认为王超这样归类的标准是( )
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B.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四)课后反思
【答案】
【基础梳理】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禹;启;世袭;禅让;军队;刑法;监狱;夏历;二里头。
(二)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
桀;亳;盘庚;商纣王;牧野。
(三)西周的分封制
周武王;镐京;血缘关系;功劳;贡物;调兵;分封制;国人暴动;周幽王;犬戎;周平王。
【合作探究】
1. 夏朝初期;启;实质是私有制的产生和国家的出现。
2.夏桀;商汤。
3.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
4.勤政爱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课后测评】
1.B 2.A 3.C 4.B 5.A 6.C 7.B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设计
【2022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教学目标】
1.了解“禅让制”向“王位世袭制”的演变,知道早期国家的产生。
2.用列表格的方式,概述夏商周三个朝代更替的概况(包括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灭亡时间、亡国之君)。
3.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其作用。
4.了解夏桀、商纣、周厉王等腐朽残暴的表现,认识国家兴亡与统治者的关系,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更替的概况。
教学难点:西周分封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尧、舜、禹不仅在位时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更重要的是,他们不贪恋权位,不顾卷亲情,在选择培养接班人时,只注重个人的品行,并主动将首领职务让出,这就是广为人们赞誉的什么制度?
生:禅让制,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师:禅让制一直被人们讴歌颂扬,在中国儒家学说里,禅让制被推崇为最为美好的政治制度。那么,大禹之后,首领之位传给了谁?又开启了一段怎样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二、新课讲授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师:多媒体播放关于禅让制的视频,思考问题:禅让制的没落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
师:。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
提示:约公元前2070年;阳城;禹。
2.教师提问:禹建立夏朝的意义有哪些
提示: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3.问题思考:禹通过禅让制成为部落首领,那么在夏朝建立后,有没有继续通过禅让制选出下一任君王呢?三字经中的“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提示:没有,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这句话的意思是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开始。
4.教师提问:“家天下”的“家”指的是什么
提示: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
5.教师补充:从夏朝统治中心、统治机构、实质了解夏朝的统治;夏朝还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对国家进行管理。
6.课件展示: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的铜牌、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观看二里头遗址纪录片。
教师讲述: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
二里头遗址,从宫殿建筑群、手工业作坊、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等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从出土的各种精美器物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7.夏朝灭亡:由于夏王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反抗。(让学生了解残暴统治必然激起民众反抗的史实,认识王朝衰亡的原因)
【历史小资料】
夏桀:桀是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姓姒,名癸或履癸,商汤给他的谥号为桀(凶残的意思)。“桀”字就是他的死对头商汤给他取的外号,没想到这个外号还被叫开了,后来又被司马迁写入了《史记》,于是这位末代君王彻底没了自己的名字,成为了暴君一代。
时日曷丧:夏桀重用奸臣,排挤贤臣。他重用一个叫赵梁的小人,此人专投桀所好,教他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杀百姓。夏桀继位后的第十七余年,有人引见伊尹给夏桀,伊尹以尧、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桀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听不进去,伊尹只得离去。
临走前,桀自豪地告诉伊尹:“人民跟我的关系,就是太阳和月亮的关系。月亮没有灭亡,太阳会灭亡吗?”伊尹离去后,将这句话告诉给了成汤,成汤也将这句话告诉给夏民,以试探夏民对桀的态度。没想到夏民竟指着太阳恶毒地咒骂桀:“若太阳什么时候会灭亡,我这个月亮愿意跟你同归于尽。(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这便是成语“时日曷丧”的由来,表达了一种愿意与憎者去死的仇恨心理。
(二)商汤灭夏
教师讲述:夏朝后期,分布于今河北、河南一带的商部族逐渐强大,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出商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提示:约公元前1600年;汤;亳(bó)。
2.提问:对比夏朝的灭亡,分析商朝很快强大起来的原因
提示: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3.课件展示殷墟遗址的历史图片,观看殷墟历史纪录片,加深学生直观印象和理解,并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点出盘庚迁殷的作用:自此后商朝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4.商灭亡:末代暴君——纣,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酒池肉林),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炮烙之刑),残害人民。
5.小结:由于夏桀的昏庸暴政,最终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历史的发展往往会有很多的巧合,夏朝的末代君王是位暴君,商朝的末代君王纣也是位暴君。
【历史小资料】
纣王本名叫做帝辛,“纣”其实是周朝给他上的谥号。谥就是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的称号,后人用一个字来概括出他一生的功过是非,这个东西就叫做谥号。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的,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便用谥号来进行概括,除了秦始皇他老人家觉得子议父、臣议君,这种做法以下犯上不能取,从而废弃谥法之外,从周朝开始一直到清朝,都在用这个谥号制度。
(三)武王伐纣
1.教师讲述:由于商纣的暴政,结果导致了和夏朝一样的亡国。商灭亡后,建立的是周朝,史称西周。
2.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牧野,商朝灭亡。
3.西周建立:周武王,镐京。
4.教师提问:“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你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1)夏桀和商纣极端残暴的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人心。(3)商汤和周武王重用贤人,联合周边部族,抓住时机一举取胜。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四)西周的分封制
1.材料展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意思:整个天下,无处不是周王的领土,四海之内,无人不是周王的臣民。
2. 阅读教材并结合《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完成下列表格:
项目 内容 作用
目的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分封对象 宗亲和功臣
分封依据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主要封国 晋、鲁、齐、宋、燕、吴
实质 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诸侯权利 管理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为春秋诸侯争霸埋下隐患
诸侯义务 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控制范围
3.图片展示:西周等级示意图
根据示意图说出封者与被封者之间的关系。
提示: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大宗与小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家族上是等级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4.教师讲述:西周存在的270多年里出现了两位败家之君,一位导致社会动荡,一位导致西周灭亡。这两位君主分别是谁
周厉王和周幽王。
1.国人暴动:周厉王与民争利,统治暴虐无道,为防止民众议论,他派人严密监视百姓的言论,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平民百姓彼此不敢交谈,路上只能交换眼色,史称“道路以目”。长期的压迫终于引发了国人暴动,起义的平民赶走了周厉王。
2.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启示】周朝的历史分为两部分:幽王被杀以前是西周,平王东迁以后是东周。从各朝各代的兴衰中我们可以看出“仁政必兴、暴政必亡”的道理。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夏、商、西周三朝的建立和灭亡过程,总结了朝代建立和灭亡的规律,一个朝代要建立和加强巩固,要有一个贤明的君主,要任用贤能,发展生产,而暴政往往是国家灭亡的重要原因,给我们的启示是:暴政可以亡国;只有施行仁政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板书设计】
朝代 都城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开国君主 亡国君主 重要事件
夏 阳城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禹 桀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商 亳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汤 纣 盘庚迁殷
西周 镐京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周武王 周幽王 分封制(共30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2.商汤灭夏
3.武王伐纣
4.西周的分封制
整体感知
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2022年课标分解
知识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禅让制的发展
知识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禅让制的发展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节选
禅让制的没落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
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禅让制会一直传承下去吗?
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
知识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禹建立夏,禹的儿子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推举、才德
公天下
相传、血缘
家天下
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
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
知识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倒退
进步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进入更高级阶段的表现,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家天下
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公天下
小提示:衡量一种制度是否进步,应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知识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意义
统治机构
夏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
阳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
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知识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天下为公→天下为家
文献中的夏朝
考古中的夏朝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印证
禅让制→世袭制
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等)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提供研究夏朝历史的一手史料)
知识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考古中的夏朝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提供研究夏朝历史的一手史料)
知识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考古中的夏朝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提供研究夏朝历史的一手史料)
知识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天下为公→天下为家
文献中的夏朝
考古中的夏朝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印证
禅让制→世袭制
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等)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提供研究夏朝历史的一手史料)
一号宫殿基址平面图和建筑复原图
镶嵌绿松石的铜牌和铜鼎
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文明进程
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
知识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夏朝的灭亡
夏桀骑在跪伏地面的两妇人肩上的情景,叫桀驾人车。反映了夏桀的残暴无道。“夏桀把人当坐骑”。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君主夏桀残暴不仁,并将自己自比太阳,生存艰难的老百姓指着太阳骂:“太阳啊,你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愿意和你一起灭亡。”
失去民心
夏桀:桀是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姓姒,名癸或履癸,商汤给他的谥号为桀(凶残的意思)。“桀”字就是他的死对头商汤给他取的外号,没想到这个外号还被叫开了,后来又被司马迁写入了《史记》,于是这位末代君王彻底没了自己的名字,成为了暴君一代。
不止我一个,纣、厉、幽都是谥号,也比我好不到哪去。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谥号
知识点二:商汤灭夏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商族
约公元前1600年
亳(bo)

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知识点二:商汤灭夏
A.汤建立商朝时的都城:
商代都城的特点:
B.商王盘庚迁都地点:


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沿岸交通便利的地区,且都城不断发生转移。
A
B
迁都的原因有战乱、环境因素等。
1.图片解读:从图片上看,商朝有过很多都城,从最初商汤建都亳,后盘庚迁都到殷。而周只是商朝时期分布在渭水流域的一个部落,后在牧野与商军大战,取得胜利,灭亡商朝,建立了周朝。
2.图片反映史实:商朝都城更换得比较频繁,反映出商朝前期政治动乱频繁;尽管水患严重,但商朝多次迁都仍在大河附近,这反映出古代中国社会以农业为主的特点。
知识点二:商汤灭夏
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
殷墟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附近,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这里出土的以甲骨文、青铜器等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全面、系统地展现出三千多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为这一人类文明史上重要历史阶段的存在提供了坚实证据。它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2006年,殷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知识点二:商汤灭夏
末代暴君——纣
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等。
炮烙之刑
施用酷刑,残害人民
修筑豪华宫殿,荒淫无道
知识点三:武王伐纣
C.西周的发祥地 :
D.武王伐纣时与商军决战的地点:
武王伐纣
该电视剧讲述了商末时期,由于纣王得罪女娲、残暴无道,宠信妖女妲己,苦害生灵;周文王顺应天时,招兵买马,聘请姜子牙出山讨伐纣王,最终推翻商王朝的神话故事。
岐山
C
D
牧野
牧野之战
商败
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
定都镐京
史称西周
知识点三:武王伐纣
[解析]夏桀、商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而反抗。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结束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深得民心。题干这两件史实说明的道理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人心所向,仁义兴邦。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斗争都是反抗奴隶制国家暴虐统治的正义斗争,也是奴隶主贵族争权夺利的斗争。奢糜残暴是夏桀、商纣的共同之处:就是人心所背,“暴政亡国”。
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在于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从而导致统治阶级内部或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这是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从中我们获得的启示就是国家和社会要想长治久安,必须要“勤政爱民”,要注重人心所背,“得民心者得天下”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有哪些启示?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答:国家和社会要想长治久安,必须要“勤政爱民”,要注重人心所背,“得民心者得天下”。
知识点四:西周的分封制
[史料]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夫举无他,唯善所在,亲疏一也。”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解读]昔日周武王击败殷商,拥有天下,他的兄弟有15人被封国,而同为姬姓的有 40人被封国,都是选择自己的亲属。选择没有别的条件,只要是善的所在,亲密、疏远都是一样的。这表明分封的依据以血缘关系为主。
分封制
[问题] 1.史料中“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是通过哪一次战役实现的?都城在哪?
2.史料反映了西周实行的哪一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诸侯”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
4.这一制度的实行有哪些积极影响?
1.战役:牧野之战。都城:镐京
2.制度:分封制。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3.权利:享有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义务: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4.通过分封制,周王朝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知识点四:西周的分封制
项目 内容
目的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分封对象 宗亲和功臣
分封依据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主要封国 晋、鲁、齐、宋、燕、吴
实质 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诸侯权利 管理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诸侯义务 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
分封制
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为春秋诸侯争霸埋下隐患
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控制范围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知识点四:西周的分封制
分封制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平民
嫡长子,是指古代宗法制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即嫡长子是指嫡妻,即结发妻子、正妻、元配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西周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严格的等级关系,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是为了处理嫡长子和他的庶兄弟之间的关系而立正妻所生的长子为嫡子,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因此,周天子既是天下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享有主祭的权利。被分封的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为小宗,但在其封国内又为大宗,其权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封者与被封者之间的关系
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
(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家族上是等级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知识点四:西周的分封制
材料二 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2)材料二中淳于越对分封制持有什么样的看法?
分封制
材料一 商周之际,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周王朝在推翻殷商统治之后不可能建立领土国家,以直接统治所有被征服地区,只能采取据点式的城邦国家,以间接统治溥天之下。而且从周初的政治形势而言,还必须加意防止被征服者的反抗,因此也只能采取分土而治的政策,以保持“天下共主”的地位,这是形势使然。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结合材料一,归纳西周初期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防止被征服者反抗;西周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不能实行直接统治,只能采取分封制这种间接统治的形式。
淳于越对分封制持支持态度,认为分封子弟为诸侯可以拱卫中央。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知识点四:西周的分封制
分封制
材料三 克盉
在北京房山琉璃河商周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克盉,内有43字铭文,大意是:(周成王)命克(召公之子)做匽(燕,即北京)的诸侯,管理从羌族……到驭族、微族的地方。克进驻匽(燕)地,接收了土地,平息了动乱。
(3)结合材料三,概况诸侯的权利。
权利:管理土地和人民。
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
知识点四:西周的分封制
周幽王的父亲很早的时候就亡故,他登基以后又患上了疾病,颁发的制度又不是很通畅,经常祸乱朝纲,因此谥号“幽”。
周幽王
周厉王
国人暴动
(公元前841年)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愎狠无礼曰厉,厉乃暴虐狠戾之意。
烽火戏诸侯
两位败家之君,
一位导致社会动荡,一位导致西周灭亡。
谥号
课堂小结
暴政往往是国家灭亡的重要原因
给我们的启示是:暴政可以亡国;只有施行仁政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朝代 都城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开国君主 亡国君主 重要事件
夏 阳城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禹 桀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商 亳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汤 纣 盘庚迁殷
西周 镐京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周武王 周幽王 分封制
夏商周一览表
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石头大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它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化石是划分地质年代的重要依据,也是人类开启地球迷宫的一把“钥匙”。结论
课堂练习
1. (2022年四川泸州)台湾历史学家许停云先生在《万古江河》中指出:“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成,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王朝,为了控制东部的广袤土地和众多民众,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C项正确;西周不再实行禅让制,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世袭制,排除B项;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排除D项。故选C项。
C
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石头大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它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化石是划分地质年代的重要依据,也是人类开启地球迷宫的一把“钥匙”。结论
课堂练习
2. (2022年江苏苏州)下列有助于研究西周灭亡原因的材料中,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 )
【解析】清华简(出土的战国楚简)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度最高,C项正确;《诗经》、《吕氏春秋》、历史学家的观点带有主观色彩,可信度不是最高的,排除A、B、D项。故选C项。
C
A.《诗经》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B.《吕氏春秋》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
C.清华简(出土的战国楚简) 记载了周幽王进攻申国,申侯联络戌族打败周王,西周灭亡,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D.历史学家的观点 举烽传警乃汉代备匈奴之事,非周代所能有。
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石头大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它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化石是划分地质年代的重要依据,也是人类开启地球迷宫的一把“钥匙”。结论
课堂练习
3. (2022年江苏南通)考古学家通过比较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出土文物发现,两者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盉、敞口觚、高柄豆,尤其是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只见于三星堆和二里头,据此可知,该时期( )
A.两地手工业制作工艺精湛 B.中华文化呈现大一统倾向
C.跨区域之间文化交流显现 D.两地农业文明较为发达
【解析】依据题干的“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出土文物发现,两者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盉、敞口觚、高柄豆,尤其是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只见于三星堆和二里头”反映出三星堆和二里头两个不同区域之间文化交流显现,故C符合题意;两地手工业制作工艺精湛不是从题干材料中得出的结论,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排除B;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手工业成就,排除D。故选C。
C
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石头大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它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化石是划分地质年代的重要依据,也是人类开启地球迷宫的一把“钥匙”。结论
课堂练习
4. (2022年山东东营)古时《三字经》“夏传子,家天下”的描述,反映出夏朝开创了(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解析】古时《三字经》“夏传子,家天下”的描述,反映出夏朝开创了世袭制。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B项正确;原始社会末期实行禅让制,西周盛行分封制,秦朝推广郡县制,排除ACD。故选B项。
B
THANK YOU
感谢大家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