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一、单元纲要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的重要一环。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也是世界开辟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本单元共5课,本课为《抗日战争》的开篇之课,它对于促进民族觉醒、推动民族团结、激发民族抗争都有着重要作用。九一八事变,日本在东北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中国开始了十四年抗日;华北危急,一二九学生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高潮促进了民族觉醒,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在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助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的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本课有助于学生理解十四年抗战的提出,知道九一八是局部抗战的开始;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就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二、设计理念
本节课根据课文内在逻辑联系,设计成两大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学部分将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整理出两条线索:日本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此部分设计表格、整理大事表理清本课的基础知识从而掌握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基本史实,本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合作探究部分以以张学良先生的人生经历作为主线贯穿,将本课的重难点与张学良先生的人生选择相结合,实现了情境化教学。每个部分从设置情境进入,使用视频、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学生通过研读史料,分组讨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必要性,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在此过程中体会张学良的拳拳爱国之心,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内容
本课为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第1课,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了局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本课主要内容有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与一二 九运动、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中共领导下东北组织抗日抗日游击队,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后日本将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地区,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爱国学生发动了一二 九运动,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中共从民族国家大义出发,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尤其是男生比较关注战争,以抗日为主题的影视剧比较多,对于抗日战争这段史实很多同学有一定的了解;当代中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当今社会的自媒体、短视频等网络信息发达,学生可以较为方便获取时时政信息。八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知识构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所以能够完成自学人物,整理历史事件梳理历史大事年表。但是学生思维能力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人物的分析尚缺乏理性思考,要渗透史料教学。初二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注重对学生引领。
五、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国共两党在面对民族危亡时不同的立场,从而理解其不同的阶级属性。对比中学生更能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当起挽救民族救亡的重任,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必然。时空观念:本节两条线索:日本的侵华以地图展现,从东北华北;中国的抗争以大事年表整理,以此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史料实证:提供视频音频、历史地图,当事人回忆录、文字史料等,让学生学会从史料阅读和分析中得出不抵抗政策的原因,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及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了解历史事件的经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家国情怀: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张学良选择将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肩负起民族重任,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情境导入: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在播放歌曲前设置简单的问题:“我的家”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用此法导入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能很快营造比较理想的教学氛围。
一、自主 学习(一)表格归纳 事件 时间 地点 人物 结果影响九一八事变 华北事变西安事变 学生能力高可让自己设计表格、大事年表。若能力不够,老师可以提供辅助,教会学生基本的方法,比如事件的学习要素,然后提供框架。大事年表可以先按时间找出来,然后按照日本侵略和中国抗争两条线分类。中国抗争里可以再细分国民党和共产党。 自学本部分以生为本,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用图表法对本课的三次事件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将本课的重点知识提炼总结,知识点一目了然,同时也节约了课堂时间,为后面的难点突破留有空间。大事年表的设计使学生能够提炼出本课的线索。本部分设计也意在传授历史学习方法。图表法、大事年表法、地图法在历史学科中广泛运用,能有效地梳理线索,整合知识点。
(二)大事年表梳理 日本侵华:1931.9.18——1932——1935中国抗争:国民党:1931———1935中共:1931——1935——1936 学生分组展示学习成果。鼓励学生使用地图讲解,尤其是日本侵华部分。
二、合作探究以张学良为主线贯穿此部分 退兵关内,误判时局——不抵抗政策实施原因探究大问题化成小切口:张学良为什么会误判形势?日本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学生研读材料,分组讨论,通过老师的层层设问一一去思考问题。小组派代表发表观点。 此部分是本课的重点,要突破重难点。问题驱动,明确探究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及时深入学生讨论,适时点拨,发现问题,形成聚焦点。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渗透,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
华北危机,认清时局 ——西安事变发动原因探究大问题化成小切口:张学良为什么会采取兵谏的方式?
西安事变,扭转时局——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及影响1.观看视频2.老师指导学生角色扮演。提示学生如果你是日本人,你希望怎么解决西安事变?美国人呢?中国共产党呢?给出多个角色,让学生选择,然后发表观点。 角色扮演不同的国家、党派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再交流碰撞中学生得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历史的选择。
长期监禁,心系时局补充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处境及之后人生命运 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张学良 1.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重要内容。2.通过对张学良的学习,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民族英雄,千古功臣——人物评说张学良 体会张学良的爱国精神,新时代下如何践行爱国行为。
课堂小结 一二三四五一种局面:中国局部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两条线索:日本侵略、中国反抗三个事变:九一八、华北事变、西安事变四个人物: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蒋介石五个时间:1931、1932、1935、1935.12.9、1936.12.12 有了老师的提示,学生自己找一、二、三、四、五非常快。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的一二三四五。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尤其是小组竞争机制下,学生非常积极。通过总结,课本重要的知识点基本涵盖。在总结的过程中还要将内在的联系讲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七、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清晰具体、符合学生具体学情,也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流程设计基于教材并打破重组,以学生的认知逻辑层层推进,帮助学生建构历史逻辑思维;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活动设计有针对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畅通;教学反思有深度,教学改进有针对性与可行性。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课标为中心,创造性地整合了教材,自学部分以表格和大事年表将课本知识概述,探究部分以张学良为主线设计探究性问题,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情感升华水到渠成,总体来说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本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本课的图表引领、问题设计、同学讨论、分组辩论、课堂总结等设计都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但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也贯穿本课始终,如以人物引领问题探讨环节等。本课的三维目标设置合理,情感态度方面以张学良引导主流价值观“爱国”。对于日本的暴行中日关系等,在本课中未过多的涉及,这一部分将放在《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里效果会好很多,也体现了单元教学的主旨。 本课教学内容较多,容量大,自主学习环节的设置概括性和总结性较强,所以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预习不充分,基础掌握不是很好,从而导致后面的合作探究部分参与度不是特别高。所以自主学习环节的设置要有坡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
PAGE