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能通过宏观现象推测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作用力
【活动一】 认识物质的构成。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 构成的。
分子和原子究竟有多大? 我们将其与日常用品进行比较。 例如: 一滴水中含有2000000000000000000000个水分子; 报纸上的新闻图片是由许多微小的墨点组成的, 每个墨点内大约含有1000000000000000000个原子!
分子如此之小,人们通常以10-10 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0.4 nm= ×10-10 m
【活动二】 认识扩散现象。
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如此的微小,以至许多年来,没有人能真正看到它们。那它们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1)香醋的分子原来在瓶子里,我们在教室中间喷香醋,我们看到什么?过一会儿会闻到香醋的香味。 根据这一现象, 我们可以推断构成香水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______________ 。
物质常见有固态、 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处于这三种状态的物质分子都是运动的吗?
1.实验:(1) 如图所示,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 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观察两瓶气体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此现象说明什么? (已知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上述这种种情况,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 这种现象叫 。
(2)、能否将两瓶气体的位置互换?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2.实验: 在玻璃容器里装一半清水, 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 静放在教室里, 每天观察和记录容器中水和硫酸铜溶液之间界面的变化。如图所示是同一瓶硫酸铜溶液静放不同时间的照片。开始时我们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 静放10日、20 日、 30 日, 清水和硫酸铜溶液间界面有什么变化? 若静放很长的时间, 溶液颜色会均匀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现象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象 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 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 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 如图所示。 铅片和金片的分子运动吗?此现象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三种情况,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 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
☆ 知识点:
由扩散现象可推知: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同时也表明:分子间存在 。
练习1.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 如图所示, 图中黑点表示气体分子。 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下面选项中能正确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布的示意图是_______,原因是 。
A B C D
【活动三】 探究影响物质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
宏观上,物体运动有快有慢,不同物质间的扩散速度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它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发现放一些糖在冷水和热水中,糖都会溶解。它们溶解的速度一样吗? 哪种情况溶解得快?
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在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烧杯中注入一滴红墨水。
1.观察实验现象, 两个烧杯中墨水扩散速度相同吗? 哪个烧杯中的墨水扩散得快?
2.根据实验现象, 我们可以推断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 知识点:
分子的运动快慢跟 ____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____ 。因此,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也叫做分子的 。
练习2:美丽的泉城济南,山清水秀、景色怡人。以下自然景观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春天,护城河畔柳枝摇曳 B.夏天,大明湖面波光粼粼
C.秋天,植物园内金桂飘香 D.冬天,千佛山上大雪纷飞
【活动四】 认识分子间的作用力。
1.实验: 如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 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 如图,用力向左压活塞,发现水很难被压缩。说明物体分子之间存在 力。
☆ 知识点:
分子之间既有 力, 又有 力。
当r=r0 (r0 为某一适当距离)此时引力=斥力
当r>r0 引力 > 斥力 表现出
当r当r>>r0 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忽略
1、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2、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观点加以解释的是( )
A、春天,柳絮飞舞 B、夏天,玉兰飘香
C、秋天,落叶纷飞 D、冬天,瑞雪飘飘
3、将两块光滑的干玻璃放在一起,很容易把它们分开,但是如果在玻璃上洒些水后再将它们放在一起,就很难把它们分开。这一现象说明( )
A、固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而液体分子间有作用力
B、同种分子没有作用力,而异种分子间有作用力
C、分子间距离足够小时,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力
D、水具有黏性,分子间是否具有作用力与此无关
4.用修正液覆盖错字时,常闻到刺鼻的气味,这是 现象。此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的做____________。铁丝很难被拉断,表明分子间存在 。
5、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如图所示,该现象直接说明了____________,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______的玻璃管。
6.“花气袭人知骤暖,雀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的环境 升高很快。
7.“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玻璃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过大,分子间 。
8.用图所示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 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 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_____ (选填“A” 或 “B”) 瓶。
理由是 。 最后两瓶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当两瓶气体颜色变得均匀后,A、B瓶子里的分子还会不会运动? (选填 “会” 或 “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