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十六中等学校2023年下学期期中校际联考试题高一地理(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益阳市十六中等学校2023年下学期期中校际联考试题高一地理(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6 13:1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校际联考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①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②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均无效;③本试题纸须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题,满分50分。
下图为“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示意因”,读图,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南半球中低纬度
C.北半球中高纬度
D.南半球中高纬度
2.南半球人口数量少的原因主要是( )
①气候寒冷漫长
②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
③中、低纬地区陆地面积较小
④高纬度地区陆地面积较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胡焕庸线”指我国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之间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展示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胡焕庸现象”。读下表,完成3-4题。
年份 东南半壁 西北半壁
面积比重/% 人口比重/% 人口密度人/km2 |面积比重/% 人口比重/% 人口密度
人/km2
1953 43.24 94.8 139.51 56.76 5.2 5.83
2000 43.24 94.59 303.79 56.76 5.41 13.23
2010 43.24 94.41 325.84 56.76 5.59 14.68
3.“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重一直稳定少变,主要取决于( )
A.自然地理环境 B.开发历史早晚 C.计划生育政策 D.地域开放程度
4.下列国家中,“胡焕庸现象”最不明显的是( )
A.巴西 B.德国 C.加拿大 D.澳大利亚
图1和图2分别为某年因务工经商分年龄、性别的人口迁移率统计图和该年流动人口的就业特征图。读图,完成5-7题。
5.图1反映出( )
A.男性迁移率一直高于女性迁移率
B.不同年龄段女性迁移率变化幅度大于男性迁移率
C.男女性迁移率在25~30岁均处于上升时期
D.女性迁移率较男性迁移率提前达到峰值
6.图2反映出( )
A.跨省男性主要从事商业服务业
B.跨省女性较省内流动女性的商业服务业就业比率高
C.省内流动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就业比率较高
D.农林牧渔水利业的女性就业率低于男性就业率
7.流动人口的年龄、性别和就业特征揭示( )
A.男性迁移率变化受婚育、家庭等文化因素影响
B.女性迁移率变化中就业、收入是决定性因素
C.城乡就业岗位的不同,影响男性、女性迁移类型和数量的变化
D.绝大多数行业女性省内就业率低于省外就业率
下图为“某城镇略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C.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D.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9.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在甲处布局水泥厂主要是因为其( )
A.距离城市较远 B.位于河流下游 C.靠近铁路 D.地处盛行风下风向
通过对不同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可以更科学地选址。下图示意某区域相关要素信息图层。据此完成10-11题。
10.叠加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
11.该地区的商业中心最可能位于(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夜间经济”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提出的经济学名词,指发生在18:00到次日清晨6:00,以当地居民、工作人群及游客为消费主体,以购物、餐饮、旅游、娱乐、文化、影视、健身、休闲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城市消费经济。目前,我国“夜间经济”在空间上具有围绕城市商务中心、自然或文化遗产、城市中心“边缘地带”分布的规律。据此完成12-13题。
12.20世纪70年代英国城市中心区的夜晚“空巢”现象出现于( )
A.郊区城市化阶段 B.再城市化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城市化阶段
13.目前我国倡导发展“夜间经济”,有助于( )
①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②降低设施利用率,缓解交通压力③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增强竞争力④增加中心区人口数量,阻止人口流向郊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图中黑圆圈代表城市等级。读图,据此完成14-15题。
(甲) (乙)
14.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由甲图到乙图变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城市规模扩大 B.城市化水平提高 C.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5.从图甲到图乙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和现象有( )
A.大量的城市人口向农村迁移 B.郊区的种植业比重不断上升
C.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质量下降 D.热岛效应阻碍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重庆市渝北区某村,在冬季利用塑料大棚生产夏季蔬菜,并同时开办了养猪场,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6-17题。
16.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主要可以改善(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17.该村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交通 C.政策 D.技术
明永冰川位于云南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东坡,其末端冰舌直抵山下海拔2800米处明永村附近农田。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冰川退缩,欧洲、北美的冰川退缩区在冰川退缩10年后才有植被演替,但这里第4年便开始有植被演替,且有乔灌木幼苗伴生其中。下图示意明永冰川位置。据此完18-20题。
18.受冰川影响,明永村较周边地区( )
A.受雪崩威胁小 B.作物成熟时期偏晚
C.谷风势力较强 D.作物生长周期偏短
19.与欧洲、北美冰川退缩区相比,明永冰川退缩区在第4年便开始有植被演替的原因可能是( )
A.冰川融水,水质较好 B.纬度较低,水热充足
C.冰碛物厚,土壤肥沃 D.落差较大,植被多样
20.全球气候变化,将导致卡瓦格博峰( )
①冰川地貌消失②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③林线上移④雪线下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满分50分。
21.(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进行了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2021年做了一次全国千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工作,下表为这几次调查工作的数据。其中老少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老少比=(≧65岁人口数÷0~14岁人口数)×100%。
年份 0-14岁人口比重(%) 65岁以上人口比重(%) 老少比(%)
1964 36.3 4.4 12.2
1982 40.7 3.6 8.8
1990 33.6 4.9 14.6
2000 27.7 5.6 20.1
2010 22.9 7.0 30.4
2019 16.6 8.9 53.6
2021 16.8 12.6 75
(1)说出该数据反映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及形成原因。(5分)
(2)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逐渐扩大可能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4分)
(3)针对我国老少比现状,提出合理应对措施。(5分)
22.(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通风廊道是以大型空旷地带连成并贯穿高楼大厦密集的城市结构。下图为2016-2035年北京市中心城区通风廊道规划示意图。
(1)说明城市通风廊道的环境功能。(6分)
(2)描述2016-2035年北京市中心城区通风廊道分布特点。(6分)
(3)指出城市通风廊道建设可利用的城市土地类型。(6分)
23.(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轩清明节随父亲回老家踏青祭祖,他老家位于距离县城27公里鄂北农村,老家表叔2008年承一片50亩岗冲地,刚开始几年表叔利用岗地20亩种水果(梨),冲地挖塘(30亩)养鱼,并建起简易农家乐——塘鱼放钓,可以吸引一些钓友,带来不错的收益,可随着农家乐在城市郊区大量兴起,小轩表叔家鱼塘收益越来越低,而且梨由于品种原因(个小,核大,比较酸),过去主要销往农村市场,如今没有销路。2018年表叔在果树地挖了果树,建房养猪(500头),由于近两年市场猪肉走俏,表叔大赚一笔,可是今年小轩回老家看了看表叔承包的地之后再不想去了,因为猪场臭气熏天,30亩的鱼塘水呈现墨绿色,随处可见死鱼,一问表叔才知养猪场废水排放到鱼塘了,表叔说鱼塘不要收益了,养猪可以弥补了。(农家乐园简图,图左是2016年,图右是2021年)
(1)根据材料,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小轩表叔农家乐失败原因。(6分)
(2)小轩表叔养猪场带来哪些危害?(6分)
(3)请你利用所学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小轩表叔设计一条可持续致富之路
(6分)
参考答案
1.A 2.C 3.A 4.B 5.D 6.C 7.C 8.C 9.D 10.B 11.B
12.C 13.D 14.D 15.C 16.B 17.A 18.B 19.B 20.C
21.(1)人口老龄化;长期实行计划生育,导致青少年比重下降;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均寿命延长。
(2)劳动力(国防兵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加剧;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
(3)适当放宽生育政策;逐步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加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加强尊老爱老的宣传教育。
22.(1)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减少夏季能源消耗;增加城市大气自净能力,提高空气质量。
(2)由5条一级通风廊道、多条二级通风廊道构成通风廊道网络系统;一级通风廊道线路长,多成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二级通风廊道线路相对较短,多由郊区通往市中心。
(3)城市道路;湖泊、河流等城市湿地;相连的休憩用地;非建筑用地;低矮的建筑。
23.(1)远离城市,市场距离远;吸引游客项目单一;无品牌效应;同行竞争激烈,市场有限。
(2)水污染,大气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等)。
(3)发展循环经济:缩小养猪规模,培养良种;建沼气池处理猪粪改善环境:沼气渣和沼液养鱼和肥田;塘泥可以作为果园肥料;果园种植特色水果可发展采摘活动。
答案第2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