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6 23:1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中外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事实,培育对祖国、对人类的责任感。 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建构起新的经验。学习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并非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外来知识进行选择加工。基于此,教学者不能以“满堂灌”“填鸭式”的方式传递新知识,而应该在学习者认知基础之上引导其思考、探究,从而延伸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支架”,适当时候进行提示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当前无法完成的任务,此后逐渐减少外部支持,直至学生能够独立活动。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课程标准是: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一方面,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1课“鸦片战争”,其承接七年级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将其置于八年级上册首课,承接后面课程“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意在点明“鸦片战争”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一历史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此进行解释说明。教材按照时间顺序将内容分为三个子目:“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课标内容主要对应第一、第三子目,教师应着重讲解。 另一方面,对比初高中教材,初中阶段以主要事件作为每一课时的内容,意在为学生勾勒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框架,而部编版高中教材将两次鸦片战争合二为一课,集结更多知识,更加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上的历史素养的培养。因此,初中阶段学生应着重掌握鸦片战争的起因、结果、影响等基础知识,建立对鸦片战争的正确认识,为今后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 知识层面上:学生经过初一阶段的学习,已基本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础知识,对于清朝中后期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也基本了解,恰好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由于先前学生并未学习世界史内容,对于闭关锁国之外的世界并不了解,在本课第一子目也未介绍,教师需要补充部分内容,帮助学生理解中英双方的发展差距,以便承接往下的内容。 能力层面上:这一阶段的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未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且好动、好奇,教师应选取简单易懂的图文材料,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学法的指导。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材料阅读及观看“虎门销烟”片段,能够大致讲述林则徐销烟的经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分析图文及数据材料,能够讲述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提高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从材料中归纳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初步习得阅读、分析图文材料的方法。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提取信息,能够列举《南京条约》的内容;在教师引导下,尝试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体会其带来的深刻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南京条约》的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2min) 两张图片引入新课(2min) 展示图一花朵,提问:这是什么花? 展示图二微博热搜,讲述警方严厉查处“罂粟花”事件,引出本课关键“鸦片”。 学生根据日常经验口头回答教师问题。 通过图片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并利用“罂粟”引出下文本课关键“鸦片”。
一、鸦片何以流入中国?(14min) 展示图片,结合教材。(2min) (1)提问:图片上画了什么?为什么叫“鸦片鬼”?鸦片是什么? (2)提问: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走私鸦片?这会产生什么影响? 介绍英国地理位置及发展概况。(3min) (1)展示地图,提供材料。 图文介绍英国的发展概况,以此为背景提供一则文字材料,提问:材料反映这位英国人什么想法? 提供图表“东印度公司输华商货盈亏每年平均数”“东印度公司自中国输出的主要商品每年平均数”,要求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回答问题。(3min) 图表一、二分别反映中英贸易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结合图例讲解英国出现贸易逆差的原因。(1.5min) 展示“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中国消费鸦片量值的估计表”,提问:两个表分别呈现什么特点?(1min) 提供三则文字材料及图片,要求小组合作,回答问题。(3min) (1)三则材料讨论的主题是什么? (2)根据材料概括一下,鸦片走私到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过渡】1838年,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939年6月,林则徐亲临虎门。(0.5min) 1.描述图片,结合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2.了解背景,结合背景解读材料。 3.小组观察图表,讨论,尝试回答问题。 4.听取教师讲解。 5.观察图表,口头回答图表呈现的趋势。 6.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总结共同点,概括影响。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承接下一步教学 小组合作探讨,培养探究能力。 问题(2)承接下一步教学。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如何处理鸦片? (4.5min) 1.播放视频“虎门销烟”片段。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虎门销烟有何影响?(2min) 2.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及中国人民的斗争情况。(2min) 教师提供示例: 路线:1840年6月,珠江口——厦门——定海——天津 斗争:1941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战死 【过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了,我们来分析一下,在这场战争中,中英双方的大致情况。(0.5min) 1.带问题观看影片,总结答案。 2.阅读教材,归纳写出答案。 观看视频,吸引学生注意。感悟中华民族抵制鸦片的决心与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鸦片战争有何影响?(19.5min) 1.观察图表“中英双方作战情况对比图”,提问问题。(3min) (1)对比数据,中国在战争投入上呈现什么特点? (2)中国为什么会战败? 2.提供材料三则,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5min) (1)三者材料分别在讲什么? (2)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的哪些特点? 【过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了,战败的结果是不得不签订屈辱的条约。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0.5min) 3.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小组前后四人讨论,尝试将表格填充完整。(3min) 4.分析讲解条约内容及影响。(5min) 观察地图,五个通商口岸的位置分布有何特点? 1843年中英协定关税前后的税率发生什么变化?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有何影响? 5.简要总结其他不平等条约内容,之后展示“国家主权变化图”“自然经济结构图”,解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分析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总结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的影响。(3min) 1.观察图表,描述并总结问题(1)答案。思考问题(2)。 2.分析解读材料,总结特点。 3.阅读教材,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表格。 4.边听讲边跟随引导,回答教师问题。 5.听取教师讲解,掌握知识点。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提取信息,解读材料的能力。同时由问题(2)引入下一步教学。 表格填写促使学生归纳总结,提高相应能力。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条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加固印象。
四、课堂小结(4min) 要求学生当堂画出本课的思维导图,有请部分学生展示、讲解作品,教师当场点评。(3min) 2.布置课后问题思考。(1min) 中国称这场战争为“鸦片战争”,而英国称之为“通商战争”。你认为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学生当堂绘制思维导图。 绘制思维导图了解学生的思路,考察学生本节课掌握情况。 2.布置问题思考,承接下一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围绕“什么是鸦片”“为什么走私鸦片”“走私鸦片产生了什么影响”,将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串联起来,以问题为导向,学生带着疑惑,在教师的引导下步步探究。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图文材料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在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历史学科的素养。 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文字材料呈现过多,学生容易出现视觉疲劳,并且在材料释读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出现理解困难。教师应做好对古文的易化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