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大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大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15 10:0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第7—10课)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5世纪以后,随着古典文明的衰落和日耳曼民族的迁徙,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形成了法兰克王国等新国家。法兰克王国信奉基督教,并发展出以庄园为基础的封建制度。罗马帝国分裂后,在东部建立了拜占庭帝国。拜占庭文化对东欧各国和俄罗斯的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并为西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许多素材。从14世纪起,西欧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萌发了新的生机,近代西方文明的曙光开始浮现。
〖课标〗通过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以及非洲、美洲的社会发展概况,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2.2022年课标解读
1)唯物史观:
知道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时空观念:
能够按时序论述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历程、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拜占庭帝国的兴衰,能够将特定的史事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并加以表述;对比中世纪西欧城市和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
3)史料实证:
通过史料了解法兰克王国土地改革的内容,掌握封君与封臣的权利与义务;运用史料,理解庄园法庭的运行特点和在西欧庄园中的作用;阅读《罗马民法大全》的相关史料,掌握其内容及地位。
理解封君与封臣关系,知道庄园是欧洲中世纪社会的基础,知道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市民阶层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历史事件的影响和价值,提高对历史事件的阐释能力。
4)家国情怀:
感受早期西欧城市居民为争取自由和自治、力求获得市民身份的战斗精神;知道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认识法律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维护统治秩序的规范。
.家国情怀:
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民族自信心,同时初步树立起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心态。
1.本单元概述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一般认为,中世纪的时间为5—15世纪。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封建时代欧洲社会的基本面貌。要让学生理解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出现了日耳曼人建立的法兰克王国等新国家,并逐渐建立封建制度;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和大学兴起,孕育着西方近代文明;基督教诞生于1世纪,与世俗统治相互依存,不断发展和向外传播;罗马帝国分裂后兴起的拜占庭帝国,其文化对欧洲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封建时代的西欧文明是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结合日耳曼人的传统而产生的新文明,其主要特点是封君封臣制普遍存在,庄园经济盛行,教会神学绝对控制文化,基督教不断发展和向外传播。
2.时空纵览
3、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1). 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法导学激趣。
2).导入新课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精细预习,标划重点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大单元、大概念、大主题的历史学科素养,提高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5). 课堂总结,以时空观念为指引,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明确该知识点在单元、教材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6). 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2至4分钟进行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行反思,以便于后期调整教学策略。
4.本单元教材体例
通过学习世界古代史,知道主要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世界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民族自信心,同时初步树立起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心态。
(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
(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
(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4)设计正文楷体内容补充说明;
(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6)设计“问题思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9)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1.了解基督教的兴起以及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初步认识西欧封建王权与教权的关系。
2. 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及分裂的基本史实,认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知道封君和封臣的关系,能准确简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3. 了解西欧庄园的情况;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情况。
4. 知道《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及地位,了解查士丁尼在法制建设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5. 了解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及灭亡的过程,认识帝国对于世界文化发展的重大贡献。
(第3课时)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通过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素养目标 1.通过探讨城市兴起的原因、西欧早期大学的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2.借助时间轴、中世纪城市示意图,帮助学生形成欧洲上古史和中世纪历史的时空观念;3. 运用文字、图片资料分析新兴城市的特点、大学自治地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4.借助史料,通过对中国北宋开封与同时代伦敦的城市规模的对比,让学生直观感悟到古代中国的发达繁荣,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城市的重新兴起、自由和自治城市、城市的居民和城市兴起的影响;大学的兴起、自治地位体现和课程。
教学难点 城市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大学兴起及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教材分析 城市居民通过各种手段争取到自由和自治,从而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也使得城市更有活力,于是吸引到了更多的农奴,他们努力获得城市居民的身份,进而在城市生产和生活,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中世纪的大学最初不是有计划建立起来的,而是逐渐自发产生的。大学源于教师行会和学生行会,大学在发展中也获得了自由和自治的特权。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通过之前对于西欧庄园的学习,学生对欧洲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可以通过材料和活动,了解西欧的市民为了争取自由和自治而斗争的史实,感知时代的变迁。
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地图、示意图、史料设置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两幅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大学的名称吗?你知道大学如何产生的吗?最早的大学出现在哪个国家?(博洛尼亚大学 意大利)西欧大学有何特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来找一下这些题的答案吧。 学生读图和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从形象的图像入手,帮助学生直观地形象认识,降低学习内容的距离感。
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自由城市和自治城市 (一)西欧城市的兴起1.背景师:出示关于西罗马帝国残破不堪的论述和西欧破败城市图:以下图文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情境?2.城市的重新兴起西欧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新的城市?原因是什么?出现了哪些著名的城市?规模如何?(11 世纪之后)手工业者要求摆脱人身依附关系,……手工生产已不再是为了满足领主和生产者自身的需要,其目的在于追求交换价值,各类商人遂应运而生,商品交换日趋活跃。——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一编》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增加,又带动了欧洲的人口“爆炸”,据历史学家们估计在,公元1000年左右,意大利有人口500万,法兰西及低地国家有600万,不列颠有200万,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有400万,比起公元7、8世纪增加了1倍多。而到了十四世纪中叶,这些数字分别变为1000万、1900万、500万和1150万,人口增加平均都在2-3倍左右。师归纳启下: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增加,商业贸易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使城市的兴起了,城市又是如何获得自由自治地位的?有什么影响?(二)争取城市自由和自治1.城市兴起后,遇到了哪些阻碍?城市居民是如何解决的呢(学生阅读43页的内容来回答问题)?材料: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农一样履行义务。城市居民为了摆脱封建领主的控制,争取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43页的相关内容并提出问题:(1)取得自治的典型城市哪一个?琅城市民通过什么途径获得自治权?(2)国王为什么会签发特许状:(3)琅城市民的自治之路遭遇了什么困难?这说明什么问题?教师讲述:自治城市取得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和设立城市法庭的权利。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国王给在封建主的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状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了城市的拥护。3.根据课本的内容说一说,自治城市和自由城市有什么区别和关系?4.教师:当时好多的城市虽然获得了自治权,但这些城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并学习的内容,说一说有什么影响?答:积极:削弱了领主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工商业获得发展,巩固王权;局限:取得自由、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都是国王的支持者。5.中世纪西欧城市获得自由的形式什么?有什么影响? 阅读材料和观察图片,阅读课本,在老师引导下分析概括自由和自治城市出现的背景并在课文相应位置标识。时间:10世纪开始,西欧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原因: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商品的地方。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著名城市: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和威尼斯、英格兰的伦敦等。规模:规模小、人口少。表现: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西欧城市开始恢复和发展,那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答:阻碍:城市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领主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解决方法:金钱赎买、武力斗争。(1)答:法国郎城、武力斗争(2)答:削弱地方封建主势力,获得城市的拥护。(3)答:自治城市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答:自治城市:取得完全自治的城市。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自由城市:没有取得完全自治的城市。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关系:自治城市一定是自由城市,自由城市不一定是自治城市。答:取得自由的形式:获得“特许状”;影响:积极:削弱了领主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工商业获得发展,巩固王权;局限:取得自由、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都是国王的支持者。 通过情景再现,加强了阅读和分析能力,增加学生的课外素养,培养“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的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史实归纳能力、分析材料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学科核心素养。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和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从材料中选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问题思考的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
目标导学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组成:师出示图片:当时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下,生活在城市的人是从何处来的什么人?从这两幅图找出来。2.来源:思考:为什么农民尤其是农奴愿意离开庄园,进入城市?3.教师提问:如何理解“城市是由获得自由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提示:(1)按照惯例,农奴在自治的城市里住满一年零一日,他就是自由民(市民)了;(2)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3)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农奴离开庄园成为城市居民了,庄园的基础将不复存在。所以城市的兴起起着瓦解封建制度的作用。4.从事的行业:师:图中的城市居民即手工工匠和商人在做什么?5.市民阶层的构成: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从事小商品生产和商业贸易会产生什么变化?对西欧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请从以下材料中归纳。材料1: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据 詹姆斯 ·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材料2:从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居民……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又从这个城市的自由居民中间逐渐产生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师点拨: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阶级条件,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6.行会师:在城市里从事小商品生产和商业贸易的城市居民是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的?相关史实 为了避免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同时防止封建领主的侵犯,城市中都有行业组织,如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商人行会的行规严格限制外地人在城内经商.强制执行统一的商品价格,禁止固积居奇。手工业行会的行规也禁止外地手工业者及其产品进入,规定本行业产品的制造工艺、规格、原料和用量还规定工人的人数、工资与劳动时间。手工业行会的正式成员一般是作坊主,行会招收的学徒没有报酬,学徒期满后成为帮工,才可得到报酬。帮工通过行会组织的考核后可以取得师傅的资格,独立开设作坊。师:出示行会的相关史实,归纳行会出现的原因是?有哪些行会类型?趣味猜猜看以下标志是哪一行业,师展示以下行会标志。引出:教师或学生行会,这就是大学的前身,教师和学生行会是在什么背景下成为大学的。7.问题探究: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对比。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类别封建庄园(乡村)城市特点封闭开放主体人员领主和佃户(农民和农奴)手工业者和商人社会关系农奴缺乏人身自由,被束缚在土地上,与领主有依附关系拥有人身自由,不受领主控制经济特点一切产品用于自身消费(自给自足地自然经济)产品用于交换、买卖(商品经济);行会势力较大 学生看图说话:手工工匠和商人来源:周围农村的农民或者农奴。学生:农奴逃离庄园进入自由的城市居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身份,也就享有自由。生产生活: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学生读取材料,把握关键信息,分析归纳市民阶层出现的原因: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学生阅读材料明白行会这一组织。阅读材料得出相关信息,标识行会出现的原因。学生进行分类展示,鼓励多个学生展示成果。加深对行会的理解。 通过视觉感受加强记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学习能力利用图片学习历史的习惯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唯物史观”核心素养。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材料和点拨,让学生理解西欧社会的变革是市民阶层不断分化,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的结果。为学习第五单元步入近代作衔接。培养学生“史料论证”“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能力,鼓励式教学,培养学生上课热情和兴趣,使抽象走进现实,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目标导学三:大学的兴起目标导学三:大学的兴起 1.背景:师:经济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撑,在这片土地上受什么文化的熏陶?出示史料引导学生:材料1:……这做翻译的人员就是“教师或学生”,随着行业的发展大学也就自然兴起。12至13世纪,大批希腊罗马古典著作在西欧被翻译介绍并传播……——摘编自庄锡昌《西方文化史》材料2:早期欧洲教育为教会所垄断,主要是为了培养僧职人员。11世纪欧洲城市兴起以后,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反对领主的斗争,迫切需要能读会写、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于是12世纪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打破教会几百年来对教育的垄断,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教师总结:欧洲大学兴起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为大学的兴起提供了条件。2.诞生:师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什么关键信息?引出:为什么称大学为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除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外,它从下面学习内容中领略它还具备的新鲜元素。3.发展:师:大学由谁主办的又是怎么管理的?师点拨:现今欧洲许多国家的大中小学都是私办的,都源于这里,现今的世界名校比如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等中世纪开办的,中世纪的大学奠定了现代大学的传统与精神,这些中世纪大学具有什么特点?师:展示图片和材料,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4.特点材料一: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亚大学,成立的基础是学生组成的社团,社团得到教会的支持,掌握了学校的管理权,负责任免教师,监督教学计划,但对学生成绩的评估和学位的授予,则由资深教授负责。 材料二: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力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师点拨:国王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大学具备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5.大学的课程的设置及其特色师:展示图片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领会出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分为哪两种?课程呈现什么特色?师点拨:从大学的特点以及课程设置的丰富再次看到大学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6.合作探究: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大学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7.拓展延伸:时间轴呈现中世纪的古代欧洲及其对应的中国。教师提问: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中西方城市的异同点。 学生回忆罗马希腊古典文化以及从地域上知道亚洲文化的西传。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学生通过识图感受:大学分布密集。学生各抒己见。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出: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学校。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材料结合课文自主回答,并展示交流:①得到了教会或国王的支持;②有自主权(大学自治);③有特权。学生结合材料阅读课文找出并标识课程及其特色。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答:(1)政治: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促使早期资产阶级出现,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经济:城市兴起,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思想文化:城市发展推动大学出现,为日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做了准备。提示:城市职能、城市规模、建筑用材、空间布局等。 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和“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以及“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学习能力,利用图片学习历史的习惯和“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史料论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养学生从教材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大学兴起的学习,引导学生意识到经济基础的发展必然导致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从而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引申到当前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强国的建设上来和教育改革上来。
合作探究 主题:宋代和欧洲的城市谁更先进?观点一:我国宋代的城市比西欧同时期的城市规模大得多,热闹得多,市民阶层也庞大得多,所以更为先进。观点二: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西欧市民阶级力量强大得多,而且从中产生了后来的资产阶级,孕育了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和资产阶级文化。师展示开封城市与西欧城市图片与人口规模对比。14世纪中西城市人口对比英国伦敦:4万法国巴黎:6万中国开封:100万师根据学生论述总结点拨:虽然宋代的城市比欧洲同时期的城市规模大得多,热闹得多,也有市民阶层。但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市民阶级,而且它还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学生小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对观点进行探讨得出结论,代表发言表达观点,并通过相关史实简要论述。 通过直观展示法创设情境,加深学生的理解,小组合作,培养合作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以及从中归纳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课堂小结 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对西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政治上自治城市成为新的政治实体,它与主教联合,共同对付大封建贵族,加速了国家的统一;经济上城市是西欧的商业中心,商业的繁荣加强了各地的经济联系,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文化上为适应新兴市民的需要,城市兴起反映了新的世俗生活观念的市民文学,在意大利出现了最早的大学,这为以后的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培养学生分析、整合、总结能力,进一步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课堂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围绕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开展教学设计,实施课程教学,在设计中贯穿了学生主体,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能够围绕重点和难点展开设计;在教学实施上借助多种手段提高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但是如何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更有趣味,是本节课应着重探讨的一个问题。
附1:板书设计




























中世纪大学课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