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地球的运动 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地球的运动 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6 22:2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地球的运动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自转的特征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公转的特征及产生地理现象。
2.知道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差),学会解释其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3.理解一天和一年中太阳高度角大小的变化与物体影子长短的关系。
4.掌握地球五带的名称和范围,理解五带的光照和气候特点。
基础知识
知识模块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着______不停地旋转。
2.方向:自_____向_____。
3.周期:约_____小时,也就是_____。
4.产生的现象:同一地方产生_______,不同地方产生_______
知识模块二: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着______不停地旋转。
2.方向:自_____向_____。
3.周期:约_____ 天,也就是_____。
4.产生的现象:产生_____ 季节变化;北半球四季的划分:春季:_______三个月; ____:6.7、8三个月;秋季:________三个月;____:12、1、2三个月南半球的季节与_____半球相反。
7.阅读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分组讨论并填写下表:
节气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日期 北半球昼夜长短 获得太阳光热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三、随堂检测
地理实验可以通过演示过程观察现象,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置在手电筒前方,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此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五带的形成 D.影子长短的变化
2.下列关于实验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摆放地球仪时,北极指向北方 B.自东向西拨动地球仪
C.此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 D.灯光能照亮地球的大部分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2023年5月14日是母亲节,这一天地球绕日公转正处于图中什么位置 (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①④之间
4.赤峰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此实验是演示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等的地理意义,而四季变化、五带的形成、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等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该实验很难演示影子长短的变化,A正确。故选A。
2.答案:A
解析: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时,地轴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度数保持不变,并且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同一时间内,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故我们在演示该实验时,让地球仪的北端指向北方,也就表示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应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由于地轴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度数保持不变,所以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以内移动,不是始终直射赤道,A正确。故选A。
3.答案:A
解析:5月14日是母亲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在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图中①是春分,3月21日前后,②是夏至,是6月22日前后,所以这一天地球绕日公转正处于图中①②之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答案:B
解析:赤峰位于北半球,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赤峰一年当中白天最长,在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B正确;春分、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A、C、D错误。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