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6 11:2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背景介绍
圆明园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也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品。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这座花园方圆十多公里,在这儿可以观赏到国内外四十个地方的有名风景。园内还珍藏着许多无价的珍宝,罕见的图书,珍贵的历史文物,因此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
导入
昔日景观
导入
情景导入
法国作家雨果先生就《悲惨世界》能否发表的问题,给编辑去了一封信,信的内容简洁至极,只有一个问号,编辑认为可以发表,也回了一封信,大家猜猜,他回的是什么?对,是感叹号!看来雨果先生写信是很讲究简洁的,那么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封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看看这封信又写了什么?
(1802~1885),法国著名作家。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他才华横溢,创作力经久不衰,1885年,雨果痛逝于巴黎。
作者介绍
字词
赞誉( ) 恍若( ) 绸缎( )
琉璃( ) 珐琅( ) 惊骇( )
晨曦( ) 瞥见( ) 洗劫( )
赃物( ) 制裁( ) 掠夺( )

huǎng
chóu duàn
liú lí
fà láng
hài

piē
jié
zāng
cái
lüè
丰功伟绩:
富丽堂皇:
赃物:
箧:
制裁:
惊骇:
荡然无存:
眼花缭乱:
不可名状:
丰硕的功劳,伟大的成绩。
形容建筑十分富丽华贵。
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
小箱子。
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惊慌害怕。
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不留下。
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生词释义
1. 理解本文以圆明园的神奇壮丽,衬托侵略者丑恶行径的手法。
2.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品味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3. 体会作者感情和厚道的人道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
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段):转述巴特勒来信的观点和目的,点明写信的原因。
  第二部分(2—10段):作者高度赞美圆明园的灿烂辉煌,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
  第一层(2—3段):介绍圆明园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煌烂。
  第二层(4—10段):愤怒谴责英法两个强盗对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犯下的滔天罪行。
ADD TITLE HERE PLEASE
.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议论文的观点就是要鲜明、准确、简洁。
雨果先生是从哪些方面回复巴特勒上尉的信的?
赞美圆明园
讽刺侵略者
抓过渡句
抓总结句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雨果对这件事的看法。
1.雨果是如何描述和评价圆明园的?
2.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如何谴责的?
是世界奇迹
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反语
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①铺陈手法
②类比手法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 ……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英国和法国,这样说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
文中的两个强盗都做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出。
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作者毫不客气地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出强烈的抗议和谴责,指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制裁。
作者是如何表达谴责观点的呢?
作者是通过反语来表达谴责。词语如“更彻底、更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手挽手,笑嘻嘻”等。句子如“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反语的作用是讽刺,表现了不动声色的深沉的愤怒。
文章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在信的开头并不是开门见山地说明自
己的态度,而是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具有极浓
的讽刺意味。这样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继续
往下看,更能宣泄作者愤怒的感情。
   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第三段,走进雨果笔下诗意的圆明园,圈点你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作者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
   “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 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是欧洲人心中的神庙。与巴特农神庙相比较,突出圆明园的艺术成就,让更多的欧洲人了解中国,了解圆明园。人类最杰出的成就,却一同被强盗毁灭,其行径之卑劣,令人发指。
圆明园有什么样的艺术价值?
世界奇迹
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
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亚洲文明的剪影
  读4—6段,同时请大家找一找作者谴责侵略者的词语有哪些。
   强盗、闯进、洗劫、放火、行窃、劫掠、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手挽手、笑嘻嘻、文明等。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以漫画的形式形象再现强盗相互勾结的丑恶嘴脸、肆意掠夺的卑鄙行径,讽刺力强。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独立成段,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在内容上和前一段 形成强烈的对比,达到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在结构
上起到过渡作用。这样一座神奇秀丽的园林建筑为什
么消失了呢?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从而过渡到对奇
迹消失的原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叙述上来。
[本册书《囚绿记》中也用到了此方法。]
  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雨果是一个怎样的人?
雨果是一个具有清醒头脑、正直的良知和公正立场的人道主义者。
雨果对英法联军的态度
公正客观
雨果与巴勒特上尉的交锋
雨果是否并不热爱法国
不畏强权
深沉的爱
给巴特勒的信
交代写信缘由
赞美圆明园——世界奇迹、亚洲文明的剪影
谴责英法联军
呼应开头,表达对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揭露与控诉之情
主体
强盗洗劫、焚烧圆明园
将受到历史的制裁
以美
衬丑
中国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腐败,致使国力衰颓,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羞耻,民族的羞耻。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它以年轻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超人的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留下精彩绚丽的一笔。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