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 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的是我国古代哪一位伟人?孔子 北宋初年的宰相赵普帮助宋太祖治理天下,
可谓功不可没,在他死后,人们在他宅子里,
发现了半本书,原来他就是靠这半本书治理
天下的,大家知道是哪本书吗? 《论语》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八则诵读欣赏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作品。
2、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能翻译全文。
熟读成诵。
3、理解思想内容,融入自己的学习态度、
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从而端正学习态度,
改进学习方法。
4、了解孔子的思想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第一课时自学提纲 1、初读课文 :了解孔子及《论语》,读准字音、节奏。
2、理读课文: 释字解词,理解每一则的意思。
3、诵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几则熟读成诵。
4、品读课文: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为什么?
学生自学、讨论,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1、了解孔子及《论语》,读准字音、
节奏。初读课文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孔 子 其 人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与孟子合称“孔孟”。首开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3000,著名的72人。他整理了《诗》《书》,
并且编修了《春秋》。对古
代文化的保存和流传起了重
要的作用。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孔林:孔子墓地山东曲阜“三孔”解 题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及其
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 。有语录体(也叫格言
体)、对话体、叙事体三种体式。是研究孔子
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论语》 我会读
①论语(? )??????????②愠(?????? ?) ③罔 (??? )??????????④殆(?????? ?) ⑤默而识之(??????? ) ⑥哉(??????? ) ⑦不亦说乎(??????? )??⑧诲(?????? ) lúnyùnwǎngdàizhìzāiyuèhuì为下面划线字注音 2、释字解词、翻译课文,理解每一则论语的意思。理读课文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 而:
请 2. 说:
你 3. 朋:
解 4. 知:
释 5. 愠:
6.君子:(1)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2)转折关系“却” “说”(读“yuè”)通假字,同“悦”,愉快,高兴。志同道合的人。 知道,了解。恼怒。怨恨。品德高尚的人。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请你翻译: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就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了。” ——这是讲学习方法问题。请1.故
你2.知
解3.可以( )为师矣:
释4.矣: 旧的知识
领悟
“可”:可以、“以”:凭借。
表示陈述语气,可译为“了”。
请你翻译:“之”:这之(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背的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
第一个指思考,动脑筋;第二个指空想。 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却”、“可是”。
迷惑而无所得。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请 1.学:
你 2.而:
3.思:
解 4.则:
5.罔:
释 6.殆: 两个“则”:连词,相当于“就”请你翻译:(四)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这也是学习态度问题。请 1.诲:
2、女
你 3.知:
解 4.之:
释 5.是: 教、教导。(1)(6)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2-5)理解为“知道”。 (1)代孔子的训言,(2)(3)代事物。代词,这。请你翻译:“女”(读“rǔ”)通假字,同“汝”,你。
(五)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并列连词,可不译。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这里借回答子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以何”的倒装,凭什么。“以是”的倒装,因此。请 1.何以:
2. 谓:
你 3. 之:
4. 敏:
解 5. 而:
6. 耻:
释 7.是以:称、称为。两个“之”:代词“他”,代“孔文子”。聪敏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请你翻译: (六)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第一个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第二个表示顺接连词,可不译出。满足。默默地。zhì,记忆,记住。 孔子说:“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请 1.默:
2.识:
你 3.之:
4.而:
解
5.厌:
释 6.倦:
7.何有于我哉:代学过的知识厌倦“何有”即“有何”:有什么;“哉”:呢。
本句是“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孔子的谦虚。请你翻译:(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虚数,不一定实指三个人,这里指几个人。值得取法、学习的人。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他们的。——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优点。请 1.三人:
2. 师:
你 3. 焉:
4. 其:
解 5. 善:
6. 而:
释 7.不善:
8、 之: 相当于“于之”,在里面。缺点请你翻译:(1)代“善者”,(2)代“不善者”。 (八)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再。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想弄明白却不能。开导,启发。想说却不能。 方角。——这里讲的是教的方法。 请
1. 愤:
你 2 .启:
3 .悱:
解 4 .隅:
5 .反:
释 6 .复:类推。请你翻译:3、把你最喜欢的几则熟读成诵。诵读课文课堂小结 结合学习目标总结自己的收获和心得。1、这节课我学到的知识有-------------------,我印象最深的是-------------------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最想说的是----------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左右) 1、解释句中加线的字。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②温故而知新。 ? 故: ③学而不思则罔。 ? 罔: ④是以谓之“文”也 。 是以: ⑤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厌: 同“悦”,愉快。旧知识 。迷惑而无所得 。因此 。满足。2、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风格吗?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
就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了。”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3、判断下列句中“而”的用法。
A.顺接连词????B.转折连词 ? ①学而时习之 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学而不思则罔 ④学而不厌
4、填空
孔子,名 ,字 , 时 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家。被誉为“ ”、“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属于 体散文,是记录 的书,共 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 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A B BA丘仲尼春秋鲁思想政治教育万世师表千古圣人儒语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20朱熹 《<论语>八则》是记录????? 和???? 言行
的书,是 家代表巨著,其中心可归纳为
如下二方面 :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
下面这些话各属于哪类?
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③温故而知新 。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⑤学而不厌。 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⑦学而时习之 。孔子? 他的弟子 儒AAAABB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根据提示,用课文中的语句填空。
(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告诉我们正确对待别人优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论语》与《 》、《 》、
《 》 合称为“四书”,“五经”是指《 》
《 》、《 》《 》、《 》。
春秋易礼书诗孟子中庸大学 4、品读课文:
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为什么? 1、背诵《论语》八则。
2、学了本文后,你认为孔子是怎样
一个人,谈谈自己的感受。
3 、搜集其他关于如何学习的名言(选做) 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左右)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 ——宋.朱熹
《论语》八则诵读欣赏学习目标1、积累、理解出自本文的成语。
2、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第二课时自学提纲1、解读课文:
A、这八则语录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你能找出哪几句是说学习态度的?哪几句是说学习方法的吗?
B、你能找到出自本文的成语吗?
2、品读课文: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3、《<论语>八则》是语录体散文,你能概括出它的风格特点吗?¥1、这八则语录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你能找出哪几句是说学习态度的?哪几句是说学习方法的吗?
2、你能找到出自本文的成语吗?
解读课文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学而时习之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本课成语: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而从不亦乐乎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为什么?品读课文3、《<论语>八则》是语录体散文,你能概括出它的风格特点吗?
特点:文字精练,质朴含蓄,概 括力强,用意深远。
语录体课堂小结 结合学习目标总结自己个人收获和心得。1、这节课我学到的知识有 ,我印象最深的是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最想说的是----------课堂作业 1、填空。 《<论语>八则》是记录????? 和???? 言行
的书,是 家代表巨著,其中心可归纳为
如下二方面 :A学习态度,B学习方法。
下面这些话各属于哪类?
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③温故而知新 。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⑤学而不厌。 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⑦学而时习之 。孔子? 他的弟子 儒AAAABB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根据提示,用课文中的语句填空。
(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告诉我们正确对待别人优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课外作业1、你觉得《<论语>八则》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谈谈感想,作为本周读书笔记。
2、各人选自己最喜欢,对自己最有用的 句子摘抄,并选一句 当座右铭。
3、读《论语》。(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