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单元复习设计】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单元复习设计】
复习目标 1、识记基督教的相关知识,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以法兰克王国为例,了解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3、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4、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的兴起,了解城市兴起产生的影响。5、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趣为例,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6、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教材分析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 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3、教学评价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课时 1
教学重点 基督教与法兰克王国;西欧的庄园;中世纪的城市和大学;《查士丁尼法典》与拜占庭帝国灭亡
教学难点 西欧的封建制度的形成;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意义;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贡献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中世纪、封建社会(1)政治: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2)经济: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盛行一时;10世纪开始,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市民阶层逐渐形成,早期资产阶级出现。(3)思想:基督教诞生并成为罗马国教;中世纪大学的兴起,促进了学术发展和新思想的萌发。
教学方法 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动,提升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图示法,思维导学,理清发展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 提前制作课件及评价检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自主学习,完成背诵清单
教师活动:提前布置主要知识点任务
学生回答:自主学习:
完成复习提纲核心知识点的填写。
【设计意图】学生能在规定时间的时间独立完成知识清单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激趣导入:教师展示罗马发展的时间轴,解释“中世纪”概念,在中国南北朝到明朝期间,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在变化发展,引出本单元主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对单元内容有个基本认识,通过中外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复习过程:
(一)学科素养
【小组合作】任务一:表格归纳——世界三大宗教
宗教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时间
地点
创始人
经典
教义
传播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被定为国教并向外传播 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共同点:
学生活动:组内协作,组间竞赛,关键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
参考:世界三大宗教
宗教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1世纪 7世纪
地点 古代印度 巴勒斯坦 阿拉伯半岛的麦加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耶稣 穆罕默德
经典 《大藏经》 《圣经》 《古兰经》
教义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信仰唯一的真主安拉
传播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被定为国教并向外传播 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共同点:都宣传忍耐服从的思想;后来都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设计意图】对于基础史实,采用表格方式,一目了然,可以检查学生自主复习完成知识巩固的情况,也可以显示被遗漏的知识,成果的展示方式:组内代表口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任务二:图解历史——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学生活动:组间竞赛,代表回答,西欧封建等级示制度的特点:以土地为纽带的封赐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学生采用口述的方式能够说出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特点以及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小组合作】任务三、思维导图——西欧庄园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组内协作,组间竞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
【设计意图】思维导图更能使基础知识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说出红色部分内容,完成知识的构建。
【小组合作】任务四:结构图——罗马的历史发展线索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表格的展示,让学生复述罗马的发展史,强化学生的记忆。制【设计意图】通过制作时间轴,培养学生的时空能力,完成历史核心素养要求。
【小组合作】任务五、表格归纳——罗马奴隶制时期和查士丁尼(东罗马帝国)时期法律文献
法律名称 内容
《十二铜表法》
万民法
经济法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1)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目的与实质?(2)《查士丁尼法典》的评价?(3)《罗马民法大全》的影响?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组内协作,组间竞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
提示:
(1)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目的: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完全一致的,他试图通过法律规范的系统化,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2)评价:《查士丁尼法典》是不同时期的罗马统治者制定与颁布的法律、法规、命令的汇编,还吸收了许多法学家的研究成果,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对现代法律体系影响至深。
(3)《罗马民法大全》影响: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设计意图】查士丁尼统治期间,拜占庭帝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在法律上编撰《罗马民法大全》。通过表格梳理罗马法的发展历程,更能使基础知识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完成知识的构建。
【小组合作】任务六、单元总结——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变化
领域 变化
政治 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的封君封臣制度兴起并普遍存在
经济 (1)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庄园逐渐流行,构成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基础(2)城市逐步发展并取得自治权,工商业进一步发展
文化 (1)基督教兴起并广泛传播,逐渐控制了中世纪西欧的精神世界(2)大学兴起,被誉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认识:中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气象,为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组内协作,组间竞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
【设计意图】用表格的形式,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三个方面归纳西欧封建社会主体特征,获得规律性认识,从而知晓历史发展规律。
(二)单元难点突破
【破难点】(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难点突破一: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欧的封建制。
项目 相同点 不同点
西周的分封制
西欧的封建制
【参考答案】
项目 相同点 不同点
西周的分封制 ①都通过分封土地得以实现;②都促进了等级制度的形成;③都形成了较为稳固的统治秩序;④都规定了彼此的权利与义务; 纽带:血缘关系,天子是最高统治者,王权强盛。
西欧的封建制 纽带:土地的封赐,封君不可逾越统领,王权有限。
(设计意图:通过中外联系,知道西欧封建制的特点,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
难点突破二: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欧封建社会的比较
中国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 认识
时间
政治
经济
城市
思想文化
【参考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中外联系,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等核心素养)
难点突破三:西欧庄园经济与中国小农经济的比较
项目 西欧庄园经济 中国小农经济
不同点
相同点
【参考答案】
项目 西欧庄园经济 中国小农经济
不同点 主要阶级 领主与佃户 地主与农民
生产方式 农牧结合的粗放式经营 精耕细作
特点 集体的庄园经营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
相同点 都是封建社会的基层经济单位;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都是封建地主阶级占据统治地位。
(设计意图:通过中外对比,认识西欧庄园经济的生产方式与主要特点。培养家国情怀、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难点突破四:中国古代的城市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比较
项目 中国古代的城市 中世纪西欧城市
不同点 产生条件
经济形式
独立性
相同点
【参考答案】
项目 中国古代的城市 中世纪西欧城市
不同点 产生条件 因政治或军事需要而产生 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
经济形式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工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
独立性 处于中央集权管理下 取得了一定自治权
相同点 都具有防御功能;都处在交通要道上或人口聚集的地方;商业和手工业都发达;都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城市发展风貌。
(设计意图:通过中外联系,认识中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概况。培养家国情怀、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课后感悟(谈感想)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公元5世纪以后,随着古典文明的衰落和日耳曼民族的迁徙,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形成了法兰克王国等新国家。法兰克王国信奉基督教,并发展出以庄园为基础的封建制度。罗马帝国分裂后,在东部建立了拜占庭帝国。拜占庭文化对东欧各国的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并为西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许多素材。从14世纪起,西欧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萌发了新的生机,近代西方文明的曙光开始在地平线上浮现。 落实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课后补充(学生提问)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1)经济上:城市商品经济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市民阶级的形成,并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出现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2)政治上:城市特别是那些拥有自治权的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城市还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封建大贵族,加速了国家的统一。(3)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 落实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 本单元是部编版义务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因为是复习,更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梳理与巩固,所以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复习教材,教师重点点拨,强化学生的记忆。中考注重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查,在这种学情之下,我们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和答题技巧上。2. 通过自主学习等方法,提升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竞赛,提升合作团队意识,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以及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单元评价】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单元评价】
检测反馈(答案附后)
一、选择题
1.在中世纪,西欧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6-7世纪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在修道院;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建立“教皇国”,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局面。这些现象反映了( )
A.中世纪西欧政治的黑暗腐朽 B.基督教会在中世纪影响广泛
C.宗教神学思想阻碍经济发展 D.中世纪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2.某同学课外阅读时看到以下材料,他阅读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其一,个人自由意愿是前提;其二,约定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契约关系;其三,世袭的封土是维系关系的基础。
A.西欧封建制度 B.拜占庭帝国 C.基督教的兴起 D.大学的自治
3.西欧和中欧在9世纪和10世纪连续遭到北欧人的入侵,他们所到之处,农田、桥梁和道路全部被破坏,教堂和修道院也未能幸免。在这种情况下,凡是无力自保的平民都去寻求封建领主的保护,于是便形成了( )
A.领主和附庸之间的封建关系 B.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C.古典文化的复兴 D.中世纪的庄园
4.西方历史学家在研究西欧封建社会时提到:“在一定程度上,封君封臣制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替代品,这一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一个整体,有了某种秩序,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由于有效忠关系、经济联系,使这种链条十分紧密。”西方历史学家所说的“链条”其实是指( )
A.奴隶 B.土地 C.军权 D.金钱
5.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关于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佃户既要耕种“份地”也要耕种“自营地”
B.佃户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
C.佃户可以主持法庭
D.佃户无故缺席法庭开庭会被罚款
6.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冶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黄梅戏《天仙配》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二者体现的经济特征相同的是( )
A.实行土地私有 B.都是自由农民 C.都具有司法权 D.经济自给自足
7.中世纪的某一天,在法国某庄园里的一棵大树下,庄园领主主持召开一场法庭审判。下面是对审判情况的描述,你认为可以免于处罚的是( )
A.佃户霍金斯在领主的“自营地”劳动中消极怠工
B.佃户凯伊盗窃佃户哈林家里的一只羊
C.佃户布伦未缴纳足额的租税
D.佃户马克龙上星期只为领主耕种“自营地”3天,第4天便去耕种自家的“份地”
8.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但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对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中坚力量是( )
A.市民阶层 B.封建主 C.国王 D.教会
9.中世纪西欧城市里居民掀起了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斗争,常用的手段包括( )
①金钱赎买②武力斗争③教会的馈赠④与领主谈判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0.牛津大学成立于11世纪晚期。牛津大学以“主为我的明灯”为校训。早在11世纪末12世纪初,牛津就已经成为一个培养牧师、探讨学问的中心。校园内的圣玛丽教堂已经有近千年历史。材料说明( )
A.教皇权力凌驾于国王权力之上 B.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C.中世纪大学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D.中世纪文化教育受基督教影响
11.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中世纪欧洲大学课程设置能反映出当时( )
A.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B.大学所处地理位置的特点
C.欧洲新的农业经济形式 D.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
12.(唯物史观)拜占庭文明立足于东方希腊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材料体现了拜占庭文化的突出特点是( )
A.保守狭隘 B.兼收并蓄 C.影响深远 D.民主先河
13.下图为中世纪某一帝国示意图,该图最有可能是( )
A.公元前4世纪的亚历山大帝国 B.1-2世纪的罗马帝国
C.7-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 D.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14.《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这些规定说明 ( )
A.法典注重调解民事纠纷 B.法典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
C.法典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 D.法典为维护奴隶制服务
15.“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恩格斯的这段话反映了拜占庭帝国( )
A.灭亡的原因 B.灭亡的经过 C.历史局限性 D.历史推进作用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当任何人……和王国的最高领主发生附庸关系时,他或她必须跪在领主之前说:“大人,现在为了某某采邑……我成为你的亲近附庸……拥护您,保卫你,反对一切人……”下面是附庸对其主应履行的义务:……以领主的召唤,必须去服军役……必须去勘测土地……必须做在法定地位上应该做的一切其他事物。我的主人啊!臣下乃是我主的仆人,领有采邑的家臣。臣下愿竭忠尽职,不顾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
材料2:
材料3:“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材料反映的是欧洲的什么制度?
(2)这种制度的形成实质是什么?
(3)形成这种制度的纽带是什么?
(4)从材料2可看出,这一制度下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是什么人?
(5)这种制度下,主人给“臣下”的主要是什么?“臣下”对他的主人有何义务?
17.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注:自9世纪开始,西欧出现一种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封建庄园。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领主的“自营地”和佃户的“份地”两部分,为领主服劳役是佃户的基本义务,领主派管家监督农奴劳动,庄园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也有手工业作坊,主要是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己生产,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庄园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出去采购,只有少朵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等才从外面购买。
(1)从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2)根据你所获取的信息,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认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约翰·索利
材料三 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
“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结合所学知识,读取材料一中关联的历史信息。试从两部法律的作用、实质分析二者的共同之处。
(2)据材料二说出“视为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是指什么?试介绍这一制度的概况?
(3)据材料三,如何理解罗马的第三次征服“最为平和、持久”?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文明?并指出人类摆脱黑暗进入文明社会的根本动力。
参考答案:
1.B
2.A
3.A
4.B
5.C
6.D
7.D
8.A
9.A
10.D
11.A
12.B
13.D
14.D
15.D
16.(1)封建等级制度。
(2)实质是一种土地和兵役之间的交换,双方都受到封建契约的约束。
(3)以土地关系为纽带。
(4)农奴、自由农民或城镇平民。
(5)土地;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
17.(1)庄园性质、庄园规模、庄园居民、庄园土地、剥削方式、管理方式、产品种类、产品用途等(写出三点即可)。
(2)中世纪西欧的庄园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18.(1)历史信息:《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十二铜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是罗马颁布的第一部成文法。
共同之处:都是成文法;都反映了奴隶制文明;都对后来的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2)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雅典;概况: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3)理解:因为第三次征服靠的不是武力,而是文化思想,只有把罗马这种富有创造力的文化根植入其他人的心中,才是长久的征服,而且罗马的法律几乎影响了整个欧洲近代以来法律的建立,它们的法律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说第三次征服是最和平最持久的征服。
(4)如何对待:文明是多元的,所有的文明都有其自身的优点,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都应该被尊重;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的文明,合理吸收不同文明的积极成分,自觉抵制其消极成分和不良影响,反对全盘接受;提倡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平等交流,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根本动力:生产力地发展。
兴起时间:12世纪
兴起时间地点:10世纪西欧
基本特征:大学自治权(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争权方式: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知识框架
斗争形式: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课程分类: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居民来源:周围农村的农民
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城市
基本居民:手工工匠和商人
评价: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居民分化:早期资产阶级
日耳曼人
西罗马帝国
灭亡
罗马共和国
(奴隶制)
屋大维
(476年)
罗马帝国
(395年)
狄奥多西
(前509年)
(前27年)
奥斯曼土耳其
(1453年)
灭亡
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
重点提示:
公元前2世纪,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