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25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6 14: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并能解释相关问题。
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能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学习目标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阅读教材P34——P35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气对太阳辐射有什么作用?
3. 地表的太阳辐射对地表产生了什么影响?
4. 近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5. 对流的水汽、二氧化碳如何促使大气增温?
6. 大气辐大气逆辐射怎么产生的?
7. 大气逆辐地面有什么作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凡是有温度的物体,都会以辐射的形式把热量释放出来
物体温度越高,波长越短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包括紫外线,红外线,50%可见光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
地面增温
地面吸收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大气反射
太阳暖大地
散射
主要是指大气颗粒能直接吸收掉太阳能量,自身增温;
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指大气颗粒能把照射在其上的太阳光反射向四面八方。散射蓝光。
指大气颗粒能把太阳光按照太阳能量传递过来的相反路径反射回去。反射光为白光。
吸收强烈 ,有选择性
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越强
向四面八方散射 ,有选择性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
削弱作用
吸收
散射
反射
削弱作用
吸收
散射
反射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地暖大气
太阳辐射
地面吸收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大气反射
太阳暖大地
散射
地面增温
射向宇宙
地面辐射
大气吸收
大地暖大气
大气增温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地面
大气
大部分
大气升温
地面升温
少部分被大气
吸收或反射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大部分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地暖大气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3、大气还大地
太阳辐射
地面吸收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大气反射
太阳暖大地
散射
地面增温
射向宇宙
地面辐射
大气吸收
大地暖大气
大气增温
大气逆辐射
大气还大地
大气辐射
▋大气的保温作用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d地面辐射,
e大气反射,f大气辐射。
●大气增温的原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地面保温。
【活动】说明地球大气的保温作用
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摄氏度;夜晚,温度可降低到零下183摄氏度。
1.观察图,找出地球比月球多了哪些辐射途径。
2.说明上述辐射途径对地球昼夜温差的影响。
3.说明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的原因。
三、大气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
2.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导致的热量差异
3.形成过程:
A
B
C
受热
冷却
冷却
等压面
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A
B
C






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热量差异
垂直运动
气压差异
水平运动
A
B
C
思考:下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高空、近地面的等压面,请判断A、B、C三处的气温高低,并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



4。几种形式:
(1)海陆风:
白天
夜间
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夏季
冬季
思考:在下图中画出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
夏季时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冬季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上升气流
市区
郊区
郊区
由郊区流向市区
由郊区流向市区
(2)城市风:
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城市的热岛效应
思考:根据城市风的原理,我们规划有大气污染的小城镇布局时,该如何操作?
思考 :下图为北半球某处地面附近的等压线,试判断A、B两处的风向?并比较两处风力的大小?
A
B
1020
1000
A偏南风
B东北风
B处等压线密集,风力大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