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皇帝的新装》 文本解读

文档属性

名称 19《皇帝的新装》 文本解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6 15:5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皇帝的新装》 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目的、方法、路径等采用不同的文本范式解读。如对文学文本的解读可以是文学批评范式、文本主题范式、史实考据范式、人物考据范式、作者范式、读者范式、文学语言范式、情节冲突范式等类型。
传统的文学批评范式:简而言之就是把作品看作是作者本人和他的经历的投射。解读方法是把作品的外部世界视作内部世界的镜像。钱理群先生在文本分析方法上主要是以“知人论世”法、“因声求气”法和“以题解文”法为切入方式,他更加注重对作家心灵和思想的挖掘,以“立人”为教育观;孙绍振先生则总结了一套独特的“还原比较”法和“错位美”法,并结合真善美的“错位”理论,来对文本作出微观具体分析。虽然他们解读文本的思想和方法各有特色,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共性。结合实例分析可见,他们在文本解读中都注重关键词(句)的解读、提倡揭示文本深层的情感内蕴、注重内部矛盾的挖掘,在具体文本分析中也都贯穿着对中西文学理论的灵活运用。
在此,本次文本解读将从文本本身出发,结合作者生平,从内部逻辑来解读文本,挖掘作品中蕴含的作家心灵与思想。
《皇帝的新装》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旨在引导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而本篇童话故事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已十分熟悉,在品读完人物形象之后能得出主旨,即: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昏庸、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告诉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但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基于本单元的想象教学,能够从文本作者非凡的想象出发,用发散的、批判性的思维挖掘其深层次的逻辑和内涵。因此我将从“新装”出发解读文本,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底层建筑。
“新装”不同于普通的服装,它被赋予了一个神奇的属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正是因为这一理想化的功能,这两个“骗子”被皇帝青睐,他希望通过这件衣服来测验臣子是否称职,是否聪明,称职辐射的是整个权力体系,而聪明则指向了每一个人人性的弱点。
文章的第二段作者就点明了,这是两个骗子,这一所谓“新装”就是一个谎言,即世界上并不存在这样一件具有非凡属性的神奇衣服,但是没有任何人质疑骗子言语,或者说这一工具的真实性,原因在于骗子在赋予漂亮新装神奇功能的同时,将其真伪永远置于“无从考核、无从验证”的领地。我们来分析这一工具,即“新装”,它被用来测试被试者的聪明程度和称职程度,但是测试的过程和结果是由被试者主导的,能不能看见只有被试者清楚,暗含着每一个人都能决定自己的测试结果。而因“新装”本身的虚假性,在测试过程中,每个人必然都会收到负面的、内心不愿意接受的结果,这一结果是否与自我价值判断冲突,面对这一冲突个人如何去判断,面对这一结果个人又如何处理是本文描写的重点。要么就选择谎言承认“新装”的神奇,否定自身内在价值尺度和存在意义,文中的“诚实的老大臣”是被认为的“很有理智,同时就称职这点来说,谁也不及他”,而“新装”使其第一次怀疑自己,并且最终以谎言来掩盖;要么就否定谎言,被迫承认自己不称职或者愚蠢,独自否定“新装”的同时也陷入了现实生存的困境以及心理困境。可以说这一“闹剧”就如同一场规模庞大的、精心设置的心理考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必须肯定骗子的胆识和智慧,他们不限于利用人们的无知编造低级的谎言来隐藏真相,而是巧妙利用人性和社会规则将谎言“规则化”,即使真相就摆在眼前,也只能选择隐藏真相。
“新装”作为一种真理能够得以传播和广为认同,首先离不开皇帝,皇帝想利用“新装”的神奇功能来测试自己的臣民,从这个角度来看,皇帝真的愚蠢吗?真的也是简单的被欺骗吗?除此之外,就是通过一层又一层的测试和舆论,扩散至全国。两个不愚蠢也称职的诚实的老大臣,面对这从天而降的“新装”标尺与他们自己内心的标尺,以及以往约定俗成的判断标准相冲突了,价值观的崩塌使得他们只能被动依附于这一巧妙的陷阱之中,并在相信此判断的前提下选择了隐藏和逃避。尽管自我的判断一直都是称职、聪明,但是当面对这一庞大工具之时,似乎习惯性地怀疑自身。自我的价值标尺在官方权威的价值判断之下,被其左右,人是群体性动物,在社会中生活,一旦试图冲破,就会面临窘境。全城的民众听到这一神奇衣服,最想知道的是“邻人是多么的笨,或者多蠢”,不敢说出来害怕别人知道笑话自己,个人和群体相对抗是极为困难的。而且正是因为这一“新装”的测试过程,从始至终都在自己内心完成,所以每一个个体都筑起一座心理围墙,在通过谎言维护自己的同时也在影响周围的人,无形之中扩大并加深了“新装”的权威。最后的典礼上,小孩率先揭穿了真相,而百姓们的接受过程也从“原来真的有人和我一样看不见”,到“原来大家都看不见”,再到“原来这就是一个骗局”。但是皇帝和大臣们依然把这一场盛大的闹剧表演完毕,皇帝“摆出更骄傲的神气”,“内臣们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谎言一旦被权威规则化、真理化,上升到作为意识形态的高度,个体在此之下只能被动妥协生存,面对巨大的社会规则,人最终也只能异化而求生存。在这种情况下,人能够坚守自己内心的价值判断,坚守自己内心的纯粹、诚实、勇敢,其价值是更为珍贵的。
解读到此,“新装”真的不存在吗?这场典礼就仅仅是一场闹剧吗?只要有哪怕一个人愿意诚实地说出真话,骗子的骗术就根本进行不下去,然而人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名或利,都选择了自欺欺人。从这一角度,“新装”确实检验出了在无知、虚荣、腐败的统治阶级下,整个社会都染上了无视真实、初心不保的病。人性本就经不起考验。
作者最后巧妙地安排一个童真的小孩来点破这一谎言,这一设置也很值得玩味。小孩子不懂何谓称职不称职、何谓聪明或愚蠢,他们此时没有被预设任何价值观念,不懂得种种隐形的表象的社会规则,使得他们可以天真无邪地表达心声,也为这一闹剧画上了句号。每一个成年人的起点都是小孩,而为何成为了典礼上的“小丑”,在社会人性的裹挟之下,真诚难保,唯留虚伪与谎言来守护自己的名誉和地位。
“孩子从安徒生童话里得到快乐,成人从安徒生童话里收获思想,作家从安徒生童话里汲取营养。”奥斯卡·王尔德也曾说:“童话不是为儿童而写,是为十八到八十岁之间孩童般的人所写。我们阅读童话,在丰富的夸张想象、引人入胜的情节、生动形象的人物、通俗有趣的语言背后,更珍惜的是纯粹、坦率、勇敢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