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九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三明市第九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2-08 13:3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 命题人:俞建斌 审核人:胡燕
?一、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户庭无尘杂,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____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4)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__________ ,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6)?_________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8)?_____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二)课内文言基础知识(10分)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悟以往之不谏?????????? ?谏:劝止
B.善万物之得时?????????? ?善:喜欢,羡慕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来,常
D.阴知奸党名,一时收禽??? 阴:密谋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奚惆怅而独悲??? ??????????? B.于是相如前进缶
C.腹犹果然?????????????????? 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4.下列加横线字解释相同的一组(???)(2分)
A.?而: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终日而思矣?
B.?道:有碑仆道?????????????????????????????????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D.?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5.下列句子中对实词的词类活用用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乐琴书以消忧????????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B.屈贾谊于长沙???????? 屈:使动用法,使……委屈
C.而后乃今将图南?????? 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
6.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郞者乎???????B.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然而不王者,未有之也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已而晋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于是遂行。
????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于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过郑,郑文公弗礼。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余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余,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重耳至秦,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于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选自《史记·晋世家》有删节)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祛??????? ?逾:翻越
?????B.会竖刁等为内乱????????????????????会:恰巧
?????C.重耳谢不敢当??????????????????? 谢:感谢
?????D.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 ?阴:暗中
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流亡时得到帮助的一项是(2分)(????)
?????①已而晋迎其弟夷吾立之?????????②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
?????③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④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
?????⑤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⑥为内应甚众
????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②④?????????????D.③④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晋文公重耳先后两次遭到父亲晋献公和弟弟晋惠公的追杀,只得逃往他国。
????B.齐桓公死后,因齐国内忧外患,重耳被齐女及他的随从灌醉后用车拉着离开齐国。
????C.楚成王厚待重耳,可重耳却以“避王三舍”回答楚成王的询问,楚成王非常失望。
????D.在外逃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返回晋国当了晋王,得到多数晋人拥护。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3?分)
??????????????????????????????????????????????????????????????
???(2)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3?分)
??????????????????????????????????????????????????????????????????
(四)古代诗歌阅读(6分)
1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注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释】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3分)
?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5分)
12.下列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宝玉到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在午睡,金钏儿在给她捶腿,宝玉便和金钏儿逗乐调情。此进王夫人醒来打了金钏儿一个耳光并训斥了她一顿,要赶她出府。金钏儿苦求无果,含羞被逐,后投井自尽。
B.元春送来一个灯谜,大家猜了写在纸上,又各作一首送进宫去。第二天太监传话说只二姑娘和三爷猜得不对。贾母也组织大家猜谜,贾政见屏风上大家所作之谜皆是不详之物。心内愈思愈闷,只有宝钗一首让他略觉心宽。
C.贾母等要给湘云还席,齐聚大观园,也叫上了刘姥姥。凤姐和鸳鸯商议拿刘姥姥取笑,等贾母说声“请”,刘姥姥便按鸳鸯交待的高声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鼓腮不语,逗得众人大笑,凤姐和鸳鸯也笑得前仰后合。
D. 探春有倡办诗社之意,于是宝玉和众姐妹聚在秋爽斋商量起社。大家起了别号,推李纨为社长,当日探春做东在秋爽斋先开一社。时值贾芸给宝玉送来两盆白海棠,便以此为题作诗。李纨评论以宝钗为第一,黛玉为第二。
E.香菱想向黛玉学作诗,黛玉给她讲了作诗的要点,并让她先读一些古人的作品。香菱细细品读,后来作了一首,黛玉却说措词不雅,让她放开胆子,再作一首。香菱又作一首,黛玉说还是不好,最后香菱在梦中得了一首,大家都说好。
13.以下两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望着我说!我原不及你林妹妹!别人拿他取笑儿都使得,我说了就有不是。——我本也不配和她说话:她是主子姑娘,我是奴才丫头么!”
黛玉又道:“这还可恕。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玩,她就自轻自贱了?”。(第22回)
宝玉为什么惹恼了湘云?黛玉又为什么生气?请简述相关情节。
(2)下面选段中“你”指谁?请简述黛玉说这番话的始末。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第四十五回)
选答第( )题
??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4.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第15题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曾子提出了一种提高修养的方法,就是________。(2分)
(2)这三则都提到“信”,请问儒家对于“信”的看法是怎么样的?(4分)
三、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 心不厌细:《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红
?? 一部纪录片红成这样,出乎很多人意料,包括总导演陈晓卿,他反复在公开或私下场合表示,《舌尖上的中国》于他而言,只是一部正常而普通的纪录片而已,他不赞成关于该片的溢美之词。这在当下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作态度,有事儿说事儿,不漫无边际,专注本职工作。依我看,这也是“舌尖”的内在风格——实在。
?? 但今天来说“舌尖”为什么这样红,还是要从文化角度说。这又分虚实两面。
?? 虚的一面从梁启超说起。梁启超曾总结有清一代的学术思想,一言以蔽之曰考证,曰总结。如果把今天放回历史大坐标中观察,无论是学术还是创作,都还在考证、总结这一脉络的延续位置。我们这辈人的悲哀之一是创造力贫乏,也许只配来总个结、考个证。从这一点说,“舌尖”握住了时代命门,它把几千年中国人舌尖的滋味,做了一次泛泛的总结和考证。又因它选取的角度既灵且巧,态度务实低调,就在隐秘的潜意识层面合上了时代节拍,击中了每个观众。
?? 这是虚的层面。至于实的层面,要突出一个“细”字来讲。这与前边的虚谈仍然一脉相承——总结、考证,本来就是在细节上下功夫。
?? 来说细的。前两日与友人聊天,感叹近两年突然冒出那么多既有钱又有闲之人,在各个领域内下功夫地玩,深入地玩,大到朝圣、养生;细到香、茶、木头、瓷、陶,甚至鉤瓷鉤壶,都玩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这也是时代特色之一。
?? 曾经的中国人太细了,最近读过清代文震亨的《长物志》,看看目录就知道那时文人之清雅,到了多细的地步。单说文房用具,也就是书桌上摆的玩意儿,笔格、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觇、水中丞、水注、糊斗、蜡斗、镇纸、压尺、裁刀……还有很多;现代人呢?以我此刻书桌为例,电脑、圆珠笔、即时贴,没了。
“舌尖”领人在味觉上向更细处一步步地探掘,重拾我们曾有的静心、细心、耐心。眼耳鼻舌身,色香声味触,每一项往细处探掘,都有太平洋一样广阔的境界,心不厌细,只看你能走多远。
?? 只求温饱的吃,那叫囫囵呑咽,连咀嚼都顾不上,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这只是吃的意义之一,远非全部。就如同喝茶,大茶缸牛饮仅为解渴,如果是品茶,选水选茶、凝神温杯这些都不说了,单是入口之后,舌尖、舌面、上腭、两颊……无穷细致的美妙等你体会。
?? “舌尖”以其细,征服了平日里吞食牛饮的普通人。物质世界越浑浊不堪,人就对心灵世界的清净越渴盼,而吃之一项,由最物质出发,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探掘,直达心灵世界的修道之旅,在满足陈晓卿反对的那种大而无当的民族骄傲心理的同时,又能够满足很多人的食色之欲,不红说不过去。
?? 返回来再啰嗦几句——在眼耳鼻舌身的层面求细固然可喜,但如果不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行,就是无谓之细。正如“舌尖”一片,“舌尖”只是个起点,如果只停留在舌尖,那真是连美食的门还没入。曾经听一个老茶人说苦,口腔感受到的苦不是真的苦,真苦入心。借他这话来说“舌尖”,创作者们想说的,是入心的味道。
??????????????????????????????????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15.下列对“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细”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作态度,有事儿说事儿,不漫无边际,是一种务实的创作风格。
B.从文化角度来说,“细”包含虚与实两面,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C.一系列的细节挖掘,是直达心灵世界的修道之旅,能拓宽我们人生之路的广度和深度。
D.“心不厌细”的前提是真苦之心,物质世界的浑浊也是往细处挖掘的重要条件。
16.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走红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那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
???????????????????????????????????? 林衍
伴着莫扎特与巴赫的钢琴曲,穿着黑色呢子大衣、戴着格子围巾的木心躺在鲜花中,与这个世界告别。
“先生一辈子不落俗套,他要以‘木心的范儿’高贵地离开。”陈丹青说。
这位并不为人所熟知的老人,六年前离开美国,隐居在家乡乌镇的“晚晴小筑”里。同年,其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在国内出版。那时,这位在大陆的“新作者”已经79岁了。
事实上,早在1984年,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便为木心特设“散文展览”专号,题名《木心,一个文学的鲁滨逊》。而那时木心的部分散文与小说也已经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
? “在我与木心先生相处的29年里,我亲眼目击他如何挚爱艺术,如他自己所说:人不能辜负艺术的教养。”陈丹青在悼词中写道。
上世纪80年代是木心文学创作的高峰期,他在的士里写,巴士站上写,厨房里一边煮食一边写,最喜欢在咖啡店的一角写,写到其他的椅子都反放在台子上。
中国美院教授曹立伟还记得,木心很喜欢《诗经》,说如果别人拿《荷马史诗》和我换《诗经》的话,我是不换的。他鼓励年轻人读尼采,说尼采是“钙”,可以使骨头硬起来。讲到福楼拜时,他的眼睛会湿润起来。
生于80年代的书评人顾文豪曾去探访木心。先生少有客套寒暄,坐定,点烟,即谈文学艺术。聊到兴起处,点烟时烟头竟反了,点了烟屁股,一吸差点儿烧到自己,忙说“这就叫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
木心还为顾文豪取来美国原版画册观赏,讲画时话不多,只说:“你们看画,我看你们的眼睛。”临行时,顾文豪曾请木心签名留念,木心笑拒,答说:“今天要让你一无所获,满载而归。”
“先生是有贵族气质的,把自我也当作艺术品在雕刻。”顾文豪说。
陈丹青称其为‘五四’文化的“遗腹子”,“先生可能是我们时代唯一一位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文学作者”。
然而,木心本人却从未与任何文学团体结缘,始终自称为“文学的个体户”。
1946年,他考入上海美专学习油画,不久后转入杭州国立艺专研习中西绘画。20岁出头时,这位贵公子还曾是学生运动的领导者,白天上街游行,傍晚则点上一根蜡烛弹奏肖邦。
新中国成立后,他仍旧长于绘画,热爱写作。
“文革”爆发后,从14岁起创作的20本小册子悉数被抄没。
在狱中,他用白纸画了钢琴的琴键,无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他还在写交代材料的白纸上写散文、诗歌。他写满了66张白纸的《狱中札记》,藏在棉袄夹层里。他还为此创作了一首俳句: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
他喜欢吃甜食,爱逛古董店,常在地铁口迷路。他爱看报纸,但从不看文艺界的新闻。他也很少打开电视,偶尔破例是因为迈克尔·杰克逊的巡回演唱会。
他穿着讲究。他曾亲手把一条细灯芯绒直筒裤细细密密地缝成马裤,钉上一排五颗扣子,用来搭配皮靴。他会戴着眼镜裁剪衬衫,并赞赏托尔斯泰是会自己做靴子的人。
“他太干净了。”曹立伟说,“这种干净是从内而外的。”
2006年,他的作品被引入大陆,他本人也被陈丹青接回中国。虽然姗姗来迟,但毕竟还是来了。陈丹青曾数次告诉读者,要去阅读木心,理解木心,因为在汉语书写持续荒败的年代,是他在独自守卫汉语的富丽、汉语的尊严。
在木心深度昏迷的时候,十几个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读者在病床前照顾先生。陈丹青曾把他们叫到先生的病房,这些年轻人会在木心的床前低声念起那首叫《我》的小诗:我是那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
(选自《视野》2012年第3期,有删改)
17.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木心先生特立独行,受到体制的排挤,因此一直到晚年他的作品才被引入大陆。
B.文章列举木心先生在台湾和美国的文学影响,表现先生蜚声海外的文学创作成就。
C.木心不与任何文学团体结缘,自称“文学的个体户”,体现他对汉语书写现状的失望。
D.“他太干净了”,这句话既是对木心考究服饰的赞美,也是对他清洁的精神情怀的肯定。
E.文章对木心先生的缅怀,流露在对其趣事喜好的琐记中,让丰富而生动的木心跃然纸上。
18.文章多处引用陈丹青和顾文豪的话,有何作用?(4分)
答:?????????????????????????????????????????????? ?????????????????????????????
19.“先生一辈子不落俗套,他要以‘木心的范儿’高贵地离开”,联系全文,请简要概括这种“木心的范儿”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四、语言应用题(7分)
20.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第17题
9月16日下午,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主吴良镛一手拄着拐杖,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步步缓缓走上人民大会堂报告台,坚持站着35分钟作完了以《志存高远,____shēn tǐ lì xíng》为题的报告,但放眼台下,大批后排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
……
①对邀请院士作报告这样的事,主办方切勿仅仅一片好心,不能单纯追求现场观众座无虚席。②一场报告会的效果应该体现在报告人和观众双方的心灵交流上,体现在双方的互动和共鸣上。③如此,哪怕会场只有廖廖数人,只要能让他们获益,这样的报告会也是善莫大焉。
(1)根据拼音写出空缺的汉字。(写错一字不得分)(2分)
?
(2)找出第二段中的一个错字并改正(1分)
?
(3)找出第二段中的一个病句并改正(2分)
21.下列句中成语的字形和用法都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B.我们经过一个美仑美奂的宏丽华厦的区域,开车的告诉我们说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区域。
C.明天是校长赐宴,陪客又有我,他们处心积虑,一定要我去和银行家扳谈,苦哉苦哉!
D.病菌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对人民的危害却非常严重。
五、写作(7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 著名作家麦家认为,人生必须配备的几副眼镜:一是望远镜,看远;二是显微镜,看细;三是放大镜,看透;四是太阳镜,看淡;五是哈哈镜,笑看人生。
??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