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4.中国共产党诞生 班级 八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材内容分析 新文化运动呼唤了五四运动的到来,五四运动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人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本课三部分内容,因果相连,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又推动了全国人运动的发展。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可以较为理性认识历史发展和看待问题;并且经过一年学习,初步具备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和表达交流能力,但是对于抽象理论理解还略困难。
教学目标 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二大和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等基本史实。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中共一大内容和意义的教学,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2.运用历史图文资料,了解马克思主义传播史实;运用自学.质疑、分组讨论法分析中共二大纲领相较于一大纲领的调整。 3.加深对党的感情,对革命先辈的感恩,坚定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一大内容 教学难点:一大纲领到二大纲领调整依据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导 学
A:五四运动 初步认识高君宇,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A:中国共产党 预设:是或不是 活动一:(难度不大,适合全部孩子) 阅读教材,找出李大钊传播活动 预设:《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分析,概括材料 预设:团体、刊物(研究马克思主义) 纷纷涌现出来 预设:不可以,知识分子单枪匹马力量弱。 预设:数量多、力量大 预设:建立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刊物 预设: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 观察分布图,了解代表人物 预设: 陈独秀,上海 预设:李大钊 仔细观察参会代表, 找不同 预设:有两个外国人 预设:共产国际代表 A:13. 预设: 都很年轻;知识分子 活动二:(简单,适合全部孩子) 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勾画 ②交流分享答案 ③思考会址转移原因? ④预设:“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对比归纳 预设:领导力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共产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革命方向:资本主义 共产主义 A:摸索着前行。 阅读教材 A:1922.7;上海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低纲领 A:一大 活动三:(难度较大,适合中答以上学生) ①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②交流展示 ③补充 预设:推翻对象:资→军阀+帝国主义 奋斗目标:更加具体化 原因:半半社会性质;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预设:依据国情,实事求是。 结合高君宇人生经历 A:领导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A:反动军阀&帝国主义 感悟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精神 预设:团结朋友,攻击敌人 预设:朋友:资产阶级 敌人:军阀&帝国主义 活动四:课堂小结(难度中等) ①结合ppt&板书 ②构建联系 预设:“本没有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活动六: 有感情朗读, 感悟“到那时”即“今日的中国” 活动七:跨时空对话 一、导入新课 出示五四场景图片 Q:我们共同回忆一下这张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 过渡:三四运动中,也有一位山西的北大学子——高君宇。高君宇在五四运动中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被誉为“中国青年革命的健将”。那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道路在哪里?今天,我们就借由高君宇的人生经历一起来“寻道中国”。 二、讲授新课 (一)寻路 出示:毛泽东说“既要革命, 就要有一个革命党”。 Q: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这个革命党就是 追问:当时是否具备共产党的建立条件? 应对办法: 出示高君宇1920-1921年人生经历,告诉孩子们得用历史史料来说话。 Q:请结合高君宇人生经历,完成中共成立历史条件表格. 引导孩子们表述完整 思想: Q1:马克思主义传播前景如何? 怎么样传播? Q2:传播效果如何? 出示三组图片 追问:传播仅限于知识分子群体中可以吗?为什么? (过渡,引出阶级基础) 出示材料 鉴于此,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Q:怎么结合? 出示几组图片 追问:最终目的? 组织: (出示中国产党早期组织分布图) Q:是谁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哪里? 补充:陈独秀主要负责南方的建党工作。 追问:北方是谁负责呢? 总结:“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过渡:此时,三大基础已经具备,距离中国共产党成立近在迟尺,之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将如何开启新的征程? (二)上路 过渡:路的开始呢,是一次秘密集会。 出示《谢觉哉日记》 Q:出席这次共产主义者聚会的人除了何.毛之外,还有哪些人? 出示参会代表图 Q:有何发现和疑惑?这两个外国人是谁? 解释什么是共产国际,并提醒学生补充“中国共产觉成立外部条件” Q:有几个中国代表 补充:这13个中国参会代表代表了当全国三十多个共产党员,其中就有高君宇。高君宇是当时中国第一批共产党员,是山西最早的共产党员。1921.7,高君宇和参会代表同时抵达上海。 出示代表们年龄、经历表格 Q:有什么相同点? 总结:这样一批怀揣梦想的青年汇集一堂要秘密筹备什么大事呢? 引出“中共一大 ①出示表格 ②倾听补充 ③追问(场地)会址为何转移 ④.“意义”哪两个词重要? 追问: “旧”“新 ”各指什么? 另外,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于人民来说更是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归根到底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坚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过渡: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道路又走得怎样呢? (三)探路. Q: “探”字可以感受到什么? 过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将面临哪些调整和挑战呢 出示高君宇的人生经历 Q:时间、地点、内容? 追问:书当中指出这是什么纲领? 有最低纲领,就说明有最高纲领.我们哪里学过呢? Q:由一大的最高纲领到二大的最低纲领有什么调整?为什么这样调整? 总结:性质决定任务 最低纲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 追问: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制定纲领/决策。 中共二大最低纲领就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初步结合的产物。 过渡:中国共产党还将面临哪些挑战呢? 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工人运动迎来了第一次高潮。这次高潮以香港海员工人大罢工为起点,高峰为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追问:罢工会触动谁的利益? 讲述:吴佩孚制造了“二七惨案” 讲述林祥谦英勇故事。 至此,工人运动陷入低谷。 过渡:经此,思维敏锐的毛泽东会总结出什么教训呢? 出示文献材料 追问:朋友?敌人?指 经历挫折后,敢问路在何方? ①出示“李大钊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照片 ②引导学生找关联 升华:其实呢,纵观中国共产党升级打怪这一路,我们发现走得并不是很顺畅,但革命无辈们始终相信 出示鲁迅语 Q:结合鲁迅先生的话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路,你能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什么精神 过渡: 为了让大家更加直观地感受红船精神 出示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总结:百年后的中国,早已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历史也在告慰着先辈们,“社会主义的确没有辜负中国”,但是遗憾的是“幸福本由英雄定,英雄无法见幸福。 总结: 生逢盛世,更当不负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