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6 11:3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
积累与运用(26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疮疤(cāng) 惧惮(dàn) 震悚(sǒng)
B. 镶嵌(qiàn) 取缔(dì) 愧怍(zuò)
C. 晌午(xiǎng) 门槛(kǎn) 头颅(lú)
D. 自矜(jīn) 忿然(fēn) 憎恶(zēng)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醒悟 霹雳 侮辱 大廷广众
B. 愧怍 辟头 襄嵌 微不足道
C. 晌午 忿然 掳去 切切擦擦
D. 渴慕 惧惮 焦灼 慷慨淋漓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自认为文章写得非常好,在大庭广众之中大谈他的创作经验。
B.她经常自言自语,以此排遣子女不在身边的寂寞。
C.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D.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 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 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我们家园——地球。
D. 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很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阿长与<山海经>》——《呐喊》——鲁迅
B. 《老王》——《杨绛散文》——杨绛
C. 《台阶》——小说集《台阶》——李森祥
D. 《卖油翁》——《归田录》——欧阳修
6. 填空。(3分)
《卖油翁》作者____________,字永叔,晚号________,北宋政治家、文学家,____________之一。
7.依次填入下列词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两句是:( )(2分)
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抚摸大地,_______;体贴万物,_________。
A.像柳丝的飘忽 像细雨的滋润
B.像细雨的滋润 像柳丝的飘忽
C.像飘忽的柳丝 像滋润的细雨
D.像滋润的细雨 像飘忽的柳丝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一个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3分)
一杯水的重量
老师拿起一杯水,问:“这杯水的重量是200克,各位可以将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 ”
很多人都笑了:“200克而已,拿多久又会怎么样 ”
老师没有笑,他接着说:“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呢 一个星期呢 那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大家又笑了,不过这回是赞同的笑。
老师继续说道:“一杯水,随着所拿时间的延长,它的重量也在发生变化,其实这杯水很轻,但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重。所以,我们必须适时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会儿再拿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拿得更久。”
其实,在我们的人生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一杯“水”,我们该怎样对待呢
9. 根据上句默写下句,或根据下句默写上句。(8分)
(1)宣室求贤访逐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贾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3)有约不来过夜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约客》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
(5)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
(7)_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8)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小题。(12分)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0. 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陈康肃公善射/择其善者而从之/
B.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见往事耳
C. 睨之,久而不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 公亦以此自矜/ 以我酌油知之
11. 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3)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请结合文中语句分析陈尧咨的性格特点。(3分)
(二)阅读《父亲的雨》,完成下面小题。(20分)
父亲的雨
谢宗玉
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垅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③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⑥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颗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⑦一年夏天,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
⑧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折扣。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她念叨了。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
(选自《青春美文》)
13.阅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6分)
(1)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为什么挨了骂父亲也不在意,仿佛是件快乐的事 )
(2)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山塘给“吹胀”了是什么意思 )
14.请任选一个角度(如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方法、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6分)
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
15.文章以“父亲的雨”为题有哪些作用 说说你的看法。(4分)
16.你认为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结合情节和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小题。(12分)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7. 选文展示了“我”对阿长妈妈什么样情感变化过程:(3分)
( )------震惊------( )------( )
18. 句子赏析(6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19.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 “我”对《山海经》的念念不忘,表现出我少时好奇心极强,对只是充满渴望。
B. 选文中“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否定和讽刺。
C.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表现我对这本书的印象深刻。
D. 文中还交代了后来收集的其它几部书,与长妈妈送我的《山海经》对比,表明这本书是“最为心爱的宝书”
三、作文(50分)
20.根据提示内容,完成写作。
也许我们的成长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不是每一次尝试都能成功,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收获,也不是每一个正确行为都会被认可……但是,即便是那些曾让我们迷茫、苦恼、沮丧的事,也能使我们丰富阅历、增长智慧、获得启迪。
请以“我不为那件事后悔”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写出真情实感。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
B 2.D 3.C 4.C 5.A 6.①. 欧阳修 ②. 六一居士 ③. 唐宋八大家
A 8.示例:只有会适时释放压力才的人才能更好地承受压力。
(1)贾生才调更无伦 (2)商女不知亡国恨 (3)闲敲棋子落灯花 (4)杨花榆荚无才思 (5)凭君传语报平安 (6)谁家玉笛暗飞声 (7)万里赴戎机 (8)策勋十二转
D 11. (1)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2)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射箭的技艺不是很精湛吗 (3)我也没有别的奥秘,只是手法熟练罢了。12. 骄傲自满 傲慢无礼 知错能改
13.(1)因为叨唠是母亲对父亲的心疼表现,另外父亲还沉浸在为村民拦到水的快乐与满足中。
(2)意思是山塘里快速涨满了水,一下子水灵丰活起来。 14.示例:①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雨水比作珠子,生动形象地描摹了雨水的形态;②运用了动作描写,“跑”“拾”“甩”,表现出父亲的快乐(不畏风雨);③动词使用生动,如“飘”字,形象写出了斗笠在空中旋转的样子;④用“四射”“溅”,形象写出了雨水四散、纷纷点点洒落在身上的动态过程;⑤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写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侧面写出风大的特点,从而衬托出父亲不畏风雨的精神。 15.①“雨”是线索,贯穿全文。或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②表现文章主要内容(揭示主题),写的是关于父亲与雨的故事 ③透露情感主旨,表达了父亲对雨的深厚感情,形象地借“雨”来表现父亲的精神品质 16.(1)责任心强:来雨时,村人都乐得什么都忘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2)甘于奉献:风雨越大,父亲越快乐,因为可以为村民储蓄更多的水(3)顾全大局:面对村人天旱时拼命往自己家的田里放水,不懂节约的自私行为,父亲虽然想撒手不管给他们一个教训,但为了大伙的利益还是忍不住又冲了出去拦水。(意思对即可)
17. ①. 轻视 ②. 发生新的敬意(敬佩、感激) ③. 怀念
18.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运用比喻,写出了长妈妈出乎意料给“我”买来《山海经》之后内心的震惊。“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番,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则是对“我”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我”的惊喜与感激。 19. D
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