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邵阳市三校联盟下学期高二历史期末测试(B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邵阳市三校联盟下学期高二历史期末测试(B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6 13:1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期末
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图片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组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 )
A.元谋人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河姆渡居民
2.下列人物与观点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人物 观点
A. 孟子 人性恶,民资君轻,杜稷次之
B. 庄子 提倡节俭,反对厚葬
C. 墨子 礼法并施,“制天命而用之"
D. 韩非 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加强君主专制
3.张苍曾位列秦朝三公之一,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还负责监察百官。当时他所担任的这一职位是( )
A.御史大夫 B.太尉 C.丞相 D.郡守
4.汉文帝时,齐王襄传子则,则死后没有儿子,文帝就把他的地方分为齐、济北、济南、菑川、胶西、胶东六国,立了齐王肥的庶子六人。汉文帝的做法意在
A.削弱王国势力
B.强化宗族观念
C.拓展西汉疆域
D.加强专制皇权
5.祠堂主要供奉祖先的神主牌位,对祖先的崇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特征,祭祀祖先是最重要、最严肃的礼制,“礼有五论,莫重于祭”。这一现象主要源于(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王位世袭制 D.分封制
6.汉武帝雄才大略,积极作为,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其中有利于国家增加收入、平抑物价的经济措施是( )
A.实行盐铁官营 B.颁布“推恩令” C.推行均输平准 D.设“五经博士”
7.史书记载,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旨,提倡文教,重视农业生产,通过一系列积极措施发展经济,出现了国力空前强盛、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大幅增长的局面。史称(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8.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传统的“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的这些措施( )
A.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B.稳定了灾区的社会秩序
C.兼顾了赈济与发展生产 D.意在构建政府救灾体系
9.明初废宰相,设内阁“特侍左右,备顾问”。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 )
A.内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权力
B.中央权力制衡日趋完善
C.内阁已经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D.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10.马克思说:“与外界完全隔绝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这里的“暴力”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中法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1.李鸿章于1878年创办的开平矿务局,从英国购入机器设备,以“重价延聘”英国矿师监督生产,雇用工人3000名。该局的创办( )
A.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 B.顺应了列强经济侵略需求
C.加快了政府经济转型 D.旨在辅助发展军事工业
12.同盟会的建立,标志着近代中国革命政党的出现,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团体最高级的组织形式。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一系列革命团体的出现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向西方学习
D.孙中山的努力
13.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孕育了一系列有着丰富时代内涵的红色精神,为党带领人民指引方向。图中所示①处所产生的是( )

A.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 C.长征精神 D.抗战精神
14.1928年,全国反日会在上海总商会举行会议,通过了拒绝买卖日货、拒绝使用日钞、拒绝搭乘日轮的决议。导致他们通过该决议的直接原因是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 )
A.济南惨案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5.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正面战场抗战知识卡片。据此判断该故役是
A.淞沪会战 B.忻口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台儿庄大捷
16.新中国成立后,外交部成立条约委员会,具体负责审查旧政府对外缔结的条约。经审查,除 了部分边界条款需另行处理外,没有一个条约或协定可以全部承认或值得加以修改而适 用。由此可见,新中国实行( )
A.“另起炉灶”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边倒”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7.纪念邮票是为纪念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而专门发行的邮票。从下列邮票提炼一个主题,该主题应为( )

①钱学森 ②雷锋 ③焦裕禄 ④王进喜
A.勇于探索、勤于研究的工人 B.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战士
C.以身作则、廉洁奉公的干部 D.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英模
18.下图是1981—1989年我国某地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情况统计。该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
C.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D.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推动
19.“9—11世纪是它的繁盛期,其首都是当时西亚与欧洲最大的城市,成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文中的“它”指的帝国是( )
A.阿拉伯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波斯帝国
20.1500年到1850年,大量的欧洲人和非洲人移入美洲,而印第安人口因为病菌侵害减少了95%。美洲从纯粹的黄种人的大陆,变成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美洲人种构成发生变化的根源在于( )
A.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B.病毒细菌对土著的侵害
C.各洲人口大量移民迁入 D.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冲突
21.下列符合马丁·路德思想主张的是( )
①人的灵魂获救依靠自己的信仰 ②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③教权应高于世俗统治者的权力 ④力主采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2.“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也不能在和平期间维持常备军……”材料出自文献( )
A.《查士丁尼法典》 B.1689年《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23.19世纪晚期,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突出特点是( )
A.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B.无产阶级成为反帝运动的主体力量
C.利用宗教号召各阶层人民参加反帝斗争 D.以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为运动的主要形式
24.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且经历了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最重要的经济政策是( )
A.加强宏观调控 B.发展第三产业 C.强化国际协调 D.建设福利国家
25.在全球信息产业中,美国CPU(中央处理器)的产量占全球的92%,系统软件产量占86%。全球共有13家顶级的域名服务器,其中美国就有10家。据此可知,信息化( )
A.激化了主导权的争夺矛盾 B.恶化了世界发展的环境
C.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提升了美国经济竞争力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而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3)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种变异具体指哪一现象?
27.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几代中国人的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
材料三:“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四:“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1)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为哪一革命组织的指导思想?孙中山后来将这一革命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什么思想?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标志是哪一件重大历史事件?
(4)依据材料四概括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决定这一道路的根本因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走出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二 1964年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
——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1995年第3期
材料三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1998年春晚歌曲《好日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线建设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城乡群众过上“好日子”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指出九十年代的中国在开放领域进一步“打开了家门”的重要标志。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出版,他在书中指出,自然状态是一种自由状态,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随着私有制的发展,人类既不自由,也不平等,必须“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这结合能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由全体个人的结合所形成的公共人格,以前被称为城邦,现在则被称为共和国或政治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的内涵。
(2)回答除卢梭外的两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名字及其各自思想主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的影响。
试卷第6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半地穴式房屋”等信息可知,该地的原始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生活在今天的黄河流域,采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B项正确;半地穴式房屋的出现说明当时人类已经开始定居生活,元谋人尚未开始定居生活,排除A项;北京人尚未开始定居生活,排除C项;河姆渡居民由于生活在潮湿多雨的长江流域,所以多采用的是干栏式房屋,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加强君主专制,D项正确;孟子主张人性善,排除A项;提倡节俭,反对厚葬是墨子的主张,排除B项;“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时期的御史大夫的职责是监察百官和执掌群臣奏章,A项正确;太尉负责的是军事,排除B项;丞相负责的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排除C项;郡守属于地方行政长官,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汉文帝将齐国一分为六,其目的是削弱地方王国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该做法与强化宗族观念无关;C选项错误,该措施是在西汉疆域内进行的,不能拓展西汉疆域;D选项错误,该做法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不是加强专制皇权。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祭祀祖先是最重要、最严肃的礼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祭祀祖先和祖先崇拜体现的是对血缘传承的重视,这和宗法制紧密相连,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宗法制,并不是禅让制,排除A项;王位世袭制是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众建诸侯,拱卫王室的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由所学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可知,均输法是指在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的经济政策。在中央主管国家财政的大司农之下设立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处贩卖,从而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商人垄断市场,从而使物价稳定。平准法是国家平衡物价的政策,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平准官,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实行均输和平准使得京师所掌握的物资大大增加,平抑了市场的物价,打击富商大贾囤积居奇,垄断市场的行为,A项正确;盐铁官营是指对盐铁实行专卖政策的财政措施,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但是与平抑物价无关,排除A项;颁布“推恩令”是为了削弱诸侯国,排除B项;设“五经博士”是为了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唐朝(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唐玄宗统治时期,国力强盛,社会经济繁荣,史称“开元盛世”,D项正确;文景之治出现于西汉初年,排除A项;开皇之治出现于隋文帝时期,排除B项;贞观之治出现于唐太宗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依据材料可知,王安石变法采取了“募饥民修水利”“赈救食力之农”等间接救济的赈灾方式,与传统的直接救济方式“煮粥赈灾”“开仓放粮”有着明显的不同,这说明王安石力图探索政府救济的新方式,一方面救济了灾民,另一方面兴修了水利,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减少灾害的出现,从长远看有利于解决灾民的生计问题,C项正确;材料与加重政府财政负担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信息未涉及灾区的社会秩序,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救灾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题意和所学内容可知,明朝的内阁就是皇帝的秘书咨询机构,完全依赖皇权而存在,因此内阁的出现体现了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D项正确;内阁是皇帝的秘书咨询机构,并不能够限制君主权力,排除A项;内阁不是正式的中央一级的机构,所以不能起到制衡中央权力的作用,排除B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根据材料“与外界完全隔绝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暴力”指的是1840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A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排除B项;中法战争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1900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根据材料“李鸿章于1878年创办的开平矿务局,从英国购入机器设备,以‘重价延聘’英国矿师监督生产,雇用工人3000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8年创办的开平矿务局是洋务运动开始后官督商办的大型新式采煤企业,其目的是实现“求富”,以辅助发展军事工业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描述雇佣3000人,但无法判定是否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排除A项;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在客观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非顺应了列强经济侵略需求,排除B项;创办开平矿务局是地方洋务派的行为,并不能改变清政府的经济状况及模式的转型,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此它之所以能够出现,主要还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出现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革命团体的出现、向西方学习和孙中山的努力都是推动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图示位置可知,①位于浙江嘉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共一大召开的地方,产生了红船精神,B项正确;五四运动的主要中心是北京和上海,与图中①位置不符,排除A项;长征发生的区域不在江浙地区,排除C项;抗战时期,中共主要活动区域在北方,而非江浙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8年(中国)。根据所学可知,济南惨案是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山东济南大肆屠杀中国军民及外交官员的血腥事件,符合材料中的时间1928年,A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排除B项;一·二八事变发生在1932年,排除C项;八一三事变发生在1937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38年3月,日军向台儿庄发起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D项正确;淞沪会战、忻口会战是1937年,排除AB项;1937年9月,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伏击日军,将日军全部歼灭。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详解】根据教材,“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而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外交部成立条约委员会,具体负责审查旧政府对外缔结的条约”,反映出材料中新中国实行的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D项正确;“另起炉灶”的核心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但材料中没有相关信息,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材料中没有相关内容,排除B项;“一边倒”,就是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钱学森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他有着彪炳史册的科学成就,有着惟图国强、不图己荣的爱国情怀。雷锋精神内容为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焦裕禄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王进喜因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而家喻户晓,人称“铁人”。以上四位人物都属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英模,D项正确;勇于探索、勤于研究的工人是王进喜,只涉及到其中的一个人物,排除A项;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战士是雷锋,只涉及到其中的一个人物,排除B项;以身作则、廉洁奉公的干部是焦裕禄,只涉及到其中的一个人物,排除C项。故选D项。
18.A
【详解】根据题干1981至989年某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呈现出城市和农村均不断增长的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A项准确;上海浦东新区为城市,不能体现农村人均收入的变化,计划经济体制确立是在1956年,改革开放后逐渐打破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C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始的时间是2001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9—11世纪的拜占庭帝国。根据材料“9—11世纪是它的繁盛期,其首都是当时西亚与欧洲最大的城市,成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及所学可知,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命名为新罗马,即君士坦丁堡。在公元4世纪中期到公元13世纪初期时,君士坦丁堡是全欧洲规模最大且最为繁华的城市,B项正确;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一系列伊斯兰穆斯林封建王朝,疆域东起印度河流域和帕米尔高原与中国唐朝接壤;西临大西洋。南至莫桑比克苏丹国北迄高加索山,形成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封建大帝国,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1299年—1923年 ),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国。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此后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新首都,排除C项;波斯帝国是位于西亚伊朗高原地区以古波斯人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国。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开创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的攻陷波斯波利斯,帝国灭亡,排除D项。故选B项。
2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00年到1850年(美洲)。根据材料可知,在欧洲殖民美洲过程中,欧洲人和非洲人迁入,印第安人锐减,所以美洲人种混杂,A项正确;病毒细菌对土著的侵害和各洲人口大量移民迁入只属于其中部分原因,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BC项;美洲人种构成发生变化的根源在于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1.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6世纪(德国)。本题要求找出符合马丁·路德思想主张的内容。就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即可得救,人的灵魂获救依靠自己的信仰,①符合题意, 他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②符合题意,主张采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据所学,马丁·路德主张世俗政权高于教会,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2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近代英国。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保障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限制王权,B项正确;6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订《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A项;1789年法国议会颁布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即《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C项;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晚期(非洲)。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一直遇到非洲人民的强烈反抗,此时武装斗争是非洲人民的主要斗争形式,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选项属于亚洲觉醒的性质,排除A项;非洲经济落后,无产阶级不可能在当时成为反帝的主力,排除B项;C选项符合亚洲觉醒运动的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
2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所学可知,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使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A项正确;发展第三产业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结果,不属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排除B项;强化国际协调属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原因,而材料强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排除C项;建设福利国家有利于黄河社会矛盾,并不会促进经济迅速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25.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和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推断题和影响题。时空是现代史(美国)。据材料“美国CPU(中央处理器)的产量占全球的92%,系统软件产量占86%。全球共有13家顶级的域名服务器,其中美国就有10家”,可知,在全球信息产业中,美国有多家世界顶级的域名服务器,同时其CPU(中央处理器)的产量占全球的92%,系统软件产量占86%,说明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升了美国的经济竞争力,D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信息化对美国的影响,并未提及主导权问题,排除A项;信息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定世界发展的环境,排除B项;信息化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排除C项。故选D项。
26.(1)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铁犁牛耕,精耕细作;③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2)出现了出现了商帮和商业集团;城镇的职能开始以经济为主;市镇大量涌现。
(3)资本主义萌芽。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中国。据材料一“五谷丰登”结合所学可知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据材料一“耕作图”可知②铁犁牛耕,精耕细作;根据材料一“男耕女织”可知③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2)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明清中国。根据材料“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结成了盐商团伙”可知出现了出现了商帮和商业集团;根据“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可知城镇的职能开始以经济为主;根据“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可知市镇大量涌现。
(3)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明清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迥异于传统农耕经济模式的“变异”应该是指资本主义萌芽。
27.(1)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2)组织:中国同盟会。思想:三民主义。
(3)历史事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详解】(1)根据材料,乡下地区的人不知道维新变法,反映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脱离了群众。
(2)根据所学,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4)结合所学,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决定这一道路的根本因素是中国国情。结合所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8.(1)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任答两点)
(2)背景:美国对华采取遏制政策,越南战争逐步升级;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在中国北方边境增设重兵;国防安全面临威胁;工业与科研力量比较集中,不利于备战。(答出三点)
(3)改革措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企改革;标志: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详解】(1)特点:据材料一“新中国‘一五’计划 ”可知,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据材料一“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据材料一“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独立自主开发;据材料一“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可知,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
(2)背景:据材料二“1964年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结合所学中苏关系破裂知识可知,美国对华采取遏制政策,越南战争逐步升级,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在中国北方边境增设重兵,国防安全面临威胁;据材料二“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可知,工业与科研力量比较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
(3)改革措施:根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内容可得出,为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企改革。
标志:结合所学可知,浦东的开发开放是90年代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29.(1)内涵:国家是人们通过订立契约建立的;建立国家的目的是维护天赋的、自然的权利。
(2)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和实行君主立宪制。
(3)进一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及欧美其他国家资产阶级革命,也对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起了激励作用。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62年法国。根据材料“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出版,他在书中指出,自然状态是一种自由状态,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可知国家是人们通过订立契约建立的;建立国家的目的是维护天赋的、自然的权利。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法国。结合启蒙运动相关知识可知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和实行君主立宪制。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法国。结合启蒙运动的影响从思想解放、法国大革命、民族解放运动等方面分析可知进一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及欧美其他国家资产阶级革命,也对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起了激励作用。
答案第8页,共9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