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文档属性

名称 《堂堂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31 02:30:4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堂堂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青少年往往为陈旧、复杂的教学方法,愚蠢和严厉相交替的说教以及拙劣________的哲学所束缚而失去平衡。
②“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_____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
③我国将开展选拔女宇航员的工作,虽然有外国的选拔条件作参照,但还要符合中国国情,具体做法还要进一步_______。
A.肤浅 反映 摸索
B.浮浅 反映 探索
C.浮浅 反应 摸索
D.肤浅 反应 探索
2.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
②我们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更要高瞻远瞩,从宏观角度规划未来,携手共创一个稳健团结、自强不息的社会。
③随着国内跑步热的兴起,像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这样的高水平国际赛事受到广大跑友的追捧,让跑友们前仆后继。
④最后,朱老先生说这只是一次粗枝大叶的讨论,希望大家能从中领略运用文字所应具有的谨严精神。
⑤高校只有不断优化结构,才能让自身的人才培养更有的放矢,让学生、学校和社会三方实现共赢。
⑥《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我们在拜读时要认真研究,多方探讨,对的就接受,不对的就抛弃,生吞活剥是要不得的。
A.③④⑥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④⑤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业经济,应当成为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B.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已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收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C.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D.我们党的每一个基层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地把党的宗旨诵读在口头上,落实在行动上,融化在血液中。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古代劳动人民善于发现事物的特征,善于区别事物的善恶, 通过口头语言和歌舞场景使之再现。 他们的诗歌创作 表现了他们对现实的认识和爱憎, 表现了他们质朴的艺术感受, 逐渐形成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融合的特色。
A.又 因为 既 又 也 B.又 因而 不仅 而且 也
C.并且 因为 既 又 从而 D.并且 因而 不仅 而且 从而
5.下列是对这个多重复句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②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③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④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⑤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二、其他
6.本文脉络分明,有许多显示作者思路的句子,请把它们找出来。据此分析文章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的,第一、二、三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7.《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为什么当时的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者在研究历史时也是“言必称希腊”?
8.文章运用了“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联系文本具体分析其中蕴含的意义。《改造我们的学习》
9.课文第三部分第一句“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中“这个意思”具体指什么?作者明确地说这部分旨在“反复地说明”,是不是对上一部分的简单重复?
10.《改造我们的学习》语言具有准确、鲜明和生动的特点,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说明。
11.既然《改造我们的学习》的中心论点是“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那么充分肯定我们党在学风方面一些“很好的现象”的第一部分能否删去?
12.“天上掉下来的”和“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这两种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
13.“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14.阅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理解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二者有什么区别?
15.如果把第二部分看作一篇独立的议论文,它的结构层次怎样划分?《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16.“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毛泽东开宗明义地点出了中国共产党所提倡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当今时代,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学习?
17.给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注意字数要求。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给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①   (30字以内)
中国也有一句谚语: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人要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追求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追求卓越),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实现自己事业的辉煌。
这两句谚语的区别在于:②   (30字以内)
三、选择题组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抗日战争孕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习总书记将抗战精神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______________、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______________,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长期以来,( ),缺乏现代意义上的对国家的责任,现代国家意识淡薄。这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九一八”事变的隆隆炮声犹如沉重一击,此后中国各族各界民众迅速地觉醒起来,展现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_____________品格,_____________、共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热情。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是数千年在中华儿女文明发展中形成的深沉社会心理和基本价值追求,也是生命力的中华民族支撑。
(1)下列填入横线中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视死如归 气概 自尊 万众一心
B.舍生忘死 气概 自立 齐心协力
C.舍生忘死 气魄 自尊 万众一心
D.视死如归 气魄 自立 齐心协力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支撑,也是中华儿女在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形成的深沉社会心理和基本价值追求。
B.是中华儿女在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形成的深沉社会心理和基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支撑。
C.是中华儿女在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实现的深沉社会心理和基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支撑
D.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支撑,也是中华儿女在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实现的深沉社会心理和基本价值追求。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受血缘亲缘认同和乡土认同的束缚,大多数中国人只有封建宗法思想
B.由于受血缘亲缘认同和乡土认同的束缚,只大多数中国人有封建宗法思想
C.由于受封建宗法思想的束缚,大多数中国人只有血缘亲缘认同和乡土认同
D.由于受封建宗法思想的束缚,只大多数中国人有血缘亲缘认同和乡土认同
四、语言表达
19.对联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以形式上的整饬,音节上的和谐,内容上的精警至今仍然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下面是近代著名楚辞学家吴丈蜀撰写的洞庭湖畔怀甫亭的楹联,顺序已被打乱,请把它们整理好。
系 洞庭 洛水 人间 疮痍 空有泪
归 舟 已无诗 改换 世上 魂
上联:   ,   。
下联:   ,   。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它承载了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时代诉求和革命行动,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革命实践孕育革命文化。一部革命文化的产生、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斗争史。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革命文化源于伟大的革命实践,有了革命斗争实践才有革命文化。研究革命文化,必须研究革命斗争,包括军事斗争、经济斗争等。这些革命斗争实践为革命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其蕴含的不畏牺牲、乐于奉献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成为革命文化的重要特质。同时,革命文化也为革命实践的发展提供动力。例如,延安精神来源于党在延安时期坚持敌后抗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开展大生产运动的革命实践;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价值,正在于其中蕴含的精神要素对延安时期乃至今天的奋斗实践产生的指导、鼓舞和借鉴意义。
没有理论自觉就没有文化自信。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马克思主义是揭示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革命实践与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始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其蕴合的核心要素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比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蕴含的鲜明的群众观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容。
人民群众是革命实践的主体,革命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创造的,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有了中国革命,才孕育和形成了革命文化。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曲折艰辛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结合革命不同历史阶段的目标与任务,充分坚持和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坚持用革命理论武装干部、群众的头脑,系统地领导人民群众在以不同方式参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事业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革命文化。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120周年诞辰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由于革命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不断创造和丰富发展的,因此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最广泛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创造性,成为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
(摘编自朱喜坤《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革命文化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源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等革命实践。
B.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当代的文化自信,必须着眼于和立足于革命文化。
C.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军事斗争、经济斗争等革命实践,孕育了伟大的革命文化。
D.革命文化和革命实践是共生互促关系,因而革命文化指引着革命实践取得成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宗明义,明确指出了革命文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B.文章用延安精神举例论证了“革命实践孕育革命文化”,并阐述革命文化的作用。
C.文章从理论自觉的层面,列举事例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而形成革命文化。
D.文章中间部分展开论证,结尾照应开头,使全文形成“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革命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革命精神,还包括奋斗精神和创业精神等。
B.若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就难以产生革命文化。
C.人民群众是革命实践的主体,只要参加革命实践,人民群众就能创造革命文化。
D.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两种群众观念,不属于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
【解析】【分析】
①句:“肤浅”主要用于认识、理解等,局限于表面,常指学识浅薄,理解不深刻;“浮浅”主要用于作风、学识等,着重于浮在表面,指认识浅薄,不扎实。①用来修饰“哲学”,指学识浅薄,理解不深刻,用“肤浅”。
②句:“反应”指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引申为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指物体的形象反着映射到另一个物体上;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等。②写“低碳生活”表现出的事物的实质,所以用“反映”。
③句:“摸索”着重指在方向不明、经验不多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地寻找,对象常是经验、方向、门径、技术等;“探索”着重指为解决疑难问题而多方面寻求答案,试图发现、求得隐藏的事物,比“摸索”更自觉、更进一步,对象常是奥秘、原因、根源、知识、实质、本质等。③指中国“选拔女宇航员”经验不足,所以用“摸索”。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和辨析词语的能力。做这类题关键是平时多积累、熟记,要了解词语、意义、词性、语体色彩、用法的差别,结构等内容,区分细微差别,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2.【答案】B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①“开门揖盗”指开了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来危害自己。语境说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让其来危害自己,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②“高瞻远瞩”指站得高,看得远,形容眼光远大。语境说“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从宏观角度规划未来”,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③“前仆后继”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语境中马拉松赛和“斗争”无关,望文生义,应为“前赴后继”。使用错误,排除AC两项。
④“粗枝大叶”形容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语境用于“讨论”而不是“做事”,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排除D项。
⑤“有的放矢”比喻言论、行动目标明确。语境说让“人才培养”目标更明确,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⑥“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语境指读书要认真思考,不加分析地接受要不得,望文生义,应为“囫囵吞枣”。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核辨析成语的能力,做这类题关键是平时多积累、熟记。在辨析成语时,要能了解成语的意义、词性、成语的感彩、语体色彩、用法的差别,成语的出处、结构等内容,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另外,还可以通过关键字区别,比如“耳熟能详”中“耳”字与“有目共睹”的“目”字。
3.【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
【解析】【分析】
A项,“发展和重视农业产业经济”语序不当。按照认识的过程,应该先重视再发展,将“发展和重视”应改为“重视和发展”。
B项,“群体、社会、他人”语序不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正确语序应该是“他人、群体、社会”。
C项,“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语序不当。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比赛的正常程序应该是“从命题、海选、决赛到颁奖”。
D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熟练掌握病句的类型以及修改。《考试大纲》列举六种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六种病句需要考生在平时多做练习、多总结、熟练掌握。只有如此,做这类题才能得心应手。
4.【答案】D
【知识点】近义虚词辨析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 第一处是对“善于”的递进,两个“表现”之间是递进关系,可用“不仅,而且”; 最后一空表示结果,用“从而”即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核虚词的用法,做这类题关键是平时多积累、熟记,要了解虚词意义、词性、用法的差别,结构等内容,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5.【答案】D
【知识点】逻辑推理
【解析】【分析】“①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②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③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④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⑤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①②③句介绍“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形成的基础,④⑤⑥句是介绍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的形成,所以第一层应该是③④之间;再看①②③句,③句使用关联词“所以”,且①②句中有“首先”“然后”表次序排列的词语,这说明①②都是③的原因,所以这是第二层,而①②之间是第三层;最后看④⑤⑥句,⑤句使用表因果的关联词“因而”,这说明④和⑤⑥之间又构成因果关系,这是第二层,⑤和⑥是第三层。故正确的划分应为“①|||②‖③│④‖⑤|||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复句结构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对复句的多重结构有所了解,然后分析所给的复句,弄清楚这个复句里含有几个分句,接着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层次关系,可以找出复句中的关联词,看哪个关联词能管到整个复句,这个关联词所关联的两个部分就是第一层关系,再对划分开的句子做第二层、第三层分析。
6.【答案】1)显示思路的句子:
①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
②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③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
④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
⑤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
⑥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2)论点: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论证过程:第一部分回顾党成立二十年来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正面论证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指出我们“还有很大的缺点”,从反面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对照,说明主观主义的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的原则区别,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迫切性。最后,作者提出了改造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第一、二、三部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
第一、二部分之间是正反对照关系(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在写法上有繁简、详略的不同);第三部分与第一、二部分是层进关系,从正面、反面的论证推进到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从分析主观主义的表现、危害进而深入揭示其特点、实质。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解析】【分析】
1)文中的“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等。
2)文章开头提出论点: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由文中第一部分“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抗日战争以来,我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研究今天的中国的世界,是进一步了……”可知,第一部分回顾党成立二十年来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正面论证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性。
由第二部分“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据我看来,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可知,第二部分指出我们“还有很大的缺点”,从反面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
由第三部分“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第二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可知,第三部分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对照,说明主观主义的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的原则区别,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迫切性。
由第四部分“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可知,最后,作者提出了改造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第一部分回顾党成立二十年来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正面论证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指出我们“还有很大的缺点”,从反面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所以第一、二部分之间是正反对照关系。第三部分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对照,从正面、反面的论证推进到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说明主观主义的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的原则区别,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迫切性,所以第三部分与第一、二部分是层进关系。综上分析,第一、二、三部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
故答案为:1)显示思路的句子:
①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
②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③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
④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
⑤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
⑥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2)论点: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论证过程:第一部分回顾党成立二十年来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正面论证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指出我们“还有很大的缺点”,从反面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对照,说明主观主义的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的原则区别,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迫切性。最后,作者提出了改造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第一、二、三部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
第一、二部分之间是正反对照关系(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在写法上有繁简、详略的不同);第三部分与第一、二部分是层进关系,从正面、反面的论证推进到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从分析主观主义的表现、危害进而深入揭示其特点、实质。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分析文章脉络,找显示作者思路的句子需要多注意段首句、段尾句以及独句的段落,通读文本,把握文章中心论点。接着需要就每段话找出分论点或者概括段意,分清层次,把握论据与论据的关系,把握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把握论据的作用。
7.【答案】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学习外国形成一股风气,特别在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但不少人的学习方法是教条主义的,不重视研究本国的历史和现状。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解析】【分析】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世界列强瓜分的对象。为使中国强盛起来,“不少有志之士便到英、法、德、日等强国去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又有不少人到苏联(俄国)去学习。在当时,学习外国形成一股风,特别在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但不少人的学习方法是教条主义的,这种教条主义的方法也影响到党内人员,有些人在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时,也只是生搬硬套外来的东西,而不重视研究本国的历史和现状,所以出现当时的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者在研究历史时也是“言必称希腊”的情况。
故答案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学习外国形成一股风气,特别在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但不少人的学习方法是教条主义的,不重视研究本国的历史和现状。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本重要语句的理解分析能力。这需要考虑上下语境,分析重要语句在内容、结构上的作用。
8.【答案】①“墙上芦苇”指墙上一棵草,风吹两边倒,比喻没有立场,没有是非观念,没有敌我界限;“头重”比喻官大、权大、势大,“脚轻”指无工作基础,无群众基础,无知识基础;“根底浅”指没有经验,没有学历,没有资历,没有能力。
②“山间竹笋”指厚险皮的人,俗话说,有的人脸皮像笋壳叶,剥了一层又一层;“嘴尖”指只会讲歪理,讲党八股,夸夸其谈;“皮厚”指没有羞耻心,没有自尊心;“腹中空”指不读书,不看报,胸无点墨。
③选用这副对联来给三种人画像,最恰当不过。“形象大于思维”,对联中的形象所蕴含的内容远远超过指出的三种人,可以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去描绘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形色色的人物。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解析】【分析】
从字面上来看,这副对联的意思为“长在墙上的芦苇怎么能够长久存活呢?山间竹笋别看嘴尖皮厚,其实中空,又有什么值得自傲的呢?”对联本身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前一句把那些学习根基不深厚的人比喻为芦苇,只会随风摇摆,四处附和,后一句把那些倚老卖老,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比喻为竹笋,空有其表,华而不实。
针对本文而言:“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说明这些人没有是非观念;
“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说明这些人官大、权势大;
“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说明这种人是没有群众基础的,没有工作基础的,得不到人民拥护的;
“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认真地研究现状的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说明这些人没有根基;
“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所以虽然读了,但是消化不了”“有些人对于自己的东西既无知识,于是剩下了希腊和外国故事,也是可怜得很,从外国故纸堆中零星地捡来的”“其中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的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说明这些人胸无点墨,没有学历,没有知识,没有能力,水平低;
“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说明这些人只会讲歪理,夸夸其谈,无实际意义。
综合以上分析出的人物形象,再根据“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中的关键信息,对应相关的形象,梳理内容。
对联的内容让我们对那些“华而不实”的人产生了想象。
故答案为:①“墙上芦苇”指墙上一棵草,风吹两边倒,比喻没有立场,没有是非观念,没有敌我界限;“头重”比喻官大、权大、势大,“脚轻”指无工作基础,无群众基础,无知识基础;“根底浅”指没有经验,没有学历,没有资历,没有能力。
②“山间竹笋”指厚险皮的人,俗话说,有的人脸皮像笋壳叶,剥了一层又一层;“嘴尖”指只会讲歪理,讲党八股,夸夸其谈;“皮厚”指没有羞耻心,没有自尊心;“腹中空”指不读书,不看报,胸无点墨。
③选用这副对联来给三种人画像,最恰当不过。“形象大于思维”,对联中的形象所蕴含的内容远远超过指出的三种人,可以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去描绘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形色色的人物。
【点评】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和鉴赏的能力。这需要考生分析语句的表层含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进而考虑该句使用的艺术手法;最后分析作用。
9.【答案】①“这个意思”具体指文章前面提出的“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必须“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②作者虽然说是要“反复地说明”,但这部分内容并不是对上一部分的简单重复,而是从不同的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反复加以论证,使论证更为充分。
这一部分中虽然也谈到了主观主义的态度的表现、危害等,但不是简单地重复第二部分的内容,而是在概括归纳其表现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将其分成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类型,并指出其特点,在指出其危害的同时还揭露出它的实质,指明对待它的应有态度。同时在这部分里不是只写主观主义的态度,而是用来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相对照,是非分明,更加突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迫切性。这部分采用的是对比论证的方法,也不同于第二部分的例证法。这部分在语言上大量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论证更加生动、深刻、有力。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
【解析】【分析】
1)“这个意思”在课文第三部分第一句提及,要理解“这个意思”具体指什么,应结合上文内容加以分析,由文章第二部分重点论述的“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可知,“这个意思”具体指文章前面提出的“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必须“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2)由第三部分“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第二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可知,这部分作者谈到了主观主义的态度的表现、危害等,在概括归纳其表现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将其分成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类型,并指出其特点,在指出其危害的同时还揭露出它的实质,指明对待它的应有态度,所以不是简单地重复第二部分的内容;由文中“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可知,作者在这部分里将主观主义的态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相对照,采用的是对比论证的方法,是非分明,使论证更充分,更加突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迫切性,所以也并不是简单的重复。
另外,由文中“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这种作风,拿了律已,则害了自己;拿了救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可知,在语言上大量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论证更加生动、深刻、有力。
故答案为:①“这个意思”具体指文章前面提出的“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必须“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②作者虽然说是要“反复地说明”,但这部分内容并不是对上一部分的简单重复,而是从不同的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反复加以论证,使论证更为充分。
这一部分中虽然也谈到了主观主义的态度的表现、危害等,但不是简单地重复第二部分的内容,而是在概括归纳其表现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将其分成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类型,并指出其特点,在指出其危害的同时还揭露出它的实质,指明对待它的应有态度。同时在这部分里不是只写主观主义的态度,而是用来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相对照,是非分明,更加突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迫切性。这部分采用的是对比论证的方法,也不同于第二部分的例证法。这部分在语言上大量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论证更加生动、深刻、有力。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这需要考虑上下语境分析含义,进而分析艺术特色,考虑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作用等。
10.【答案】语言准确:1)用词恰当;如第一部分的论点用了“日益结合”的提法,“日益”一词客观地写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逐步结合的过程。2)用词的分寸掌握得很好。如第二部分在列举了主观主义学风的表现之后,说“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用词很有分寸。
语言鲜明:1)善于进行正反对比。如第二部分把两条相反的“原则”对举,鲜明有力。2)爱憎分明的态度。文中一连串的排比,是非爱憎分明。
语言生动:1)善于使用谚语、口语和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如用谚语“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研究。2)灵活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古为今用。如“言必称希腊”等。3)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如用“饮差大臣”“瞎子摸鱼”等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既贴切生动又通俗易懂。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
本文语言准确。
一是表现在用词恰当上。如第一部分的论点用了“日益结合”的提法,“日益”一词客观地写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逐步结合的过程。再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一句,“常常”一词用得很恰当,如不用就会把这一特称判断变成全称判断,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二是表现在用词的分寸掌握得很好。如第二部分在列举了主观主义学风的表现之后,说“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先强调是“极坏的典型”,不是“普遍”的,然后又用两个“相当地”,这样既表明了不是一片漆黑,同时又使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用词很有分寸。
本文语言鲜明。
一是表现在作者善于进行正反对比。如第二部分在谈到学习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时,作者写道:“他们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诚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他们既然违背了这条原则,于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条相反的原则:理论和实际分离。”把两条相反的“原则”对举,鲜明有力。二是表现在爱憎分明的态度上。作者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如当谈到主观主义的实质时,作者大声疾呼:“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一连串的排比,是非爱憎分明。
本文语言生动。
一是表现在作者善于使用谚语、口语和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上。如用谚语“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研究;用口语“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说明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研究历史,使文章显得活泼风趣;用成语“粗枝大叶”“夸其谈”“一知半解”“生吞活剥”等来形容主观主义者的不细心调查研究,空谈理论,无知、救条,都很形象、深刻,同时也很简练。二是表现在灵活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古为今用上。如“言必称希腊”“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宽之心”“为之一新”“等闲视之”“若明若暗”“诸如此类”“懂得甚少”等,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三是表现在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上。如用“饮差大臣”“瞎子摸鱼”等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既贴切生动又通俗易懂。文中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这种作风,拿了律已,则害了自己;拿了救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语意跌宕,层层深入。文中对偶的句子除了引用解缙的对联外,还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华而不实,腕而不坚”“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等,都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
故答案为:语言准确:1)用词恰当;如第一部分的论点用了“日益结合”的提法,“日益”一词客观地写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逐步结合的过程。2)用词的分寸掌握得很好。如第二部分在列举了主观主义学风的表现之后,说“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用词很有分寸。
语言鲜明:1)善于进行正反对比。如第二部分把两条相反的“原则”对举,鲜明有力。2)爱憎分明的态度。文中一连串的排比,是非爱憎分明。
语言生动:1)善于使用谚语、口语和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如用谚语“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研究。2)灵活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古为今用。如“言必称希腊”等。3)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如用“饮差大臣”“瞎子摸鱼”等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既贴切生动又通俗易懂。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语言特点的能力,联系文本分别从 准确、鲜明和生动 这三方面分析。
11.【答案】不能。好的议论文必须运用发展观点、联系观点,辩证地分析问题。文章第一部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正面论证了树立马列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重要性,告诉我们改造学风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因此,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删去。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解析】【分析】
概括第一部分的内容和作用:文章第一部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正面论证了树立马列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对二十年来我党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面所取得进步的回顾,告诉我们改造学风不仅具有重要性而且也具有可能性,从而增强了我们改造学风的信心;总结观点: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是必不可少的。
故答案为:不能。好的议论文必须运用发展观点、联系观点,辩证地分析问题。文章第一部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正面论证了树立马列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重要性,告诉我们改造学风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因此,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删去。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首先要明确观点:能不能删除;其次,明白好的议论文的标准:一篇好的议论文,绝不能宣传片面的、孤立的、绝对化的观点,必须运用辩证法发展观点、联系观点,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
12.【答案】因为这两种说法都是唯心主义的。第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它认为在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所谓“世界精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过是“世界精神”的产物,即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第二种是主观唯心主义,它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即思想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
【知识点】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文本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判断
【解析】【分析】
根据本文内容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强调的是物质性,正确的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强调的是唯物主义。而“天上掉下来的”和“自己头脑里固有的”都是属于唯心主义,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把思想寄托在独立存在的“世界精神”,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认为思想是在头脑里存在的。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因为这两种说法都是唯心主义的。第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它认为在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所谓“世界精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过是“世界精神”的产物,即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第二种是主观唯心主义,它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即思想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
【点评】本题考查对某一观点的理解的能力。这需要分析该观点的含义和产生依据,进而分析正误。
13.【答案】有五层意思:
①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现在说来,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不言自明的。②强调正确思想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用正确的思想来改造社会、改造世界。③要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就要依靠掌握正确思想的群众。④说明群众只有在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掌握正确的思想。离开了正确的思想,也就谈不上改造社会、改造世界。⑤更明确地指出,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解析】【分析】
结合《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来看,正确的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强调要用正确的思想来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将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根据《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说明群众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多次的反复,在正确的思想的指导下改造世界,同时在改造世界时总结正确的经验;“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说明正确的思想是改造世界的重要的力量,具有伟大的意义。
故答案为:有五层意思:
①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现在说来,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不言自明的。②强调正确思想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用正确的思想来改造社会、改造世界。③要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就要依靠掌握正确思想的群众。④说明群众只有在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掌握正确的思想。离开了正确的思想,也就谈不上改造社会、改造世界。⑤更明确地指出,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理解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重点挖掘本句的关键内容,比如“‘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是什么思想’,‘正确思想是干什么的’”等问题。
14.【答案】①感性认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产生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现象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在实践中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复了多次,经过大脑的思考,把认识推进了一大步,形成了思想。这样就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对事物的本质有了认识,这就是理性认识。
②区别:感性认识只反映事物的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它以直接感受为特点,以事物的现象为内容,包括感觉、知觉和概念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它以抽象性、间接性为特点,以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解析】【分析】
由文中“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可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产生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现象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由文中“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可知,在实践中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复了多次,经过大脑的思考,把认识推进了一大步,形成了思想。这样就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对事物的本质有了认识,这就是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一是对象不同,前者只反映事物的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后者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二是特点不同,前者以直接感受为特点,后者以抽象性、间接性为特点;三是内容不同,前者以事物的现象为内容,以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四是形式不同,前者包括感觉、知觉和概念三种形式,后者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
故答案为:①感性认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产生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现象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在实践中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复了多次,经过大脑的思考,把认识推进了一大步,形成了思想。这样就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对事物的本质有了认识,这就是理性认识。
②区别:感性认识只反映事物的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它以直接感受为特点,以事物的现象为内容,包括感觉、知觉和概念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它以抽象性、间接性为特点,以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这需要通读文本,理解上下语境,筛选概括概念的含义。
15.【答案】①这一部分条理清楚,组织严密,逐层深入地阐明了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就结构类型而言,是“总一分一总”式,可分三个层次。
②第一个层次,从“人们的社会存在”到“……物质力量”,共两句话,总论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这是下文论述两个飞跃的纲。第一句话讲由社会存在到思想,也就是下文中的由物质到精神,由实践到认识;第二句讲由思想到社会存在,也就是下文中的由精神到物质,由认识到实践。第二个层次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到“此外再无别的目的”,分别论证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个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第三个层次,从“一个正确的认识”到“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对上文总结并深化,阐述正确认识的形成,需要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两次飞跃只是认识过程的一次循环,要取得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全过程。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解析】【分析】
文章从开头到“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总论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
接着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到“此外再无别的目的”论述了两种飞跃,一个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一个是理性认识到实践。
最后从“一个正确的认识”到“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论述了要取得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就是认识发展的全过程。
故答案为:①这一部分条理清楚,组织严密,逐层深入地阐明了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就结构类型而言,是“总一分一总”式,可分三个层次。
②第一个层次,从“人们的社会存在”到“……物质力量”,共两句话,总论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这是下文论述两个飞跃的纲。第一句话讲由社会存在到思想,也就是下文中的由物质到精神,由实践到认识;第二句讲由思想到社会存在,也就是下文中的由精神到物质,由认识到实践。第二个层次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到“此外再无别的目的”,分别论证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个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第三个层次,从“一个正确的认识”到“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对上文总结并深化,阐述正确认识的形成,需要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两次飞跃只是认识过程的一次循环,要取得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全过程。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论证结构理解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知道文章的结构一般分为“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对照式”等。根据本文,大体可以明确本文是“总分式”,具体而言是“总—分—总”的形式。然后明确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16.【答案】①全民学习,健康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随着一滴水落下激起层层涟漪,手机屏幕上一句古训映入眼帘——2019年初,这个叫“学习强国”的学习平台“火”了,超过1.3亿用户主动学习、积极打卡。
打开“学习强国”客户端,既有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活动的报道与解读,也有围绕中国梦、中国精神等数十个主题的总书记论述摘编,还有中央最新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解读。“学习强国”让学习有组织、有管理、有指导、有服务,更多样、更个性、更智能、更便捷。学习正在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终身学习,善于学习。
在信息社会,知识是要经常更新的,这十分重要。有的人掌握的知识的确很丰富,但也未免在自鸣得意的同时遇到不可救药的麻烦。我们必须知道,追求知识永远没有止境,只有不断坚持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和跟上社会的发展。根据个人的发展方向,适时地选择需要学习的知识范围,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并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学习效果。在不断的学习与检验中,完善自我,走向成功。学习,应当成为每天自觉完成的任务,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知识点】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由句中“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可知,“这种态度”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紧密关联,为着解决中国的问题,所以应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由“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可知,据此提醒大家要以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进行学习。综合以上方法再结合当今时代的特点加以分析即可。如通过“学习强国”等现代方式进行全民积极参与的有组织、有管理、有指导的学习,让学习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随着时代发展,信息的逐步更新,人们只有不断坚持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和跟上社会的发展。根据个人的发展积累适当的学习方法,适时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终身学习,才能获得成功。
故答案为:①全民学习,健康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随着一滴水落下激起层层涟漪,手机屏幕上一句古训映入眼帘——2019年初,这个叫“学习强国”的学习平台“火”了,超过1.3亿用户主动学习、积极打卡。
打开“学习强国”客户端,既有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活动的报道与解读,也有围绕中国梦、中国精神等数十个主题的总书记论述摘编,还有中央最新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解读。“学习强国”让学习有组织、有管理、有指导、有服务,更多样、更个性、更智能、更便捷。学习正在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终身学习,善于学习。
在信息社会,知识是要经常更新的,这十分重要。有的人掌握的知识的确很丰富,但也未免在自鸣得意的同时遇到不可救药的麻烦。我们必须知道,追求知识永远没有止境,只有不断坚持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和跟上社会的发展。根据个人的发展方向,适时地选择需要学习的知识范围,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并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学习效果。在不断的学习与检验中,完善自我,走向成功。学习,应当成为每天自觉完成的任务,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点评】该题考查探究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特别强调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特别是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和对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考生联系现实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17.【答案】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立足自身,求得发展;中谚提倡高远目标,西谚倾向更实在的目标。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解析】【分析】
上帝给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意思是因为笨鸟在学习飞翔的时候会比一般的鸟儿更加艰难,所以上帝给他们准备一根矮树枝,这样它们练习的时候不至于摔得很惨。这句话是暗示人们,假如你在某方面的天分比一般人低,不用灰心,上帝给你安排了另外的出路。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确定自己的坐标,立足自身,求得发展。
结合中国的谚语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追求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实现自己事业的辉煌。仔细分析两则谚语,它们的区别在于:西方谚语倾向更实在的目标,而中方谚语提倡高远目标。
故答案为: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立足自身,求得发展;中谚提倡高远目标,西谚倾向更实在的目标。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谚语的能力。这需要考生理解谚语的表层含义,理解谚语中重要名词、形容词的比喻意义,进而理解谚语的深层含义。
18.【答案】(1)A
(2)B
(3)C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1)
视死如归: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
舍生忘死:形容不顾性命危险。
此处重在表达不怕死的精神,用“视死如归”。
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
气魄:魄力,气势。
此处用“气概”突出“重大问题”。
自尊:尊重自己,不卑躬屈节,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
自立:不依靠别人,靠自己劳动而生活。
这里强调抵御外侮,用“自尊”。
万众一心:千千万万的人一条心,强调广大群众团结一致。
齐心协力:思想认识一致并共同努力。
本句主语是“各族各界民众”,重在强调广大群众的团结,用“万众一心”。
故选A。(2)本题,题干明确指出“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A、D两项,语序不当,先古后今,先在“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形成“基本价值追求”,再支撑指向“现在与未来”的“生命力”;
C、D两项搭配不当,“实现……心理”动宾搭配不当。
故选B。(3)
A、B两项逻辑错误:应该是在某种思想的束缚下形成某种认同。B、D两项依据文章内容,“只”字用来限制“认同”才与后文“现代国家意识单薄”相对应,用以限制“中国人”的数量不合适。故选C。
故答案为:⑴A⑵B⑶C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⑵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⑶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19.【答案】上联: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下联: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
【知识点】仿写句式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洞庭”“洛水”、“人间”“世上”、“空有泪”“已无诗”对仗,“归”和“系”“舟”和“魂”对仗,再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空有泪”是上联,“已无诗”是下联。
故答案为:上联: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下联: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
【点评】此题考核仿写句子的能力,重点考核对联,注意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同,词性一致,注意对联的要求,结构的对仗,词语判定。
20.【答案】(1)D
(2)C
(3)B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1)本题中,D项,“共生”不符合文意,原文意思是革命文化源于革命实践,两者不是共生关系;“革命文化指引着革命实践取得成功”表述错误,原文提到革命文化为革命实践的发展提供动力,并没有明确指出“革命文化指引着革命实践取得成功”。
故选D。(2)本题中,C项,“列举事例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而形成革命文化”表述错误。C项内容对应文章第三段文字,这一段引用毛泽东的观点并进行分析,属于道理论证。另外,这一段主要论述了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是包含在革命文化中的,所以“进而形成革命文化”错误。
故选C。(3)
A项,强加关系,原文中革命文化包含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和创业精神是并列关系,选项中的“主要……,还……”给它们分了主次,改变了原文的逻辑;
C项,“只要参加革命实践,人民群众就能创造革命文化”缺少前提“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
D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蕴含的鲜明的群众观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因此,其体现着革命精神,也应属于革命文化。故选B。
故答案为:⑴D⑵C⑶B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⑵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⑶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堂堂练》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青少年往往为陈旧、复杂的教学方法,愚蠢和严厉相交替的说教以及拙劣________的哲学所束缚而失去平衡。
②“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_____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
③我国将开展选拔女宇航员的工作,虽然有外国的选拔条件作参照,但还要符合中国国情,具体做法还要进一步_______。
A.肤浅 反映 摸索
B.浮浅 反映 探索
C.浮浅 反应 摸索
D.肤浅 反应 探索
【答案】A
【知识点】近义词辨析
【解析】【分析】
①句:“肤浅”主要用于认识、理解等,局限于表面,常指学识浅薄,理解不深刻;“浮浅”主要用于作风、学识等,着重于浮在表面,指认识浅薄,不扎实。①用来修饰“哲学”,指学识浅薄,理解不深刻,用“肤浅”。
②句:“反应”指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引申为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指物体的形象反着映射到另一个物体上;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等。②写“低碳生活”表现出的事物的实质,所以用“反映”。
③句:“摸索”着重指在方向不明、经验不多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地寻找,对象常是经验、方向、门径、技术等;“探索”着重指为解决疑难问题而多方面寻求答案,试图发现、求得隐藏的事物,比“摸索”更自觉、更进一步,对象常是奥秘、原因、根源、知识、实质、本质等。③指中国“选拔女宇航员”经验不足,所以用“摸索”。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和辨析词语的能力。做这类题关键是平时多积累、熟记,要了解词语、意义、词性、语体色彩、用法的差别,结构等内容,区分细微差别,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2.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
②我们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更要高瞻远瞩,从宏观角度规划未来,携手共创一个稳健团结、自强不息的社会。
③随着国内跑步热的兴起,像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这样的高水平国际赛事受到广大跑友的追捧,让跑友们前仆后继。
④最后,朱老先生说这只是一次粗枝大叶的讨论,希望大家能从中领略运用文字所应具有的谨严精神。
⑤高校只有不断优化结构,才能让自身的人才培养更有的放矢,让学生、学校和社会三方实现共赢。
⑥《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我们在拜读时要认真研究,多方探讨,对的就接受,不对的就抛弃,生吞活剥是要不得的。
A.③④⑥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④⑤⑥
【答案】B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①“开门揖盗”指开了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来危害自己。语境说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让其来危害自己,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②“高瞻远瞩”指站得高,看得远,形容眼光远大。语境说“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从宏观角度规划未来”,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③“前仆后继”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语境中马拉松赛和“斗争”无关,望文生义,应为“前赴后继”。使用错误,排除AC两项。
④“粗枝大叶”形容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语境用于“讨论”而不是“做事”,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排除D项。
⑤“有的放矢”比喻言论、行动目标明确。语境说让“人才培养”目标更明确,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⑥“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语境指读书要认真思考,不加分析地接受要不得,望文生义,应为“囫囵吞枣”。使用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核辨析成语的能力,做这类题关键是平时多积累、熟记。在辨析成语时,要能了解成语的意义、词性、成语的感彩、语体色彩、用法的差别,成语的出处、结构等内容,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另外,还可以通过关键字区别,比如“耳熟能详”中“耳”字与“有目共睹”的“目”字。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业经济,应当成为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B.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已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收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C.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D.我们党的每一个基层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地把党的宗旨诵读在口头上,落实在行动上,融化在血液中。
【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
【解析】【分析】
A项,“发展和重视农业产业经济”语序不当。按照认识的过程,应该先重视再发展,将“发展和重视”应改为“重视和发展”。
B项,“群体、社会、他人”语序不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正确语序应该是“他人、群体、社会”。
C项,“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语序不当。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比赛的正常程序应该是“从命题、海选、决赛到颁奖”。
D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熟练掌握病句的类型以及修改。《考试大纲》列举六种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六种病句需要考生在平时多做练习、多总结、熟练掌握。只有如此,做这类题才能得心应手。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古代劳动人民善于发现事物的特征,善于区别事物的善恶, 通过口头语言和歌舞场景使之再现。 他们的诗歌创作 表现了他们对现实的认识和爱憎, 表现了他们质朴的艺术感受, 逐渐形成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融合的特色。
A.又 因为 既 又 也 B.又 因而 不仅 而且 也
C.并且 因为 既 又 从而 D.并且 因而 不仅 而且 从而
【答案】D
【知识点】近义虚词辨析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 第一处是对“善于”的递进,两个“表现”之间是递进关系,可用“不仅,而且”; 最后一空表示结果,用“从而”即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核虚词的用法,做这类题关键是平时多积累、熟记,要了解虚词意义、词性、用法的差别,结构等内容,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5.下列是对这个多重复句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②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③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④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⑤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D
【知识点】逻辑推理
【解析】【分析】“①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②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③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④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⑤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①②③句介绍“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形成的基础,④⑤⑥句是介绍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的形成,所以第一层应该是③④之间;再看①②③句,③句使用关联词“所以”,且①②句中有“首先”“然后”表次序排列的词语,这说明①②都是③的原因,所以这是第二层,而①②之间是第三层;最后看④⑤⑥句,⑤句使用表因果的关联词“因而”,这说明④和⑤⑥之间又构成因果关系,这是第二层,⑤和⑥是第三层。故正确的划分应为“①|||②‖③│④‖⑤|||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复句结构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对复句的多重结构有所了解,然后分析所给的复句,弄清楚这个复句里含有几个分句,接着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层次关系,可以找出复句中的关联词,看哪个关联词能管到整个复句,这个关联词所关联的两个部分就是第一层关系,再对划分开的句子做第二层、第三层分析。
二、其他
6.本文脉络分明,有许多显示作者思路的句子,请把它们找出来。据此分析文章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的,第一、二、三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案】1)显示思路的句子:
①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
②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③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
④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
⑤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
⑥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2)论点: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论证过程:第一部分回顾党成立二十年来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正面论证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指出我们“还有很大的缺点”,从反面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对照,说明主观主义的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的原则区别,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迫切性。最后,作者提出了改造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第一、二、三部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
第一、二部分之间是正反对照关系(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在写法上有繁简、详略的不同);第三部分与第一、二部分是层进关系,从正面、反面的论证推进到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从分析主观主义的表现、危害进而深入揭示其特点、实质。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解析】【分析】
1)文中的“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等。
2)文章开头提出论点: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由文中第一部分“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抗日战争以来,我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研究今天的中国的世界,是进一步了……”可知,第一部分回顾党成立二十年来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正面论证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性。
由第二部分“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据我看来,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可知,第二部分指出我们“还有很大的缺点”,从反面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
由第三部分“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第二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可知,第三部分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对照,说明主观主义的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的原则区别,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迫切性。
由第四部分“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可知,最后,作者提出了改造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第一部分回顾党成立二十年来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正面论证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指出我们“还有很大的缺点”,从反面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所以第一、二部分之间是正反对照关系。第三部分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对照,从正面、反面的论证推进到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说明主观主义的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的原则区别,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迫切性,所以第三部分与第一、二部分是层进关系。综上分析,第一、二、三部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
故答案为:1)显示思路的句子:
①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
②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③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
④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
⑤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
⑥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2)论点: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论证过程:第一部分回顾党成立二十年来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正面论证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指出我们“还有很大的缺点”,从反面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对照,说明主观主义的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的原则区别,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迫切性。最后,作者提出了改造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第一、二、三部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
第一、二部分之间是正反对照关系(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在写法上有繁简、详略的不同);第三部分与第一、二部分是层进关系,从正面、反面的论证推进到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从分析主观主义的表现、危害进而深入揭示其特点、实质。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分析文章脉络,找显示作者思路的句子需要多注意段首句、段尾句以及独句的段落,通读文本,把握文章中心论点。接着需要就每段话找出分论点或者概括段意,分清层次,把握论据与论据的关系,把握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把握论据的作用。
7.《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为什么当时的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者在研究历史时也是“言必称希腊”?
【答案】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学习外国形成一股风气,特别在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但不少人的学习方法是教条主义的,不重视研究本国的历史和现状。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解析】【分析】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世界列强瓜分的对象。为使中国强盛起来,“不少有志之士便到英、法、德、日等强国去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又有不少人到苏联(俄国)去学习。在当时,学习外国形成一股风,特别在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但不少人的学习方法是教条主义的,这种教条主义的方法也影响到党内人员,有些人在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时,也只是生搬硬套外来的东西,而不重视研究本国的历史和现状,所以出现当时的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者在研究历史时也是“言必称希腊”的情况。
故答案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学习外国形成一股风气,特别在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但不少人的学习方法是教条主义的,不重视研究本国的历史和现状。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本重要语句的理解分析能力。这需要考虑上下语境,分析重要语句在内容、结构上的作用。
8.文章运用了“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联系文本具体分析其中蕴含的意义。《改造我们的学习》
【答案】①“墙上芦苇”指墙上一棵草,风吹两边倒,比喻没有立场,没有是非观念,没有敌我界限;“头重”比喻官大、权大、势大,“脚轻”指无工作基础,无群众基础,无知识基础;“根底浅”指没有经验,没有学历,没有资历,没有能力。
②“山间竹笋”指厚险皮的人,俗话说,有的人脸皮像笋壳叶,剥了一层又一层;“嘴尖”指只会讲歪理,讲党八股,夸夸其谈;“皮厚”指没有羞耻心,没有自尊心;“腹中空”指不读书,不看报,胸无点墨。
③选用这副对联来给三种人画像,最恰当不过。“形象大于思维”,对联中的形象所蕴含的内容远远超过指出的三种人,可以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去描绘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形色色的人物。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解析】【分析】
从字面上来看,这副对联的意思为“长在墙上的芦苇怎么能够长久存活呢?山间竹笋别看嘴尖皮厚,其实中空,又有什么值得自傲的呢?”对联本身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前一句把那些学习根基不深厚的人比喻为芦苇,只会随风摇摆,四处附和,后一句把那些倚老卖老,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比喻为竹笋,空有其表,华而不实。
针对本文而言:“不是有的放矢,而是无的放矢”说明这些人没有是非观念;
“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说明这些人官大、权势大;
“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说明这种人是没有群众基础的,没有工作基础的,得不到人民拥护的;
“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认真地研究现状的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说明这些人没有根基;
“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所以虽然读了,但是消化不了”“有些人对于自己的东西既无知识,于是剩下了希腊和外国故事,也是可怜得很,从外国故纸堆中零星地捡来的”“其中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的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说明这些人胸无点墨,没有学历,没有知识,没有能力,水平低;
“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说明这些人只会讲歪理,夸夸其谈,无实际意义。
综合以上分析出的人物形象,再根据“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中的关键信息,对应相关的形象,梳理内容。
对联的内容让我们对那些“华而不实”的人产生了想象。
故答案为:①“墙上芦苇”指墙上一棵草,风吹两边倒,比喻没有立场,没有是非观念,没有敌我界限;“头重”比喻官大、权大、势大,“脚轻”指无工作基础,无群众基础,无知识基础;“根底浅”指没有经验,没有学历,没有资历,没有能力。
②“山间竹笋”指厚险皮的人,俗话说,有的人脸皮像笋壳叶,剥了一层又一层;“嘴尖”指只会讲歪理,讲党八股,夸夸其谈;“皮厚”指没有羞耻心,没有自尊心;“腹中空”指不读书,不看报,胸无点墨。
③选用这副对联来给三种人画像,最恰当不过。“形象大于思维”,对联中的形象所蕴含的内容远远超过指出的三种人,可以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去描绘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形色色的人物。
【点评】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和鉴赏的能力。这需要考生分析语句的表层含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进而考虑该句使用的艺术手法;最后分析作用。
9.课文第三部分第一句“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中“这个意思”具体指什么?作者明确地说这部分旨在“反复地说明”,是不是对上一部分的简单重复?
【答案】①“这个意思”具体指文章前面提出的“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必须“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②作者虽然说是要“反复地说明”,但这部分内容并不是对上一部分的简单重复,而是从不同的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反复加以论证,使论证更为充分。
这一部分中虽然也谈到了主观主义的态度的表现、危害等,但不是简单地重复第二部分的内容,而是在概括归纳其表现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将其分成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类型,并指出其特点,在指出其危害的同时还揭露出它的实质,指明对待它的应有态度。同时在这部分里不是只写主观主义的态度,而是用来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相对照,是非分明,更加突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迫切性。这部分采用的是对比论证的方法,也不同于第二部分的例证法。这部分在语言上大量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论证更加生动、深刻、有力。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
【解析】【分析】
1)“这个意思”在课文第三部分第一句提及,要理解“这个意思”具体指什么,应结合上文内容加以分析,由文章第二部分重点论述的“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可知,“这个意思”具体指文章前面提出的“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必须“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2)由第三部分“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第二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可知,这部分作者谈到了主观主义的态度的表现、危害等,在概括归纳其表现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将其分成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类型,并指出其特点,在指出其危害的同时还揭露出它的实质,指明对待它的应有态度,所以不是简单地重复第二部分的内容;由文中“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可知,作者在这部分里将主观主义的态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相对照,采用的是对比论证的方法,是非分明,使论证更充分,更加突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迫切性,所以也并不是简单的重复。
另外,由文中“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这种作风,拿了律已,则害了自己;拿了救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可知,在语言上大量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论证更加生动、深刻、有力。
故答案为:①“这个意思”具体指文章前面提出的“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必须“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②作者虽然说是要“反复地说明”,但这部分内容并不是对上一部分的简单重复,而是从不同的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反复加以论证,使论证更为充分。
这一部分中虽然也谈到了主观主义的态度的表现、危害等,但不是简单地重复第二部分的内容,而是在概括归纳其表现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将其分成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类型,并指出其特点,在指出其危害的同时还揭露出它的实质,指明对待它的应有态度。同时在这部分里不是只写主观主义的态度,而是用来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相对照,是非分明,更加突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迫切性。这部分采用的是对比论证的方法,也不同于第二部分的例证法。这部分在语言上大量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论证更加生动、深刻、有力。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这需要考虑上下语境分析含义,进而分析艺术特色,考虑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作用等。
10.《改造我们的学习》语言具有准确、鲜明和生动的特点,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语言准确:1)用词恰当;如第一部分的论点用了“日益结合”的提法,“日益”一词客观地写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逐步结合的过程。2)用词的分寸掌握得很好。如第二部分在列举了主观主义学风的表现之后,说“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用词很有分寸。
语言鲜明:1)善于进行正反对比。如第二部分把两条相反的“原则”对举,鲜明有力。2)爱憎分明的态度。文中一连串的排比,是非爱憎分明。
语言生动:1)善于使用谚语、口语和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如用谚语“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研究。2)灵活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古为今用。如“言必称希腊”等。3)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如用“饮差大臣”“瞎子摸鱼”等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既贴切生动又通俗易懂。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
本文语言准确。
一是表现在用词恰当上。如第一部分的论点用了“日益结合”的提法,“日益”一词客观地写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逐步结合的过程。再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一句,“常常”一词用得很恰当,如不用就会把这一特称判断变成全称判断,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二是表现在用词的分寸掌握得很好。如第二部分在列举了主观主义学风的表现之后,说“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先强调是“极坏的典型”,不是“普遍”的,然后又用两个“相当地”,这样既表明了不是一片漆黑,同时又使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用词很有分寸。
本文语言鲜明。
一是表现在作者善于进行正反对比。如第二部分在谈到学习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时,作者写道:“他们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诚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他们既然违背了这条原则,于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条相反的原则:理论和实际分离。”把两条相反的“原则”对举,鲜明有力。二是表现在爱憎分明的态度上。作者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如当谈到主观主义的实质时,作者大声疾呼:“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一连串的排比,是非爱憎分明。
本文语言生动。
一是表现在作者善于使用谚语、口语和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上。如用谚语“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研究;用口语“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说明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研究历史,使文章显得活泼风趣;用成语“粗枝大叶”“夸其谈”“一知半解”“生吞活剥”等来形容主观主义者的不细心调查研究,空谈理论,无知、救条,都很形象、深刻,同时也很简练。二是表现在灵活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古为今用上。如“言必称希腊”“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宽之心”“为之一新”“等闲视之”“若明若暗”“诸如此类”“懂得甚少”等,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三是表现在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上。如用“饮差大臣”“瞎子摸鱼”等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既贴切生动又通俗易懂。文中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这种作风,拿了律已,则害了自己;拿了救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语意跌宕,层层深入。文中对偶的句子除了引用解缙的对联外,还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华而不实,腕而不坚”“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等,都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
故答案为:语言准确:1)用词恰当;如第一部分的论点用了“日益结合”的提法,“日益”一词客观地写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逐步结合的过程。2)用词的分寸掌握得很好。如第二部分在列举了主观主义学风的表现之后,说“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用词很有分寸。
语言鲜明:1)善于进行正反对比。如第二部分把两条相反的“原则”对举,鲜明有力。2)爱憎分明的态度。文中一连串的排比,是非爱憎分明。
语言生动:1)善于使用谚语、口语和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如用谚语“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研究。2)灵活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古为今用。如“言必称希腊”等。3)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如用“饮差大臣”“瞎子摸鱼”等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既贴切生动又通俗易懂。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语言特点的能力,联系文本分别从 准确、鲜明和生动 这三方面分析。
11.既然《改造我们的学习》的中心论点是“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那么充分肯定我们党在学风方面一些“很好的现象”的第一部分能否删去?
【答案】不能。好的议论文必须运用发展观点、联系观点,辩证地分析问题。文章第一部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正面论证了树立马列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重要性,告诉我们改造学风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因此,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删去。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解析】【分析】
概括第一部分的内容和作用:文章第一部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正面论证了树立马列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对二十年来我党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面所取得进步的回顾,告诉我们改造学风不仅具有重要性而且也具有可能性,从而增强了我们改造学风的信心;总结观点: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是必不可少的。
故答案为:不能。好的议论文必须运用发展观点、联系观点,辩证地分析问题。文章第一部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正面论证了树立马列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重要性,告诉我们改造学风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因此,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删去。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首先要明确观点:能不能删除;其次,明白好的议论文的标准:一篇好的议论文,绝不能宣传片面的、孤立的、绝对化的观点,必须运用辩证法发展观点、联系观点,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
12.“天上掉下来的”和“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这两种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
【答案】因为这两种说法都是唯心主义的。第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它认为在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所谓“世界精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过是“世界精神”的产物,即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第二种是主观唯心主义,它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即思想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
【知识点】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文本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判断
【解析】【分析】
根据本文内容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强调的是物质性,正确的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强调的是唯物主义。而“天上掉下来的”和“自己头脑里固有的”都是属于唯心主义,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把思想寄托在独立存在的“世界精神”,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认为思想是在头脑里存在的。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因为这两种说法都是唯心主义的。第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它认为在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所谓“世界精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过是“世界精神”的产物,即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第二种是主观唯心主义,它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即思想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
【点评】本题考查对某一观点的理解的能力。这需要分析该观点的含义和产生依据,进而分析正误。
13.“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案】有五层意思:
①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现在说来,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不言自明的。②强调正确思想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用正确的思想来改造社会、改造世界。③要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就要依靠掌握正确思想的群众。④说明群众只有在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掌握正确的思想。离开了正确的思想,也就谈不上改造社会、改造世界。⑤更明确地指出,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解析】【分析】
结合《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来看,正确的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强调要用正确的思想来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将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根据《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说明群众由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多次的反复,在正确的思想的指导下改造世界,同时在改造世界时总结正确的经验;“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说明正确的思想是改造世界的重要的力量,具有伟大的意义。
故答案为:有五层意思:
①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现在说来,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不言自明的。②强调正确思想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用正确的思想来改造社会、改造世界。③要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就要依靠掌握正确思想的群众。④说明群众只有在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掌握正确的思想。离开了正确的思想,也就谈不上改造社会、改造世界。⑤更明确地指出,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理解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重点挖掘本句的关键内容,比如“‘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是什么思想’,‘正确思想是干什么的’”等问题。
14.阅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理解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二者有什么区别?
【答案】①感性认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产生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现象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在实践中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复了多次,经过大脑的思考,把认识推进了一大步,形成了思想。这样就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对事物的本质有了认识,这就是理性认识。
②区别:感性认识只反映事物的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它以直接感受为特点,以事物的现象为内容,包括感觉、知觉和概念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它以抽象性、间接性为特点,以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解析】【分析】
由文中“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可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产生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现象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由文中“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可知,在实践中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复了多次,经过大脑的思考,把认识推进了一大步,形成了思想。这样就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对事物的本质有了认识,这就是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一是对象不同,前者只反映事物的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后者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二是特点不同,前者以直接感受为特点,后者以抽象性、间接性为特点;三是内容不同,前者以事物的现象为内容,以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四是形式不同,前者包括感觉、知觉和概念三种形式,后者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
故答案为:①感性认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产生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现象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在实践中人们对于某种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复了多次,经过大脑的思考,把认识推进了一大步,形成了思想。这样就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对事物的本质有了认识,这就是理性认识。
②区别:感性认识只反映事物的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它以直接感受为特点,以事物的现象为内容,包括感觉、知觉和概念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它以抽象性、间接性为特点,以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这需要通读文本,理解上下语境,筛选概括概念的含义。
15.如果把第二部分看作一篇独立的议论文,它的结构层次怎样划分?《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答案】①这一部分条理清楚,组织严密,逐层深入地阐明了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就结构类型而言,是“总一分一总”式,可分三个层次。
②第一个层次,从“人们的社会存在”到“……物质力量”,共两句话,总论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这是下文论述两个飞跃的纲。第一句话讲由社会存在到思想,也就是下文中的由物质到精神,由实践到认识;第二句讲由思想到社会存在,也就是下文中的由精神到物质,由认识到实践。第二个层次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到“此外再无别的目的”,分别论证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个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第三个层次,从“一个正确的认识”到“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对上文总结并深化,阐述正确认识的形成,需要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两次飞跃只是认识过程的一次循环,要取得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全过程。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解析】【分析】
文章从开头到“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总论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
接着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到“此外再无别的目的”论述了两种飞跃,一个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一个是理性认识到实践。
最后从“一个正确的认识”到“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论述了要取得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就是认识发展的全过程。
故答案为:①这一部分条理清楚,组织严密,逐层深入地阐明了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就结构类型而言,是“总一分一总”式,可分三个层次。
②第一个层次,从“人们的社会存在”到“……物质力量”,共两句话,总论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这是下文论述两个飞跃的纲。第一句话讲由社会存在到思想,也就是下文中的由物质到精神,由实践到认识;第二句讲由思想到社会存在,也就是下文中的由精神到物质,由认识到实践。第二个层次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到“此外再无别的目的”,分别论证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个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第三个层次,从“一个正确的认识”到“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对上文总结并深化,阐述正确认识的形成,需要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两次飞跃只是认识过程的一次循环,要取得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全过程。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论证结构理解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知道文章的结构一般分为“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对照式”等。根据本文,大体可以明确本文是“总分式”,具体而言是“总—分—总”的形式。然后明确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16.“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毛泽东开宗明义地点出了中国共产党所提倡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当今时代,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学习?
【答案】①全民学习,健康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随着一滴水落下激起层层涟漪,手机屏幕上一句古训映入眼帘——2019年初,这个叫“学习强国”的学习平台“火”了,超过1.3亿用户主动学习、积极打卡。
打开“学习强国”客户端,既有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活动的报道与解读,也有围绕中国梦、中国精神等数十个主题的总书记论述摘编,还有中央最新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解读。“学习强国”让学习有组织、有管理、有指导、有服务,更多样、更个性、更智能、更便捷。学习正在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终身学习,善于学习。
在信息社会,知识是要经常更新的,这十分重要。有的人掌握的知识的确很丰富,但也未免在自鸣得意的同时遇到不可救药的麻烦。我们必须知道,追求知识永远没有止境,只有不断坚持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和跟上社会的发展。根据个人的发展方向,适时地选择需要学习的知识范围,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并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学习效果。在不断的学习与检验中,完善自我,走向成功。学习,应当成为每天自觉完成的任务,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知识点】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由句中“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可知,“这种态度”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紧密关联,为着解决中国的问题,所以应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由“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可知,据此提醒大家要以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进行学习。综合以上方法再结合当今时代的特点加以分析即可。如通过“学习强国”等现代方式进行全民积极参与的有组织、有管理、有指导的学习,让学习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随着时代发展,信息的逐步更新,人们只有不断坚持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和跟上社会的发展。根据个人的发展积累适当的学习方法,适时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终身学习,才能获得成功。
故答案为:①全民学习,健康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随着一滴水落下激起层层涟漪,手机屏幕上一句古训映入眼帘——2019年初,这个叫“学习强国”的学习平台“火”了,超过1.3亿用户主动学习、积极打卡。
打开“学习强国”客户端,既有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活动的报道与解读,也有围绕中国梦、中国精神等数十个主题的总书记论述摘编,还有中央最新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解读。“学习强国”让学习有组织、有管理、有指导、有服务,更多样、更个性、更智能、更便捷。学习正在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终身学习,善于学习。
在信息社会,知识是要经常更新的,这十分重要。有的人掌握的知识的确很丰富,但也未免在自鸣得意的同时遇到不可救药的麻烦。我们必须知道,追求知识永远没有止境,只有不断坚持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和跟上社会的发展。根据个人的发展方向,适时地选择需要学习的知识范围,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并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学习效果。在不断的学习与检验中,完善自我,走向成功。学习,应当成为每天自觉完成的任务,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点评】该题考查探究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特别强调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特别是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和对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考生联系现实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17.给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注意字数要求。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给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①   (30字以内)
中国也有一句谚语: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人要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追求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追求卓越),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实现自己事业的辉煌。
这两句谚语的区别在于:②   (30字以内)
【答案】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立足自身,求得发展;中谚提倡高远目标,西谚倾向更实在的目标。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解析】【分析】
上帝给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意思是因为笨鸟在学习飞翔的时候会比一般的鸟儿更加艰难,所以上帝给他们准备一根矮树枝,这样它们练习的时候不至于摔得很惨。这句话是暗示人们,假如你在某方面的天分比一般人低,不用灰心,上帝给你安排了另外的出路。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确定自己的坐标,立足自身,求得发展。
结合中国的谚语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发展自己,提升自己,追求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实现自己事业的辉煌。仔细分析两则谚语,它们的区别在于:西方谚语倾向更实在的目标,而中方谚语提倡高远目标。
故答案为: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立足自身,求得发展;中谚提倡高远目标,西谚倾向更实在的目标。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谚语的能力。这需要考生理解谚语的表层含义,理解谚语中重要名词、形容词的比喻意义,进而理解谚语的深层含义。
三、选择题组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抗日战争孕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习总书记将抗战精神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______________、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______________,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长期以来,( ),缺乏现代意义上的对国家的责任,现代国家意识淡薄。这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九一八”事变的隆隆炮声犹如沉重一击,此后中国各族各界民众迅速地觉醒起来,展现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_____________品格,_____________、共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热情。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是数千年在中华儿女文明发展中形成的深沉社会心理和基本价值追求,也是生命力的中华民族支撑。
(1)下列填入横线中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视死如归 气概 自尊 万众一心
B.舍生忘死 气概 自立 齐心协力
C.舍生忘死 气魄 自尊 万众一心
D.视死如归 气魄 自立 齐心协力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支撑,也是中华儿女在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形成的深沉社会心理和基本价值追求。
B.是中华儿女在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形成的深沉社会心理和基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支撑。
C.是中华儿女在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实现的深沉社会心理和基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支撑
D.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支撑,也是中华儿女在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实现的深沉社会心理和基本价值追求。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受血缘亲缘认同和乡土认同的束缚,大多数中国人只有封建宗法思想
B.由于受血缘亲缘认同和乡土认同的束缚,只大多数中国人有封建宗法思想
C.由于受封建宗法思想的束缚,大多数中国人只有血缘亲缘认同和乡土认同
D.由于受封建宗法思想的束缚,只大多数中国人有血缘亲缘认同和乡土认同
【答案】(1)A
(2)B
(3)C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1)
视死如归: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形容不怕死。
舍生忘死:形容不顾性命危险。
此处重在表达不怕死的精神,用“视死如归”。
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
气魄:魄力,气势。
此处用“气概”突出“重大问题”。
自尊:尊重自己,不卑躬屈节,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
自立:不依靠别人,靠自己劳动而生活。
这里强调抵御外侮,用“自尊”。
万众一心:千千万万的人一条心,强调广大群众团结一致。
齐心协力:思想认识一致并共同努力。
本句主语是“各族各界民众”,重在强调广大群众的团结,用“万众一心”。
故选A。(2)本题,题干明确指出“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A、D两项,语序不当,先古后今,先在“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形成“基本价值追求”,再支撑指向“现在与未来”的“生命力”;
C、D两项搭配不当,“实现……心理”动宾搭配不当。
故选B。(3)
A、B两项逻辑错误:应该是在某种思想的束缚下形成某种认同。B、D两项依据文章内容,“只”字用来限制“认同”才与后文“现代国家意识单薄”相对应,用以限制“中国人”的数量不合适。故选C。
故答案为:⑴A⑵B⑶C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⑵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⑶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四、语言表达
19.对联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以形式上的整饬,音节上的和谐,内容上的精警至今仍然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下面是近代著名楚辞学家吴丈蜀撰写的洞庭湖畔怀甫亭的楹联,顺序已被打乱,请把它们整理好。
系 洞庭 洛水 人间 疮痍 空有泪
归 舟 已无诗 改换 世上 魂
上联:   ,   。
下联:   ,   。
【答案】上联: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下联: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
【知识点】仿写句式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洞庭”“洛水”、“人间”“世上”、“空有泪”“已无诗”对仗,“归”和“系”“舟”和“魂”对仗,再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空有泪”是上联,“已无诗”是下联。
故答案为:上联: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下联: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
【点评】此题考核仿写句子的能力,重点考核对联,注意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同,词性一致,注意对联的要求,结构的对仗,词语判定。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它承载了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时代诉求和革命行动,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革命实践孕育革命文化。一部革命文化的产生、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斗争史。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革命文化源于伟大的革命实践,有了革命斗争实践才有革命文化。研究革命文化,必须研究革命斗争,包括军事斗争、经济斗争等。这些革命斗争实践为革命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其蕴含的不畏牺牲、乐于奉献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成为革命文化的重要特质。同时,革命文化也为革命实践的发展提供动力。例如,延安精神来源于党在延安时期坚持敌后抗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开展大生产运动的革命实践;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价值,正在于其中蕴含的精神要素对延安时期乃至今天的奋斗实践产生的指导、鼓舞和借鉴意义。
没有理论自觉就没有文化自信。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马克思主义是揭示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革命实践与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始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其蕴合的核心要素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比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蕴含的鲜明的群众观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容。
人民群众是革命实践的主体,革命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创造的,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有了中国革命,才孕育和形成了革命文化。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曲折艰辛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结合革命不同历史阶段的目标与任务,充分坚持和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坚持用革命理论武装干部、群众的头脑,系统地领导人民群众在以不同方式参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事业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革命文化。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120周年诞辰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由于革命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不断创造和丰富发展的,因此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最广泛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创造性,成为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
(摘编自朱喜坤《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革命文化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源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等革命实践。
B.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当代的文化自信,必须着眼于和立足于革命文化。
C.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军事斗争、经济斗争等革命实践,孕育了伟大的革命文化。
D.革命文化和革命实践是共生互促关系,因而革命文化指引着革命实践取得成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宗明义,明确指出了革命文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B.文章用延安精神举例论证了“革命实践孕育革命文化”,并阐述革命文化的作用。
C.文章从理论自觉的层面,列举事例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而形成革命文化。
D.文章中间部分展开论证,结尾照应开头,使全文形成“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革命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革命精神,还包括奋斗精神和创业精神等。
B.若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就难以产生革命文化。
C.人民群众是革命实践的主体,只要参加革命实践,人民群众就能创造革命文化。
D.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两种群众观念,不属于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
【答案】(1)D
(2)C
(3)B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1)本题中,D项,“共生”不符合文意,原文意思是革命文化源于革命实践,两者不是共生关系;“革命文化指引着革命实践取得成功”表述错误,原文提到革命文化为革命实践的发展提供动力,并没有明确指出“革命文化指引着革命实践取得成功”。
故选D。(2)本题中,C项,“列举事例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而形成革命文化”表述错误。C项内容对应文章第三段文字,这一段引用毛泽东的观点并进行分析,属于道理论证。另外,这一段主要论述了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是包含在革命文化中的,所以“进而形成革命文化”错误。
故选C。(3)
A项,强加关系,原文中革命文化包含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和创业精神是并列关系,选项中的“主要……,还……”给它们分了主次,改变了原文的逻辑;
C项,“只要参加革命实践,人民群众就能创造革命文化”缺少前提“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
D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蕴含的鲜明的群众观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因此,其体现着革命精神,也应属于革命文化。故选B。
故答案为:⑴D⑵C⑶B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⑵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⑶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