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名校真题卷(五)河北省石家庄28中试题(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名校真题卷(五)河北省石家庄28中试题(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6 19:1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升初总复习
名校真题卷(五)石家庄28中语文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共 33 分)
1.下面四组词中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3分)
A.自给自足(jǐ) 瞠目结舌(chēng) 羽扇纶巾(guān)
B. 绰约多姿(zhuō) 一本正经(jīng) 背水一战(bēi)
C. 同仇敌忾(qì) 为虎作怅(chāng) 从容不迫(cōng)
D.风驰电掣(zhì) 哄堂大笑(hōng) 惟妙惟肖(xiāo)
2.下列词语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销声匿迹 山青水秀 谈笑风生 美伦美奂
B.自名得意 名副其实 迫不及待 事得其反
C.大器晚成 功亏一篑 阴谋诡计 水泄不通
D.不可名壮 焕然一新 宣兵夺主 顾名思义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阳春对自己( )要求,他( )三年荣获了“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老师和同学都( )他能( )优点,再接再厉,获得“四连冠”。
A.严厉 连续 愿望 发挥 B.严格 继续 希望 发扬
C.严格 连续 希望 发扬 D.严厉 连续 希望 发挥
4.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风和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运用反问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字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青山
的动态美。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B.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成都的空气更加清新。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D.博物馆里,有些参观者衣衫不整、高声喧哗、在展厅里吃东西、乱丢垃圾和不文明的行为,这对博物馆里的其他参观者和展品都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6. 古诗文积累。(6 分)
(1)李白的《赠汪伦》中有一个夸张句,我还知道他的另一句诗也使用了夸张
的修辞,它就是: 。
(2)许多大人常用《长歌行》中的诗句“ ”来告诫我们要趁年轻好好努力学习。
(3)人总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 ”,强调的正是这个意思。
7.文学常识。(8 分)
(1)孔子,名丘,字 , 学派的创造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 。孔子认为复习对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请写出孔子的名言中强调复习重要性的两句:
(2) ,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我们读过他的作品的 。
全书共491篇,其故事大都是民间传说和野史逸闻,内容多谈狐、魔、妖,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
中国民间四大传说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

8.爷爷戴着老花眼镜在灯光下看书,感到十分吃力,感慨地对贪玩的孙子说:
“你们是①好读书却不②好读书,我们是③好读书却不④好读书。”(5分)
(1)这段话中“好”的读音可分为两类:( )读( ),( )读( )。(2分)
(2)解释爷爷说的这句话的含义: (3分)
二、阅读理解(37 分)
(一)俭啬老(12分)
汉时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管理产业,聚敛无餍,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十钱,自堂而出,随步①辄"减。②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③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④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
【注释】①辄(zhé):就。②比:等到。③寻:接着。④他说:外传。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侵晨而起 侵:渐近。 侵晨,天刚要亮。
B.聚敛无餍 餍:yàn.满足。
C.闭目以授乞者 以:把,其后省略了“之”,代钱。
D. 我倾家赡君 赡:shàn,赡养。
2.判断语句翻译的正误。(4 分) (
A.“恶衣蔬食”----穿破旧的衣服,以蔬菜为食物。( )
“或人从之求丐者”--有个人跟着他,向他乞讨。( )
C.“自堂而出,随步辄减”从堂屋往外面走往下扣(准备送给乞者的钱)。( )
D.“田宅没官”--财产没有交给官家。( )
3.给了乞者多少钱 (2分)
4.“闭目以授乞者”中“闭目”的细节与“我倾家赡君”这样的人物语言,表现了“老人”的什么特点
(二)母爱(25分)
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责的水。
②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急刹车戛然止住。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
③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老牛这样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④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的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三斤,放在牛面前。
⑤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⑥20世纪末的一个晚上,我从电视里看到这让人揪心的一幕时,我想起了幼时家里的贫穷困窘。想起了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
样,流下了滚滚热泪。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4 分)
不可思议:
皮开肉绽:
贪婪:
(4)揪心:
2.章1自然在文中什么作用 (2)
3.为什么"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却“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 (3 分)
“但它们都不像这头老牛这样倔强”中的“它们”指 “这样”指。 (4分)
5.文章第3自然段中,从描写角度看,“鲜血沁了出来……显得分外的悲壮"是对老牛 描写,表现了老牛 的情景;“战士哭了” “司机也哭了”,运水的战士违规取水,这是对老牛的 描写,有力地表现出
。(6分)
6.第5自然段中“没等主人吆喝……慢慢往回走”照应了第4自然段中的哪个
句子 (2 分)
7.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 。(4分)
三、作文(30分)
作文提示:请在下面的两个情景描写中任选一个作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请另附作文纸)
情景一:门前有两棵树,一大一小,小树在大树的庇护下枝疏叶落,奄奄一息,大树却枝繁叶茂,浓荫如盖……
情景二:两幢高楼之间,一条窄窄的过道上,人们随手丢下了许多生活垃圾。当人们经过这里时,蚊蝇扑面飞蹿。一位年迈的婆婆经常在这里“运转”这些垃圾,嘴里还念念有词……几个月过去以后,这里的垃圾没有了,过道也变得宽敞了。
名校真题卷(五) 石家庄28中语文试题答案
一、1.A 2.C 3.C 4.D 5.C
6.(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7.(1)仲尼 儒家 《论语·述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蒲松龄 《聊斋志异》(3)《孟姜女》《白蛇传》
8.(1)①④ hǎo ②③ hào (2)你们是容易读书但是却不想读书,我们是想读书但是已经不方便读书。
二、(一)1.D 2.√ √√x 3.五钱
4.为人吝啬
(二)1.(1)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2)皮开肉绽:指牛因被毒打,皮肉绽开。(3)贪婪:渴求而不知满足。 (4)揪心:放心不下;担心;挂心。
2.第1自然段点出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后文做了铺垫。
3.因为小牛渴极了,作为妈妈的老牛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受干渴之苦,它要想尽办法
给自己的孩子找水喝。
4.其他牲口 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双方僵持着
5.正面 以死抗争,执意索水 侧面 老牛的爱子之情感动了人们
6.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7.收束全文,由动物间的母爱延伸到人类,深化了主题。
三、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